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1954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包括两根纵向支撑柱和多根横向踏杆,纵向支撑柱内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阻车钉和抬板,阻车钉转动连接在纵向支撑柱的内壁上,阻车钉与抬板之间连接有弹簧,抬板的两端均铰接有挂钩,位于抬板两端外侧的纵向支撑柱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挂钩使抬板抬起进而使阻车钉伸出的上横柱和用于连接挂钩使抬板落下进而使阻车钉缩回的下横柱;纵向支撑柱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抬板的落下进行导向的导向槽,抬板的两侧均间隔设置有多根分别用于沿多个导向槽上下运动的导向杆;阻车钉包括十字形底座、连接座和钉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方便且成本低,携带方便,操作方便,功能完备,便于推广使用。
【专利说明】
一种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警用攀登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 【背景技术】
[0002]武警部队是国家处置公共突发事件、国家反恐怖的骨干和突击力量。面对新形势任务,武警部队针对执行反恐作战、执勤和处置大规模劫持人质等恐怖事件时的实战和训练中,常需攀登体育馆、剧场等大型公共建筑物,因此,有效的攀登器材或装备必不可少。
[0003]目前,常用的攀登器材或装备为各种形式的攀登梯,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就是功能单一,只具备唯一的攀登功能。而武警、公安等部门在实际执行任务中,常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现有攀登梯由于仅能实现攀登,则无法满足突发任务环境下的使用要求,还需借助其它设备才能圆满完成任务,这样耗时长,拖延了作战时间,对执行作战任务非常不利。因此,对现有攀登梯可进一步拓展其功能,弥补现有攀登器材或装备的不足,以适应多种复杂作战任务,有效增强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其结构简单,实现方便且成本低,携带方便,操作方便,功能完备,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包括两根纵向支撑柱和均匀间隔设置在两根纵向支撑柱之间的多根横向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柱内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阻车钉和用于带动多个阻车钉伸出或缩回的抬板,所述抬板位于多个阻车钉的下方,所述阻车钉转动连接在纵向支撑柱的内壁上,所述阻车钉与抬板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抬板的两端均铰接有挂钩,位于所述抬板两端外侧的纵向支撑柱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挂钩使抬板抬起进而使阻车钉伸出的上横柱和用于连接挂钩使抬板落下进而使阻车钉缩回的下横柱;所述纵向支撑柱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抬板的落下进行导向的导向槽,所述抬板的两侧均间隔设置有多根分别用于沿多个导向槽上下运动的导向杆;所述阻车钉包括十字形底座、设置在十字形底座顶部的连接座和设置在连接座顶部的钉尖,所述十字形底座的横杆转动连接在纵向支撑柱的内壁上,所述弹簧与连接座连接。
[0006]上述的一种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柱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抬板的抬起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板。[〇〇〇7]上述的一种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抬板顶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与限位板相配合将阻车钉夹装在两者之间的隔板,所述弹簧与隔板和抬板的接缝处连接。
[0008]上述的一种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尖由四个三棱锥对接而成。
[0009]上述的一种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抬板的两端均通过铰链铰接有挂钩。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1 ]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
[0012]2、本实用新型阻车钉的伸出和缩回方便,携带方便,操作方便,用于攀登和阻车均很方便。
[0013]3、本实用新型集攀登、阻车功能于一体,当阻车钉缩回时用作普通攀登梯,当阻车钉伸出时用于阻车,功能完备。
[0014]4、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强,特别适用于武警和公安等部门多种复杂作战任务,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实现方便且成本低,携带方便,操作方便,功能完备,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1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阻车钉伸出时的立体图。
[0018]图2为图1的主视图。
[0019]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20]图4为图1的左视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阻车钉缩回时的立体图。
[0022]图6为图5的主视图。
[0023]图7为图5的俯视图。
[0024]图8为图5的左视图。
[0025]图9为本实用新型阻车钉、抬板、弹簧和挂钩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阻车钉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I一纵向支撑柱; 2—横向踏杆; 3—阻车钉;
[0029]3-丨一十字形底座;3_2 一连接座;3_3 一钉尖;
[0030]4 一抬板;5—弹黃;6—挂钩;
[0031]7一上横柱;8一下横柱;9一限位板;
[0032]10 一导向槽;11 一导向杆;12—隔板;
[0033]13—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包括两根纵向支撑柱I和均匀间隔设置在两根纵向支撑柱I之间的多根横向踏杆2,所述纵向支撑柱I内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阻车钉3和用于带动多个阻车钉3伸出或缩回的抬板4,所述抬板4位于多个阻车钉3的下方,所述阻车钉3转动连接在纵向支撑柱I的内壁上,所述阻车钉3与抬板4之间连接有弹簧5,所述抬板4的两端均铰接有挂钩6,位于所述抬板4两端外侧的纵向支撑柱I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挂钩6使抬板4抬起进而使阻车钉3伸出的上横柱7和用于连接挂钩6 使抬板4落下进而使阻车钉3缩回的下横柱8;所述纵向支撑柱1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抬板4的落下进行导向的导向槽10,所述抬板4的两侧均间隔设置有多根分别用于沿多个导向槽10上下运动的导向杆11;所述阻车钉3包括十字形底座3-1、设置在十字形底座3-1 顶部的连接座3-2和设置在连接座3-2顶部的钉尖3-3,所述十字形底座3-1的横杆转动连接在纵向支撑柱1的内壁上,所述弹簧5与连接座3-2连接。
[0035]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支撑柱1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抬板4 的抬起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板9。[〇〇36]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抬板4顶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与限位板9相配合将阻车钉3夹装在两者之间的隔板12,所述弹簧5与隔板12和抬板4的接缝处连接。[〇〇37]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钉尖3-3由四个三棱锥对接而成。
[0038]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抬板4的两端均通过铰链13铰接有挂钩6。
[0039]本实用新型集攀登、阻车功能于一体,适用于武警和公安等部门多种复杂作战任务,使用时,当将挂钩6挂在下横柱8上时,抬板4落下,抬板4通过弹簧5带动阻车钉3旋转缩回,此时,该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可以作为普通攀登梯使用;当将挂钩6挂在上横柱7上时,抬板4抬起,抬板4通过弹簧5带动阻车钉3旋转伸出,此时,该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可以用于阻车。
[00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包括两根纵向支撑柱(I)和均匀间隔设置在两根纵向支撑柱(I)之间的多根横向踏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柱(I)内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阻车钉(3)和用于带动多个阻车钉(3)伸出或缩回的抬板(4),所述抬板(4)位于多个阻车钉(3)的下方,所述阻车钉(3)转动连接在纵向支撑柱(I)的内壁上,所述阻车钉(3)与抬板(4)之间连接有弹簧(5),所述抬板(4)的两端均铰接有挂钩(6),位于所述抬板(4)两端外侧的纵向支撑柱(I)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挂钩(6)使抬板(4)抬起进而使阻车钉(3)伸出的上横柱(7)和用于连接挂钩(6)使抬板(4)落下进而使阻车钉(3)缩回的下横柱(8);所述纵向支撑柱(I)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抬板(4)的落下进行导向的导向槽(10),所述抬板(4)的两侧均间隔设置有多根分别用于沿多个导向槽(10)上下运动的导向杆(11);所述阻车钉(3)包括十字形底座(3-1)、设置在十字形底座(3-1)顶部的连接座(3-2)和设置在连接座(3-2)顶部的钉尖(3-3),所述十字形底座(3-1)的横杆转动连接在纵向支撑柱(I)的内壁上,所述弹簧(5)与连接座(3-2)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柱(I)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抬板(4)的抬起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板(9)。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抬板(4)顶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与限位板(9)相配合将阻车钉(3)夹装在两者之间的隔板(12),所述弹簧(5)与隔板(12)和抬板(4)的接缝处连接。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尖(3-3)由四个三棱锥对接而成。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阻车功能的攀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抬板(4)的两端均通过铰链(13)铰接有挂钩(6)。
【文档编号】E01F13/12GK205577811SQ201620372617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8日
【发明人】刘霞, 单宁, 班超, 王草山
【申请人】西安工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