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提篮及其把手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2489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婴儿提篮及其把手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提篮及其把手转动机构,包括旋转座以及与旋转座连接的限位座,旋转座内设置有可沿旋转座径向滑动的操作件,操作件包括部分置于旋转座外部的按钮块以及垂直延伸于按钮块并容置于限位座内的锁定块;锁定块的一端设置有凸台,限位座内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块,相邻两限位块之间留有间距形成供凸台容置的卡槽,限位块的侧面为第一弧形面,其中于锁定块上设置有呈扇形的第一抵接块,第一抵接块的侧面设置为与第一弧形面相贴合的第二弧形面,当凸台容置于卡槽内时,且相邻两个第一抵接块上的第二弧形面分别对应与两个限位块上的第一弧形面互相贴合抵接,有效降低操作件在复位过程中的碰撞受损。
【专利说明】
婴儿提篮及其把手转动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辆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婴儿提篮及其把手转动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被越来越多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而对于儿童来讲由于年龄较小,在车内乘坐时如果没有大人的照看容易发生危险,故市场上出现了儿童座椅专为儿童设计,但是这种儿童座椅不适用刚出生的婴儿,针对出生到15个月左右的婴儿来讲市场出现了婴儿提篮,婴儿提篮作为宝宝的窝设计,不仅便于大人提拉的同时还能在车内作为宝宝的座驾使用。
[0003]在公告号为CN 201086650Y的专利中所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婴儿安全提篮的把手释放机构,卡舌于卡舌座内滑动,卡舌的一端固定弹簧,另一端设置有卡舌固定凸台,利用卡舌上的凸台与定位卡座上卡槽相卡接限位,调节把手时按动释放杠杆带动卡舌于卡舌限位槽内移动,卡舌固定凸台脱离定位卡座上的卡槽实现解锁过程,当人为松开释放杠杆时,卡舌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卡舌固定凸台重新卡接到定位卡座上的卡槽内进行锁定,此种方式在卡舌复位过程中由于弹簧的弹性势能较大使得卡舌固定凸台会快速撞击到卡槽的端面上,长期以往会导致卡舌以及定位卡座受到较大的碰撞损坏,降低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稳定,使用寿命较长的把手转动机构。
[000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把手转动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把手的旋转座以及与旋转座连接并固定于提篮本体的限位座,所述旋转座内设置有可沿旋转座径向滑动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包括部分置于旋转座外部的按钮块以及垂直延伸于按钮块并容置于限位座内的锁定块;所述锁定块的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限位座内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块,相邻两限位块之间留有间距形成供凸台容置的卡槽,所述限位块的侧面为第一弧形面,其中于锁定块上设置有呈扇形的第一抵接块,第一抵接块的侧面设置为与第一弧形面相贴合的第二弧形面,且第一抵接块分别设置于凸台的两侦U,当凸台容置于卡槽内时,凸台的端面与卡槽的端面留有间隙,且相邻两个第一抵接块上的第二弧形面分别对应与两个限位块上的第一弧形面互相贴合抵接。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件在复位过程中,利用锁定块上设置在凸台两侧的第一抵接块与限位块发生碰撞并限位,第一抵接块的侧面设置为第一弧形面,与限位块上的第二弧形面吻合,当第一抵接块与限位块发生碰撞时由于弧形面的表面积较大减少了两者的压强,并且第一抵接块设置有两块来分担受力,而凸台高度的设置使得与卡槽的端面留有间隙,使得凸台不会与卡槽的端面发生碰撞,通过第一抵接块与限位块的抵接限位取代原先凸台与限位座之间的碰撞限位,减少了操作件与限位座之间的碰撞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
[0007]作为优选地,所述按钮块包括与锁定块连接的连接块、以及固定于连接块上的按压块,所述旋转座上开设有供按压块穿设的开口,于连接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二抵接块的侧面设置为第三弧形面,当凸台容置于卡槽内时,所述第三弧形面与旋转座的内壁相吻合抵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件复位过程中,利用第二抵接块与旋转座的内壁抵接限位,而第二抵接块的侧面同样设置为弧形面,来增大接触面积均匀分担由于碰撞所产生的能量;其次第二抵接块与第一抵接块分别与限位座和旋转座抵接,并且同时发生碰撞进一步将由碰撞所产生的能量分担,而且能避免由于单边受力而使得操作件产生转矩现象,使得复位过程更为稳定。
[0009]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弧形面和/或第三弧形面上设置有缓冲片,所述缓冲片为橡胶片或者硅胶片。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片或硅胶片作为缓冲片设置,固定在第二弧形面和/或第三弧形面上能进一步减少操作件与限位座和旋转座之间的碰撞磨损,并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其次缓冲片还能吸收部分由于碰撞所产生的能量。
[0011 ]作为优选地,所述限位座内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操作件上开设有供导向柱穿设的导向槽,导向柱于导向槽内滑动,其中于旋转座上开设有通孔,导向柱置于通孔内并通过紧固件与导向柱连接固定限位座以及旋转座。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件在解锁与上锁过程中利用导向柱于导向槽内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能避免操作件在滑动过程中发生转动现象。
[0013]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块相对设置有按压块的一端面与旋转座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迫使凸台朝向卡槽运动趋势的弹性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件脱开与限位座的卡接后,把手的转动带动旋转座转动,旋转座会带动操作件转动,当凸台对准卡槽后利用弹性件推动操作件朝向卡槽方向运动,实现对操作件的自动与限位座之间进行锁定。
[0015]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块相对设置有按压块的一端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套设于安装柱上,于旋转座的内壁上设置有由至少两块限位板形成的限位槽,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置于限位槽内。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的一端限位在安装柱上,另一端限位在限位槽内,实现对弹性件的固定限位,使得操作件在滑动过程中更为稳定。
[0017]作为优选地,所述旋转座上通过卡扣卡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将紧固件遮盖。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将紧固件遮盖,避免紧固件外露存在安全隐患。
[0019]作为优选地,所述旋转座的内设置有凸起的圆台,所述操作件抵接于圆台的端面上,于圆台的外围设置有网格加强筋。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台的设置使得抵接在圆台上的操作件于旋转座内位置提高,并且圆台的表面为平面使得操作间于圆台的端面上滑动更为平稳,而圆台外围的网格加强筋设置首先减少了制造成本,无需在旋转座内整个设置成圆台,并且网格加强筋保证了旋转的强度。
[0021 ]作为优选地,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减重槽。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重槽的开设降低了限位座的质量。
[002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稳定,使用寿命较长的婴儿提篮。
[002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婴儿提篮,包括提篮本体与把手,所述提篮还包括所述的把手转动机构,其中所述限位座固定于提篮本体,旋转座上设置有管套,所述把手插接于管套内。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婴儿提篮在把手转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多角度的调节限位,并且在把手锁定过程中更为稳定。
[00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1、利用第一抵接块与第二抵接块上的弧形面当操作件复位时,有效降低与限位座、旋转座之间的碰撞冲击;
[0028]2、在第一抵接块和/或第二抵接块上设置缓冲片,进一步降低操作件复位过程中与限位座、旋转座之间的碰撞冲击,并且起到一定的减振作用;
[0029]3、减重槽的开设以及网格加强筋的设置,减低了整个把手转动机构的质量,并且能保证强度。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实施例二中婴儿提篮的轴测图;
[0031 ]图2为实施例一中把手转动机构的爆炸不意图一;
[0032]图3为实施例一中把手转动机构的爆炸示意图二;
[0033]图4为实施例一中操作件于旋转座内安装固定后的正视图。
[0034]图中:1、提篮本体;2、把手转动机构;21、限位座;211、限位块;212、卡槽;213、减重槽;214、导向柱;2141、中心孔;215、第一弧形面;216、容置槽;22、旋转座;221、圆台;222、开口; 223、通孔;224、卡接孔;225、套管;226、网格加强筋;227、限位板;228、限位槽;229、安装孔;23、操作件;231、连接块;2311、第二抵接块;2312、第三弧形面;2313、安装柱;232、按压块;233、锁定块;2331、导向槽;234、凸台;235、第一抵接块;2351、第二弧形面;24、弹性件;25、紧固件;251、垫片;26、盖板;261、卡扣;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实施例一
[0037]参见图2至图3,一种把手转动机构2,包括限位座21、旋转座22以及操作件23,限位座21与旋转座22均为圆柱状,限位座21的部分卡接在旋转座22内。
[0038]所述的限位座21内开设有容置槽216,在容置槽216内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块211,限位块211的侧面弧形设置形成第一弧形面215,相邻两限位块211留有间距形成卡槽212,每块限位块211的弧度决定了把手的旋转角度,限位块211上开设有减重槽213以降低限位座21的重量。
[0039]所述的旋转座22上开设有卡接槽,限位座21卡接在卡接槽内,在旋转座22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卡接槽连通的开口 222,卡接槽内还是设置有端面为平面的圆台221,圆台221设置在卡接槽的中心位置,在圆台221的外围设置有网格加强筋226,保证旋转座22—定强度。
[0040]在卡接槽内且正对开口 222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板227,限位板227至少设置有两块,两限位板227之间留有间距形成限位槽228。
[0041]所述旋转座22背对限位座21的一端面上开设有通孔223,通孔223连通于卡接槽,在限位座21处于容置槽216的中心位置垂直延伸有导向柱214,导向柱214开设有中心孔2141,当限位座21卡接到旋转座22内后,导向柱214穿设于通孔223内;在导向柱214的中心孔2141上设置有紧固件25,紧固件25选用螺钉,即通过螺钉螺纹连接于导向柱214的中心孔内,螺钉的螺头抵接在通孔223的边缘上,为减少摩擦增大紧固效果,在通孔223的端面上设置有垫片251,螺钉穿过垫片251与导向柱214螺纹连接,利用螺钉将限位座21与旋转座22互相固定。
[0042]在旋转座22上还设置有卡接孔224,卡接孔224至少设置有两个,均与旋转座22的卡接槽连通,在旋转座22卡接有盖板26,盖板26上设置有与卡接孔224对应且数量相同的卡扣261,通过卡扣261与卡接孔224实现卡接以来固定盖板26,盖板26将紧固件25遮盖避免紧固件25的外露避免发生安全隐患。
[0043]所述操作件23包括两部分,分别为按钮块以及锁定块233,按钮块的端面与旋转座22内圆台221的端面相抵接,按钮块又包括连接块231以及按压块232,连接块231与按压块232—体制成,锁定块233设置在连接块231上,锁定块233与按钮块形成高低布置的台阶,安装过程中整个操作件23容置于旋转座22的卡接槽内,并且按压块232穿过开口222置于旋转座22的外部,其余部分均置于旋转座22内。
[0044]在连接块231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抵接块2311,第二抵接块2311刚好设置在按压块232与连接块231的交界处,并且第二抵接块2311呈扇形设置,两侧的第二抵接块2311的边线连线宽度要大于按压块232的宽度,使得第二抵接块2311要凸出于按压块232的侧面,并且旋转座22上的开口 222的宽度同样要小于两侧的第二抵接块2311的边线连线,当按钮块置于旋转座22内时,第二抵接块2311上的第三弧形面2312抵接在旋转座22的内壁上,而第三弧形面2312的弧度刚好与旋转座22内壁的弧度相吻合。
[0045]所述的锁定件233在其一端设置有凸台234,在锁定件233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抵接块235,第一抵接块235同样呈扇形设置,当限位座21与旋转座22卡接后,锁定件233置于容置槽216内,且锁定件233的端面与容置槽216的端面相抵接,在锁定状态下凸台234置于卡槽212内,而凸台234的高度设置要小于卡槽212的深度,使得第一抵接块235上的第二弧形面2351首先抵接在限位块211的第一弧形面215上,此时凸台234的端面与卡槽212的端面留有间隙两者不接触,第二弧形面2351的弧度刚好与第一弧形面215的弧度相吻合。
[0046]所述的第一抵接块235上的第二弧形面2351以及第二抵接块2311上的第三弧形面2312上和/或设置有缓冲片,缓冲片刚好覆盖整个第二弧形面2351和/或第三弧形面2312,缓冲片为橡胶或者硅胶制成的橡胶片或者硅胶片。
[0047]结合图2至图4,在操作件23上开设有长条形的导向槽2331,导向柱214穿设于导向槽2331内,并且导向柱214可以在导向槽2331内滑动。在连接块231的一端上设置有安装柱2313,在安装柱2313上套设有弹性件24,优选弹性件24为弹簧,弹性件24的另一端抵接在旋转座22的内壁上并容置在多块限位板227所形成的限位槽228内,操作件23在旋转座22的径向滑动会使得弹性件24压缩存储弹性势能,并通过弹性件24所存储的弹性势能作为操作件23的回复力。
[0048]实施例二
[0049]结合图1至图3,一种婴儿提篮,包括提篮本体I与把手3,限位座21固定在提篮本体I上,而旋转座22的径向方向上设置有套管225,把手13插接于套管225内,并通过螺钉或者铆钉将把手3与旋转座22固定。
[0050]当需要调节把手3的角度时,首先握住把手3两端的把手旋转机构2,用大拇指按动按压块232,将按压块232按压到旋转座22内,此时在按压块232的滑动同时带动锁定块233滑动使得锁定块233上的凸台234脱离限位座21上卡槽212的卡接,此时旋转座22与限位座21脱离卡接关系,旋转座22与限位座21可以发生相对转动,此时转动把手3,转动一定角度后,凸台234转过一定角度再次对准卡槽212时,松开大拇指后在弹性件24的作用下推动操作件23相卡槽212方向运动,直到凸台234再次卡接到卡槽212内,此时第一抵接块235与第二抵接块2311同时且分别抵接到限位块211以及旋转座22的内壁上,每个卡槽212的设置就代表着把手3角度限位的档位。
[005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主权项】
1.一种把手转动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把手(3)的旋转座(22)以及与旋转座(22)连接并固定于提篮本体(I)的限位座(21),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22)内设置有可沿旋转座(22)径向滑动的操作件(23),所述操作件(23)包括部分置于旋转座(22)外部的按钮块以及垂直延伸于按钮块并容置于限位座(21)内的锁定块(233);所述锁定块(233)的一端设置有凸台(234),所述限位座(21)内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块(211),相邻两限位块(211)之间留有间距形成供凸台(234)容置的卡槽(212),所述限位块(211)的侧面为第一弧形面(215),其中于锁定块(233)上设置有呈扇形的第一抵接块(235),第一抵接块(235)的侧面设置为与第一弧形面(215)相贴合的第二弧形面(2351),且第一抵接块(235)分别设置于凸台(234)的两侧,当凸台(234)容置于卡槽(212)内时,凸台(234)的端面与卡槽(212)的端面留有间隙,且相邻两个第一抵接块(235)上的第二弧形面(2351)分别对应与两个限位块(211)上的第一弧形面(215)互相贴合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块包括与锁定块(233)连接的连接块(231)、以及固定于连接块(231)上的按压块(232 ),所述旋转座(22 )上开设有供按压块(232)穿设的开口(222),于连接块(2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抵接块(2311),所述第二抵接块(2311)的侧面设置为第三弧形面(2312),当凸台(234)容置于卡槽(212)内时,所述第三弧形面(2312 )与旋转座(22 )的内壁相吻合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面(2351)和/或第三弧形面(2312)上设置有缓冲片,所述缓冲片为橡胶片或者硅胶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21)内上设置有导向柱(214),所述操作件(23)上开设有供导向柱(214)穿设的导向槽(2331),导向柱(214)于导向槽(2331)内滑动,其中于旋转座(22)上开设有通孔(223),导向柱(214)置于通孔(223)内并通过紧固件(25)与导向柱(214)连接固定限位座(21)以及旋转座(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231)相对设置有按压块(232)的一端面与旋转座(2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迫使凸台(234)朝向卡槽(212)运动趋势的弹性件(2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手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231)相对设置有按压块(232)的一端上设置有安装柱(2313),所述弹性件(24)的一端套设于安装柱(2313)上,于旋转座(22)的内壁上设置有由至少两块限位板(227)形成的限位槽(228),所述弹性件(24)的另一端置于限位槽(228)内。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22)上通过卡扣(261)卡接有盖板(26),所述盖板(26)将紧固件(25)遮盖。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22)的内设置有凸起的圆台(221),所述操作件(23)抵接于圆台(221)的端面上,于圆台(221)的外围设置有网格加强筋(226)。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211)上开设有减重槽(213)010.—种婴儿提篮,包括提篮本体(I)与把手(3),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篮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把手转动机构(2),其中所述限位座(21)固定于提篮本体(1),旋转座(22)上设置有管套,所述把手(3)插接于管套内。
【文档编号】A47D13/02GK205612175SQ201620335147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9日
【发明人】王春
【申请人】宁波贝思贝特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