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炖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24984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电炖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炖盅,包括:煲体;发热盘;内盅,内盅放置在煲体内,发热盘对煲体内的内盅进行加热;支撑部,支撑部对内盅进行支撑以使内盅与发热盘间隔设置,支撑部具有盘体和将盘体与发热盘间隔开的支撑结构,盘体是实心盘体,支撑结构处具有排泡结构。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炖盅能够有效地降低电炖盅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
【专利说明】
电炖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炖盅。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材种类的丰富性以及食物的美味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物的汤汁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菜肴中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肴,为了使人们足不出户便能够方便、快捷地煲出鲜美的食物汤汁,电炖盅便应运而生。
[0003]电炖盅作为一种智能烹饪器具,使用电作为加热源,从而代替了使用火作为热源的炖具,具有洁净、环保和安全的优点。
[0004]此外,电炖盅还具有能够根据不同的食材而智能地设置煲汤的时长和温度的特点。为了保证在煲汤过程中食材的营养成分充分地释放且不破坏食材本身的味道,电炖盅的煲体内设置内盅,食材置于内盅之内,通过煲体内的水将热量均匀稳定地传递到内盅以加热食材,从而煲出鲜美可口的食材汤汁。
[0005]然而,电炖盅在对食材进行加热的过程中,由于煲体内的水沸腾产生而气泡会撞击内盅的外壁而迫使内盅晃动并产生噪声,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因此,如何通过简便、廉价的方法使内盅稳定地位于煲体内,并能有效地降低电炖盅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就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炖盅。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炖盅,包括:煲体;发热盘;内盅,内盅放置在煲体内,发热盘对煲体内的内盅进行加热;支撑部,支撑部对内盅进行支撑以使内盅与发热盘间隔设置,支撑部具有盘体和将盘体与发热盘间隔开的支撑结构,盘体是实心盘体,支撑结构处具有排泡结构。
[0008]进一步地,支撑结构由盘体朝向煲体的底部或侧壁延伸。
[0009]进一步地,煲体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支撑部连接配合的连接部,连接部与支撑部的连接方式为插接、卡接、搭接或螺栓连接中的一种。
[0010]进一步地,支撑结构由盘体朝向煲体的底部延伸,且支撑结构与盘体之间围成排泡区域。
[0011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为由盘体的外周缘沿竖直方向朝向煲体的底部延伸的环状支撑板,排泡结构为开设在环状支撑板上的多个排泡孔。
[0012]进一步地,多个排泡孔沿环状支撑板的周向和轴向间隔排列设置。
[0013]进一步地,每个排泡孔的直径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20mm。
[0014]进一步地,支撑结构为由盘体的外周缘朝向煲体的底部延伸的多个支腿,多个支腿绕盘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支腿之间形成排泡结构。
[0015]进一步地,连接部为由煲体的侧壁的内表面向内盅一侧凸出设置的承载凸沿,支撑部搭接在承载凸沿上以使盘体与发热盘间隔设置。
[0016]进一步地,支撑结构包括由盘体向远离盘体的方向顺次连接的过渡段和搭接段,过渡段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延伸,搭接段搭接在承载凸沿上。
[0017]进一步地,排泡结构为开设在过渡段和/或搭接段上的多个排泡孔。进一步地,
[0018]进一步地,过渡段呈环状,开设在过渡段上的排泡孔绕过渡段周向等间隔排列设置;和/或搭接段呈环状,开设在搭接段上的排泡孔绕搭接段周向等间隔排列设置。
[0019]进一步地,过渡段呈环状,搭接段是与过渡段相连的多个支撑杆,多个支撑杆搭接在承载凸沿上,多个支撑杆绕盘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排泡结构包括开设在过渡段上的排泡孔和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的排泡间隙。
[0020]进一步地,承载凸沿为一个,一个承载凸沿绕煲体的侧壁连续设置。
[0021]进一步地,承载凸沿为多个,多个承载凸沿绕煲体的侧壁的周向间隔设置。
[002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支撑部对内盅进行支撑以使内盅与发热盘间隔设置,避免了发热盘与内盅直接接触,以使内盅内的食材受热均匀、避免内盅受热不均而炸裂,并保证了食物的美味,提高了电炖盅的实用性。由于支撑部的盘体是实心盘体,因而提高了电炖盅对内盅的支撑强度,且无需对盘体外形再次设计加工,从而降低了支撑部的加工制造难度,减少了电炖盅的制造成本。由于支撑结构处具有排泡结构,因而排泡结构对煲体内的水沸腾后所产生的气泡起到了导向作用,从而避免了大量气泡直接冲击内盅的底部而造成内盅的晃动,提高了内盅的放置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电炖盅的使用的可靠性。同时,由于排泡结构规划了气泡的流动路径,因而缓解了气泡相互撞击而产生的噪音,还有效降低了气泡撞击到盘体的底面或内盅的底面后破裂而产生的噪音,从而使电炖盅还具有低噪音的特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电炖盅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示出了图1中的带有连接部的煲体的剖视图;
[0026]图3示出了图1中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8]10、煲体;121、连接部;20、发热盘;30、内盅;40、支撑部;41、盘体;42、支撑结构;421、过渡段;422、搭接段;43、排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0]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1]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2]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炖盅。
[0033]如图1所示,电炖盅包括煲体10、发热盘20、内盅30和支撑部40,内盅30放置在煲体10内,发热盘20对所述煲体10内的内盅30进行加热;支撑部40对内盅30进行支撑以使内盅30与发热盘20间隔设置,支撑部40具有盘体41和将盘体41与发热盘20间隔开的支撑结构42,盘体41是实心盘体,支撑结构42处具有排泡结构43。
[0034]通过支撑部40对内盅30进行支撑以使内盅30与发热盘20间隔设置,避免了发热盘20与内盅30直接接触,以使内盅30内的食材受热均匀、避免内盅30受热不均而炸裂,并保证了食物的美味,提高了电炖盅的实用性。
[0035]由于支撑部40的盘体41是实心盘体,因而提高了电炖盅对内盅30的支撑强度,且无需对盘体41外形再次设计加工,从而降低了支撑部40的加工制造难度,减少了电炖盅的制造成本。由于支撑结构42处具有排泡结构43,因而排泡结构43对煲体10内的水沸腾后所产生的气泡起到了导向作用,从而避免了大量气泡直接冲击内盅30的底部而造成内盅30的晃动,提高了内盅30的放置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电炖盅的使用的可靠性。
[0036]同时,由于排泡结构43规划了气泡的流动路径,因而缓解了气泡相互撞击而产生的噪音,还有效降低了气泡撞击到盘体41的底面或内盅30的底面后破裂而产生的噪音,从而使电炖盅还具有低噪音的特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37]可选地,支撑结构42由盘体41朝向煲体10的底部或侧壁延伸。这样,支撑部40能够选择性地安装到煲体10的内侧壁或底壁的不同位置处,从而提高了支撑部40与煲体10之间的安装选择适配性。
[0038]如图1和图2所示,煲体10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支撑部40连接配合的连接部121,连接部121与支撑部40的连接方式为插接、卡接、搭接或螺栓连接中的一种。这样,支撑部40能够采用多种方式与连接部121配合连接以使支撑部40牢固、稳定地设置在煲体10的内部,从而使支撑部40对内盅30起到了有效地支撑作用,提高了电炖盅的使用可靠性。
[0039]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部121为由煲体1的侧壁的内表面向内盅30—侧凸出设置的承载凸沿,支撑部40搭接在承载凸沿上以使盘体41与发热盘20间隔设置。这样,由于电炖盅设置有承载凸沿,承载凸沿能够有效地对支撑部40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放置在支撑部40上的内盅30不与发热盘20直接接触,在保证了对内盅30稳定加热的同时,避免大量气泡直接冲击内盅30的底部而造成内盅30的晃动,提高了内盅30的放置稳定性。
[0040]当用户根据内盅30内所放置的不同食材而设定好发热盘20的加热温度时,由于发热盘20的加热温度不同,因而煲体10内产生的气泡量也不相同,此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噪音情况而选择性地将支撑部40放置在不同高度的承载凸沿上,从而避免了因发热盘20温度过高而产生过多的气泡与支撑部40发生碰撞而产生的噪音,进而提高了电炖盅的实用性。
[0041 ]可选地,支撑结构42包括由盘体41向远离盘体41的方向顺次连接的过渡段421和搭接段422,过渡段421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延伸,搭接段422搭接在承载凸沿上。由于设置有过渡段421,从而使支撑结构42与盘体41位于不同的水平面内,并使盘体41自身形成一个承载区域,方便用户准确地将内盅30放置在承载区域内;搭接段422的设置有效地保证了支撑结构42能够支撑在煲体10的侧壁的内表面上,从而保证了支撑部40的安装稳定性。
[004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和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过渡段421是倾斜向上延伸的。这样,过渡段421形成了盘体41的外周侧的止挡凸沿,有效地对位于盘体41的承载区域内的内盅30起到了限位作用,防止内盅30发生倾覆,从而提高了电炖盅使用的可靠性。
[0043]如图3所示,排泡结构43为开设在过渡段421和/或搭接段422上的多个排泡孔。这样,对煲体10内的水沸腾后产生的气泡起到导向作用,降低了气泡对盘体41的冲击。
[0044]如图3所示,过渡段421呈环状,开设在过渡段421上的排泡孔绕过渡段421周向等间隔排列设置;和/或搭接段422呈环状,开设在搭接段422上的排泡孔绕搭接段422周向等间隔排列设置。这样,支撑部40在引导气泡穿过多个排泡孔时,气泡能够均匀地、具有顺序地穿过排泡孔,从而避免了气泡混乱发生碰撞而破裂产生噪音,进而起到了对电炖盅降噪的效果。
[0045]如图2所示,承载凸沿为多个,多个承载凸沿绕煲体10的侧壁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在保证了承载凸沿能够稳定支撑支撑部40的前提下,减少了煲体10的制造材料,降低了电炖盅的整体质量和制造成本。
[0046]当然,为了增加煲体10的内侧壁的厚度,提高电炖盅的结构强度,简化制造难度,保温效果,同时为了提高承载凸沿的支撑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承载凸沿为一个,一个承载凸沿绕煲体10的侧壁连续设置。
[004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过渡段421呈环状,搭接段422是与过渡段421相连的多个支撑杆,多个支撑杆搭接在承载凸沿上,多个支撑杆绕盘体41的周向间隔设置,排泡结构43包括开设在过渡段421上的排泡孔和多个支撑杆之间的间隔空间。这样,即增加了排泡结构43的排泡效果,提高了支撑部40的支撑稳定性,又减少了支撑部40的加工制造材料,减低了制造成本,降低了电炖盅的整体重量。
[00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支撑结构42由盘体41朝向煲体10的底部延伸,且支撑结构42与盘体41之间围成排泡区域。这样,支撑结构42将支撑部40支撑在煲体10的底面上和/或发热盘20上,从而使支撑部40对位于煲体10内的内盅30起到了稳定的支撑作用。由于支撑结构42与盘体41之间围成了排泡区域,煲体10内水沸腾后产生的大量气泡能够沿排泡区域的四周而排离煲体10的底部,起到了提高电炖盅稳定性和降低电炖忠内噪音的效果。
[0049]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部40选用导热性好的材质制成。
[0050]具体而言,支撑结构42为由盘体41的外周缘沿竖直方向朝向煲体10的底部延伸的环状支撑板,排泡结构43为开设在环状支撑板上的多个排泡孔。这样,环状支撑板支撑在煲体10的底面上和/或发热盘20上,增大了支撑部40与煲体10的底面上和/或发热盘2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支撑部40与煲体10的底面上和/或发热盘20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了承载有内盅30的支撑部40不会在煲体10内滑动,提高了电炖盅使用的稳定性。
[0051]可选地,多个排泡孔沿环状支撑板的周向和轴向间隔排列设置。这样,支撑部40在引导气泡穿过多个排泡孔时,气泡能够均匀地、具有顺序地穿过排泡孔,从而避免了气泡混乱发生碰撞而破裂产生噪音,进而起到了对电炖盅降噪的效果。
[005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支撑结构42为由盘体41的外周缘朝向煲体10的底部延伸的多个支腿,多个支腿绕盘体41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支腿之间形成排泡结构43。这样,由于采用多个支腿的形式对支撑部40进行支撑,有效地增大了排泡结构43的排炮区域的面积,从而使气泡更容易沿支腿间的排泡结构43排离煲体10的底部,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排出大量气泡,从而提高了支撑部40排泡的高效性。
[0053]可选地,在上述的各种实施例中,当排泡结构43包括排泡孔时,每个排泡孔的直径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20mm。由实验证明,当排泡孔的直径开设在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20mm的竖直范围之内时,气泡在穿过支撑结构42时与支撑结构42之间的摩擦力更小,气泡不易破裂且更容易穿过支撑结构42,从而提高了支撑部40排泡的高效性。
[005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电炖盅,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10); 发热盘(20); 内盅(30),所述内盅(30)放置在所述煲体(10)内,所述发热盘(20)对所述煲体(10)内的所述内盅(30)进行加热; 支撑部(40),所述支撑部(40)对所述内盅(30)进行支撑以使所述内盅(30)与所述发热盘(20)间隔设置,所述支撑部(40)具有盘体(41)和将所述盘体(41)与所述发热盘(20)间隔开的支撑结构(42),所述盘体(41)是实心盘体,所述支撑结构(42)处具有排泡结构(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2)由所述盘体(41)朝向所述堡体(10)的底部或侧壁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0)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支撑部(40)连接配合的连接部(121),所述连接部(121)与所述支撑部(40)的连接方式为插接、卡接、搭接或螺栓连接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2)由所述盘体(41)朝向所述煲体(10)的底部延伸,且所述支撑结构(42)与所述盘体(41)之间围成排泡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2)为由所述盘体(41)的外周缘沿竖直方向朝向所述煲体(10)的底部延伸的环状支撑板,所述排泡结构(43)为开设在所述环状支撑板上的多个排泡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排泡孔沿所述环状支撑板的周向和轴向间隔排列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排泡孔的直径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20mm。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2)为由所述盘体(41)的外周缘朝向所述煲体(10)的底部延伸的多个支腿,多个所述支腿绕所述盘体(41)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支腿之间形成所述排泡结构(43)。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1)为由所述煲体(10)的侧壁的内表面向所述内盅(30)—侧凸出设置的承载凸沿,所述支撑部(40)搭接在所述承载凸沿上以使所述盘体(41)与所述发热盘(20)间隔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2)包括由所述盘体(41)向远离所述盘体(41)的方向顺次连接的过渡段(421)和搭接段(422),所述过渡段(421)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延伸,所述搭接段(422)搭接在所述承载凸沿上。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泡结构(43)为开设在所述过渡段(421)和/或所述搭接段(422)上的多个排泡孔。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段(421)呈环状,开设在所述过渡段(421)上的所述排泡孔绕所述过渡段(421)周向等间隔排列设置;和/或 所述搭接段(422)呈环状,开设在所述搭接段(422)上的所述排泡孔绕所述搭接段(422)周向等间隔排列设置。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421)呈环状,所述搭接段(422)是与所述过渡段(421)相连的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搭接在所述承载凸沿上,多个所述支撑杆绕所述盘体(41)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排泡结构(43)包括开设在所述过渡段(421)上的排泡孔和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的排泡间隙。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凸沿为一个,一个所述承载凸沿绕所述煲体(1)的侧壁连续设置。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凸沿为多个,多个所述承载凸沿绕所述煲体(10)的侧壁的周向间隔设置。
【文档编号】A47J36/24GK205612264SQ201620291369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4月8日
【发明人】丁志辉, 张任, 涂宝生, 杜想平, 段维刚
【申请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