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斗的臭氧消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221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便斗的臭氧消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小便斗的臭氧消毒结构,尤指一种可在如厕后冲水时,兼具臭氧消毒效果的消毒结构。
一般现有的小便斗结构,通常是在其上方设有一感测元件,以供检测人体信号,当吾人如厕后,藉由该感知元件开启水阀,将小便斗予以冲洗,此种结构由于仅以清水冲过,并无法达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有些公共场所是以人力在一定时间内以清洁剂刷洗,不但耗工费时,且缺乏经济效益,而又有另一种消毒方式是在水槽中加入块状消毒物,由于该种物质会不断溶在水中,因此,常见使用初期时较浓,而末期时较淡的状况,失去消毒、杀菌的作用,很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小便斗的臭氧消毒结构,使小便斗的卫生在如厕后冲水时,兼具臭氧消毒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主要是在小便斗的顶缘设有一本体,在本体内置入光电检测电路、水阀及文氏管,其中,该文氏管的进出口分别连接于进、出水管,在该进水管装设水阀,使检测电路在感测人体信号时,将水阀开启,构成小便斗的冲洗作用,其特征在于该文氏管的顶端连接有一臭氧产生器,使该臭氧产生器连接于检测电路,当水阀开启时,可以同时启动该臭氧产生器,藉由流经文氏管的水压将臭氧吸附在水中,以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在小便斗顶缘设有一本体,在本体内置入光电检测电路、水阀及臭氧产生器装置,使该臭氧产生器连接于一文氏管,并使文氏管的进、出口分别连接于进、出水管,且将水阀装设于该进水管,当使用者在如厕后,藉由检测电路的感测,启动水阀及臭氧产生器的开启,使水经文氏管时,将臭氧吸附在水中,在冲洗时,构成消毒、杀菌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及其新颖性,将配合以下的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实施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使用实施例图。
请同时参阅
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主要设有一本体1,在本体1内分别设有一光电检测电路11、一水阀1 2、一臭氧产生器13及一文氏管14,其中,该文氏管14设有两端呈喇叭状的通道,以形成进、出口,供连接于进、出水管15、16,并在该进水管15套置水阀12,以控制进水管15的启闭;而该文氏管14的顶端,则设有一与通道相互贯通的连接口,以供连接于臭氧产生器13,使组装后的本体1设于小便斗2的顶缘,并将出水管16连接于该小便斗2,当使用者在如厕时,可以藉由检测电路11感测人体信号,并开启水阀12及臭氧产生器13,使水流经文氏管14的通道时,同时将臭氧产生器13所产生的臭氧吸附在水中,使经由出水管16所冲洗的水因附着有臭氧,而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在检测电路感知人体信号后,该电路将同时将水阀12及臭氧产生器13开启,使水由进水管15进入文氏管14的通道,藉由水压将臭氧吸附在水中,再使吸附有臭氧的水经出水管16将小便斗予以冲洗,如此,由于水中附着有臭氧,可使冲洗时达到杀菌、消毒作用,且当使用者离开,或在启动一定的时间后,检测电路11自动将水阀12及臭氧产生器13关闭,以节省水源及电源。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可应用在一般的洗手台3,使吾人在洗手时,将出水含有一定的臭氧量,增加清洁、卫生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检测电路,配合臭氧产生器及文氏管,使小便斗在使用后,构成臭氧杀菌、消毒的效果,使小便斗更为清洁、卫生,为一实用的设计。
权利要求1.一种小便斗的臭氧消毒结构,主要是在小便斗的顶缘设有一本体,在本体内置入光电检测电路、水阀及文氏管,其中,该文氏管的进出口分别连接于进、出水管,在该进水管装设水阀,使检测电路在感测人体信号时,将水阀开启,构成小便斗的冲洗作用,其特征在于该文氏管的顶端连接有一臭氧产生器,使该臭氧产生器连接于检测电路,当水阀开启时,可以同时启动该臭氧产生器,藉由流经文氏管的水压将臭氧吸附在水中,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专利摘要一种小便斗的臭氧消毒结构,主要是在小便斗的顶缘设有一本体,在本体内设有光电检测电路、水阀及臭氧产生器等装置,其中,该臭氧产生器连接于一文氏管,并将该文氏管的进出口分别连接进、出水管,而该水阀则装设于文氏管的进水管,当使用者在如厕后,可以藉由检测电路感测并同时启动水阀及开启臭气产生器,使水经由文氏管后,将臭气吸附在水中,而能在冲洗小便斗时,构成臭氧消毒的效果。
文档编号E03D9/02GK2431327SQ0023864
公开日2001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3日
发明者庄硕清 申请人:庄硕清, 吴俊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