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48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座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座便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座便器。
背景技术
目前,座便器已经是一种较为普及的卫生洁具产品;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公共场所、家庭卫生间内的座便器基本上都与水箱相连,通过水箱内的存水对大小便进行冲刷;不管水箱与座便器一体还是水箱与座便器分开,总体积都比较大,占据了过多的卫生间的空间;而且所述水箱容易造成漏水损坏、管道阻塞、水箱底部沉积污染、及维修频繁等问题。另外就生产厂家而言,上述带水箱的座便器生产过程复杂,成本高。而且如今水资源日渐匮乏,节约用水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上述带水箱的座便器由于水箱里有存水,因此不管冲干净与否都冲出同样多的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座便器,所述智能座便器能节约用水;而且冲水方便快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座便器包括一座体及一自动冲水装置,所述座体具有一开口朝上的盆腔,所述座体的底部设有一与盆腔相连通的排污管,所述座体的一侧设有一与所述盆腔相连通的冲水管;所述自动冲水装置包括一控制单元、一与外供水管道相连通的进水管、及两分别与进水管相连通的冲水单元,其中一冲水单元与排污管相连通,另一冲水单元与冲水管相连通;所述每一冲水单元包括一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且具有一出水口的出水管、一设于所述出水管中的封堵机构、及一与所述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且设于出水管一侧的电控机构;所述电控机构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能将所述封堵机构移动的封设于出水管的出水口处。本智能座便器通过设有自动冲水装置,所述自动冲水装置设有控制单元及两分别与进水管相连通的冲水单元;其中一个冲水单元通过冲水管与座体的盆腔相连通,所述冲水管的出水口设于座体盆腔的一侧,设定此冲水单元为第一冲水单元;另外一个冲水单元通过排污管与座体的盆腔相连通,所述排污管的出水口设于座体的底端处,设定此冲水单元为第二冲水单元。在实际应用时,可外设一与所述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的控制按钮;也可设置一发送单元及一与所述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的接收单元,所述发送单元为一遥控器,所述发送单元与所述接收单元可通过红外线信号传递完成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冲水单元及第二冲水单元的封堵机构均封设于相对应的出水管的出水口处;在需冲水时,使用者按下所述控制按钮;或者按下遥控器上相对应的控制键,发送信号至相对应的接收单元,接收单元收到后传送信号给控制单元;此时所述控制单元则启动预设的程序,控制第一冲水单元的电控机构启动,所述封堵机构在水流的冲击下不再封设于第一冲水单元的出水管的出水口处;水流经由第一冲水单元的出水口及冲水管,流入座体的盆腔内以冲洗盆腔的内壁。经过预设的一段时间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冲水单元的电控机构关闭,所述封堵机构朝里移动以封设于第一冲水单元的出水管的出水口处。与此同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冲水单元的电控机构开启,所述封堵机构在水流的冲击下不再封设于第二冲水单元的出水口处;水流经由第二冲水单元的出水口流出再通过排污管流出,并且利用虹吸原理,将第一冲水单元流出的水一起排出。经过预设的一段时间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冲水单元的电控机构关闭,所述封堵机构朝里移动以封设于第二冲水单元的出水管的出水口处;整个冲水过程结束。因此本智能座便器能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通过自动冲水装置自动冲水,将座体的盆腔的内壁清洗的更加干净,且冲水方便快捷。在上述的智能座便器中,所述电控机构包括一设于进水管一侧的电磁阀底座、及一固设于电磁阀底座上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底座的远电磁阀端设于进水管中;所述电磁阀底座、进水管的内壁及封堵机构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当电磁阀关闭时,所述容置空间与进水管相连通、且不与外界相连通,进水管中的水流入容置空间中直至进水管中的水压与容置空间中的水压相同;当电磁阀启动时,所述容置空间分别与进水管及外界相连通,容置空间内的水流出,且流出所述容置空间的水的流量大于流入所述容置空间的水的流量。 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封堵机构封设于出水管的出水口处;所述容置空间与进水管相连通且不与外界相连通,进水管中的水流入容置空间内,由于所述容置空间不与外界相连通,因此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水压与进水管中的水压一样;此时所述封堵机构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不会被进水管的流水冲开;因此水流不会从出水管的出水口流出。当电磁阀启动后,所述容置空间与外界相连通,此时容置空间内的水会流出所述容置空间,且单位时间内流出所述容置空间的水的体积要大于流入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水的体积;因此所述进水管中的水压大于容置空间的水压,所述进水管的水流将所述封堵机构冲开,所述封堵机构不再封设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处;水由出水管的出水口流出。在上述的智能座便器中,所述电磁阀底座设有一轴向贯穿所述电磁阀底座近电磁阀端且与容置空间相连通的收容空间、及一分别与外界和收容空间相连通的通孔;所述电磁阀具有一轴向延伸且能移动的封设于所述通孔上的动铁芯;当电磁阀关闭时,所述动铁芯封设于通孔上,所述容置空间及收容空间分别与进水管相连通、且不与外界相连通;当电磁阀开启时,所述动铁芯往外移动以不再封设于所述通孔上,所述容置空间及收容空间分别与进水管、和外界相连通。所述电磁阀内设有弹簧,所述动铁芯设于所述弹簧的近电磁阀底座端。所述电磁阀底座上设有一连通所述收容空间及容置空间的连通孔。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弹簧也处于初始状态,所述动铁芯封设于所述通孔处;所述电磁阀的近进水管端端面封设于所述收容空间上,因此所述收容空间不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容置空间及收容空间中均存留有水;由于容置空间及收容空间的水压与进水管中的水压是一样的,因此所述封堵机构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并不会被进水管的水流冲开;水流不会从出水管的出水口流出。在冲水时,所述电磁阀启动,所述弹簧压缩,所述动铁芯往回缩,此时所述动铁芯不再封设于所述通孔处;容置空间及收容空间中的水通过所述通孔流出,由于流入容置空间内的水的流量小于流出容置空间内的水的流量,因此此时所述进水管中的水压大于容置空间及收容空间的水压;所述进水管的水流将所述封堵机构冲开,所述封堵机构不再封设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处;水由出水管的出水口流出。[0011]在上述的智能座便器中,所述冲水单元还包括一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至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处。在冲水时,水部分经由进水管、容置空间、连通孔、收容空间、通孔及第一连接管后,流入出水管中,如此能节约水源。在上述的智能座便器中,所述封堵机构包括一弹性且设于出水管中的封堵件;所述封堵件设有一轴向贯穿所述封堵件的第一贯穿孔。水经由进水管、第一贯穿孔、容置空间、连通孔、收容空间、通孔及第一连接管后,流入出水管中。单位时间内流经第一贯穿孔的水的体积小于单位时间内流经通孔的水的体积。在上述的智能座便器中,所述封堵机构还包括一固设于第一贯穿孔中的卡位件, 所述卡位件设有一轴向贯穿所述卡位件的第二贯穿孔,所述卡位件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有两环状、且分别与封堵件的两端相抵顶的限位部。水通过所述第二贯穿孔流入容置空间中;由于所述封堵件是弹性系数较大的材料制成的,如此在封堵件封设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处时可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而且当卡位件受到进水管中的水流冲击时,带动封堵件发生弹性形变,不再封设于出水管的出水口中;当封堵件两端受到的力平衡时,所述封堵件依靠其自身的弹力恢复至自然状态,即封设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中。所述卡位件是由弹性系数较小的材料制成,如此则可保证第二贯穿孔的内径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化;能有效防止由于第二贯穿孔的内径增大,导致单位时间内流入容置空间的水的体积大于流出容置空间的水的体积,防止在冲水时所述进水管的水流无法将封堵件冲开的情况发生。在上述的智能座便器中,所述封堵机构还包括一设于第二贯穿孔中的调压件、及一套设于调压件上且呈管状的密封件,所述调压件的远电控机构端与第二贯穿孔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形的分流通道;所述密封件套设于调压件的近电控机构端;所述密封件的外周面贴设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内壁上,所述密封件的内周面与所述调压件的外周面相互间隔。所述密封件固设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内壁上。在冲水时,所述电磁阀的动铁芯不再封设于所述通孔上;容置空间及收容空间内的水通过所述通孔及第一连接管流入出水管中,由于单位时间内通过所述分流通道的水的体积小于单位时间内通过所述通孔的水的体积;因此所述容置空间及收容空间的水压要小于进水管的水压,所述封堵件在进水管的水流的冲击下不再封设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处,水由出水管的出水口流出。当电磁阀关闭后,所述电磁阀的动铁芯封设于所述通孔上,所述容置空间及收容空间中的水不能再通过所述通孔流出;所述进水管中的水流经由分流通道及第二贯穿孔后流入容置空间中,再流入收容空间中,直至所述容置空间及收容空间中的水压与所述进水管中的水压相同;此时所述封堵件两端的受力平衡,所述封堵件在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其自然状态,所述封堵件封设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上;所述进水管的水不能通过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流出。在上述的智能座便器中,所述智能座便器还包括一连通冲水管及冲水单元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盆腔的内壁凹设有一环形的凹槽;所述冲水管的一端设于所述凹槽中,所述冲水管的相对端与第二连接管相连接。所述冲水管的出水口设于所述凹槽中,在冲水时,所述水由冲水管的出水口流出至凹槽中,形成一个环形的水流;水再由上至下流动将盆腔冲洗的更加干净。在上述的智能座便器中,所述排污管具有一向下倾斜延伸且与所述盆腔相连通的第一通 道、及一呈倒V形且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的第二通道;第三连接管的一端设于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的交汇处、且与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相对端与所述冲水单元相连通。所述排污管与第二冲水单元通过第三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出水口设于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的交汇处,在冲水时,所述水由第三连接管的出水口流出,利用虹吸原理,将第一冲水单元清洗盆腔内壁后的水一起由排污管排出。在上述的智能座便器中,所述座体、排污管及冲水管一体成型制成。如此能保证结构的完整性,且制造方便,节省成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智能座便器设有座体和自动冲水装置,所述自动冲水装置设有控制单元及两分别与进水管相连通的冲水单元;其中一冲水单元的水由盆腔的一侧流入盆腔对盆腔的内壁进行清洗,另一冲水单元的水由盆腔的底部流入,利用虹吸原理,将水由排污管排出。从而本智能座便器不仅冲水方便快捷,且能将座体的盆腔的内壁清洗的更加干净。

图I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智能座便器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本智能座便器的座体、冲水管及排污管结合的剖视图。图3是图I所示本智能座便器的自动冲水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A处的放大图。图5是图3所示本智能座便器的自动冲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中,10、座体;11、盆腔;12、凹槽;20、自动冲水装置;21、进水管;22、出水管;23、封堵机构;231、封堵件;2311、固定部;232、卡位件;2321、第二贯穿孔;2322、限位部;233、调压件;2331、定位部;234、密封件;24、电控机构;241、电磁阀底座;2411、收容空间;242、电磁阀;2421、动铁芯;2422、弹簧;25、卡固件;26、分流通道;27、容置空间;30、排污管;31、第一通道;32、第二通道;40、冲水管;50、第二连接管;60、第三连接管;70、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智能座便器包括一座体10,一设于所述座体10上的自动冲水装置20、一排污管30、一冲水管40、一第二连接管50、一第三连接管60及一设于所述座体10上的盖体70 (图中未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体10、排污管30及冲水管40 —体成型制成。如此能保证结构的完整性,且制造方便,节省成本。请参阅图I及图2,所述座体10具有一开口朝上的盆腔11 ;所述盆腔11的内壁凹设有一环形的凹槽12。所述排污管30设于所述座体10的底部且与盆腔11相连通。所述冲水管40设于所述座体10的一侧且与所述盆腔11相连通。所述冲水管40的一端设于所述凹槽12中,所述冲水管40的相对端与第二连接管50相连接。所述冲水管40的出水口设于所述凹槽12中。所述排污管30具有一向下倾斜延伸且与所述盆腔11相连通的第一通道31、及一呈倒V形且与所述第一通道31相连通的第二通道32。第三连接管60的一端设于第一通道31与第二通道32的交汇处、且与第一通道31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60的出水口设于第一通道31与第二通道32的交汇处。请参阅图1,所述自动冲水装置20包括一控制单元(图中未示)、一与外供水管道相连通的进水管21、两分别与所述进水管21相连通的冲水单元。其中一个冲水单元通过第二连接管50与冲水管40相连通,设定此冲水单元为第一冲水单元;另外一个冲水单元通过第三连接管60与排污管30相连通,设定此冲水单元为第二冲水单元。在实际应用时,可外设一与所述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的控制按钮(图中未示);也可设置一发送单元(图中未示)及一与所述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的接收单元(图中未示),所述发送单元可为一遥控器,所述发送单元与所述接收单元通过红外线信号传递完成发送和接收的功能。请参阅图I至图5,所述冲水单元包括一与所述进水管21相连通且具有一出水口的出水管22、一设于所述出水管22中的封堵机构23、一与所述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且设于出水管22 —侧的电控机构24、一第一连接管(图中未示)、和一固设于出水管22中的卡固件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21及出水管22均为三通管。所述进水管21的主管道与外供水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水管21的两支管道分别与第一冲水单元的出水管22、及第二冲水单元的出水管22相连通。所述出水管22的主管道用于出水,所述出水管22的其中一支管道与进水管21相连通,所述封堵机构23设于所述出水管22的另一支管道中。请继续参阅图I至图5,所述封堵机构23包括一设于出水管22中且具有弹性的封堵件231、一卡位件232、一轴向延伸的调压件233、及一套设于调压件233上且呈管状的密封件234。所述封堵件231设有一轴向贯穿所述封堵件231的第一贯穿孔(图中未示)。所述封堵件231向外延伸形成一环状的固定部2311。所述封堵件231是由弹性系数较大的材料制成,如此则能在一定范围能发生弹性形变以封设于所述出水管22的出水口处;能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所述卡位件232设于第一贯穿孔中且设有一轴向贯穿所述卡位件232的第二贯穿孔2321。所述卡位件232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环状的限位部2322。所述限位部2322分别与所述封堵件231的两端相互抵靠。通过设置限位部2322,所述封堵件231能随着卡位件232的移动而移动,达到将出水管22的出水口封堵的效果。所述卡位件232由弹性系数较小的材料制成,从而不容易发生变形且能更好的带动所述封堵件231移动。请继续参阅图I至图5,所述调压件233设于卡位件232的第二贯穿孔2321中。设置调压件233,当冲水时,水一小部分流经分流通道26,其余部分由出水管22的出水口流出;由此能达到调压的效果。流经分流通道26的水流越多,则减压效果越明显;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可以根据当地的水压情况,适当做调整。所述密封件234固设于所述调压件233上。所述调压件233由弹性系数较小的材料制成,防止其在水流的冲击下发生弹性形变而影响分压效果;而密封件234则由弹性系数较大的材料制成,如此能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所述 调压件233向外延伸形成有一环状的定位部2331。所述调压件233的远电控机构24端与卡位件232的第二贯穿孔2321的内壁相互间隔且形成一分流通道26。所述密封件234套设于调压件233的近电控机构24端。所述密封件234的内周面与所述调压件233的外周面相互间隔;所述密封件234的外周面贴设于所述第二贯穿孔2321的内壁上。[0038]请继续参阅图I至图5,所述电控机构24包括一设于进水管21外侧的电磁阀底座241、及一固设于所述电磁阀底座241上的电磁阀2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阀242为脉冲式电磁阀242。所述电磁阀242具有一轴向延伸的动铁芯2421。所述电磁阀242内设有弹簧2422,所述动铁芯2421设于所述弹簧2422的近电磁阀底座241端。所述电磁阀底座241的远电磁阀242端设于进水管21中。所述电磁阀底座241、进水管21的内壁、及封堵机构23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27 ;当电磁阀242关闭时,所述容置空间27与进水管21相连通、且不与外界相连通,当电磁阀242启动时,所述容置空间27分别与进水管21、及外界相连通。所述电磁阀底座241设有一轴向贯穿所述电磁阀底座241近电磁阀242端且与容置空间27相连通的收容空间2411、一分别与外界和收容空间2411相连通的通孔(图中未示)、及一连通所述收容空间2411及容置空间27的连通孔(图中未示)。所述电磁阀242的近进水管21端端面封设于所述收容空间2411上。所述动铁芯2421能移动的设于收容空间2411中且封设于所述通孔上。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通孔相连通、且连接至所述出水管22的出水口处。在冲水时,水部分经由进水管21、容置空间27、连通孔、收容空间2411、通孔及第一连接管后,流入出水管22中,如此能节约水源。所述卡固件25套设于封堵件231 的远电磁阀242端。所述固定部2311夹设于电磁阀底座241及卡固件25之间。所述封堵件231通过所述固定部2311以确定其初始位置,所述卡固件25可对所述封堵件231的位置进一步的确定,使得其固定效果更好。请继续参阅图I至图5,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冲水单元及第二冲水单元的封堵机构23的封堵件231均封设于相对应的出水管22的出水口处。所述电磁阀242的动铁芯2421分别封设于所述电磁阀底座241的通孔上;所述容置空间27及收容空间2411与进水管21相连通且不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容置空间27及收容空间2411中均存留有水;此时所述容置空间27内的水压与进水管21中的水压一样,因此所述封堵机构23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所述封堵件231封设于相对应的出水管22的出水口处,并不会被进水管21的水流冲开;水不会从出水管22的出水口流出。所述电磁阀242的弹簧2422也处于初始状态。所述调压件233的定位部2331与所述密封件234相互间隔;所述密封件234位于所述定位部2331及电磁阀242之间。当使用者需冲水时,使用者按下所述控制按钮;或者按下遥控器上相对应的控制键,发送信号至相对应的接收单元,接收单元接收信号后传送信号给控制单元。请继续参阅图I至图5,此时所述控制单元启动预设的程序,控制第一冲水单元的电磁阀242开启;所述电磁阀242的动铁芯2421向外移动,所述电磁阀242的弹簧2422被压缩。所述电磁阀242的动铁芯2421不再封设于所述电磁阀底座241的通孔上。所述收容空间2411通过所述通孔与外界相连通,容置空间27及收容空间2411中的水通过所述通孔及第一连接管流入出水管22中,由于单位时间内通过所述分流通道26的水的体积小于单位时间内通过所述通孔的水的体积;因此此时所述进水管21中的水压大于容置空间27及收容空间2411的水压。所述调压件233在水流的冲击下向着电磁阀242移动,直至所述调压件233的定位部2331抵顶于所述密封件234的远电磁阀242端;设置所述定位部2331,能有效防止所述调压件233与密封件234相分离。部分水依次经由分流通道26、第二贯穿孔2321、容置空间27、连通孔、收容空间2411、通孔及第一连接管后,流入第一冲水单元的出水管22中以达到分压的效果。通过设置所述调压件233,能防止水压过大,电磁阀242无法将封堵机构23抵住而造成漏水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于此时进水管21中的水压大于容置空间27及收容空间2411的水压,所述卡位件232在水流的冲击下向着电磁阀242移动,所述封堵件231在卡位件232的带动下向着电磁阀242移动。由于所述封堵件231是弹性材料制成的;因此在封堵件231受到进水管21中的水流冲击时,所述封堵件231发生弹性形变,不再封设于出水管22的出水口处;水经由出水管22的出水口、第二连接管50及冲水管40流入座体10的凹槽12内,形成一个环形的水流;水再由上至下流将盆腔11冲洗的更加干净。请继续参阅图I至图5,经过控制单元预设的一段时间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冲水单元的电磁阀242关闭,所述电磁阀242的动铁芯2421朝里移动以封设于所述通孔上,所述电磁阀242的弹簧2422恢复原始状态。所述容置空间27及收容空间2411中的水不能再通过所述通孔流出;所述进水管21中的水流继续经由分流通道26及第二贯穿孔2321流入容置空间27中,再流入收容空间2411中,直至所述容置空间27及收容空间2411中的水压与所述进水管21中的水压相同;此时所述封堵件231两端的受力平衡,所述封堵件231在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其自然状态,所述封堵件231封设于所述出水管22的出水口上;所述进水管21的水不能通过所述出水管22的出水口流出。与此同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冲水单元的电磁阀242开启,工作原理与第一冲水单元的工作原理一样,水经由出水管22的出水口再由第三连接管60的出水口流出,利用虹吸原理,将第一冲水单元清洗盆腔11内壁后的水一起由排污管30排出。经过控制单元预设的一段时间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冲水单元的电磁阀242关闭,工作原理与第一冲水单元的工作原理一样,所述第二冲水单元的电磁阀242的铁芯封设于所述电磁阀底座241的通孔处;所述封堵件231封设于第二冲水单元的出水管22的出水口处;水不再流出,整个冲水过程结束。因此本智能座便器能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自动冲水、能将座体10内壁清洗的更加干净;本智能座便器无需使用水箱,使得整个座便器的体积减小;且冲水方便快捷,使用寿命长、耗电力低。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智能座便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种实施例智能座便器的结构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冲水单元不包括调压件233和密封件234,所述封堵机构23由封堵件231和卡位件232组成;进水管21中的水通过卡位件232的第二贯穿孔2321流入收容空间2411中。第二种实施例智能座便器的工作原理与第一种实施例智能座便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智能座便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种实施例智能座便器的结构 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冲水单元不包括卡位件232、调压件233和密封件234,所述封堵机构23仅包括封堵件231,进水管21中的水通过封堵件231的第一贯穿孔流入收容空间2411中。第三种实施例智能座便器的工作原理与第一种实施例智能座便器的工作原理相同。综上所述,本智能座便器设有座体10和自动冲水装置20,所述自动冲水装置20设有控制单元及两分别与进水管21相连通的冲水单元;其中一冲水单元的水由盆腔11的一侧流入盆腔11对盆腔11的内壁进行清洗,另一冲水单元的水由盆腔11的底部流入,利用虹吸原理,将水由排污管30排出。从而本智能座便器不仅冲水方便快捷,且能将座体10的盆腔11的内壁清洗的更加干净。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座便器包括一座体(10)及一自动冲水装置(20),所述座体(10)具有一开口朝上的盆腔(11),所述座体(10)的底部设有一与盆腔(11)相连通的排污管(30),所述座体(10)的一侧设有一与所述盆腔(11)相连通的冲水管(40);所述冲水单元包括一控制单元、一与外供水管道相连通的进水管(21)、及两分别与进水管(21)相连通的冲水单元,其中一冲水单元与排污管(30)相连通,另一冲水单元与冲水管(40)相连通;所述每一冲水单元包括一与所述进水管(21)相连通且具有一出水口的出水管(22)、一设于所述出水管(22 )中的封堵机构(23)、及一与所述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且设于出水管(22) —侧的电控机构(24);所述电控机构(24)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能将所述封堵机构(23)移动的封设于出水管(22)的出水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机构(24)包括一设于进水管(21) —侧的电磁阀底座(241)、及一固设于电磁阀底座(241)上的电磁阀(242),所述电磁阀底座(241)的远电磁阀(242)端设于进水管(21)中;所述电磁阀底座(241)、进水管(21)的内壁及封堵机构(23)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27);当电磁阀(242)关闭时,所述容置空间(27)与进水管(21)相连通、且不与外界相连通,进水管(21)中的水流入容置空间(27)中直至进水管(21)中的水压与容置空间(27)中的水压相同;当电磁阀(242)启动时,所述容置空间(27)分别与进水管(21)及外界相连通,容置空间(27)内的水流出,且流出所述容置空间(27)的水的流量大于流入所述容置空间(27)的水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底座(241)设有一轴向贯穿所述电磁阀底座(241)近电磁阀(242)端且与容置空间(27)相连通的收容空间(2411)、及一分别与外界和收容空间(2411)相连通的通孔;所述电磁阀(242)具有一轴向延伸且能移动的封设于所述通孔上的动铁芯(2421);当电磁阀(242)关闭时,所述动铁芯(2421)封设于通孔上,所述容置空间(27)及收容空间(2411)分别与进水管(21)相连通、且不与外界相连通;当电磁阀(242)开启时,所述动铁芯(2421)往外移动以不再封设于所述通孔上,所述容置空间(27)及收容空间(2411)分别与进水管(21)、和外界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水单元还包括一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至所述出水管(22)的出水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机构(23)包括一弹性且设于出水管(22)中的封堵件(231);所述封堵件(231)设有一轴向贯穿所述封堵件(231)的第一贯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机构(23)还包括一固设于第一贯穿孔中的卡位件(232),所述卡位件(232)设有一轴向贯穿所述卡位件(232)的第二贯穿孔(2321),所述卡位件(232)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有两环状、且分别与封堵件(231)的两端相抵顶的限位部(23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机构(23)还包括一设于第二贯穿孔(2321)中的调压件(233)、及一套设于调压件(233)上且呈管状的密封件(234),所述调压件(233)的远电控机构(24)端与第二贯穿孔(2321)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形的分流通道(26);所述密封件(234)套设于调压件(233)的近电控机构(24)端;所述密封件(234)的外周面贴设于所述第二贯穿孔(2321)的内壁上,所述密封件(234)的内周面与所述调压件(233)的外周面相互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座便器还包括一连通冲水管(40)及冲水单元的第二连接管(50),所述盆腔(11)的内壁凹设有一环形的凹槽(12);所述冲水管(40)的一端设于所述凹槽(12)中,所述冲水管(40)的相对端与第二连接管(50)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座便器还包括一连通排污管(30)及冲水单元的第三连接管(60),所述排污管(30)具有一向下倾斜延伸且与所述盆腔(11)相连通的第一通道(31)、及一呈倒V形且与所述第一通道(31)相连通的第二通道(32);第三连接管¢0)的一端设于第一通道(31)与第二通道(32)的交汇处、且与第一通道(31)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0)的相对端与所述冲水单元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排污管(30)及冲水管(40) —体成型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座便器,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座便器体积较大且用水量大的问题。本智能座便器包括座体及自动冲水装置,所述座体具有开口朝上的盆腔,座体的底部设有与盆腔相连通的排污管,座体的一侧设有一与盆腔相连通的冲水管;冲水单元包括控制单元、与外供水管道相连通的进水管、及两分别与进水管相连通的冲水单元,其中一冲水单元与排污管相连通,另一冲水单元与冲水管相连通;每一冲水单元包括一与进水管相连通且具有出水口的出水管、设于出水管中的封堵机构、及与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且设于出水管一侧的电控机构。本智能座便器不仅冲水方便快捷,且能将盆腔的内壁清洗的更加干净。
文档编号E03D5/10GK202380546SQ20112055779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
发明者何忙, 金会国 申请人:浙江万洁智能卫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