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9012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泡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泡茶装置,包括:用于泡茶的第一罐体;用于存储煮好的茶水的第二罐体,所述的第二罐体上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上设有用于控制茶水排放的出水控制结构;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的连接结构,所述的连接结构,用于使第一罐体中煮好的茶水进入第二罐体存储。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连接结构、出水控制结构、第一罐体中进出水结构的优选实现方式。泡茶装置,中还可设自控装置,用于对泡茶装置进行自动化控制。本实用新型的泡茶装置将泡茶容器和茶水盛放容器独立隔开,通过特殊设计的连接结构将其集于一个供茶罐体内,一次泡茶结束后可以马上进行下一次泡茶过程,实现了连续的多轮泡茶功能。
【专利说明】
一种泡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泡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瑰宝。欣赏茶叶的色与香及外形,是茶艺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冲泡过程的艺术化与技艺,也使泡茶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但是目前的泡茶装置,通常只注重最终茶水的产出,而不注重泡茶的过程,且对泡茶的手法基本上选择忽略。泡茶机中的水通常是直接通过水管灌入加热室中,与茶叶混合煮沸后即将茶水排出。但事实上,泡茶时手法细微变化可能导致茶汤滋味天壤之别。
[0003]泡茶过程中,为了实现更好的口感,对于茶水比、水温、时间等的控制很重要。已有的自动泡茶技术通过控制室水温和泡茶时间来实现自动泡茶,一般步骤是:I.水加热到设定温度;2.设定泡茶时间;3.按设定时间泡茶;4.泡好的茶水放出。然而,现有技术泡茶、煮茶功能需要分离实现,泡茶温度控制靠冲泡水温,对于水温的控制不足。泡完后如果不排出已有茶水,将无法马上进行下一次泡茶过程。专利申请号201510489718.6的发明专利没有专门设置盛茶的容器;专利申请号为201210555216.5的发明专利,虽然也设置了专门的盛茶容器,但是与泡茶的装置分为两部分,不便于搬运。现有技术所使用的材质多为碳钢、不锈钢和塑料等。碳钢、不锈钢材质的泡茶机让用户无法直观泡茶过程,减少了欣赏泡茶过程的乐趣;塑料材质的泡茶机长期使用后在清洗时可能会留下明显的划痕,影响美观。另外,冲泡的控制只能在泡茶机前通过操作面板实现,用户体验差,自主性差,无法远程操作。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种泡茶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种泡茶装置,包括:
[0007]用于泡茶的第一罐体;
[0008]用于存储煮好的茶水的第二罐体,所述的第二罐体上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上设有用于控制茶水排放的出水控制结构;
[0009]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的连接结构,所述的连接结构用于使第一罐体中煮好的茶水进入第二罐体存储。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结构本体和设置于连接结构本体内的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所述的第一出水管一端连通第一罐体内腔且位于所述的隔离活塞下方,另一端通过第一阀门与第二进水管一端相连,第二进水管另一端与第二罐体内腔相通。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罐体和/或第二罐体采用石英玻璃为材料。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出水控制结构包括:
[0013]内设空腔的外套体,所述第二罐体上的排水口与外套体内空腔相通;外套体内空腔上连接茶水出口;
[0014]设置于外套体空腔内的柱塞杆,柱塞杆上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用于封堵茶水出P;
[0015]以及连接于柱塞杆上的第一手柄,用于控制柱塞杆在外套体空腔内往复运动;第一手柄位于初始位置时,密封圈堵住茶水出口 ;拉动第一手柄偏离初始位置一定距离时,密封圈脱离茶水出口,使外套体内空腔与茶水出口连通。
[0016]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外套体内空腔远离茶水出口一端,通过可拆卸式的密封件进行密封。
[0017]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罐体内设置有进出水结构,所述的进出水结构包括:
[0018]用于提拉的杆体;
[0019]以及伸入杆体内的第一进水管,第一进水管与杆体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出水孔,用于使第一进水管中的水通过出水孔均匀喷洒于杆体的四周。
[0020]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杆体底部还设有隔离活塞,所述的隔离活塞包括:
[0021]活塞本体,所述的活塞本体的横截面镂空,使水能透过;
[0022]覆盖于活塞本体上表面的滤网;
[0023]以及分别环绕于活塞本体上部和下部的上O型圈和下O型圈,用于与泡茶器内壁贴合起到隔离活塞上下运动时的隔水作用。
[0024]作为第二种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杆体顶部固定有球头,杆体上环绕设有凸起圆环;
[0025]所述的第一罐体顶部设有盖体,所述的盖体铰接于第一罐体上;所述的盖体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上盖体固定于下盖体上表面,所述的上盖体上开设通孔,所述的下盖体径向开设槽孔,槽孔的宽度介于杆体直径和凸起圆环直径之间;上盖体上的通孔与下盖体上的槽孔重合部分用于在盖体开合过程中,容纳杆体上部穿过盖体;
[0026]所述的第一罐体上沿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中设有宽度小于下盖体上槽孔的插销;当盖体闭合于第一罐体上时,插销可插入下盖体上的槽孔并将杆体顶至下盖体上槽孔的末端,插销端部和下盖体上槽孔的边缘紧贴杆体上的凸起圆环上表面,限制杆体在轴向和径向的位移。
[0027]作为第三种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第一进水管通过水栗与热水箱相连,热水箱用于为第一罐体提供预加热的泡茶用水;所述的第一罐体内还设有用于加热泡茶用水的加热
目.ο
[0028]作为上述任一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泡茶装置中还设有自控装置,用于对泡茶装置进行自动化控制。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30]1、将泡茶容器和茶水盛放容器独立隔开,通过特殊设计的连接结构将其集于一个供茶罐体内,一次泡茶结束后可以马上进行下一次泡茶过程,实现了连续的多轮泡茶(或煮茶)功能。
[0031 ] 2、一改传统泡茶装置中直接以水管进水的粗放式方法,通过周向喷洒形式,模拟泡茶时的优选手法,使茶叶在水中上下翻滚并均匀受热,最大程度挥发出香气。
[0032]3、通过特殊设计的隔离活塞,无需借助外界设备即可实现茶叶与茶水的高效分离及清洗。
[0033]4、优化设计的出水控制结构,实现了无需借助电力的纯机械结构出水控制。
[0034]5、特殊设计的盖体结构实现了杆体的限位,使杆体可拆卸式的固定与泡茶容器中,便于清洗。
[0035]6、石英玻璃改善了容器材质,石英玻璃更加安全卫生,且整个过程可视。通过特别设计的机械结构和时尚的外形,提升用户体验。
[0036]7、采用由热水箱提供的处于基础水温的水进行茶叶的冲泡,无需从室温加热到所需温度,可以实现快速冲泡。
[0037]8、通过自动控制程序将独立又关联的冲泡水水温、水量控制,泡茶、煮茶的水温、水量控制,不同茶类对应的冲泡程序以及自动清洗功能一体化集成并自动控制。通过加温和温控装置确保自动泡茶的及时高效,更好控制泡茶时的水温,确保茶的口感。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实用新型泡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实用新型泡茶装置中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40]图3为本实用新型泡茶装置中出水控制结构处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0041]图4为本实用新型泡茶装置中出水控制结构偏离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0042]图5为一种用于泡茶装置的进出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43]图6为一种用于泡茶装置的进出水结构的剖面图;
[0044]图7为一种用于泡茶装置的进出水结构分解示意图;
[0045]图8为本实用新型泡茶装置中上盖体的示意图;
[0046]图9为本实用新型泡茶装置中下盖体的示意图;
[0047]图10为本实用新型泡茶装置中上盖体和下盖体的装配示意图;
[0048]图11为本实用新型泡茶装置中盖体和第一罐体的装配示意图;
[0049]图12为本实用新型泡茶装置中进出水结构放入第一罐体前的示意图;
[0050]图13为本实用新型泡茶装置中进出水结构放入第一罐体后的示意图(第一罐体外壁作透视化处理);
[0051]图14为本实用新型泡茶装置中进出水结构放入第一罐体后的剖面示意图;
[0052]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泡茶装置的优选方案剖面示意图;
[0053]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泡茶装置的优选方案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例或优选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
[0055]如图1所示,一种泡茶装置,主体结构包括:用于泡茶的第一罐体2;用于存储煮好的茶水的第二罐体3,所述的第二罐体3上部开设有排气孔或呼吸阀等气压平衡装置,底部设有用于排放茶水的排水口,排水口上设有用于控制茶水排放的出水控制结构5;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罐体2和第二罐体3的连接结构4。
[0056]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结构4包括连接结构本体401和第一出水管402、第二进水管403。第一出水管402、第二进水管403均设置于连接结构本体401内。所述的第一出水管402—端连通第一罐体2内腔且位于所述的隔离活塞103下方,另一端通过第一阀门404与第二进水管403—端相连,第二进水管403另一端与第二罐体3内腔相通。第一罐体2中煮好的茶水通过滤网1031过滤后,进入第一出水管402,再在第一阀门404的控制下,通过第二进水管403进入第二罐体3中存储。为简洁起见,其余附图中第一阀门404没有示出,但均按图2中进行设置。
[0057]所述的出水控制结构5可采用电磁阀、手动开关等各种形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采用一种优选法方式,其中:出水控制结构5包括:
[0058]内部设有空腔的外套体502,所述第二罐体3上的排水口与外套体502内空腔相通;外套体502内空腔与茶水出口 505相连;
[0059]设置于外套体502空腔内的柱塞杆503,柱塞杆503上连接有密封圈504,密封圈504用于封堵茶水出口 505;
[0060]以及连接于柱塞杆503上的第一手柄501,用于控制柱塞杆503在外套体502空腔内往复运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套体502空腔呈两段式,左端直径较小,右端较大,呈凸字形。密封圈504呈O型,位于直径较大一端的空腔内,前后通过螺母固定于柱塞杆503上。第一手柄501最初具有一个初始位置,该位置为常规状态下手柄的停靠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视美观或使用方便进行设定。如图3所示,当第一手柄501位于初始位置时,密封圈504顶住空腔直径突变处,堵住茶水出口 505,使右侧的茶水无法进入左侧的腔室。如图4所示,当拉动第一手柄501偏离初始位置一定距离时,柱塞杆503密封圈504向右移动,脱离茶水出口 505,使外套体502内空腔与茶水出口 505连通。当然,该实现方式仅为一种优选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由只要能够实现对出水的控制即可。比如将密封圈504紧贴茶水出口 505的进水面,由柱塞杆503拉动。
[0061 ]出水控制结构5中可根据需要进一步的在外套体502内空腔远离茶水出口 505—端设置密封件506。密封件506可以为凸块,通过螺纹或卡扣可拆卸式固定于外套体502端部,堵住外套体502内空腔的一端。当需要对外套体502内部空腔进行清洗时,可将其拆下。
[0062]泡茶器盛水的腔室内的进出水结构I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图5?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进出水结构I包括:杆体101和第一进水管102。用户通过提拉杆体101,实现进出水结构I的位置调整。第一进水管102伸入杆体101内,第一进水管102与杆体101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出水孔。两者的出水孔相通,第一进水管102中的水通过出水孔均匀喷洒于杆体1I的四周,实现均匀进水,使茶叶能在水中上下翻滚并均匀受热。泡好的茶水可从出口排出。
[0063]而为了更好地实现茶水与茶叶的隔离,所述的杆体101底部还可连接隔离活塞103。活塞本体1034通过垫片和螺母与杆体101相连。隔离活塞103结构包括:活塞本体1034、滤网1031、上O型圈1032和下O型圈1033。活塞本体1034设置于泡茶器盛水的腔室内,且活塞本体1034外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环绕有上O型圈1032和下O型圈1033。使用时,上O型圈1032和下O型圈1033紧贴泡茶器内壁,起到隔离活塞103上下运动时的隔水作用。所述的活塞本体1034的横截面上为镂空结构,使水能透过纵向穿透活塞本体,但其上表面覆盖有一层滤网1031,滤网1031上方的茶水必须通过滤网1031后才能从出口排出,由此实现茶水的分离。
[0064]所述的第一罐体2顶部设有盖体6,通过打开盖体进行茶叶的添加以及后续的清理工作。
[0065]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盖体6铰接于第一罐体2上,盖体6上开设有通孔,用于在盖体6开合过程中,容纳杆体101上部穿过盖体6。所述的杆体101顶部固定有便于提拉的球头104。杆体101上环绕设有凸起圆环。圆环可外部加工后固定于杆体1I上,也可与杆体一体化加工,形成上段直径小,下段直径大的两段式杆体。如图8?1所示,所述的盖体6包括上盖体601和下盖体602;上盖体601通过螺钉固定于下盖体602上表面,所述的上盖体601上开设通孔,所述的下盖体602径向开设槽孔,槽孔的宽度介于杆体101直径和凸起圆环直径之间;上盖体601上的通孔与下盖体602上的槽孔重合部分用于在盖体6开合过程中,容纳杆体1I上部穿过盖体6 ο盖体6上合适的位置可安装第二手柄。
[0066]所述的第一罐体2上沿开设有限位槽603,限位槽603中设有宽度小于下盖体602上槽孔的插销604;当盖体6闭合于第一罐体2上时,插销604可插入下盖体602上的槽孔并将杆体101顶至下盖体602上槽孔的末端,插销604端部和下盖体602上槽孔的边缘紧贴杆体101上的凸起圆环上表面,限制杆体101在轴向和径向的位移。如图12?14所示,其使用方法为,先打开盖体6,将进出水结构I放入第一罐体2中,进出水结构I顶部的球头104高于盖体;在将盖体合上,球头穿过上盖体601上的通孔,杆体101上部穿过下盖体602上的槽孔。当完全闭合后,再将插销604插入限位槽603中,并继续插入下盖体602上的槽孔,顶于杆体101侧壁。杆体101上的凸起圆环上表面一侧接触插销604下表面,另一侧接触下盖体602下表面,由此实现上下方向的限位,而杆体101侧壁也由插销604和下盖体602夹紧,实现水平方向的限位。进出水结构I的位置被限定后,能放置使用过程中的松动。插销604上可安装第三手柄便于控制。
[0067]上述各实施例中,为了使用户能够看清茶叶的泡制过程,提高参与度和体验感,可以将第一罐体2和第二罐体3中的一个或全部采用耐高温的石英玻璃为材料。
[0068]如图15?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合上述不同优选技术特征后的一种实现方式。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各部件也可视实际情况进行增删或组合,只要不影响其基本功能的实现即可。
[0069]为了确保自动泡茶的及时高效,更好控制泡茶时的水温,确保茶的口感,所述的第一进水管102通过水栗与热水箱7相连,热水箱7中设有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用于为第一罐体2提供预加热的泡茶用水;同时,所述的第一罐体2内也设有用于加热泡茶用水的加热装置。整套设备中还设有控制箱作为自控装置,用于对泡茶程序进行自动化控制。
[0070]第一罐体底部有加热器,壁上可设置泡茶温度传感器,结合所述控制箱内自动化控制装置进行加热,实现泡茶或煮茶温度控制。热水箱内装饮用水,热水箱将水温加热到设备预设的基础水温,用栗抽到第一罐体,该基础水温最高不超过所有设备预设程序的最低预设泡茶温度。所述控制箱内含程序数据库,包括对冲泡水温、水量、建议茶叶投放量、泡茶时间、泡茶时是否加热、加热时间、升温速率等指标的设定,指示泡茶机自动进行泡茶、煮茶过程的温度控制。煮茶完毕后,通过罐体联接结构将第一罐体中的茶水转移到第二罐体中实现暂时存储茶水,并保证整体具有可密封的能力,从而使第一罐体能够马上进行下一轮的泡茶(煮茶)过程,同时在需要搬运时体现出便利。此时选择再次泡茶可以马上进行下一轮泡茶过程,如果不选则停止泡茶,选择操作可以在操控面板或通过手机app与控制箱远程连接实现控制。将茶杯放到供茶罐体正下方使茶水出口下方,拉动排水控制结构的手柄,完成茶水供应过程。
[0071]在通过手机app(WIFI连接)界面控制时,手机连上泡茶机内置WIFI,通过用户管理系统,进行程序的选择,实现对泡茶机进行远程控制。通过用户管理系统获取并分析客户信息,优化程序数据库,优化的程序数据库用来指导程序的升级和产品的优化。设备可通过内置WIFI接入物联网(如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通过物联网和其他智能家居、办公设备联接。
[0072]热水箱中设有热水箱液位传感器、热水箱内加热装置。热水箱与热水箱进水栗相连进行供水。第一罐体内设有泡茶温度传感器
[0073]热水箱预加纯净水并加热时,由热水箱进水栗从水源抽取水,加到热水箱内。热水箱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超过一定值后,发送信号到所述自控装置,自控装置控制热水箱进水栗停止工作;当热水箱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低于一定值后,发送信号到所述自控装置,自控装置控制热水箱进水栗开始进水。热水箱温度传感器监测热水箱内水温,当温度低于基础水温时,所述自控装置控制热水箱内加热装置加热;当温度高于基础水温时,所述自控装置控制热水箱内加热装置停止工作。
[0074]在启动泡茶程序后,自控装置控制热水箱水栗运行,将热水箱内冲泡水抽到第一罐体内。自控装置通过计时方式控制热水箱水栗,从而实现对水量的控制。泡茶温度传感器监测泡茶、煮茶过程水温。根据预设泡茶程序,当水温当前温度低于要求值时,自控装置控制第一罐体内加热装置工作;当水温当前温度高于要求值时,所述自控装置控制第一罐体内加热装置停止工作。当升温速率低于要求值时,所述自控装置控制第一罐体内加热装置提高功率;当升温速率高于要求值时,所述自控装置控制第一罐体内加热装置降低功率。根据预设泡茶程序,达到一定的泡茶、煮茶时间后,静置若干秒,所述自控装置控制连接结构中的第一阀门开启,将茶水经隔离活塞过滤后转移到第二罐体中,然后自动关闭第一阀门。
[0075]需要供应茶水时,拉动出水控制结构的手柄,密封圈504向右移动,脱离茶水出口505,使外套体502内空腔与茶水出口 505连通即排放状态,第二罐体内的茶水从所述茶水出口505底部流出,通过控制手柄的偏离程度控制供茶的流量。
[0076]自动泡茶设备的清洗过程实施如下:
[0077]在泡茶结束后,拉动出水控制结构的手柄至排放状态,放空第二罐体内的茶水。打开第一罐体的盖体,提出隔离活塞,将茶叶倒掉后用清水冲洗掉表面茶叶,放回第一罐体内。在所述出水控制结构的茶水出口下方放置承接清洗水的容器(如脏水壶)或在台面装联接下水道的小水槽。在所述操控面板或手机app界面选择“清洗”,所述自控装置通过计时方式控制热水箱进水栗供应一定量的水至第一罐体中。静置一段时间后,所述自控装置控制第一阀门开启,将清洗水经茶水隔离活塞过滤后通转移到第二罐体中,然后自动关闭第一阀门,第二罐体内的茶水从所述茶水出口 505底部流出。这个过程持续若干轮,使从所述出水控制结构出水口流出的水基本清澈无色,完成清洗过程。
[0078]在所述操控面板或手机app界面选择“清洗”时,可设定默认的清洗轮数,用户可以根据实际茶叶种类和其他原因更改清洗轮数并保存,此次和以后清洗时将使用更改后的清洗轮数。
[0079]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泡茶的第一罐体; 用于存储煮好的茶水的第二罐体,所述的第二罐体上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上设有用于控制茶水排放的出水控制结构; 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的连接结构,所述的连接结构用于使第一罐体中煮好的茶水进入第二罐体存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罐体和/或第二罐体采用石英玻璃为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控制结构包括: 内设空腔的外套体,所述第二罐体上的排水口与外套体内空腔相通;外套体内空腔上连接茶水出口; 设置于外套体空腔内的柱塞杆,柱塞杆上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用于封堵茶水出口; 以及连接于柱塞杆上的第一手柄,用于控制柱塞杆在外套体空腔内往复运动;第一手柄位于初始位置时,密封圈堵住茶水出口 ;拉动第一手柄偏离初始位置一定距离时,密封圈脱离茶水出口,使外套体内空腔与茶水出口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体内空腔远离茶水出口一端,通过可拆卸式的密封件进行密封。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罐体内设置有进出水结构,所述的进出水结构包括: 用于提拉的杆体; 以及伸入杆体内的第一进水管,第一进水管与杆体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出水孔,用于使第一进水管中的水通过出水孔均匀喷洒于杆体的四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体底部还设有隔离活塞,所述的隔离活塞包括: 活塞本体,所述的活塞本体的横截面镂空,使水能透过; 覆盖于活塞本体上表面的滤网; 以及分别环绕于活塞本体上部和下部的上O型圈和下O型圈,用于与泡茶器内壁贴合起到隔离活塞上下运动时的隔水作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结构本体和设置于连接结构本体内的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所述的第一出水管一端连通第一罐体内腔且位于所述的隔离活塞下方,另一端通过第一阀门与第二进水管一端相连,第二进水管另一端与第二罐体内腔相通。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体顶部固定有球头,杆体上环绕设有凸起圆环; 所述的第一罐体顶部设有盖体,所述的盖体铰接于第一罐体上;所述的盖体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上盖体固定于下盖体上表面,所述的上盖体上开设通孔,所述的下盖体径向开设槽孔,槽孔的宽度介于杆体直径和凸起圆环直径之间;上盖体上的通孔与下盖体上的槽孔重合部分用于在盖体开合过程中,容纳杆体上部穿过盖体; 所述的第一罐体上沿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中设有宽度小于下盖体上槽孔的插销;当盖体闭合于第一罐体上时,插销可插入下盖体上的槽孔并将杆体顶至下盖体上槽孔的末端,插销端部和下盖体上槽孔的边缘紧贴杆体上的凸起圆环上表面,限制杆体在轴向和径向的位移。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进水管通过水栗与热水箱相连,热水箱用于为第一罐体提供预加热的泡茶用水;所述的第一罐体内还设有用于加热泡茶用水的加热装置。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自控装置,用于对泡茶装置进行自动化控制。
【文档编号】A47J31/44GK205682958SQ201620308110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3日 公开号201620308110.9, CN 201620308110, CN 205682958 U, CN 205682958U, CN-U-205682958, CN201620308110, CN201620308110.9, CN205682958 U, CN205682958U
【发明人】卢建红, 徐翔, 姚辉, 叶天强
【申请人】卢建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