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溢防臭智能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74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溢防臭智能地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排放机构,尤其涉及该污水排放机构中中间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城市,宽广的马路,优美的绿化,鳞次栉比的高楼, 一派生 气勃勃的景象。但这美中也有不足,人们行进在马路旁、小区里,污水排 放机构(地漏)所散发出的阵阵腐恶臭味,令人闻而生畏,避之不及,令 人难过恶心。有时暴雨或汛期河水猛涨,河水倒灌将地漏管道里的黑污油 腻臭水从地漏口溢出,更是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卫生。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是科技技术人员要面对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防溢防臭智能地漏,旨在解 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进水管、进水口下端、下水管、下水口上端;还包括一
个空心圆型体;所述的空心圆型体的上、下二端分别与进水口下端、下水
口上端密接触;在空心圆型体内安置一个可浮在水中、直径并大于进水口
下端和下水口上端的球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杜绝腐污臭水外溢,起到保
护环境的作用。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l可见本发明包括进水管l、进水口下端ll、下水管2、下水 口上端21;还包括一个空心圆型体3;所述的空心圆型体3的上、下二端 分别与进水口下端ll、下水口上端21密接触;在空心圆型体3内安置一个 可浮在水中、直径并大于进水口下端11和下水口上端21的球体31;
所述的球体31是一个外包泡膜塑料制成的球体。
本发明进水管口直径为28cm,下部接在一直径为50cm的空心圆球,圆 球下部接一直径为28cm的地漏排泄管。在地漏进水管与地漏泄水管间的直 径为50cm的空心圆球内置有一直径为35cm的塑料空心球。空心球外胶置 有一层lcm厚的泡膜塑料。可采用硬塑料模压成直径为50cm半圆球与直径 为28cm的接通管,要吻合的二半圆球制成阴阳嵌合,球体内光滑,使置于 空心圆球内的塑料空心球上下顺畅。外部二半圆球采用阴阳嵌合,有利于 拆装与维修。
平时空心塑料球正好盖住地漏泄水管口 ,由于塑料球外有一层泡膜塑 料,使之盖得很严密,使臭气不能往上散发,达到防臭的目的。
平时下雨或倒水下去,水多了,塑料空心球自动浮上来,使水顺利下泄。
暴雨天、汛期河水猛涨开始倒灌,企图溢出地漏口,这时地漏口下球 体内的塑料空心球借着强劲的浮力,使塑料球外的泡膜塑料严严实实地堵 住地漏口四周,使污臭水一点也不能外逃溢出。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溢防臭智能地漏,包括进水管(1)、进水口下端(11)、下水管(2)、下水口上端(2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空心圆型体(3);所述的空心圆型体(3)的上、下二端分别与进水口下端(11)、下水口上端(21)密接触;在空心圆型体(3)内安置一个可浮在水中、直径并大于进水口下端(11)和下水口上端(21)的球体(31)。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防溢防臭智能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 体(31)是一个外包泡膜塑料制成的球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溢防臭智能地漏,包括进水管(1)、进水口下端(11)、下水管(2)、下水口上端(21);还包括一个空心圆型体(3);所述的空心圆型体(3)的上、下二端分别与进水口下端(11)、下水口上端(21)密接触;在空心圆型体(3)内安置一个可浮在水中、直径并大于进水口下端(11)和下水口上端(21)的球体(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杜绝腐污臭水外溢,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文档编号E03C1/298GK101294407SQ20071004030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9日
发明者范思益, 陆以锋 申请人:上海市枫泾中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