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68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位于调节水库库区内并结合库岸布置,为上口大、下口小的碗式结构,由护岸段、闸坝段与井底围合而成。护岸段为钢筋混凝土护坡结构,利用调节水库的天然凹岸或局部拓挖库岸形成,护岸段边坡直接兼作配水井的井壁。闸坝段包括非溢流坝段、闸室段和溢流坝段,非溢流坝段位于闸坝段两端,起到与调节水库的岸坡连接的作用;闸室段内布置有连通管和连通闸;溢流坝段是配水井内水位过高时的溢流通道;井底为钢筋混凝土护底,高程低于进水管、连通管以及出水管的管底,方便清淤检修。本实用新型不仅外形美观,有利于边坡稳定、改善流态及消能调压效果,同时占地少、投资省,施工及运行检修条件也相对较好。
【专利说明】
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供水工程中井库流量补偿式配水系统的一种配水井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结合调节水库库岸与重力坝组合修建的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
【背景技术】
[0002]城市供水工程中,为提高供水流量及供水保证率,往往采用多水库供水的方式,供水水库可以采用串连或并联的方式。串连配水系统投资省,但供水保证率不高;并连配水系统供水保证率高,但投资也高。
[0003]考虑到经济性和合理性,也有城市供水工程采用“供水水库联合调节水库”进行供水的方式。与供水水库相对独立的调节水库库容一般较小,与水厂距离不大,管网投资小,独立运行仅能满足城市短期的配水需求,仅在供水水库流量不足,需要临时加大配水流量或供水水库管网需要检修等情况下运用。由于调节水库集雨面积及库容小,枯水期来水流量小,往往制约调节水库调节能力的发挥,另外,调节水库供水后,供水库容只能靠自身集雨面积内的径流逐渐恢复,所需恢复时间较长。
[0004]中国专利CN104032794A提供了一种井库流量补偿式配水系统及其配水方法,在长距离输水隧洞(管道)末端,调节水库附近,设置圆形井筒结构的配水井,配水井既可以与调节水库独立运行,提高供水保证率;又可以充分发挥配水井与调节水库间的流量补偿作用,提高系统的供水潜力。
[0005]配水井是井库流量补偿式配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配水系统实现流量补偿的中枢节点,又是调压消能的关键部位,常规的圆形井筒式结构尽管在水体体积相等的前提下占地少,但也存在水流流态相对较差、施工及运行检修条件差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常规的圆形井筒式配水井的不足,利用重力坝结合调节水库库岸组成配水井,配水井结构由常规的竖井圆筒式结构优化为碗式结构,一方面,上口大、下口小的碗式结构外形美观,并有利于边坡稳定、改善流态及消能调压效果;另一方面,临库设置的配水井不仅占地少、投资省,施工及运行检修条件也相对较好。
[0007]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位于调节水库库区内并结合库岸布置,为上口大、下口小的碗式结构,由护岸段、闸坝段与井底围合而成。护岸段为钢筋混凝土护坡结构,利用调节水库的天然凹岸或局部拓挖库岸形成,护岸段边坡直接兼作配水井的井壁。护岸段内设有进水管的出口和出水管的进口,进水管是上游供水水库向配水井输水的通道,出水管是配水井向下游水厂供水的通道。闸坝段包括非溢流坝段、闸室段和溢流坝段三部分,非溢流坝段位于闸坝段两端,起到与调节水库的岸坡连接的作用,闸室段布置于非溢流坝段内,闸室段内布置有连通管和连通闸,连通管是配水井与调节水库之间的通道,连通闸位于连通管上,用于控制配水井与调节水库的水体交换;溢流坝段位于闸坝段中部,是配水井内水位过高时的溢流通道,水体可自动从溢流坝段的堰顶漫入调节水库,避免水量浪费。井底为钢筋混凝土护底,高程低于进水管、连通管以及出水管的管底,方便清淤检修。
[0008]配水井可根据清淤检修及边坡稳定需要在井壁增设马道平台。
[0009]护坡段、非溢流坝段顶部设井周道路,与闸室段检修平台齐平,方便检修设施的安装及检修交通。
[0010]连通闸共设一道工作闸门和两道检修闸门,用于控制配水井与调节水库的水体交换。
[0011]配水井碗口外形轮廓除了圆形外,也可为椭圆、或扇形或不规则的其它封闭图形。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I)流态及消能调压效果好。配水井发挥调节作用时,水位波动区主要在井体的中上部,即中上部容积才是有效调节容积,碗式配水井上口大,下口小,与同样高度、体积的竖井式配水井相比,消能效果好,运行时水位波动也要小。另外,配水井位于调节水库库区内,连通管长度极短,连通闸开启时,配水井内水位与调节水库的水位联动性极佳,有利于改善流态。
[0014](2)结构稳定性好。碗式配水井护岸段边坡为斜坡,坡比可根据边坡的自稳要求确定;闸坝段边坡为重力式,相对常规的竖井圆筒式结构稳定性好。
[0015](3)占地少、投资省。尽管碗式配水井上口面积大,但可结合调节水库布置,充分利用调节水库的库周管理范围,因此,实际新增占地少。另外,尽管表面上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可能侵占了部分调节水库的库容,但由于井库流量补偿式配水系统的配水井对调节水库具有流量补偿的功能,因此,这方面的影响可忽略。配水井可结合护岸建设,投资相对较省,对于新建的调节水库,投资节约情况更加明显。
[0016](4)体型美观、交通检修方便。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布置于调节水库周边,不仅体型美观,而且,可以最大可能地利用调节水库上坝公路或对外道路,交通检修方便。
【附图说明】
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面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A剖视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B剖视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C一C剖视图。
[0021]图中:1-配水井;2-进水管;3-连通管;4-出水管;5-井周道路;6-连通闸;7-岸坡;11_护岸段;12-兩坝段;13-井底;14-马道平台;12a_非溢流坝段;12b-|U室段;12c_溢流坝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配水井I位于调节水库库区内,并结合库岸7布置,为上口大、下口小的碗式结构,配水井I由护岸段11、闸坝段12与井底13围合而成。护岸段11为钢筋混凝土护坡结构,利用调节水库的天然凹岸或局部拓挖库岸7形成,护岸段11边坡直接兼作配水井I的井壁;进水管2出口位于护岸段11内,进水管2是上游供水水库向配水井I输水的通道;出水管4进口位于护岸段11内,出水管4是配水井I向下游水厂供水的通道。闸坝段12包括非溢流坝段12a、闸室段12b和溢流坝段12c三部分,非溢流坝段12a位于闸坝段12两端,起到与调节水库的岸坡7连接的作用;闸室段12b布置于非溢流坝段12a内,闸室段12b内布置有连通管3和连通闸6;连通管3是配水井I和调节水库之间的通道,连通闸6位于连通管3上,用于控制配水井I和调节水库的水体交换;溢流坝段12c位于闸坝段12中部,是配水井I内水位过高时的溢流通道,水体可自动从溢流坝段12c的堰顶漫入调节水库,避免水量浪费。井底13为钢筋混凝土护底,高程低于进水管2、连通管3以及出水管4的管底,方便清淤检修。
[0024]配水井I可根据清淤检修及边坡稳定需要在井壁增设马道平台14。
[0025]护坡段11、非溢流坝段12a顶部设井周道路,与闸室段12b检修平台齐平,方便检修设施的安装及检修交通。
[0026]连通闸6位于连通管3上,共设一道工作闸门和两道检修闸门,用于控制配水井I与调节水库的水体交换。
[0027]配水井I碗口外形轮廓除了圆形外,也可为椭圆、扇形或不规则的其它封闭图形。
【主权项】
1.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其特征在于:它位于调节水库库区内并结合库岸布置,为上口大、下口小的碗式结构,由护岸段、闸坝段与井底围合而成;所述护岸段为钢筋混凝土护坡结构,是利用调节水库的天然凹岸或局部拓挖库岸形成,护岸段边坡兼作配水井的井壁;护岸段内设有进水管的出口和出水管的进口,进水管是上游供水水库向配水井输水的通道,出水管是配水井向下游水厂供水的通道;所述闸坝段包括非溢流坝段、闸室段和溢流坝段;非溢流坝段位于闸坝段两端,与调节水库的岸坡连接,闸室段布置于非溢流坝段内,闸室段内布置有连通管和连通闸,连通管为配水井与调节水库之间的通道,连通闸位于连通管上;溢流坝段位于闸坝段中部,为配水井内水位过高时的溢流通道;所述井底为钢筋混凝土护底,高程低于进水管、连通管以及出水管的管底高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段、非溢流坝段顶部设井周道路,与闸室段检修平台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闸设一道工作闸门和两道检修闸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井在井壁设有马道平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井碗口外形轮廓为椭圆形或扇形。
【文档编号】E03B3/04GK205712293SQ201620340111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发明人】张永进, 朱奚冰, 赖勇, 李进, 陈知渊, 王鑫
【申请人】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杭州市千岛湖原水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