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0631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工程机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具备蓄积发动机的冷却水的箱体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作为本发明的背景技术的文献,具有特开平11-190046号公报。在该文献中记载了,在上部旋转体的内部收纳了发动机、与该发动机连接的冷却用风扇以及配置于该冷却用风扇的前方的散热器的液压挖掘机中,将该散热器的备用箱体(备用箱)配置于该冷却用风扇的覆盖物的正上方,该备用箱体的注水口和该散热器的注水口配置于大致相同高度,两注水口由软管互相连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9004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文献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备用箱体是大气敞开型,由于通过设于散热器的上部箱的上部的注入口(注水盖)进行备用箱体与冷却水的交换,因此,在备用箱上只连接用于进行散热器和冷却水的交换的软管。这种系统为了防止在打开散热器的注水盖时备用箱内的冷却水流出,具有必须在散热器的注水盖的高度以下的部位设置备用箱的条件,但满足该条件的空间比较多地存在于液压挖掘机,因此,该条件的充足比较容易。例如,具有在打开了设置冷却风用的吸气口的上部旋转体的侧面的部位收纳备用箱的液压挖掘机。

相对于此,近年来,由于发动机内的冷却水流道长度的增加等理由,空气容易滞留在该冷却水流道内,不仅散热器,从发动机的冷却水流道进行排气的必要性也变高。因此,研究将用于除去空气的排气配管的一端连接于发动机的冷却水流道,将其另一端连接于密闭型的备用箱内的空气层,以在备用箱内进行了冷却水的气液分离后,只使冷却水返回冷却水流道的方式供水的冷却系统的利用。在具备这种排气配管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需要将备用箱的位置设定在比配置于在贮藏箱以及发动机所构成的冷却水流道中、最高的位置的流道的水面高的位置。但是,在以往的液压挖掘机的上部旋转体中,普遍发动机罩位于散热器的正上方,难以在此确保备用箱的收纳空间。只要能扩大底面积(横剖面积),便能较低地抑制备用箱的高度,但若使底面积过大,则当液压挖掘机在倾斜地进行作业时,有可能无法进行来自备用箱的供水,因此,需要在备用箱确保某程度的高度。

另外,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不仅是需要上述那样的重新研究,以往还要求不需要检查的项目。例如,在散热器的上部箱的上部连接排气配管的关系上,代替向上部箱供水的现有的方法,需要确保不损坏供水性能的其他的供水路线。另外,在决定备用箱的设置部位时,为了清扫散热器,不需要在散热器与冷却风扇之间确保能进行鼓风机(送风机)的插入的空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进行设于散热器以及发动机的冷却水流道的排气的工程机械。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包括解决上述课题的机构,如果列举其一例,则在具备发动机、对由该发动机加热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并冷却的散热器、配置于上述散热器与上述发动机之间且将通过上述散热器取入的空气向上述发动机输送的冷却风扇、设于上述冷却风扇的外周侧且形成通过上述散热器取入的空气的通道的覆盖物的工程机械中,具备蓄积向上述散热器以及上述发动机供给的冷却水且配置于比上述散热器的上端部靠上方的箱体以及能开闭地安装于设在上述覆盖物的上面的开口部的罩,上述箱体配置于与上述覆盖物邻接的位置,且配置于比上述罩靠发动机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不损坏向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注水性能、散热器的清扫性能地进行设于散热器以及发动机的冷却水流道内的排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的侧视图。

图2是液压挖掘机1的上部旋转体4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III-III剖面的上部旋转体4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4是液压挖掘机1具备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5是图2中的V-V剖面的上部旋转体4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6是箱体12周围的详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工程机械1,以履带式的液压挖掘机为例进行说明,但工程机械1未限定于履带式液压挖掘机,只要是具备发动机、散热器、用于通过冷却风扇将通过了该散热器的空气向发动机室引导的覆盖物的工程机械,则也能广泛地应用于轮式液压挖掘机、液压起重机、斗式链轮装货机、牵引机等其他工程机械。另外,在以下,有时将液压挖掘机1的机体前后方向简称为前后,将该机体左右方向简称为左右,将该机体上下方向简称为上下,例如在称为“前侧”时,表示液压挖掘机1的机体前后方向中的前方向。另外,“注水”表示为了冷却水的更换或补充,向箱体注入冷却水的状态、动作或作业,“供水”表示将箱体内的冷却水向冷却水流道供给的状态、动作或作业。

图1是液压挖掘机1的侧视图,图2是液压挖掘机1中的上部旋转体4的俯视图(但是作业装置5以及发动机罩17省略图示)。作为工程机械1的履带式液压挖掘机1大致由能自行的下部行驶体2、通过旋转装置3能旋转地搭载于下部行驶体2上的上部旋转体4、能俯仰动作地设于上部旋转体4的前侧且进行砂土的挖掘作业等的作业装置5构成。在下部行驶体2中,行驶马达2A驱动安装于其外周部的履带体。旋转装置3通过对图2所示的旋转马达3A进行旋转驱动,相对于下部行驶体2使上部旋转体4旋转。

作业装置5具有能俯仰动作地安装于上部旋转体4的动臂5A、能俯仰动作地安装于动臂5A的前端部的臂5B、能转动地安装于臂5B的前端部的铲斗5C。动臂5A通过动臂缸5D进行俯仰动作,臂5B通过臂缸5E转动。铲斗5C通过铲斗缸5F转动。设于上部旋转体4的控制阀控制下部行驶体2的行驶马达2A、旋转装置3的旋转马达3A以及作业装置5的各液压缸5D、5E、5F。

在构成上部旋转体4的下部的旋转机架6的左前侧设置驾驶室7。在驾驶室7上以能搭乘对该液压挖掘机1进行操作的操作员的方式配设驾驶座71、行驶用操作杆(未图示)、作业用操作杆(未图示)等。在旋转机架6的后端部安装配重8。该配重8为了与作业装置5的重量平衡而设置,以后面侧弯曲的方式突出。

如图2所示,在旋转机架6的后侧且配重8的前侧形成收纳作为液压挖掘机1的驱动源的发动机9的机械室25。发动机9以在旋转机架6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置状态搭载。在机械室25的前方隔着壁面19(参照图5)搭载控制阀60(参照图5)。

在发动机9的输出轴的端部安装驱动滑轮(未图示)。该驱动滑轮的旋转通过环状皮带(V皮带(未图示))传递至从动滑轮(未图示),安装于该从动滑轮的冷却风扇10旋转。另外,冷却风扇10的驱动源未限定于与这些机械地连结的发动机9,可以为利用电动机等其他驱动源对冷却风扇10进行旋转驱动的结构。

在与向发动机9的冷却风扇10安装侧相反侧、即液压挖掘机1的右后侧配置由多台液压泵构成的液压泵单元22。在液压泵单元的前侧并列地配置动作油箱21以及燃料箱20。在动作油箱21中贮存用于驱动下部行驶体2以及作业装置5等的动作油。液压泵单元22的液压泵将动作油箱21内的动作油相对于各液压驱动器作为压力油排出。从各液压驱动器返回的动作油能通过油冷却器31(后述)而冷却。

在发动机9的前侧的上部,增大吸气的流量的涡轮增压机等增压器9A使排气管23介于中间地设置。发动机9通过防振衬垫地以防振状态被支撑于旋转机架6上。

在发动机9的左侧配置冷却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器30、冷却动作油的油冷却器31、对发动机9吸入的空气进行冷却的中间冷却器32构成的热交换装置33。这些各冷却器30~32与冷却风扇10对置地设置。在图2的例子中,油冷却器31位于最前侧,在其后配置散热器30,在更后配置中间冷却器32。散热器30、油冷却器31以及中间冷却器32的上部由热交换器罩35覆盖。

发动机9、热交换装置33以及液压泵单元22等配置于在旋转机架6上沿配重8的前侧的左右延伸的空间(机械室25)。发动机9、热交换装置33、液压泵单元22、动作油箱21以及燃料箱20等设置于旋转机架6上的设备由设在旋转机架6上的房间罩17覆盖。

房间罩17包括位于旋转机架6的左侧且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左侧面板17A、17B、位于旋转机架6的右侧且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右侧面板17C、17D、在左右的侧面板17A~17D的上端部之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面板17E、17、17G以及在上面板17E、17F、17G后覆盖机械室25的上部的发动机罩17H、17I(参照图1、3)。

在左侧面板17B设置由用于使作为冷却风供给至热交换装置30的空气流入的纵长的多个孔构成的流入口72(参照图1、3)。另一方面,在右侧面板17D设置由用于使通过了发动机9等的空气(冷却风)向外部流出的纵长的多个孔构成的流出口73(参照图3)。

图3是图2中的III-III剖面中的上部旋转体4的示意的剖视图,图5是图2中的V-V剖面中的上部旋转体4的示意的剖视图,图6是箱体12周围的详细的立体图。另外,对与之前的图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后面的图也相同)。

如图3所示,在机械室25内按照通过使由发动机9加热的发动机冷却水与空气(冷却风)热交换而进行冷却的散热器30、将通过散热器30取入的空气(冷却风)向发动机9输送的冷却风扇10、与向水套93(参照图4)循环供给的发动机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的发动机9的顺序从左向右配置。

在机械室25中的散热器30与发动机9之间设置覆盖物11,该覆盖物11设于冷却风扇10的外周侧,形成通过散热器30取入发动机9侧的空气的通道。覆盖物11的发动机侧的侧面板11A是金属制的大致矩形的板(但是,如后所述,侧面板11A的上端的前侧向比后侧向上部延伸,因此,不是正确的矩形状的板。)。

在侧面板11A的中央部分设置大致圆形的开口部11C,在开口部11C的周边向发动机9侧突出地安装环状的环部件11D。在环部件11D形成的大致圆柱状的空间的内部固定冷却风扇10。另外,冷却风扇10的固定位置未限定于环部件11D的内部,可以在能将覆盖物11内的空气向发动机9侧供给的范围在图3中的左右偏离。

在沿着前后方向隔着间隔配置且沿左右方向垂直地延伸的覆盖物11的前侧面板和后侧面板的上部架设上面板11B。上面板11B由与热交换器罩35的上面板大致位于相同高度且沿前后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矩形的上层部11b1、位于散热器上软管50以及中间冷却器软管56的下侧且位于比上层部11b1低的高度并在前后方向大致水平延伸的矩形的下层部11b2、连结上层部11b1的后端边和下层部11b2的前端边且向前方以上倾的斜面形成的矩形的连结部11b3构成。上层部11b1位于比连结部11b3以及下层部11b2靠前方,位于在这三个部分中最靠近上面板17E、17F(驾驶室7)的位置。

下层部11b2的高度为了避开从热交换器罩35的发动机侧(覆盖物侧)的侧面板35B(参照图6)突出的散热器上软管50以及中间冷却器软管56,设定于比散热器上软管50以及中间冷却器软管56的下端靠下的位置。

在上层部11b1上设置比上层部11b1小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的开口部(覆盖物检查窗)14A。在开口部14A能对开口部14A进行开闭地安装堵塞开口部14A的矩形的检查窗罩(开闭罩)14B。本实施方式的检查窗罩14B通过设于开口部14A的后端边的铰链(铰链部)14C能对开口部14A开闭地安装。由此,检查窗罩14B相对于上面板11B(覆盖物11)能旋转地被支撑。另外,在检查窗罩14B的自由端(前侧端部)设置用于将检查窗罩14B固定于上层部11b1的固定工具14D。

当打开检查窗罩14B时,开口部14A向外部露出,能通过开口部14A探访覆盖物11的内部。从该开口部14A例如插入鼓风机(送风机),由此,若将与发动机冷却时反向的空气流送入散热器30,则能除去附着于散热器30B的污物、异物。

另外,开口部14A的形状、检查窗罩14B向上层部11b1的固定方法未限定于上述,开口部14A的形状只要能将鼓风机等清扫道具插入覆盖物11内部即可,另外,检查窗罩14B的固定方法也只要检查窗罩14B能从开口部14A装卸即可,可以是任意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覆盖物11的侧面板11A的上端与上面板11B的形状(即上层部11b1、下层部11b2以及连结部11b3的形状)一致地设置,由此,形成台阶,前方比后方高。

散热器30具备位于上端且通过散热器上软管50供来自发动机9的冷却水流入的上部箱30A、具有与上部箱30A的下部连接的多个冷却水细管以及设于该多个冷却水细管的外周的多个散热翅的冷却器芯子30B、位于下端且将由冷却芯子30B冷却的冷却水通过散热器下软管51向发动机9流出的下部箱体30C。散热器30通过对向冷却器芯子30B的冷却水细管导入的冷却水和由冷却风扇10取入的冷却风进行热交换,通过将冷却水的热量向冷却风中散热而对冷却水进行冷却。

在覆盖物11的侧面板11A的上部,通过螺栓安装向发动机9侧大致水平地突出的托架(箱体支撑部件)15。托架15对蓄积用于向包括散热器30以及发动机9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补充(供给)的冷却水的箱体(备用箱体)12进行固定支撑。托架15的上端位于比上部箱30A的下端靠上方。箱体12以在比散热器30的上端部靠上方形成冷却水的水平面(下限水位(后述))的方式由托架15支撑,配置于与覆盖物11邻接的位置且比检查窗罩14B靠发动机9侧。

托架15并未只固定于侧面板11A,优选即使相对于构成收纳发动机9的机械室25的结构部件的至少一个也进行固定。例如,在图5、6中,托架15由固定于配置于发动机9的前侧且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壁面(前壁面)19并向后侧突出的支撑部件16从下方支撑。这样,若通过多个部件对箱体12(包括冷却水)进行固定支撑,则能减轻每一个部件负担的箱体12的负荷。由此,例如通过托架15负担的负荷减轻,能使覆盖物11(侧面板11A)的强度下降,因此,能减少覆盖物11的成本。

箱体12为了避开与设于覆盖物11的上面板11B的开口部14A的上部,与侧面板11A邻接地配置。即,在俯视图中,以箱体12的轮廓和开口部14A的轮廓不重合的方式配置箱体12。更具体地说,以箱体12的最左端(在俯视图中观察时在箱体12中最靠近散热器30的部位)位于比开口部14A的最右端(在俯视中观察时在开口部14A最靠近发动机9的部位)靠发动机9侧(右侧)的方式由托架15固定箱体12。

在箱体12的底面设置作为供水口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安装在大致垂直地向下方延伸后与散热器下软管51连结的补给配管(供水管)54。由此,箱体12内的冷却水通过补给配管54供给至散热器下软管51。在箱体12中,其下限水位的高度设定于比上部箱30A的内部空洞的最上部高且比设于发动机9的冷却水流道形成的内部空洞中的最上部高的位置。通常,由于散热器30的上端部比发动机9的上端部高,因此,该条件只要将该下限水位设置于比散热器30(上部箱30A)的内部空洞的最上部高的位置便足够。

另外,补给配管54只要连接于从冷却器芯子30B到达水泵91的流道的某处即可,也可以连结于散热器芯子箱30C、水泵91。

在箱体12的上面设置冷却水注入用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安装盖12A。通过在冷却水的供给后紧固盖12A,对箱体12内进行密封。箱体12的上限水位以在箱体12内的水层的上部确保空气层的方式决定。通过该空气层能稳定地保持冷却水流道内的压力。另外,优选在箱体12的上部或盖12A设置能调整箱体内部的空气压力的压力阀(未图示)。

在箱体12上开有两个开口部。在其中一方的开口部安装导入从散热器30排出的空气的排气配管52,在另一方的开口部安装导入从发动机9的冷却水流道排出的空气的排气配管53。在图3的例子中,排气配管52、53连接于箱体12的侧面,但其连接位置并未特别地限定,例如也可以连接于箱体12的上面、下面。

排气配管52的另一端连接于散热器30的上部箱30A的上端部,在空气位于散热器30内的情况下,该空气与冷却水一起通过排气配管52被导入箱体12内,并气液分离。本实施方式的排气配管52的散热器侧如图6所示,通过设于热交换器罩35的发动机9侧的侧面板35B的孔35A导入热交换器罩35的内部,端部与上部箱30A连接。

如上所述,排气配管52在上部箱30A中尤其优选与容易贮存空气的上端部(最高部位)连接。但是,由于水泵91的工作而在冷却水流道上产生的压力差的原因,冷却水总是流入箱体12,因此,即使不是最高部位也能排气。因此,可以在上部箱30A的侧面连接排气配管52。

排气配管53的另一端连接于通过设于发动机9的冷却水流道与其他部分相比相对高的位置的部分。由此,在空气位于发动机9内的冷却水流道内的情况下,该空气通过排气配管53导入箱体12内。

即使关于排气配管53,也与排气配管52相同,优选连接于发动机9的冷却水流道中的最高部位,但也可以连接于该冷却水流道的侧面。另外,在发动机9的冷却水流道以描绘多个顶点的方式配设的情况下(各顶点的高度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优选在该多个顶点的任一个或各个或这些的附近连接排气配管53。发动机罩17H构成为能以固定于热交换装置33的上方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未图示)为中心旋转,能对发动机罩17H进行开闭。发动机罩17H在比箱体12的上端高的位置被保持。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17H的上面大致水平地延伸且使其高度一致,但也可以与其他部分相比相对高箱体12的上部的高度。例如,在将这种罩形状(在图5中以单点划线表示的罩17Ha的形状)在机械室25内的前端配置箱体12时采用的情况下,能够使比以往高的部分靠近驾驶室7(驾驶座71),因此,与使罩高度均匀的情况相比,能良好地确保坐在驾驶座71上的驾驶员的后方视野。

使用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具备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概略进行说明。另外,图4中的箭头表示冷却水(也包括在冷却水中含有空气的情况)的流通方向,但该箭头不仅表示冷却水的流动的方向,还表示冷却水流动的通道(包括配管、软管)。

图4所示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具备水泵91、恒温器92、水套93、ERG冷却器94、散热器30以及箱体12。

水泵91被发动机9的动力驱动,通过推出来自恒温器92或下部箱30C的冷却水并输送至水套93以及EGR冷却器,使冷却水循环。

水套93是设于发动机9的缸体(未图示)的周围的水路,在从水泵91送出的冷却水主要在此通过时,与发动机9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发动机9。

EGR冷却器94通过使发动机废气和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对发动机废气进行冷却,在此被冷却的废气与吸入空气混合并再次被导入缸体内。EGR冷却器94以及与之相关的冷却系统能省略。

恒温器92是根据冷却水温度对水路进行开闭的阀装置,在冷却水温度为开阀温度以上时打开,由此,将冷却水导入散热器30。另一方面,小于开阀温度时的恒温器92关闭,冷却水不被导入散热器30地进行循环。图示的恒温器92设置于冷却水向发动机9(水套93以及EGR冷却器94)的外部(上部箱30A)流出的流道,但也可以设置于冷却水从外部(下部箱30C)进入发动机9的内部(水泵93)的流道。

如上所述,排气配管53的发动机侧的端部与在发动机9内构成的冷却水流道连接,气泡混入了的冷却水通过该流道流入箱体12。在图4的例子中,在与EGR冷却器94的出口连接的流道通过发动机内的较高的位置的关系上,在该流道上连接排气配管53,但根据冷却水流道的高度,有时也与从水套93到恒温器92的流道连接,有时也与其他流道连接。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工程机械中,由于在散热器30和发动机9内的冷却水流道中在比水位最高的部位高的位置设定箱体12的下限水位,因此,即使在散热器30、发动机9的冷却水流道产生空气,也能将该空气通过排气配管52、53导入箱体12并从冷却水分离。另外,由于在与覆盖物11的侧面板11A邻接的位置配置箱体12,因此,能缩短从散热器30、发动机9以及散热器下软管51的任一个到箱体12的距离,由此,排气配管52、53以及补给配管54的配设极其容易。并且若这样配置箱体12,则能将补给配管54从箱体12的底面大致铅垂地延伸并与散热器下软管51连结,因此,冷却水补给时的从箱体12向散热器下软管51的供水能极其顺畅地进行。另外,由于在覆盖物11的上面板11B中的开口部14A的上部不存在包括箱体12的其他设备,因此,从开口部14A插入鼓风机并进行散热器的清扫也极其容易。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不损坏向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注水性能、散热器30的清扫性能地进行设于散热器30以及发动机9的冷却水流道内的排气。

在向箱体12的供水时、散热器30的清扫时,作业员在载置在上面板17E、17F的状态下进行作业,因此,若如上述那样在上层部11b1设置开口部14A以及检查窗罩14B,则作业员向开口部14A以及检查窗罩14B的探访容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铰链14C设于开口部14A的后端边侧,因此,在检查窗罩14B的开闭时作业员把持的自由端能够配置于上面板17E、17F侧,因此,检查窗罩14B的开闭作业容易。另外,若将铰链14C设于开口部14A的后端边侧,则在使开口部14A敞开的状态下,以铰链14C为中心旋转的检查窗罩14B的自由端位于后方,因此,检查窗罩14B不会成为散热器30的清扫时的障碍。

另外,上层部11b1的高度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优选设定于比散热器上软管50以及中间冷却器软管56以及排气配管52的上端靠上的位置。若这样,则即使检查窗罩14B全部打开,检查窗罩14B的上面也在与散热器上软管50、中间冷却器软管56或排气配管52接触前,与上层部11b1的一部分或从此处向上方突出的螺栓等固定工具接触,因此,能防止检查窗罩14B的上面与散热器上软管50、中间冷却器软管56以及排气配管52接触而损伤。

另外,不论上层部11b1与下层部11b2的高度关系如何,也优选通过在清扫作业中在上层部11b1或其周边的部件和检查窗罩14B之间架设支撑杆(冲撞棒),保持为检查窗罩14B不会成为清扫时的障碍的状态,并且,在清扫作业结束后保持于容易把持检查窗罩14B的自由端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热交换器罩35的发动机侧(覆盖物侧)的侧面板35B,散热器上软管50、中间冷却器软管56以及排气配管52向发动机9侧突出,除此之外,还具有用于向油冷却器31供给动作油的动作油配管、其他配管突出的情况。另外,该动作油配管、散热器上软管50、中间冷却器软管56以及排气配管52的至少一个配管有时也从热交换器罩35的发动机侧的侧面板35B突出,另外,还存在其突出位置也与图示的例子不同的情况,但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本发明均能适用,另外,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能避免检查窗罩14B的上面与各配管的接触。

顺便地,本实施方式的上面板11B为了容易地进行向设于上层部11b1的检查窗罩14B的访问,在上层部11b1和下层部11b2使高度不同,但也可以使上层部11b1下降至下层部11b2的高度,使上面板11B为水平面。但是,如上述实施方式,以在比散热器30靠上方保持箱体12的箱体的下端的目的,在比下层部11b2的高度靠上方的位置将托架15固定于侧面板11A的情况下,即使将上层部11b1下降至下层部11b2的高度,也需要侧面板11A的形状保持原样(即,在侧面板11A的上端,需要为前方比后方高的台阶状)。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将侧面板11A延伸至热交换器罩35的上面,在此处安装托架15并支撑箱体12,但在覆盖物11的上面板11B和侧面板11A的上端部比热交换器罩35的上面低的情况下,只要在侧面板11A安装比在上述说明的结构高的托架,在满足与上述相同的条件的位置设置箱体12即可。另外,托架15的固定地未限定于侧面板11A(覆盖物11),可以为在发动机9的前后大致垂直地设置并划定机械室25的隔壁或与之类似的部件(结构部件)。

另外,本发明未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例。例如,本发明未限定于具备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全部的结构,也包括删除了其结构的一部分的结构。另外,能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追加为或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

符号说明

1—液压挖掘机(工程机械),2—下部行驶体,4—上部旋转体,5—作业装置,6—旋转机架,7—驾驶室,9—发动机,10—冷却风扇,11—覆盖物,11A—覆盖物的侧面板(发动机侧的侧面),11B—覆盖物的上面板,11b1—上层部,11b2—下层部,11b3—连结部,12—备用箱体(箱体),14A—开口部(覆盖物检查窗),14B—检查窗罩(罩),14C—铰链(铰链部),15—托架,16—支撑部件,17—房屋罩,19—前壁面(结构部件),25—机械室,30—散热器,30A—上部箱,30B—散热器芯子,30C—下部箱,32—中间冷却器,33—热交换装置,50—散热器上软管,51—散热器下软管,52—排气配管(散热器侧),53—排气配管(发动机侧),54—补给配管(供水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