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岛的定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3535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岛的定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岛的定位装置,用于将浮岛固定于驳岸上并使浮岛随水位自动调节高度,改定位装置包括一段竖直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两端固定于驳岸,所述浮岛侧面设有一个套设在所述导轨上的滑动装置。在河道中,竖直安置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利用竖直导轨,可使得浮岛的高度,随着水位变化而变化。
【专利说明】一种浮岛的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生态环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岛随水位变化自动调节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浮岛是一种经过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衍、栖息的生物生态设施。这项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由德国BESTMAN公司提出利用人工浮岛保护水边生态环境的设想,后来日本在琵琶湖沿岸设置人工浮岛,作为鱼类繁殖用的产卵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0003]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浮岛技术对水体污染生态治理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城市环境景观建设步伐的加快,浮岛的园林水体景观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使浮岛技术真正成为了他一项多功能的生态环保产品。随着在城市中的广泛的应用,其生动和谐的景观效能与水体生物的生态净化功能,被越来越多的工程实施例所证明。
[0004]浮岛净化水体的原理是,利用水生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在自然水环境中吸收、摄食、消化、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化学功能,实现富营养水体的生态治理。即:把特质的轻型生物载体按不同的实际要求,拼接、组合、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积或几何形状,放入受损水体中,将经过筛选、驯化的吸收水中有机污染物功能较强的水生(陆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吸附、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为水体中的鱼虾、昆虫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和附着的条件,同时释放出抑制藻类的生长的化合物。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环境水质得以净化,达到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由于浮岛构造简单、易于操作,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污水治理功能,又兼备园林水景观效果的多功能的实用生态设施,因此,在目前的环境污水治理和水景园林工程中方兴未艾,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0005]现有技术中,浮岛的设置为横向纵向均固定于水中,然而城市河道水底大部分为石头/水泥组成,无法使用锚式固定机构固定浮岛。其次,河道内的水位上升时,水体将淹没浮岛以及种植于浮岛内的植被,不利于植被的生长且无法达到美化河道的作用。另外,在河道需要泄洪时,浮岛可能会引起河道堵塞,难以恢复河道的泄洪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将浮岛固定在驳岸、且浮岛能够随河道水位的变化而上下活动的定位装置。
[0007]—种浮岛的定位装置,用于随水位自动调节浮岛高度,该装置包括一段竖直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两端固定于驳岸,所述浮岛侧面设有一个套设在所述导轨上的滑动装置。
[0008]优选地,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一个套环以及连接在所述套环和所述浮岛之间的链条,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导轨上。
[0009]优选地,所述导轨包括竖直的定位杆以及固连在所述定位杆两端的支架,所述支架固定于驳岸,所述滑动装置能动地套设在所述定位杆上。
[0010]优选地,所述定位杆的数量为两条,且平行而设。
[0011]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均安装在浮岛的同一侧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作用下,浮岛可借助浮力随河道水位的上升或下降自动调整自身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且始终将浮岛自身保持在于水面接触的位置上,为浮岛中的动植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水氧环境。且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布置在城市河道的驳岸,安装简便牢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安装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与浮岛安装的侧视图;
[0018]图4为导轨与驳岸安装位置关系正视图;
[0019]图5为导轨与驳岸安装位置关系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岛的定位装置,在设有浮岛的水体中安置该定位装置,浮岛可根据水位的高低,随时调整浮岛的高度。
[0021]如图1所示,一种浮岛的定位装置,用于随水位自动调节浮岛高度,该定位装置包括一段竖直设置的导轨1,该导轨I两端固定于驳岸。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导轨I包括竖直的定位杆11以及固连在所述定位杆11两端的支架12。优选地,每条导轨I至少有两条并行等高的定位杆11组成,且定位杆11由硬质金属制成,例如钢筋。整个导轨I通过设置在定位杆两端的支架12固定于驳岸4,如图5所示,因此该支架12与导轨的定位杆11之间需构成一定角度。优选地,每一个支架12与定位杆11构成直角,当定位杆11与驳岸4之间的悬空的距离一定时,若支架12与定位杆11呈直角,此时制成支架12材料的用量最为节约。上述支架12也选用钢筋材料或其他硬质金属,其与河道的链接力量要大于水体对浮岛3的力量,才能保证本实用新型中定位装置对浮岛的牵引作用。
[0023]上述导轨I还包括一个套设在上述定位杆11上的滑动装置2。如图1、图2及图4所示,该滑动装置2的一端能动地套设在两条并行的定位杆11上,另一端与浮岛3连接,因此,该滑动装置包括一个套环21以及连接在套环21和浮岛3之间的链条22。优选地,所述套环21为环状,同时套设于两条并行定位杆11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套环21上开设有用于链条22通过的连接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链条22直接穿过套环21的环内并与浮岛3连接。
[0024]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带有驳岸的城市河道专用的。如图3所示,为将浮岛沿河道方向布置在水体两边,固定一个浮岛至少需要两套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装置,且该定位装置应当安装在浮岛3同侧的两端。
[0025]对应的,配套使用的浮岛3,在其与驳岸4连接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可供上述滑动装置2中的链条22穿连的定位孔。与套环21连接的链条22可选择穿过位置邻近的定位孔以达到与浮岛3连接的目的。
[0026]由于滑动装置2与导轨I之间可作相对的滑动运动,因此,当水位5上升时,浮岛3随水位5上升,当水位5下降时,浮岛3随水位5下降。由于滑动装置2中的套环21套设于导轨I上,因此,整个浮岛3不会因水体的流动而漂移远离驳岸4。总而言之,浮岛在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作用下只在竖直方向沿导轨活动。这种方式有效地将浮岛固定在岸边并且使得浮岛有序排列,河道中间不受到影响,可以行走船只。
[00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导轨I和滑动装置2还可采用线性滑轨以及其对应滑块的组合。其中,线性滑轨可直接紧贴驳岸安装固定,因此可免去上述支架12的支撑固定。而上述链条22则可以一段固定于线性滑轨的对应滑块上,另一端与浮岛3相连。本实施方式同样可以实现浮岛在水平方向上的固定以及在竖直方向上的活动。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29](I)将浮岛固定于驳岸而非传统的河道水底,降低了固定装置的安装难度。
[0030](2)通过本实用新型中定位装置固定,能够将浮岛紧密地控制在距离岸很近的地方,既不影响河道中间、可以行走船只,又能达到美化河道的作用。
[0031](3)浮岛在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作用下,有效地将浮岛固定在岸边并且在竖直方向没有位置限定,浮岛可依靠浮力始终保持在水面,保证了浮岛中动植物微生物的水氧环境。
[003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浮岛的定位装置,用于将浮岛固定于驳岸上并使浮岛随水位自动调节高度,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段竖直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固定于驳岸,所述浮岛侧面设有一个套设在所述导轨上的滑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岛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一个套环以及连接在所述套环和所述浮岛之间的链条,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导轨包括竖直的定位杆以及固连在所述定位杆两端的支架,所述支架固定于驳岸,所述滑动装置能动地套设在所述定位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岛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的数量为两条,且平行而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岛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均安装在浮岛的同一侧面。
【文档编号】E02B3/20GK203613512SQ201320669708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8日
【发明者】任建锋 申请人:苏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