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课本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2409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教师用课本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教师用课本支撑架,包括:底座;支撑杆,其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其下部为圆柱体形,上部为半圆柱体形,第一杆体的上部从其具有平面的侧壁向内设置有一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齿;第二杆体,其上部为圆柱体形,下部为半圆柱体形,第二杆体的下部从其具有平面的侧壁上向外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齿,第二齿选择性地与不同的第一齿相啮合;套筒,其套设在第一杆体的上部和第二杆体的下部相互接触的部分的外部;托书板,其底部与支撑杆的顶部铰接。本实用新型能调节支撑杆的长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老师,且能将课本夹紧,防止课本的一边翘起。
【专利说明】
教师用课本支撑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用具。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师用课本支撑架。
【背景技术】
[0002]老师在讲课时,有时将课本放在讲桌上,低头讲课,有时将课本拿在手中进行讲课,时间久了容易引起颈部、手部和手臂肌肉酸痛。对于较厚的书,若长时间拿在手中,人会感觉特别累,若放在课桌上,容易放不平,一边也容易翘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教师用课本支撑架,其能调节支撑杆的长度,从而使托书板具有不同的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老师,且能根据课本的厚度调节升降板的高度,将课本夹紧,防止课本的一边翅起。
[0004]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教师用课本支撑架,包括:
[0005]底座,其底部具有一水平面;
[0006]支撑杆,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包括:
[0007]第一杆体,第一杆体的下部为圆柱体形,第一杆体的上部为半圆柱体形,所述第一杆体的上部从其具有平面的侧壁向内设置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长方体形,所述第一凹槽内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齿,所述第一齿为方形;
[0008]第二杆体,第二杆体的上部为圆柱体形,第二杆体的下部为半圆柱体形,且直径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上部和所述第一杆体的上部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杆体的上部和所述第二杆体的下部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杆体的下部从其具有平面的侧壁上向外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齿,多个第二齿呈一字形,且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齿为方形,且尺寸与所述第一齿的尺寸相同,任意两个第二齿间的间距与任意两个第一齿间的间距,以及第二齿的高度均相等,所述第二齿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齿的数量,所述第二齿选择性地与不同的第一齿相啮合,以使所述支撑杆具有不同的长度,当位于底部的第二齿的底面与位于底部的第一齿的顶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二杆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杆体的下部的上底面相接触,且所述第一杆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上部的下底面相接触;
[0009]套筒,其为圆筒体形,所述套筒的内径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上部的直径相等,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杆体的上部和所述第二杆体的下部相互接触的部分的外部;
[0010]托书板,其底部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铰接。
[0011]优选的是,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中,所述第一杆体的上部的直径与所述第一杆体的下部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第一杆体的上部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杆体的下部的轴线重入口 O
[0012]优选的是,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中,所述托书板为长方体形,所述托书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长方体形,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设置在所述托书板的顶部,两个第二凹槽沿所述托书板的顶部的一条轴线对称设置,且不接触,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内均设置有一块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升降板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相贴合;
[0013]所述教师用课本支撑架,还包括升降装置,其包括:
[0014]两根第一枢杆,其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凹槽内,两根所述第一枢杆的一端分别与两块所述升降板的底部枢接;
[0015]两根第二枢杆,其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凹槽内,两根所述第二枢杆的一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枢杆的另一端枢接;
[0016]两根旋转轴,两根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托书板的外侧壁,并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二枢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两根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托书板的外部,两根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手柄,当两根所述第二枢杆的一端运动至最低处时,两块所述升降板分别在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内,当两根所述第二枢杆的一端运动至最高处时,所述托书板的顶部介于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和底部之间。
[0017]优选的是,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中,所述底座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脚轮。
[0018]优选的是,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中,所述第二杆体为空心结构。
[0019]优选的是,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中,还包括:
[0020]两对限位杆,其沿所述托书板的顶部的一条轴线对称设置,一对限位杆中的两根限位杆沿所述托书板的顶部的另一条轴线对称设置,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托书板的顶部铰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凹槽不接触。
[0021]优选的是,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中,所述第一杆体为空心结构。
[0022]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齿选择性地与不同的第一齿相啮合,能使支撑杆具有不同的长度,从而使托书板具有不同的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老师
[0024]本实用新型能根据课本的厚度调节升降板的高度,将课本的两边夹紧,防止课本的一边因页数较少而翘起。
[0025]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2]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教师用课本支撑架,包括:
[0033]底座100,其底部具有一水平面;
[0034]支撑杆110,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杆110的底部与所述底座10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10包括:
[0035]第一杆体111,第一杆体111的下部为圆柱体形,第一杆体111的上部为半圆柱体形,所述第一杆体111的上部从其具有平面的侧壁向内设置有一第一凹槽112,所述第一凹槽112为长方体形,所述第一凹槽112内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齿120,所述第一齿120为方形;第一齿120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
[0036]第二杆体113,第二杆体113的上部为圆柱体形,第二杆体113的下部为半圆柱体形,且直径与所述第二杆体113的上部和所述第一杆体111的上部的直径相等,需要调节支撑杆110的长度时,可将套筒140升至第二杆体113的上部,再使第二齿130选择性地与不同的第一齿120相啮合,所述第二杆体113的上部和所述第二杆体113的下部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杆体113的下部从其具有平面的侧壁上向外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齿130,多个第二齿130呈一字形,且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齿130为方形,且尺寸与所述第一齿120的尺寸相同,第二齿130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任意两个第二齿130间的间距与任意两个第一齿120间的间距,以及第二齿130的高度均相等,这样一个第二齿130能插入两个第一齿120之间,所述第二齿130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齿120的数量,所述第二齿130选择性地与不同的第一齿120相啮合,以使所述支撑杆110具有不同的长度,当位于底部的第二齿130的底面与位于底部的第一齿120的顶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二杆体113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杆体111的下部的上底面相接触,且所述第一杆体111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杆体113的上部的下底面相接触;
[0037]套筒140,其为圆筒体形,所述套筒140的内径与所述第二杆体113的上部的直径相等,所述套筒140套设在所述第一杆体111的上部和所述第二杆体113的下部相互接触的部分的外部;先将第二齿130选择性地与不同的第一齿120相啮合,使支撑杆110具有不同的长度,从而使托书板150具有不同的高度,之后将套筒140套设在第一杆体111的上部和第二杆体113的下部相互接触的部分的外部,将第一杆体111的上部和第二杆体113的下部进行固定,从而将第一杆体111和第二杆体113进行固定。
[0038]托书板150,其底部与所述支撑杆110的顶部铰接。这样托书板150可绕支撑杆110转动,使托书板150能根据需要调节不同的角度。
[0039]上课时,只需将课本放在托书板150上,根据需要调节支撑杆110的高度和托书板150的角度,即可避免老师一直低着头看课本,也能减轻手部负担。本实用新型根据使用需要,可以放在讲桌上或地上。
[0040]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中,所述第一杆体111的上部的直径与所述第一杆体111的下部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第一杆体111的上部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杆体111的下部的轴线重合。需要调节支撑杆110的长度时,可将套筒140降至第一杆体111的下部,再使第二齿130选择性地与不同的第一齿120相啮合。
[0041]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中,所述托书板150为长方体形,所述托书板150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151,所述第二凹槽151为长方体形,所述第二凹槽151的开口设置在所述托书板150的顶部,即托书板150的顶部部分敞开,第二凹槽151为从托书板150的顶部朝内设置,两个第二凹槽151沿所述托书板150的顶部的一条轴线对称设置,且不接触,这样可将书的中部放在两个第二凹槽151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凹槽151内均设置有一块升降板160,所述升降板16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151的深度,即当升降板160的底部与第二凹槽151的底部相接处时,升降板160的顶部未延伸出第二凹槽151,所述升降板160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相贴合;即升降板160也为长方体形。
[0042]所述教师用课本支撑架,还包括升降装置,其包括:
[0043]两根第一枢杆171,其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凹槽151内,两根所述第一枢杆171的一端分别与两块所述升降板160的底部枢接;
[0044]两根第二枢杆172,其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凹槽151内,两根所述第二枢杆172的一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枢杆171的另一端枢接;
[0045]两根旋转轴173,两根所述旋转轴173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托书板150的外侧壁,并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二枢杆17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或铰接),两根所述旋转轴173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托书板150的外部,两根所述旋转轴173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手柄174,当两根所述第二枢杆172的一端运动至最低处时,两块所述升降板160分别在两个所述第二凹槽151内,即升降板160的顶部未延伸出第二凹槽151,当两根所述第二枢杆172的一端运动至最高处时,所述托书板150的顶部介于所述升降板160的顶部和底部之间。
[0046]通过摇动手柄,能使旋转轴173转动,旋转轴173带动第二枢杆172做圆周运动,因第二枢杆172的一端与第一枢杆171的另一端枢接,这样第一枢杆171能带动升降板160上下运动至需要的高度,从而将课本的两边放平。例如,对于一本很厚的书,只打开封面,则只有封面的一边与讲座的桌面无法贴合,会向上翘,老师需要自己用力往下压,现在只需将课本放在托书板150上,使课本的两边分别与两块升降板160相对应,摇动只有封面的一边的手柄,使与其相对应的升降板160上升至课本的两边相平即可,老师只需将手轻轻放在课本上即可压住课本。
[0047]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中,所述底座100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脚轮。方便老师根据需要转换位置。
[0048]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中,所述第二杆体113为空心结构。这样第二杆体113较轻,能减轻调节支撑杆110长度时的负担。
[0049]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中,还包括:
[0050]两对限位杆180,其沿所述托书板150的顶部的一条轴线对称设置,一对限位杆180中的两根限位杆180沿所述托书板150的顶部的另一条轴线对称设置,所述限位杆180的一端与所述托书板150的顶部铰接(限位杆180的一端能在托书板150上转动,这样限位杆180能压住不同尺寸的课本,也方便翻页)或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18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151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凹槽151不接触,即限位杆180的高度高于第二凹槽151的高度,且限位杆180相对于第二凹槽151的开口距离不变,调节过程中,变化的是升降板160。
[0051]在使用时,将课本放在托书板150上,使课本的两边分别与两块升降板160相对应,通过限位杆180将课本的四个角压住,再根据课本两边的厚度,摇动两个或一个手柄,使升降板160向上,进一步地压紧课本的两边,取出课本时,只需要反方向摇动两个或一个手柄,使两个或一个升降板160向下,即可取出课本或进行换页。例如,课本的一边较薄,与限位杆间的距离较大时,只需摇动与课本的这一边相对应的手柄,若两边都较薄时,需要摇动两边的手柄。在实际使用时,不需要限位杆将课本的两边压的太紧,只要能将课本放平,适当地压住即可,这样也方便翻页后,转动限位杆180,再将课本压紧,无需每次都调节升降板160。
[0052]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中,所述第一杆体111为空心结构。这样能减轻整个支撑架的重量。
[0053]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主权项】
1.一种教师用课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其底部具有一水平面;支撑杆,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 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一杆体的下部为圆柱体形,第一杆体的上部为半圆柱体形,所述第一杆体 的上部从其具有平面的侧壁向内设置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长方体形,所述第一 凹槽内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齿,所述第一齿为方形;第二杆体,第二杆体的上部为圆柱体形,第二杆体的下部为半圆柱体形,且直径与所述 第二杆体的上部和所述第一杆体的上部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杆体的上部和所述第二杆体 的下部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杆体的下部从其具有平面的侧壁上向外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 齿,多个第二齿呈一字形,且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齿为方形,且尺寸与所述第一齿的 尺寸相同,任意两个第二齿间的间距与任意两个第一齿间的间距,以及第二齿的高度均相 等,所述第二齿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齿的数量,所述第二齿选择性地与不同的第一齿相啮 合,以使所述支撑杆具有不同的长度,当位于底部的第二齿的底面与位于底部的第一齿的 顶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二杆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杆体的下部的上底面相接触,且所述第一 杆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上部的下底面相接触;套筒,其为圆筒体形,所述套筒的内径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上部的直径相等,所述套筒套 设在所述第一杆体的上部和所述第二杆体的下部相互接触的部分的外部;托书板,其底部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的上部的直径与 所述第一杆体的下部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第一杆体的上部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杆体的下部的轴线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书板为长方体形,所述 托书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长方体形,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设置在所 述托书板的顶部,两个第二凹槽沿所述托书板的顶部的一条轴线对称设置,且不接触,两个 所述第二凹槽内均设置有一块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 升降板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相贴合;所述教师用课本支撑架,还包括升降装置,其包括:两根第一枢杆,其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凹槽内,两根所述第一枢杆的一端分别与两块 所述升降板的底部枢接;两根第二枢杆,其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凹槽内,两根所述第二枢杆的一端分别与两根 所述第一枢杆的另一端枢接;两根旋转轴,两根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托书板的外侧壁,并分别与两根所 述第二枢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两根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托书板的外部,两根 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手柄,当两根所述第二枢杆的一端运动至最低处时, 两块所述升降板分别在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内,当两根所述第二枢杆的一端运动至最高处 时,所述托书板的顶部介于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和底部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 个脚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体为空心结构。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对限位杆,其沿所述托书板的顶部的一条轴线对称设置,一对限位杆中的两根限位杆沿所述托书板的顶部的另一条轴线对称设置,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托书板的顶部铰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凹槽不接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师用课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为空心结构。
【文档编号】A47B9/18GK205568246SQ201620255165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1日
【发明人】乔彩霞
【申请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