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垫塘与大坝衔接处侧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89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水垫塘与大坝衔接处侧壁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衔接效果更好,利于施工和检修的水垫塘与大坝衔接处侧壁结构,包括水垫塘底部和设置在水垫塘底部两端的水垫塘侧壁;所述水垫塘侧壁包括第一坡段、第一马道平台、第二坡段、第二马道平台、第三坡段和人行平台;所述第一坡段在水垫塘底部的端部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马道平台设置在第一坡段的上端,所述第二坡段在第一马道平台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马道平台设置在第二坡段的上端,所述第三坡段在第二马道平台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所述人行平台设置在第三坡段的上端。该侧壁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坝下游横截面转弯的体形,使水垫塘与大坝更好地衔接;而且,前期施工和后期检修工作都非常方便。
【专利说明】水垫塘与大坝衔接处侧壁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垫塘与大坝衔接处侧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高拱坝坝身泄洪时产生的能量较大,需设置水垫塘进行消能;高拱坝大坝下游面的横截面为台阶构成的弧形,通常水垫塘与大坝衔接处的侧壁结构为单一的倾斜坡段,一般是直接与大坝相接,其缺点为:不能更好地适应大坝下游横截面转弯的体形,不利于坝体下游到水垫塘底部台阶的布置,衔接效果一般;而且,该侧壁坡段较长施工及检修都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衔接效果更好,利于施工和检修的水垫塘与大坝衔接处侧壁结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垫塘与大坝衔接处侧壁结构,包括水垫塘底部和设置在水垫塘底部两端的水垫塘侧壁;所述水垫塘侧壁包括第一坡段、第一马道平台、第二坡段、第二马道平台、第三坡段和人行平台;所述第一坡段在水垫塘底部的端部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马道平台设置在第一坡段的上端,所述第二坡段在第一马道平台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马道平台设置在第二坡段的上端,所述第三坡段在第二马道平台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所述人行平台设置在第三坡段的上端。
[0005]进一步的是,所述水垫塘底部与第一坡段之间设有圆弧面过渡。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侧壁结构由三条坡段、两条马道平台及顶部人行平台构成,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坝下游横截面转弯的体形,利于坝体下游到水垫塘底部台阶的布置,使水垫塘与大坝更好地衔接;同时,每条坡段的长度较短便于施工;此外,所设置的第一马道平台和第二马道平台使得施工更加方便,也利于后续的检修工作及侧壁底部抽排系统的布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标记为:水垫塘底部1、圆弧面11、水垫塘侧壁2、第一坡段21、第一马道平台
22、第二坡段23、第二马道平台24、第三坡段25和人行平台26。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0]如图1所示,水垫塘与大坝衔接处侧壁结构,包括水垫塘底部I和设置在水垫塘底部I两端的水垫塘侧壁2 ;所述水垫塘侧壁2包括第一坡段21、第一马道平台22、第二坡段
23、第二马道平台24、第三坡段25和人行平台26;所述第一坡段21在水垫塘底部I的端部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马道平台22设置在第一坡段21的上端,所述第二坡段23在第一马道平台22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马道平台24设置在第二坡段23的上端,所述第三坡段25在第二马道平台24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所述人行平台26设置在第三坡段25的上端。
[0011]其中,第一马道平台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坡段21的上端和第二坡段23的下端相连;第二马道平台2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坡段23的上端和第三坡段25的下端相连。该侧壁结构依大坝下游横截面转弯的体形进行设置,主要由第一坡段21、第二坡段23、第三坡段25构成,由所设置的第一马道平台22和第二马道平台24进行转弯过渡,利于坝体下游到水垫塘底部I台阶的布置,使水垫塘与大坝更好地衔接,提高了水垫塘的使用寿命。
[0012]在水利工程领域中,马道是指深坑基础开挖、围堰中的运输道路,或开挖边坡的运输道路或平台。本文所述第一马道平台22和第二马道平台24是指水垫塘侧壁2上的平台;第一马道平台22和第二马道平台24可以在未泄洪时截取雨水,避免第一坡段21和第二坡段23被雨水冲刷;同时,利于前期施工及后期工作人员对水垫塘侧壁2进行检修,观测;还有利于水垫塘侧壁2的稳定性。
[0013]具体的,所述水垫塘底部I与第一坡段21之间设有圆弧面11过渡。
【权利要求】
1.水垫塘与大坝衔接处侧壁结构,包括水垫塘底部(I)和设置在水垫塘底部(I)两端的水垫塘侧壁(2);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垫塘侧壁(2)包括第一坡段(21)、第一马道平台(22)、第二坡段(23)、第二马道平台(24)、第三坡段(25)和人行平台(26);所述第一坡段(21)在水垫塘底部(I)的端部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马道平台(22)设置在第一坡段(21)的上端,所述第二坡段(23)在第一马道平台(22)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马道平台(24)设置在第二坡段(23)的上端,所述第三坡段(25)在第二马道平台(24)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所述人行平台(26)设置在第三坡段(25)的上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垫塘与大坝衔接处侧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垫塘底部(I)与第一坡段(21)之间设有圆弧面(11)过渡。
【文档编号】E02B8/06GK204212121SQ201420673742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2日
【发明者】王仁坤, 夏勇, 黄庆, 陈亚琴, 杨敬, 石江涛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