一种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2990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包括靠垫本体、充气筒和安全带,并设置所述靠垫本体为空心袋主体,所述空心袋主体的正面设置横向凹槽,所述空心袋主体的背面设有防滑面,使用时,先利用充气筒充气,使得空心袋主体变为靠垫,可以配合在长途火车硬座的靠背上使用,将原来集中在乘客臀部及背部的部分重量分摊到腰部及手臂上,使得乘客在硬座靠背椅上也能够放松身体,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休息质量,有效缓解旅途的疲劳;并且所述靠垫还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容易收纳等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长途火车硬座的靠背椅均无靠垫。坐车时间长,乘客感到很累,即便乘客依靠在硬座的靠背上休息,也不能很好的缓解旅途的劳累。这是因为正常情况下,人们需要躺在床上睡眠,在睡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放松身体的各个器官。并且,每个关节器官在自然的受力状态下,将压力平均的分摊到身体与床接触的部分,所以身体才得以充分的放松,大脑也可以不紧张,从而很容易的进入睡眠状态。但是,如今乘坐长途火车硬座的乘客,在坐姿状态下,绝大部分重量都集中在臀部及背部,这样就会造成腰椎的高度疲劳乃至全身的酸痛,并且不容易入睡,即便是勉强睡着了,全身很多部位也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此无法有效的缓解旅途的劳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且能有效缓解旅途疲劳的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种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其结构包括:
[0006]靠垫本体,所述靠垫本体为空心袋主体,所述空心袋主体的正面设置横向凹槽,所述空心袋主体的背面设有防滑面,所述空心袋主体底端一侧设有放气阀;
[0007]充气筒,所述充气筒固定设于所述空心袋主体底端的另一侧;
[0008]安全带,所述安全带的两端与所述空心袋主体的顶部两侧连接。
[0009 ]所述横向凹槽设有数个,所述数个横向凹槽平行设置。
[0010]所述横向凹槽的宽度为1-2cm,相邻两个横向凹槽的间距为5-8cm。
[0011]还设有护围,所述护围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空心袋主体中间两侧,所述护围的内部为能够容纳气体的空心腔体,所述空心腔体与所述空心袋主体连通设置。
[0012]所述固定装置为锁扣。
[0013]还设有颈部空心袋,所述颈部空心袋固定设于所述空心袋主体的上端。
[0014]所述颈部空心袋为半圆形,所述颈部空心袋与所述空心袋主体连通设置。
[0015]所述空心袋主体的正面上设有若干按摩块。
[0016]每个按摩块的表面设置按摩珠,所述按摩珠与一振动器连接设置,所述振动器安装于所述空心袋主体的内部。
[0017]所述空心袋主体的正面两侧分别设有一凸起,所述凸起的中下部设有一纵向凹陷部。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包括靠垫本体、充气筒和安全带,并设置所述靠垫本体为空心袋主体,所述空心袋主体的正面设置横向凹槽,所述空心袋主体的背面设有防滑面,使用时,先利用充气筒充气,使得空心袋主体变为靠垫,可以配合在长途火车硬座的靠背上使用,将原来集中在乘客臀部及背部的部分重量分摊到腰部及手臂上,所述横向凹槽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充气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后背的舒适度,并通过安全带将靠垫固定在火车硬座上,同时靠垫背面的防滑面紧贴在硬座靠背上增大摩擦力,使其在列车制动时不易错动;靠垫不用时,通过放气阀放气,进行折叠后收起,方便携带。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使得乘客在硬座靠背椅上也能够放松身体,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休息质量,有效缓解旅途的疲劳;并且所述靠垫还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容易收纳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不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结构的左视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不意图。
[0023]图中:1-空心袋主体,11-按摩块,12-按摩珠,2-横向凹槽,3_防滑面,4_放气阀,5_充气筒,51-扣带,6-安全带,7-颈部空心袋,8-凸起,81-纵向凹陷部,9-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其结构包括靠垫本体、充气筒5和安全带6。
[0025]所述靠垫本体为空心袋主体I,所述空心袋主体I的正面设置横向凹槽2,所述空心袋主体I的背面设有防滑面3,所述空心袋主体I底端一侧设有放气阀4,所述空心袋主体I底端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所述充气筒5。所述安全带6的两端与所述空心袋主体I顶部两侧连接,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安全带6的两端与所述空心袋主体I之间均采用锁扣连接,所述安全带6为松紧带,用于将所述靠垫固定到火车硬座靠背上。
[0026]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空心袋主体I上,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活动端与所述空心袋主体I连接可以是锁扣连接,也可以是粘扣连接。
[0027]所述防滑面紧贴在硬座靠背上增大摩擦力,使其在列车制动时不易错动。
[0028]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充气筒5通过扣带51在所述空心袋主体I底端一侧进行固定,避免对乘客造成伤害。
[0029]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横向凹槽2设有数个,所述数个横向凹槽2平行设置。所述横向凹槽2的宽度为l-2cm,相邻两个横向凹槽2的间距为5-8cm。所述横向凹槽2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充气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后背的舒适度。
[003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护围(图中未示出),所述护围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空心袋主体I中间两侧,所述护围的内部为能够容纳气体的空心腔体,所述空心腔体与所述空心袋主体I连通设置。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装置为锁扣。使用时,将充好气体的靠垫放置在火车的硬座上,靠垫的底部及背部分别与硬座的正面及靠背相贴合,乘客坐在硬座上时,将所述护围通过所述固定装置连接到所述空心袋主体I中间两侧以实现所述靠垫与乘客的腰部之间的固定。优选地,可将所述护围的宽度设置类似游泳圈的宽度,这是乘客的手臂搭放在上面会感觉更加舒适。
[003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设有颈部空心袋7,所述颈部空心袋7固定设于所述空心袋主体I的上端,所述颈部空心袋7为半圆形,所述颈部空心袋7与所述空心袋主体I连通设置。充气后,所述颈部空心袋7形成围颈气囊,乘客将颈部置于所述围颈气囊中,尤其是乘客坐车睡觉时,由于所述围颈气囊将人体的头部相对固定,就不会出现头部因为自然下垂或弯斜而引起的“落枕”等颈部问题,使得乘客的颈部彻底放松,提高颈部舒适度。
[003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空心袋主体I的正面上设有若干按摩块11。每个按摩块11的表面设置按摩珠12,所述按摩珠12为磁性材料,所述按摩珠12与一振动器9连接设置,所述振动器9安装于所述空心袋主体I的内部。使用时,启动振动器9,振动器9震动的同时带动按摩珠12对乘客的背部进行按摩,有效缓解疲劳。
[003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空心袋主体I的正面两侧分别设有一凸起8,所述凸起8的中下部设有一纵向凹陷部81(见图3),以使得人靠在所述靠垫上后,小臂和胳膊肘可以放在所述纵向凹陷部81上,减少睡觉时来回晃动,提高舒适度。
[0034]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空心袋主体I的正面顶部设置一头部凹陷部(图中未示出),以使得人靠在所述靠垫上后,头部放在所述头部凹陷部内,减少睡觉时来回晃动,提高舒适度。
[0035]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 靠垫本体,所述靠垫本体为空心袋主体,所述空心袋主体的正面设置横向凹槽,所述空心袋主体的背面设有防滑面,所述空心袋主体底端一侧设有放气阀;所述空心袋主体的正面两侧分别设有一凸起,所述凸起的中下部设有一纵向凹陷部;所述空心袋主体的正面顶部设置一头部凹陷部; 充气筒,所述充气筒固定设于所述空心袋主体底端的另一侧; 安全带,所述安全带的两端与所述空心袋主体的顶部两侧连接; 所述空心袋主体的正面上设有若干按摩块;每个按摩块的表面设置按摩珠,所述按摩珠与一个振动器连接设置,所述振动器安装于所述空心袋主体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凹槽设有数个,所述数个横向凹槽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凹槽的宽度为1-2cm,相邻两个横向凹槽的间距为5-8cm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护围,所述护围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空心袋主体中间两侧,所述护围的内部为能够容纳气体的空心腔体,所述空心腔体与所述空心袋主体连通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锁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颈部空心袋,所述颈部空心袋固定设于所述空心袋主体的上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式火车坐姿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空心袋为半圆形,所述颈部空心袋与所述空心袋主体连通设置。
【文档编号】A47C27/08GK205513613SQ201620081206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7日
【发明人】党辉平
【申请人】党辉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