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内河既有驳岸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630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城市内河既有驳岸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内河既有驳岸加固结构,属于市政工程。
背景技术
内河综合治理是增强城市防洪能力、提高城市品位、改善环境、美化城市、造福居民的迫切需要。综合整治的首要技术问题是河道清於、堤岸取线合理化和驳岸整修。现有城市内河驳岸系近几十年陆续修建,大多干砌,基础浅、墙体整体性差,完全不符合现行相关规范要求,理论上应拆除重建。然而,城市内河两岸通常都是地面建筑密布、地下管线密排,堤岸上树木繁多,这些不利因素对驳岸重整施工技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驳岸破坏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I)、驳岸砌体破坏,主要表现形式有驳岸开裂、外鼓及驳岸被掏空等,这是主要的破坏模式之一。(2)、驳岸坍塌,属于倾覆破坏。(3)、岸坡`滑坡。驳岸和其后部分土体沿着某一软弱滑动面(带)产生整体剪切破坏,滑动面一般位于淤泥层中,滑坡体常成弧形窝状,此种类型破坏力大、危险性及危害性最大。合格的驳岸应满足墙身砌筑质量要求和驳岸整体稳定要求。对墙身质量问题,针对已破坏和砌体变性段,应考虑拆除,按现行重力式挡墙要求重建,对不能拆除的,可考虑表面贴建钢筋混凝土墙补强砌体的方法;对于岸坡整体稳定性改善,可考虑降坡减载、脚部加固和驳岸自身土体加固,工程上可考虑采用高压旋喷桩、搅拌桩、石灰桩、树根桩、冲钻孔桩等方法。具体方法的运用,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周围环境、施工工期、河水位、冲污要求、经济造价等因素。如上所述,城市内河整治施工受环境极大限制,上述加固驳岸的诸多方法均难以实施,且所述方法大都在实施时对既有驳岸有较大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内河既有驳岸加固结构,该驳岸加固结构受场地环境的制约小、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性价比高、可操作性强,尤其适用于市政管线密集、树木密集的驳岸。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于一种城市内河既有驳岸加固结构,包括驳岸土体、河床、既有抛石基础和既有驳岸墙身,所述既有抛石基础前侧的河床上设置有密排木桩,且所述密排木桩的上端部留有未完全打入河床中的伸出端,所述既有抛石基础和既有驳岸墙身前侧河床上还设置有抛石加固基础,且所述抛石加固基础覆盖密排木桩的伸出端,所述驳岸土体自上而下压入若干带有侧向小孔的小直径钢管,所述小直径钢管内灌入水泥浆液,以加固驳岸土体。上述城市内河既有驳岸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I)在靠近既有抛石基础的河床处施工密排木桩并抛石加固驳岸脚;(2)将带有侧向小孔的小直径钢管打入驳岸土体中,并对小直径钢管进行微压注浆,以加固驳岸土体;[0011](3)在驳岸土体的上表面铺设钢筋砼面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小直径钢管桩并微压注浆加固驳岸土体结合密排木桩、抛石加固驳岸脚的方法,可极大提升河岸整体稳定性。该方法以“见缝插针”的形式实施,受场地环境的制约小、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性价比高、可操作性强,尤其适用于市政管线密集、树木密集的驳岸。因水泥浆液是通过许多小孔分散进入地层,所以水泥浆液能够比较均匀地注入地层中,避免了实施时对既有驳岸的不利影响。

图I为实施例中的城市内河既有驳岸加固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 一驳岸土体 2—河床 3 —既有抛石基础 4 一既有驳岸墙身 5 —木桩 6 —抛石加固基础 7 —小直径钢管8 —钢筋5全面层2. I 一河床的上表面
5.I 一伸出端 9 一树木 10 —现状市政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城市内河既有驳岸加固结构,包括驳岸土体I、河床2、既有抛石基础3和既有驳岸墙身4,所述既有抛石基础3前侧的河床2上设置有密排木桩5,且所述密排木桩5的上端部留有未完全打入河床2中的伸出端5. I (桩顶),所述既有抛石基础3和既有驳岸墙身前侧河床2上还设置有抛石加固基础6,且所述抛石加固基础6覆盖密排木桩5的伸出端5. I (桩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驳岸土体I自上而下压入若干带有侧向小孔的小直径钢管7,所述小直径钢管7内灌入水泥浆液,以加固驳岸土体I。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驳岸土体I的上表面铺设有钢筋砼面层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小直径钢管7的最下端低于河床2的上表面2. I。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小直径钢管7的最下端低于密排木桩5的最下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小直径钢管7按梅花型布置或矩形布置。上述城市内河既有驳岸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I)在靠近既有抛石基础3的河床2处施工密排木桩5并抛石加固驳岸脚,形成抛石加固基础6 ;(2)将带有侧向小孔的小直径钢管7打入驳岸土体I中,并对小直径钢管7进行微压注浆,以加固驳岸土体I ;(3)在驳岸土体I的上表面铺设钢筋砼面层8。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中采用钻探机具在驳岸土体I上钻出桩孔,压入带孔小直径钢管7,再将水泥浆液以渗透的方式灌入土体孔隙中。在一较佳的实施中,在驳岸土体I上的成孔方式为干作业成孔,有利于保护驳岸土体,防止在施工中对驳岸土体的破坏,造成坍塌等事故。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干作业成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中水泥浆液注浆完成后,小直径钢管7留置在驳岸土体中。[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小直径钢管7的最下端低于河床2的上表面2. I。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小直径钢管7的最下端低于密排木桩5的最下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小直径钢管7按梅花型布置或矩形布置。小直径钢管桩注浆加固是在驳岸顶以钻探机具成孔,压入带孔钢管,再将水泥浆液以渗透的方式灌入土体孔隙中。水泥浆液的胶凝、固化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提高了土体强度;注浆完成后花管留置在土层中,同时起了加筋体的作用,提高了土层承载力和抗滑移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边坡的安全稳定性。小钢管可按梅花型布置或矩形布置,布桩排数、桩长度由计算确定,要求符合抗滑移与抗倾覆验算。注浆压力应严格控制,直接灌芯为佳。在坡脚施打密排木桩,增加坡体抗剪强度,通过桩身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给 桩下部的侧向土体,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从而使边坡保持平衡或稳定。木桩应垂直滑坡的主滑方向成排布设,密排木桩还可避免淤泥从桩间挤出。该方法特点是就地取材、方便、易于施工。实际施工时,利用水上驳船上装备的小型挖机压入,桩顶(坡脚)再抛填块石,反压阻滑。具体实施时,宜先行施工密排木桩并抛石加固驳岸脚,再采用小直径钢管桩并微压注浆加固驳岸土体。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城市内河既有驳岸加固结构,包括驳岸土体、河床、既有抛石基础和既有驳岸墙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抛石基础前侧的河床上设置有密排木桩,且所述密排木桩的上端部留有未完全打入河床中的伸出端,所述既有抛石基础和既有驳岸墙身前侧河床上还设置有抛石加固基础,且所述抛石加固基础覆盖密排木桩的伸出端,所述驳岸土体自上而下压入若干带有侧向小孔的小直径钢管,所述小直径钢管内灌入水泥浆液,以加固驳岸土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城市内河既有驳岸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驳岸土体的上表面铺设有钢筋砼面层。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城市内河既有驳岸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直径钢管按梅花型布置或矩形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内河既有驳岸加固结构,该驳岸加固结构包括驳岸土体、河床、既有抛石基础和既有驳岸墙身,所述既有抛石基础前侧的河床上设置有密排木桩,且所述密排木桩的上端部留有未完全打入河床中的伸出端,所述既有抛石基础和既有驳岸墙身前侧河床上还设置有抛石加固基础,且所述抛石加固基础覆盖密排木桩的伸出端,所述驳岸土体自上而下压入若干带有侧向小孔的小直径钢管,所述小直径钢管内灌入水泥浆液。该方法以“见缝插针”的形式实施,受场地环境的制约小、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性价比高、可操作性强,尤其适用于市政管线密集、树木密集的驳岸。因水泥浆液是通过许多小孔分散进入地层,所以水泥浆液能够比较均匀地注入地层中,避免了实施时对既有驳岸的不利影响。
文档编号E02B3/04GK202718065SQ20122037805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日
发明者夏昌 申请人: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