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倒式隔热平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9305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倒式隔热平开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倒式隔热平开门,其包括移动门以及固定门,所述移动门包括门框以及扇叶,所述门框的外侧设置有加强柱,所述扇叶包括铝框和固定在所述铝框内部的中空玻璃,所述扇叶与所述门框通过铰接机构连接,所述扇叶能够相对于所述门框呈预定角度向室内方向倾倒。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牢固、外形美观、密封性好、防、排水效果好,同时抗风压性能和节能性能好,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使用要求。它的内倒功能可以使门在半关闭的状态下,能达到通风、防雨的效果,平移时,门在开启的时候,不占用空间面积,开启平稳,外表美观,方便出入。
【专利说明】
一种内倒式隔热平开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开门,具体的涉及一种内倒式隔热平开门。
【背景技术】
[0002]门窗按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围护构件或分隔构件,有不同的设计要求要分别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功能,新的要求节能,寒冷地区由门窗缝隙而损失的热量,占全部采暖耗热量的25%左右。门窗的密闭性的要求,是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门和窗是建筑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们的形状、尺寸、比例、排列、色彩、造型等对建筑的整体造型都要很大的影响。
[0003]现有建筑物所安装的门、窗,普遍为外开式或内开式门、窗,即内开式门、窗。这类门窗采用边轴(如铰链)等安装结构形式和绕其边轴旋转地开启方式,在结构上除存在门、窗扇下垂、易变形,且开启方式单一等缺陷外,还存在密封性差等显著缺陷。在门完全关闭时通风效果差,在门开启时,隐私效果差,且不能防雨遮阳,为人们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提到的现有的门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内倒式隔热平开门,它的内倒功能可以使门在半关闭的状态下,能达到通风、防雨的效果,平移时,门在开启的时候,不占用空间面积,开启平稳,外表美观,方便出入。
[0005]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倒式隔热平开门,其包括移动门以及固定门,所述移动门能够向所述固定门方向平移,所述移动门包括门框以及扇叶,所述门框的外侧设置有加强柱,所述扇叶包括铝框和固定在所述铝框内部的中空玻璃,所述扇叶与所述门框通过铰接机构连接,所述扇叶能够相对于所述门框呈预定角度向室内方向倾倒。
[0006]优选地,所述门框与所述扇叶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和等压胶条。
[0007]优选地,所述扇叶以及所述门框分别设置有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之间插有隔热条。
[0008]优选地,所述卡槽为燕尾形卡槽。
[0009]优选地,所述门框的第二内腔设置有燕尾形卡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密封胶条槽口,所述扇叶的第二内腔设置有燕尾形卡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密封胶条槽口相配合的密封胶条搭接槽。
[0010]优选地,所述密封胶条为T形胶条。
[0011]优选地,所述门框的第一内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槽口,所述扇叶的第一内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之间安装有铰接机构。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二槽口之间的距离为20-21mm。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二槽口之间的距离为21.5mm。
[0014]优选地,所述扇叶的第一内腔的侧壁外部向外延伸形成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扇叶的第二内腔的侧壁外部设置有导槽。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牢固、夕卜形美观、密封性好、防、排水效果好,同时抗风压性能和节能性能好,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使用要求。它的内倒功能可以使门在半关闭的状态下,能达到通风、防雨的效果,平移时,门在开启的时候,不占用空间面积,开启平稳,外表美观,方便出入。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之一;以及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倒式隔热平开门,如图1所示,其包括移动门I以及固定门2,移动门I能够相对于固定门2进行平移,以便打开或关闭门。从而不占用室内空间。移动门I包括门框3以及扇叶4,门框3的外侧设置有加强柱5。为了整个门在开启或关闭的状态下达到安全和密封性能好,门框3和扇叶4的壁厚增加到一定的厚度,在受力的位置设置了加强柱5,门在开启平移时所受到的拉力和门的重量影响,在外形的受力下加强柱如图3中的53位置承受重力,使整体受力达到很好的效果。
[0020]扇叶4包括铝框和固定在铝框内部的中空玻璃,中空玻璃起到隔热的作用,既美观又能隔热节能。
[0021]在具体使用时,扇叶4与门框3通过铰接机构连接,扇叶4能够相对于门框3呈预定角度向室内方向倾倒,从而实现内开功能,可以使门在半关闭的状态下,能达到通风、防雨的效果,平移时,门在开启的时候,不占用空间面积,开启平稳,外表美观,方便出入。
[0022]优选地,门框3与扇叶4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和等压胶条,以便更好的达到密封的效果。
[0023]优选地,如图2所示,扇叶4以及门框3分别设置有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第一内腔设置在室内方向,第二内腔设置在室外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扇叶4设置有第一内腔41以及第二内腔42,第一内腔41以及第二内腔42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相配合的燕尾形卡槽43,两个相配合的燕尾形卡槽43之间插有隔热条。
[0024]门框3设置有第一内腔31以及第二内腔32,第一内腔31以及第二内腔32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相配合的燕尾形卡槽33,两个相配合的燕尾形卡槽33之间插有隔热条。
[0025]优选地,门框3的第二内腔32设置有燕尾形卡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密封胶条槽口34,扇叶4的第二内腔42设置有燕尾形卡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密封胶条槽口 34相配合的密封胶条搭接槽44。密封胶条槽口 34与密封胶条搭接槽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为T形密封胶条。
[0026]优选地,门框3的第一内腔3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槽口35,扇叶4的第一内腔4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槽口 45,第一槽口 35与第二槽口 45之间安装有铰接机构。
[0027]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槽口 35与第二槽口 45之间的距离为20_21mm。优选距离为21.5mm。保证门框3和扇叶4两者之间的距离是21.5mm,就可以达到安装内开内倒配件的要求,使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能相对比其他铝型材的密封性能更好。
[0028]优选地,如图3所示,加强柱5设置有第一内腔51、第二内腔52以及用于承受压力的第三内腔53。其第一内腔52以及第三内腔53分别与扇叶4的第一内腔41以及第二内腔42配合。第三内腔53用于在变形情况下承受门的压力,以达到良好的受压效果。
[0029]优选地,扇叶4的第一内腔41的侧壁外部向外延伸形成延伸段46,延伸段46上设置有滑槽6,扇叶4的第二内腔42的侧壁外部设置有导槽7,滑槽6和导槽7的设置用于实现门的平移效果。
[0030]本实用新型新型提供的内开式平移门的结构也可以应用在其他设有相同功能的门窗上,关闭时密闭性好,达到隔热节能的效果,开启时能够达到通风效果。
[003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牢固、夕卜形美观、密封性好、防、排水效果好,同时抗风压性能和节能性能好,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使用要求。它的内倒功能可以使门在半关闭的状态下,能达到通风、防雨的效果,平移时,门在开启的时候,不占用空间面积,开启平稳,外表美观,方便出入。
[00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内倒式隔热平开门,其包括移动门以及固定门,所述移动门能够向所述固定门方向平移,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门包括门框以及扇叶,所述门框的外侧设置有加强柱,所述扇叶包括铝框和固定在所述铝框内部的中空玻璃,所述扇叶与所述门框通过铰接机构连接,所述扇叶能够相对于所述门框呈预定角度向室内方向倾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倒式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与所述扇叶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和等压胶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倒式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以及所述门框分别设置有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之间插有隔热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倒式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燕尾形卡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倒式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的第二内腔在设置有燕尾形卡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密封胶条槽口,所述扇叶的第二内腔在设置有燕尾形卡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密封胶条槽口相配合的密封胶条搭接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倒式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条为T形胶条。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倒式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的第一内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槽口,所述扇叶的第一内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之间安装有铰接机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倒式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二槽口之间的距离为20-21m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倒式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二槽口之间的距离为21.5mm。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倒式隔热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的第一内腔的侧壁外部向外延伸形成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扇叶的第二内腔的侧壁外部设置有导槽。
【文档编号】E06B1/52GK205638159SQ201620454238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7日
【发明人】黎志盛
【申请人】广东季华铝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