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便接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379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坐便接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同层排水系统中的污水排放器,具体的说是一种坐便接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楼房建筑特别是在居民楼卫生间每户都设有污水排放支管道,而这些污水排放支管道在本户内不能铺设都穿越楼板,吊装在下一层住户卫生间的天面上,这种布置方法均无法达到住宅卫生间排水支管不宜穿越楼板进入他户的国家标准,其主要缺点有(1)安装时必须在楼板上打洞才能安装排水支管,而就是因为在楼板上打洞就很容易出现滴漏的情况;(2)由于上层住户的排水支管必须安装在下层住户的卫生间顶部,为了美观,卫生间内还需吊顶才能遮盖顶部裸露在外的管道,增加了建筑成本;(3)现有坐便器的排污口直接接于下水管接口上,其坐便器排污时会瞬间产生大量的排污物,排水管道可能一时无法承受其排量,就会发生外溢。

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简单、楼板下无需吊管、维修疏通方便并能满足坐便器瞬间排出大量污物所需容量的坐便接入器。
2、技术方案一种坐便接入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上盖和坐便器接口,所述的壳体上端设有开口,上盖盖在该开口上,上盖上有一个向上延伸的坐便器接口,在壳体一侧设有与内腔相通并用于连接排水总管的排污口。
为保证安全,在上盖上侧装有用于保护坐便接入器不被安装钻孔时打穿的铁板,在上盖与开口之间装有防止漏水的橡胶垫,上盖及开口采用螺丝固定。
其坐便接入器的排污口向下具有一定坡度,则非常有利于沉积物的排除。
排水排污支管按照国家标准要具有2.6%的坡度,所以则若坐便器离排水总管越远,其坐便接入器的位置在回填层内就越向上,坐便器接入口也会冒出地面越长,所以完成地面后,可以直接将超出地面以上的接口去除。如果地面在重新装修后造成坐便器接口低于了地表,为了调节高度以适应安装,可以在坐便器接口上加装接套,接套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其保持与地面的平齐,或使用同样的方法将高出地表的部分切除。所以这种坐便器接入器不管安装在卫生间哪个位置都能随心所欲满足要求。
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坐便接入器壳体部分完全置于地板中,而无需将楼板洞穿,有效防止了滴漏,管线也不会暴露在外,极大提高了美观性,并且下层卫生间也无需再吊顶,节省了装修费用;坐便接入器具有较大的内腔,满足坐便器短时间内接纳大量排污物所需的容量,使污物不会外溢;其结构新颖简单,不管坐便器接入器安装于卫生间哪个位置都具有2.6%倾斜度,非常有利于沉积物的排除,由于设置在地面下,还有效抑制了排水的噪音。


图1是本发明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连接状态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坐便接入器,它包括具有内腔1的壳体2、上盖3和坐便器接口4,壳体2上端设有开口6,上盖3盖在该开口6上,上盖3上有一个向上延伸的坐便器接口4。该接口4的尺寸与坐便器的出口尺寸相应。在壳体2一侧设有与内腔1相通并用于连接排水总管的排污口5。在上盖3上侧装有用于保护坐便接入器不被安装钻孔时打穿的铁板7,在上盖3与开口6之间装有防止漏水的橡胶垫8,各部件最后用螺钉9固定。为了在安装过程中调节高度以适应安装面的平齐,坐便器接口4的长度制作较长,安装好后将露出地表的多余部分去除,起自动调节高度作用。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地面在重新装修后造成坐便器接口4低于了地表,可以在坐便器接口4上增设接套,接套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或用同样方法切除高出地表的部分使其保持与地面的平齐。
权利要求
1.一种坐便接入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具有内腔(1)的壳体(2)、上盖(3)和坐便器接口(4),所述的壳体(2)上端设有开口(6),上盖(3)盖在该开口(6)上,上盖(3)上有一个向上延伸的坐便器接口(4),在壳体(2)一侧设有与内腔(1)相通并用于连接排水总管的排污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便接入器,其特征是在上盖(3)上侧装有用于保护坐便接入器不被安装钻孔时打穿的铁板(7),在上盖(3)与开口(6)之间装有防止漏水的橡胶垫(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坐便接入器,其特征是排污口(5)向下具有一定坡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同层排水系统中的坐便接入器,它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上盖和坐便器接口,所述的壳体上端设有开口,上盖盖在该开口上,上盖上有一个向上延伸的坐便器接口,在壳体一侧设有与内腔相通并用于连接排水总管的排污口。为保证安全,在上盖上侧装有铁板,在上盖与开口之间装有防止漏水的橡胶垫。坐便接入器的排污口向下具有一定坡度,则非常有利于沉积物的排除。本发明的壳体部分完全置于地板中,而无需将楼板洞穿,有效防止了滴漏,管线也不会暴露在外,极大提高了美观性,并且下层卫生间也无需再吊顶,节省了装修费用;坐便接入器具有较大的内腔,满足坐便器短时间内接纳大量排污物所需的容量,使污物不会外溢。
文档编号E03D11/17GK1958982SQ200610096600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9日
发明者陆正新 申请人:陆正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