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30371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液体加热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外壳(1)、设置于外壳(1)内的盛液装置(2),所述盛液装置(2)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液体管路(4),所述第一液体管路(4)上设有第一液体阀门(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能够提高使用便捷性,以满足更多的人群使用。
【专利说明】
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加热容器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0002]电水壶,作为一种常用的液体加热容器,具有加热快,安全可靠,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已经成为居家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家用小电器。电水壶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盛液装置,在盛液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于对盛液装置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盛液装置的顶部设有开口以及用于封闭开口的盖体。
[0003]在使用电水壶的过程中,用户需要端起电水壶,打开盖体,将盛液装置顶部的开口放置于水龙头下方,打开水龙头向盛液装置内注入水。每次需要烧水的时候都需要重复上述操作,因此,现有的电水壶仅适合于普通人使用,而不能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例如行动不便的人,或者身高较矮的儿童,他们够不着水龙头,更不方便端拿电水壶进行注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能够提高使用便捷性,以满足更多的人群使用。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盛液装置,所述盛液装置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液体管路,所述第一液体管路上设有第一液体阀门。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液体加热容器的盛液装置底部连接有第一液体管路,且第一液体管路上设置第一液体阀门,通过打开或关闭第一液体阀门就可以实现向盛液装置内注入液体,或将盛液装置内的液体排出,无需使用者端拿液体加热容器,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过程,提高了使用便捷性,满足了特殊人群的需要。
[0007]可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液体阀门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液体阀门打开或关闭,能够实现自动控制,进一步提高使用便捷性,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液体管路包括连接于所述盛液装置的底部且与所述盛液装置内腔连通的公共管路,以及与所述公共管路连接的分支管路。
[0009]可选的,所述公共管路与分支管路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公共管路的端部设有单向导通件,所述单向导通件处于打开状态时,分支管路中的液体可通过公共管路进入盛液装置。
[0010]可选的,所述单向导通件包括:活动柱、弹性件和密封垫;其中,所述活动柱与公共管路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活动柱的一端向周围延伸形成第一抵靠部;活动柱的另一端向周围延伸形成第二抵靠部;所述密封垫套设在所述活动柱上且位于所述公共管路与第二抵靠部之间;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活动柱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抵靠部与密封垫之间。
[0011]可选的,所述分支管路用于与公共管路相连的一端设有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用于在分支管路与公共管路连接的过程中控制所述单向导通件打开。
[0012]可选的,所述推动件包括:顶杆,顶杆的底部向周围延伸形成通液部,通液部固定在分支管路的内壁上,通液部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液孔。
[0013]可选的,还包括设置于外壳底部的底座,所述第一液体管路位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第一液体管路的出液端伸出所述底座与所述公共管路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盛液装置的底部还连接有第二液体管路,所述第二液体管路上设有第二液体阀门;所述控制器与第二液体阀门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二液体阀门打开或关闭,使得液体加热容器不但具有自动注液的功能,还具有自动排出液体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了便捷性。
[0015]可选的,还包括第二液体管路,所述第二液体管路与所述公共管路和第一液体管路连接形成三通结构;所述第二液体管路上设有第二液体阀门;所述控制器与第二液体阀门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二液体阀门打开或关闭。
[0016]可选的,所述控制器位于底座内,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操控按键。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液体管路上还设置有限流阀,尤其是设置在第一液体阀门的前端,有利于保护第一液体阀门和第一液体阀门后端的管路。
[0018]可选的,所述第一液体管路上还设置有过滤装置,用于滤除液体中的杂质等,提高液体的质量。
[0019]可选的,所述底座内还设有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控制器相连,以通过无线通信装置与移动终端连接,通过移动终端向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进一步提高使用便捷性。
[0020]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单向导通件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单向导通件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单向导通件的爆炸视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单向导通件中第一抵靠部的仰视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另一种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另一种推动件的爆炸视图;
[00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另一种推动件中通液部的仰视图;
[00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另一种推动件与单向导通件未安装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另一种推动件与单向导通件安装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1-外壳;11-盖体;12-出液口;
[0035]13-把手;14-加热装置;2-盛液装置;
[0036]21-公共管路;22-单向导通件;221-限位框;
[0037]222-活动柱;223-弹性件;224-密封垫;
[0038]225-第一抵靠部;226-第二抵靠部;227-扇叶;
[0039]23-开口;3-控制器;4-第一液体管路;
[0040]42-限流阀;411-顶杆;412-通液部;
[0041 ]413-通液孔;414-固定部;415-连接壁;
[0042]416-密封圈;43-分支管路;5_第一液体阀门;
[0043]6-底座;61-操控按键;7-第二液体管路;
[0044]8-第二液体阀门;9-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外壳1、设置于外壳I内的盛液装置2,盛液装置2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液体管路4,第一液体管路4上设有第一液体阀门5,第一液体阀门5打开时,第一液体管路4与盛液装置2的内腔连通,液体可从第一液体管路4进入盛液装置2,或从盛液装置2进入第一液体管路4中。
[0046]上述外壳I可根据现有技术中电水壶、电水杯的结构来设置,例如:外壳I上设置有盖体11,用于将盛液装置2顶部的开口23封闭,打开盖体11可以向盛液装置2内注入待加热的液体。外壳I的顶部还设有出液口 12,将液体加热容器倾斜,盛液装置2内的液体可从出液口 12流出。为了便于端持液体加热容器,还可以在外壳I上设置把手13。
[0047]在盛液装置2的底面外侧可设置加热装置14,加热装置14外接电源可对盛液装置2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另外,在盛液装置2的底面外侧或外侧面还可以设置有控温装置(控温装置可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其中,机械式的控温装置可直接断开加热装置14的电源,电子式的控温装置是利用温度传感器向控制器3发送信号,通过控制器3来断开加热装置14的电源),温控装置用于对盛液装置2内液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升高至设定值时,温控器控制加热装置14停止加热。
[0048]具体的,第一液体管路4的一端连接在盛液装置2的底面,另一端用于连接供液管路,例如与水龙头连接,以接入自来水管路。在第一液体管路4上设置有第一液体阀门5。
[0049]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液体加热容器的盛液装置底部连接有第一液体管路,且第一液体管路上设置第一液体阀门,通过打开或关闭第一液体阀门就可以实现向盛液装置内注入液体,或将盛液装置内的液体排出,无需使用者端拿液体加热容器,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过程,提高了使用便捷性,满足了特殊人群的需要。
[005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液体管路4的连接在盛液装置2底面的方式,可在盛液装置2底部开设通孔,第一液体管路4从通孔穿入并位于盛液装置2内;或者,在盛液装置2的底部设有与盛液装置2的内腔连通的公共管路21,公共管路21朝向盛液装置2的底面外侧延伸,公共管路21的端部与分支管路43连接,公共管路21与分支管路43构成第一液体管路4。
[0051]另外,如图1所示,在公共管路21的端部设有单向导通件22,以使当单向导通件22导通时,分支管路43的液体能够通过单向导通件22进入公共管路21内,而公共管路21内的液体不能够进入分支管路43内,使得第一液体管路4具有向盛液装置2内注入液体的功能。而当单向导通件22关闭时,分支管路43的液体不能通过单向导通件22进入公共管路21内,公共管路21内的液体也不能够进入分支管路43内。
[0052]根据上述内容,盛液装置2具有两种注入液体的方式,其一是通过打开盖体11,从盛液装置2的开口 23注入液体,但这种方式需要使用者手动操作,将液体加热容器拿到供液管路下方进行注入液体的操作。其二是打开第一液体阀门5,则供液管路提供的液体可直接通过第一液体管路4进入盛液装置2内,实现了自动注入液体,无需使用者再端持液体加热容器的操作。
[0053]进一步的,液体加热容器中还可以设置控制器3,控制器3与第一液体阀门5连接,以控制第一液体阀门5打开或关闭。通过控制器3控制第一液体阀门5的开启和闭合,进而实现了自动向盛液装置2内注入液体,而无需使用者端拿液体加热容器,进一步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过程,提高了使用便捷性,满足了特殊人群的需要。
[0054]对于上述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方式,如图1所示,在外壳I的下方设置底座6,外壳I可直接放置在底座6上;或者在底座6上设置插座,在外壳I的底部设置与插座对应的插头,通过插头与插座插接,将外壳I稳稳地固定在底座6上。
[0055]第一液体管路4可设置于底座6内,具体的,第一液体管路4的一端与供液管路连接,另一端从侧面穿入底座6内,再从底座6的上方,尤其是插座的位置处穿出并连接至盛液装置2的底部。上述第一液体阀门5也位于底座6内。
[0056]上述控制器3也可以设置于底座6内。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底座6内设置操作面板,该操作面板上设有操控按键61,操控按键61与控制器3电连接,通过操控按键61可指示控制器3控制第一液体阀门5的开启和关闭。另外,控制器3还可以与加热装置14电连接,用于控制加热装置14处于加热状态或非加热状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按下操控按键61就可以控制液体加热容器执行注液操作,以及对注入盛液装置2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0057]除了采用在底座6上设置操作面板的方式,还可以在底座6内设置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与控制器3电连接。无线通信装置可与某个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交互,例如在手机上设置应用程序,使用者可在手机上安装的应用程序上向控制器3发出指令,以控制进水阀5开启进行注液操作和控制加热装置14开始加热等,进一步提高了使用便捷性,使用者无需靠近液体加热容器,而在一定距离内使用移动终端就可以控制液体加热容器进行自动注液并启动加热。
[0058]再或者,还可以对控制器3设置定时的功能,使其在每天的设定时间自动开启第一液体阀门5进行注液和加热的操作。具体可以对控制器3的功能采用硬件或软件的方式来实现,具体可根据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式来设定定时功能,本实施例并不作限定。
[0059]进一步的,可以在盛液装置2内设置液位传感器9,该液位传感器9与控制3电连接。液位传感器9用于检测盛液装置2内的液位,当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向控制器3发出信号,以使控制器3控制第一液体阀门5关闭停止注液。上述液位传感器9可设置在盛液装置2的最高水位线以上,用于检测最高水位。或者,还可以在不同的液位段设置多个液位传感器,可根据用户的需要注入相应的容量。
[0060]或者,再采用一个液位传感器9设置在盛液装置2内壁靠近底面的位置处,该液位传感器9用于检测最低水位。当水位较低时,不启动加热,以避免干烧,提高使用安全性,还能延长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寿命。
[0061 ] 第二实施例
[0062]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液体加热容器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除了具有自动注入液体的功能之外,还具备自动排出液体的功能。
[0063]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盛液装置2还连接有第二液体管路7,第二液体管路7上设有第二液体阀门8,第二液体阀门8与控制器3连接,控制器3可控制第二液体阀门8开启和关闭,当第二液体阀门8开启,则盛液装置2内的液体可从第二液体管路7排出,当第二液体阀门8关闭,则第二液体管路7被截断。
[0064]当液体加热容器中存放有残留的液体时,若液体在液体加热容器中存放的时间较长,则不宜饮用,不利于身体健康。通过控制器3控制第二液体阀门8开启,就可以将盛液装置2内的液体排出,然后再通过开启第一液体阀门5注入新的液体进行加热。
[0065]第二液体管路7可采用与上述第一液体管路4相同的结构,二者可分别连接至盛液装置2的底部形成独立的两根管路,如图1所示。
[0066]或者,第二液体管路7还可以与分支管路43和公共管路21连接成三通的结构,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当第一液体阀门5打开时,分支管路43中的液体通过公共管路21进入盛液装置2内,实现进水;当第二液体阀门8打开时,盛液装置2内的液体可通过公共管路21进入第二液体管路7内,实现排水。
[0067]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第一液体管路4上设置过滤装置(图中未示出),用于对液体进行过滤,将过滤之后的液体注入盛液装置2内,再进行加热,使用者饮用过滤和加热过的液体有利于身体健康。过滤装置具体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过滤装置。
[0068]再进一步的,可以在第一液体管路4上、进水阀5的前端设置限流阀42,限制进液的流量和压力,保护进水阀5和后端管路。
[0069]第三实施例
[0070]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第一液体管路4/第二液体管路7与盛液装置2连接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71]对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既有第一液体管路4,又有第二液体管路7的实现方式,第一液体管路4和/或第二液体管路7可以与盛液装置2固定连接,则意味着盛液装置2和外壳I不能够与底座6分离。若采用该方案,则通过第一液体管路4向盛液装置2内注入液体,通过第二液体管路7可排出加热后的液体供使用者饮用。
[0072]对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仅有第一液体管路4的方式,或者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既有第一液体管路4,又有第二液体管路7的实现方式,还可以将第一液体管路4和/或第二液体管路7可以与盛液装置2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则盛液装置2和外壳I可以与底座6分离,使用者可以手握把手,将外壳I端拿起来并倾斜倒出加热后的液体。
[007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液体管路4和/或第二液体管路7可以与盛液装置2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实现方式,以第一液体管路4为例,将外壳I与底座6插接,以将第一液体管路4与公共管路21插接的过程中,可控制上述单向导通件22开启;而将外壳I与底座6分离,以将第一液体管路4与公共管路21分离的过程中,可使上述单向导通件22关闭,则盛液装置2内的液体不会从公共管路21中漏出。
[007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单向导通件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单向导通件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单向导通件的爆炸视图。如图3至图5所示,具体的,单向导通件22包括:活动柱222、弹性件223和密封垫224。其中,活动柱222与公共管路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活动柱222的一端向周围延伸形成第一抵靠部225,活动柱222的另一端向周围延伸形成第二抵靠部226。密封垫224套设在活动柱222上且位于公共管路21与第二抵靠部226之间,可使活动柱222与公共管路2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封闭或打开。弹性件223套设在活动柱222上且位于第一抵靠部225与密封垫224之间。
[0075]除了上述结构之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方式:该单向导通件22除了包括活动柱
222、弹性件223和密封垫224之外,还具有限位框221,其中,限位框221固设于公共管路21的内壁。活动柱222为一个柱体结构,位于限位框221内,且与限位框221之间留有间隙。活动柱222的一端向周围延伸形成第一抵靠部225,另一端向周围延伸形成第二抵靠部226,第二抵靠部226伸出限位框221,位于限位框221的外侧。弹性件223紧密套设在活动柱222上,且位于第一抵靠部225与限位框221之间,密封垫224设置于第二抵靠部226与限位框221的外表面之间。上述第一抵靠部与限位框221的内壁之间可留有缝隙。
[0076]在自由状态下,活动柱222在自身重力和弹性件223反弹力的作用下,下落至最低位置,第二抵靠部226将密封垫224压至与限位框221贴紧,达到密封的效果,使得公共管路21内的液体不能通过该单向导通件22,如图3所示。
[0077]将公共管路21与分支管路43插接之后,当第一液体阀门5开启,分支管路43中的液体与单向导通件22中的第一抵靠部225的下表面接触,并对其产生向上的推力,使得活动柱222向上移动并压缩弹性件223 ο密封垫224跟随活动柱222向上移动,密封垫224离开限位框221的上表面,则分支管路43中的液体经过第一抵靠部225与限位框221之间的间隙进入弹性件223所在的空间内,并通过活动柱222与限位框221之间的间隙和弹性件223与限位框221之间的间隙流入公共管路21中,实现单向导通件22的开启。
[0078]当公共管路21与分支管路43分离之后,分支管路43中的液体不再对单向导通件22中的第一抵靠部225产生向上的推力,则活动柱222在自身重力和弹性件223反弹力的作用下下落至最低位置,实现单向导通件22的关闭。
[0079]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方式用于替代第一抵靠部225与限位框221的内壁之间可留有缝隙的方案:
[0080]第一抵靠部225与限位框221的内壁之间可不留缝隙,而将第一抵靠部225设置为具有扇叶227的结构。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单向导通件中第一抵靠部的仰视图,如图6所示,在第一抵靠部225上设置具有扇叶227的结构,相邻的扇叶227之间留有供液体通过的间隙,分支管路43内的液体可通过扇叶227之间的间隙进入弹性件223所在的空间内。
[0081 ] 第四实施例
[008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第一液体管路4与盛液装置2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实现方式。
[0083]在分支管路43用于与公共管路21相连的一端设置推动件,推动件用于在分支管路43与公共管路21插接的过程中控制单向导通件22打开。
[0084]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如图7所示,推动件包括:顶杆411,顶杆411的底部向周围延伸形成通液部412,通液部412固定在分支管路43的内壁上,通液部412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液孔413。
[0085]将公共管路21与分支管路43插接之后,上述顶杆411的顶端与单向导通件22中的第一抵靠部225的下表面接触,并对其产生向上的推力,使得活动柱222向上移动,进而实现与第三实施例中相同的功能,实现单向导通件22的开启,即液体可穿过通液孔413,并通过单向导通件22进入公共管路21内。
[0086]而当公共管路21与分支管路43分离之后,顶杆411的顶端不再对单向导通件22中的第一抵靠部225产生向上的推力,则活动柱222在自身重力和弹性件223反弹力的作用下下落至最低位置,实现单向导通件22的关闭。
[0087]或者,推动件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来实现:
[0088]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另一种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另一种推动件的爆炸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另一种推动件中通液部的仰视图。如图8至图10所示,推动件包括顶杆411和固定部414,其中,固定部414固设于分支管路43的内壁上。顶杆411的底部向周围延伸,形成通液部412。通液部412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液孔413。通液部412的边缘形成有与固定部414相固定连接的连接壁415。另外,在连接壁415与固定部414之间还设有密封圈416。
[008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另一种推动件与单向导通件未安装之前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另一种推动件与单向导通件安装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单向导通件22向下安装至推动件内之后,推动件中的顶杆411对单向导通件22中的第一抵靠部225产生向上的推力,使得活动柱222向上移动并压缩弹性件
223。密封垫224跟随活动柱222向上移动,密封垫224离开限位框221的上表面,则分支管路43中的液体经过第一抵靠部225与限位框221之间的间隙进入弹性件223所在的空间内,并通过活动柱222与限位框221之间的间隙和弹性件223与限位框221之间的间隙流入公共管路21中,实现单向导通件22的开启。
[0090]当公共管路21与分支管路43分离之后,推动件中的顶杆411不再对单向导通件22中的第一抵靠部225产生向上的推力,则活动柱222在自身重力和弹性件223反弹力的作用下下落至最低位置,实现单向导通件22的关闭。
[0091]采用上述方案实现了:将外壳I装至底座6上,且公共管路21与分支管路43插接之后,单向导通件22打开,再通过控制器3控制第一液体阀门5打开,则分支管路434可向盛液装置2内注入液体。而当外壳I与底座6分离之后,即公共管路21与分支管路43分离之后,单向导通件22自动关闭,则盛液装置2内的液体不会撒漏。
[009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外壳(I)、设置于外壳(I)内的盛液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装置(2)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液体管路(4),所述第一液体管路(4)上设有第一液体阀门(5); 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与第一液体阀门(5)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液体阀门(5)打开或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管路(4)包括连接于所述盛液装置(2)的底部且与所述盛液装置(2)内腔连通的公共管路(21),以及与所述公共管路(21)连接的分支管路(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管路(21)与分支管路(43)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公共管路(21)的端部设有单向导通件(22),所述单向导通件(22)处于打开状态时,分支管路(43)中的液体可通过公共管路(21)进入盛液装置(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件(22)包括:活动柱(222)、弹性件(223)和密封垫(224);其中,所述活动柱(222)与公共管路(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活动柱(222)的一端向周围延伸形成第一抵靠部(225);活动柱(222)的另一端向周围延伸形成第二抵靠部(226);所述密封垫(224)套设在所述活动柱(222)上且位于所述公共管路(21)与第二抵靠部(226)之间;所述弹性件(223)套设在活动柱(222)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抵靠部(225)与密封垫(224)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路(43)用于与公共管路(21)相连的一端设有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用于在分支管路(43)与公共管路(21)连接的过程中控制所述单向导通件(22)打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包括:顶杆(411),顶杆(411)的底部向周围延伸形成通液部(412),通液部(412)固定在分支管路(43)的内壁上,通液部(412)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液孔(413)。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外壳(I)底部的底座(6),所述第一液体管路(4)位于所述底座(6)内,所述第一液体管路(4)的出液端伸出所述底座(6)与所述公共管路(21)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装置(2)的底部还连接有第二液体管路(7),所述第二液体管路(7)上设有第二液体阀门(8);所述控制器(3)与第二液体阀门(8)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二液体阀门(8)打开或关闭。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液体管路(7),所述第二液体管路(7)与所述公共管路(21)和第一液体管路(4)连接形成三通结构;所述第二液体管路(7)上设有第二液体阀门(8);所述控制器(3)与第二液体阀门(8)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二液体阀门(8)打开或关闭。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3)位于底座(6)内,所述底座(6)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3)相连的操控按键(61)。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管路(4)上还设置有限流阀(4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管路(4)上还设置有过滤装置。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内还设有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控制器(3)相连。
【文档编号】A47J27/21GK205514088SQ201620031161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3日
【发明人】史庭飞, 王国栋, 黄理水
【申请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