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斗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6314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工程机械的斗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成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作业附属装置的斗杆,该斗杆具有远端侧部件即斗杆端,该斗杆端通过铸模而成形。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工程机械的斗杆,如专利文献1、2所示,已知有具有由铸造物构成的斗杆端的斗杆。该斗杆端不包含应力显著集中的熔接部分,因此可具有高强度。

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技术中,整个斗杆端一体地通过铸模而成形,因此,用于成形的铸模大型、复杂且难以制作,另外,难以获得高的产品精度。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63375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240343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斗杆,可由铸造物构成,容易制作且具有高精度。

提供的斗杆是构成工程机械的作业附属装置的斗杆,包括:斗杆主体,安装于构成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动臂的远端;以及斗杆端,安装于所述斗杆主体的远端部。

所述斗杆端包括:左右一对侧壁;第一连接部,在所述斗杆端的远端部跨接于所述一对侧壁之间,以便形成第一插销孔,所述第一插销孔可供用于将作业件连接于所述斗杆端的远端部的插销插入;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斗杆端的比所述第一连接部更靠近基端侧的部位跨接于所述一对侧壁之间,以便形成第二插销孔,所述第二插销孔可供用于将使所述作业件工作的连杆连接于所述部位的插销插入;以及连接壁,分别形成在所述一对侧壁的内表面上,具有将所述一对侧壁彼此连接且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彼此连接的形状。

所述斗杆端包括分别通过铸模而成形的左斗杆端块及右斗杆端块,所述左斗杆端块包括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左衬套、构成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左衬套、以及构成所述连接壁的左凸壁部,所述右斗杆端块包括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右衬套、构成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右衬套、以及构成所述连接壁的右凸壁部,所述第一左衬套和所述第一右衬套包括在所述斗杆端的左右方向上相对向的面,所述第二左衬套和所述第二右衬套包括在所述斗杆端的左右方向上相对向的面,所述左凸壁部和所述右凸壁部包括在所述斗杆端的左右方向上相对向的面。

所述左右斗杆端块分别在所述第一左衬套和所述第一右衬套的相对向的面、所述第二左衬套和所述第二右衬套的相对向的面、以及所述左凸壁部和所述右凸壁部的相对向的面上通过熔接而彼此接合,由此成为一体,而形成所述斗杆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斗杆端的一对斗杆端块即组装前的斗杆块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由所述一对斗杆端块彼此接合而形成的斗杆端时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下方观察所述斗杆端时的立体图。

图4是所述斗杆端的俯视图。

图5是将沿图4的v-v线的剖面放大并予以图示的图。

图6是将图4中的圆vi所包围的部分放大并予以图示的图。

图7是将沿图4的vii-vii线的剖面放大并予以图示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斗杆端的剖视图,且表示与图7的剖面相当的剖面。

图9是表示沿图8的ix-ix线的剖面的图。

图10是表示以与图1相同的角度来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斗杆端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斗杆端的剖视图,且表示与图7的剖面相当的剖面。

图12是包括参考例的斗杆的挖掘机的示意侧视图。

图13是所述参考例的斗杆的立体图。

图14是所述参考例的斗杆的侧视图。

图15是所述参考例的斗杆的立体图。

图16是所述参考例的斗杆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之前,参照图12~图16说明为了对该实施方式的斗杆的特征进行说明而准备的参考例。

图12表示包括所述参考例的斗杆5的挖掘机。该挖掘机包括:履带式的下部行走体1;上部回转体2,围绕与地面垂直的轴自如回转地搭载在所述下部行走体1上,且包含驾驶室2a;以及作业附属装置3,安装于所述上部回转体2。

所述作业附属装置3包含动臂4、斗杆5、作业件、多个液压缸、主连杆10及惰轮连杆11。所述动臂4自如起伏地安装于所述上部回转体2,所述斗杆5安装于所述动臂4的远端。在该参考例中,所述作业件为挖斗6,且安装于所述斗杆5的远端。所述多个液压缸包含以分别使所述动臂4、所述斗杆5及所述挖斗6移动的方式进行伸缩的动臂液压缸7、斗杆液压缸8及挖斗液压缸9。

所述主连杆10及所述惰轮连杆11被设置成将所述挖斗液压缸9的伸缩力传递至所述挖斗6,使该挖斗6转动。具体来说,所述主连杆10具有:第一端部,经由插销连接于挖斗液压缸9的远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经由插销连接于所述挖斗6。同样地,惰轮连杆11具有:第一端部,经由插销连接于所述挖斗液压缸9的远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经由插销连接于所述斗杆5。

所述斗杆5具有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13。所述第一连接部12设置在所述斗杆5的远端部,所述挖斗6经由插销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12。所述第二连接部13设置在比所述第一连接部12更靠斗杆5的基端(连接于动臂4的一侧的端部)的位置,所述惰轮连杆11经由插销连接于该第二连接部13。

其次,参照图13~图16,对包含所述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这两个连接部的所述斗杆5的构造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中的“右”及“左”是所述驾驶室2a内的操作员所看到的方向,“左右方向”相当于斗杆5的宽度方向。

所述斗杆5具有斗杆主体14和斗杆端15。所述斗杆主体14是斗杆基端侧部件,具有构成箱型结构的多块板即左右两块侧板14a、上板14b及下板14c。所述斗杆端15是安装于所述斗杆主体14的远端的远端侧部件。

所述斗杆主体14的上板14b及下板14c具有遍及斗杆5的全长的长度。所述左右两块侧板14a比所述上板14b及所述下板14c短。所述斗杆端15通过熔接而接合于所述斗杆主体14的远端,以弥补所述上板14b及所述下板14c与所述左右两块侧板14a之间的尺寸差,由此,所述斗杆主体14与所述斗杆端15成为一体。

如图15、图16放大所示,所述斗杆端15包括左右的侧壁16、17。如上所述,分别连接着挖斗6及惰轮连杆11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2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3,分别在所述斗杆端15的远端部以及比该远端部更靠近斗杆端15的基端部的位置上,跨接于所述一对侧壁16、17。

通过组装如图16所示的多个部件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12及第二连接部13。所述多个部件包含:一对环形部件18、18及一对环形部件19、19,分别熔接于所述一对侧壁16、17;管部件20,跨接于所述一对环形部件18、18;以及管部件21,跨接于所述一对环形部件19、19。通过组装所述多个部件,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12及第二连接部13作为包围插销孔的衬套。

另外,所述斗杆端15还包含图16所示的供油口22及供油管23。供油口22安装于所述一对侧壁16、17中的一方例如左侧壁16,以使所述供油口2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2的管部件20所包围的插销孔连通的方式,设置所述供油管23。

对于该参考例的斗杆端15,容易在所述一对侧壁16、17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2及第二连接部13的环形部件18、19的熔接部分产生应力集中。该应力集中会妨碍所述斗杆端15具有高强度。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斗杆解决如上所述的参考例的斗杆5所具有的问题。以下,参照图1~图11对该实施方式的斗杆进行说明。

以下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斗杆在以下的方面,均与所述参考例的斗杆相同。即,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斗杆均包括斗杆主体14和斗杆端25。所述斗杆主体14具有可安装于以下的动臂的远端的箱型结构,该动臂与图12所示的所述作业附属装置3的动臂4相同。所述斗杆端25是安装于所述斗杆主体14的远端部的远端侧部件。

其次,说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斗杆的特征,即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斗杆端25与所述参考例的斗杆端15的不同点。

图1~图7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斗杆端25。该斗杆端25包括左右一对侧壁26、27、第一连接部28、第二连接部29及连接壁30。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一对侧壁26、27接合于所述斗杆主体14的左右一对侧板14a各自的远端部。跨接于所述左右一对侧壁26、27之间的所述第一连接部28,以经由插销将所述挖斗6等作业件连接于所述斗杆端25的远端部。跨接于所述左右一对侧壁26、27之间的所述第二连接部29,以经由插销将用于使所述作业件工作的转向连杆连接于所述斗杆端25中的比所述第一连接部28更靠基端侧的部位。所述连接壁30被设置成将所述左右一对侧壁26、27的内表面彼此连接,并且将第一连接部28及第二连接部29彼此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8及第二连接部29分别具有包围第一插销孔31及第二插销孔32的形状。用于将所述挖斗6等作业件连接于所述斗杆端25的远端部的插销可插入所述第一插销孔31,用于将所述惰轮连杆11连接于所述斗杆端25的比远端部更靠基端侧的部位的插销可插入所述第二插销孔32。

所述斗杆端25由左斗杆端块p1及右斗杆端块p2构成。各斗杆端块p1、p2是分别通过铸模而成形的成形品。具体来说,所述第一连接部28被分割成第一左衬套28a及第一右衬套28b,所述第二连接部29被分割成第二左衬套29a及第二右衬套29b,所述连接壁30被分割成左凸壁部30a及右凸壁部30b,所述左斗杆端块p1包含所述第一左衬套28a、所述第二左衬套29a及所述左凸壁部30a,所述右斗杆端块p2包含所述第一右衬套28b、所述第二右衬套29b及所述右凸壁部30b。

所述左右斗杆端块p1、p2具有相对向的相对面。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左衬套28a和所述第一右衬套28b具有在所述斗杆端25的左右方向上相对向的第一相对面,所述第二左衬套29a合和所述第二右衬套29b具有在所述斗杆端25的左右方向上相对向的第二相对面,所述左凸壁部30a和所述右凸壁部30b具有在所述斗杆端25的左右方向上相对向的第三相对面。所述第一相对面彼此、所述第二相对面彼此及所述第三相对面彼此分别沿着遍及整个圆周的熔接线lw被熔接,从而彼此接合,由此,左右斗杆端块p1、p2成为一体,形成斗杆端25。随着所述各接合,所述第一左衬套28a及所述第一右衬套28b彼此连接而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28,所述第二左衬套29a及所述第二右衬套29b彼此连接而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29,所述左凸壁部30a及所述右凸壁部30b彼此连接而形成所述连接壁30。所述熔接线lw相当于图4中的标记有互不相同的方向的斜线的部分。

在所述左右斗杆端块p1、p2中,左右凸壁部30a、30b与第一左右衬套28a、28b及第二左右衬套29a、29b分别经由以下的连接部分连接,该连接部分具有由如图7所示的平缓的曲面cs1、cs2构成的表面。同样地,左右凸壁部30a、30b与左右侧壁26、27经由以下的连接部分连接,该连接部分具有由如图5所示的平缓的曲面cs3构成的表面,第一左右衬套28a、28b及第二左右衬套29a、29b与左右侧壁26、27分别经由以下的连接部分连接,该连接部分具有由如图5所示的平缓的曲面cs4构成的表面。

如图4、图6所示,在所述第一左右衬套28a、28b中形成有凹部28c。该凹部28c形成于所述第一左右衬套28a、28b的因彼此被熔接而接合的部分中的靠斗杆端块p1、p2远端的半周部分,该半周部分向直径方向内侧凹陷,从而具有比其他部分即具有最大直径的部分(凹部28c的左右两外侧的部分)更小的直径。左右斗杆端块p1、p2在所述凹部28c处被熔接。

即,可通过以下的方法制造该斗杆,该方法包含以下的工序:独立地通过铸造使所述左右斗杆端块p1、p2分别成形;通过分别在所述左右斗杆端块p1、p2中的所述第一左衬套28a和所述第一右衬套28b的相对向的第一相对面、所述第二左衬套29a和所述第二右衬套29b的相对向的第二相对面、以及所述左凸壁部30a和所述右凸壁部30b的相对向的第三相对面上进行熔接,将所述左斗杆端块p1与所述右斗杆端块p2接合,由此,使该左斗杆端块p1与该右斗杆端块p2成为一体,形成所述斗杆端25;以及将该斗杆端25安装于所述斗杆主体14的远端部。

在以上所示的斗杆中,斗杆端25被分割成彼此独立地铸造出的铸造品即左右斗杆端块p1、p2,该左右斗杆端块p1、p2通过彼此接合而成为一体,即,使左右斗杆端块p1、p2作为铸造品而单独地成形,因此,用于获得该铸造品的铸模及其产品即铸造物均小型且能够具有简单的形状。这与整个斗杆端由单一的铸造物构成的情况相比,可容易地制作所述斗杆端25,并且可提高该斗杆端25的尺寸精度。

另外,所述左右斗杆端块p1、p2在应力低的斗杆端25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而非在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分即第一连接部28、第二连接部29与侧壁26、27之间的接缝处,沿着整个圆周被熔接而成为一体,因此能够具有高强度。

而且,所述左右斗杆端块p1、p2包含在左右侧壁26、27的内表面上,将左右侧壁26、27彼此以及第一连接部28及第二连接部29这两个连接部彼此连接的左右凸壁部30a、30b,不仅构成第一连接部28的第一左右衬套28a、28b彼此及构成第二连接部29的第二左右衬套29a、29b彼此被熔接,而且构成连接壁30的左右凸壁部30a、30b也被熔接,因此,能够消除焊枪无法进入的死角,提高熔接的可靠性及作业性。

而且,在左右斗杆端块p1、p2中,使连接左右凸壁部30a、30b与第一左右衬套28a、28b的部分、连接左右凸壁部30a、30b与第二左右衬套29a、29b的部分、连接左右凸壁部30a、30b与左右侧壁26、27的部分、连接第一左右衬套28a、28b及第二左右衬套29a、29b与左右侧壁26、27的部分,分别形成由平缓的曲面cs1、cs2、cs3、cs4构成的表面,防止在该连接部分产生呈锐角的角落,因此,能够在该连接部分顺利地传递负荷,避免应力集中,由此,进一步提高斗杆端25的强度。另外,将各接缝的表面设为平缓的曲面会使熔接变得容易,能够提高该熔接的可靠性和易作业性。

此外,在左右斗杆端块p1、p2的远端分别形成遍及其半周的凹部28c,并在该凹部28c中,将左右斗杆端块p1、p2彼此熔接,由此,在挖掘等作业时最容易与地面或岩石接触的斗杆端块p1、p2的远端侧半周部分的接合部(熔接线lw)位于比其他部分更靠直径方向内侧的位置,可防止该接合部(熔接线lw)暴露在外部。这对于抑制因该接合部分与所述地面等接触而引起的磨损来说极其有效。

图8及图9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斗杆的斗杆端35。该斗杆端35仅在以下的方面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斗杆端25不同。

对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斗杆端35,在右斗杆端块p2的内侧面中设置有供油路33。该供油路33由以下的凹槽构成,该凹槽从右衬套28b所包围的第一插销孔31经由右凸壁部30b到达右衬套29b所包围的第二插销孔32,在左右斗杆端块p1、p2彼此接合,斗杆端35已成为一体的状态下,由所述凹槽与封闭该凹槽的所述左斗杆端块p1形成隧道状的所述供油路33。

以所述方式形成的供油路33可由第一连接部28及第二连接部29共用。该共用可简化供油构造并减少该供油构造的部件数,另外会提高供油作业的效率。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斗杆端35具有供油孔34,润滑油通过该供油孔34从外部供应至所述供油路33内。该供油孔34在左右方向上贯穿右斗杆端块p2的右凸壁部30b,并且具有向外部开口的外侧端以及与所述供油路33连通的内侧端。该供油孔34及该供油路33的组合可将润滑油大致同时且均等地供应至第一连接部28及第二连接部29。

所述供油路33也可以设置于左斗杆端块p1。或者,也可以由分别形成于左右斗杆端块p1、p2的槽彼此组合,构成具有圆形剖面的供油路。

而且,第二实施方式的左右斗杆端块p1、p2各自具有锥状部分28t来代替所述凹部28c。该锥状部分28t是用于使以下的接合部中的远端侧半周部分位于比其他部分即具有最大直径的部分(位于该接合部的左右两外侧的部分)更靠直径方向内侧的位置的部分,该接合部是左右斗杆端块p1、p2彼此接合的部分,如图9所示,该锥状部分28t形成于构成第一连接部28的第一左右衬套28a、28b中的左右斗杆端块p1、p2的远端外周面的远端侧半周部分,且包含直径向中央(左右斗杆端块p1、p2的边界)的接合部逐渐减小的锥面。该锥状部分28t可获得与所述凹部28c相同的效果,即抑制因熔接部分与地面等接触而引起磨损这一效果。

图10及图11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斗杆的斗杆端45。该斗杆端45还具有抑制斗杆远端部的下表面的磨损、损伤的功能。

例如在所述参考例的斗杆中,如图13、图14所示,构成斗杆主体14的上板14b及下板14c遍及斗杆全长地延伸,在该上板14b及下板14c的远端部分别覆盖于斗杆端15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状态下进行熔接,因此,该下板14c的远端部构成斗杆远端的最下端部,即在挖掘等作业时最容易与地面等接触的部分。由此,该下板14c的远端部的磨损及损伤显著。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斗杆端45中,构成连接壁30的左右凸壁部30a、30b各自具有可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的下表面30s。各下表面30s是位于与斗杆主体14的下板14c的下表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的平坦面。对于抑制该下表面30s的磨损、损伤来说,有效的是这些下表面30s为斗杆端45的下表面,即处于斗杆远端部的最下端的下表面,且该下表面30s为位于与斗杆主体14的下板14c的下表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的平坦面。能够抑制。

在此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如图11所示,避开构成大负荷起作用的第二连接部29的第二左右衬套29a、29b,在比该第二连接部29更靠后侧的部位例如第一左右衬套28a、28b与第二左右衬套29a、29b之间的部位,将所述斗杆主体14的下板14c的远端部熔接于所述左右凸壁部30a、30b的所述下表面30s。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构成挖掘机的作业附属装置的斗杆。本发明能够是设置于挖掘机以外的工程机械例如拆楼机或破碎机的斗杆,且与所述内容同样地也能够适用于在该斗杆的远端安装挖斗以外的作业件例如粉碎机或压碎机的工程机械。

如上所述,提供构成工程机械的作业附属装置的斗杆,可由铸造物构成,容易制作且具有高精度。该斗杆包括:斗杆主体,安装于构成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动臂的远端;以及斗杆端,安装于所述斗杆主体的远端部,所述斗杆端包括:左右一对侧壁;第一连接部,在所述斗杆端的远端部跨接于所述一对侧壁之间,以便形成第一插销孔,所述第一插销孔可供用于将作业件连接于所述斗杆端的远端部的插销插入;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斗杆端的比所述第一连接部更靠近基端侧的部位跨接于所述一对侧壁之间,以便形成第二插销孔,所述第二插销孔可供用于将使所述作业件工作的连杆连接于所述部位的插销插入;以及连接壁,分别形成在所述一对侧壁的内表面上,具有将所述一对侧壁彼此连接且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彼此连接的形状,所述斗杆端包括分别通过铸模而成形的左斗杆端块及右斗杆端块,所述左斗杆端块包括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左衬套、构成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左衬套、以及构成所述连接壁的左凸壁部,所述右斗杆端块包括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右衬套、构成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右衬套、以及构成所述连接壁的右凸壁部,所述第一左衬套和所述第一右衬套包括在所述斗杆端的左右方向上相对向的面,所述第二左衬套和所述第二右衬套包括在所述斗杆端的左右方向上相对向的面,所述左凸壁部和所述右凸壁部包括在所述斗杆端的左右方向上相对向的面,所述左右斗杆端块分别在所述第一左衬套和所述第一右衬套的相对向的面、所述第二左衬套和所述第二右衬套的相对向的面、以及所述左凸壁部和所述右凸壁部的相对向的面上通过熔接而彼此接合,由此成为一体,而形成所述斗杆端。

在该斗杆中,所述斗杆端被分割成彼此独立地铸造出的左右斗杆端块,该左右斗杆端块彼此接合而成为一体,由此,构成所述斗杆端,因此换句话说,构成该斗杆端的铸造品分为左右斗杆端块,所以用于该铸造的铸模及产品即铸造物小型且可具有简单的形状。这与整体由单一的铸造物构成的斗杆端相比,可容易地制作所述斗杆端,且可提高尺寸精度。

另外,所述左右斗杆端块在应力低的斗杆端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而非在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左右一对侧壁之间的接缝处被熔接而成为一体,因此可具有高强度。

若左右的斗杆端块仅通过第一左衬套与第一右衬套彼此的相对面上的熔接及第二左衬套与第二右衬套彼此的相对面上的熔接而成为一体,则焊枪等熔接工具无法到达的部分增多,有可能会使熔接的可靠性及作业性降低,但所述左右斗杆端块分别具有左右凸壁部,该左右凸壁部具有将左右侧壁彼此及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彼此连接的形状,且并非仅通过第一左右衬套彼此及第二左右衬套彼此的熔接,而是通过左右凸壁部彼此的熔接使左右斗杆端块成为一体,这可提高所述熔接的可靠性及作业性。

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左右斗杆端块中的以下部分的表面分别由曲面构成:分别连接所述左凸壁部与所述第一左衬套及所述第二左衬套的部分、连接所述左凸壁部与所述左侧壁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左衬套及第二左衬套与所述左侧壁的部分、分别连接所述右凸壁部与所述第一右衬套及所述第二右衬套的部分、连接所述右凸壁部与所述右侧壁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右衬套及第二右衬套与所述右侧壁的部分。这与在各连接部分产生呈锐角的角落的情况不同,可在该连接部分顺利地传递负荷,抑制应力集中,由此,进一步提高斗杆端的强度。另外,在各连接部分形成曲面会使熔接变得容易,由此,能够提高熔接的可靠性和易作业性。

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左右斗杆端块中的至少一个中设置有供油路,所述供油路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形成的所述第一插销孔经由所述连接壁到达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形成的所述第二插销孔。该供油路可由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共用,该共用可简化用于供油的构造,减少该构造的部件数,并提高供油作业的效率。

在此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左右斗杆端块中的至少一个中设置有用于将润滑油从所述斗杆端块的外部供应至所述供油路内的供油孔,所述供油孔贯穿所述左右凸壁部中的至少一方,并包括向所述外部开口的外侧端以及与所述供油路连通的内侧端。

较为理想的是,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左右第一衬套包括通过熔接而彼此接合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中的至少斗杆端块的远端一侧的半周部分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端侧外周面的最大直径部分位于更靠直径方向内侧的位置。这样,位于左右斗杆端块远端的第一左右衬套的接合部的远端侧半周部分,即在挖掘等作业时最容易与地面或岩石接触的部分位于比最大直径部分更靠直径方向内侧的位置,这会有效地抑制该接合部的远端侧半周部分的由所述接触引起的磨损。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左右衬套的所述接合部中,至少所述斗杆端块远端侧的半周部分向直径方向内侧凹陷,以便具有比其他部分更小的直径,也可以在所述第一左右衬套中的至少所述斗杆端块远端侧的半周部分形成有以下的锥面,在所述锥面上,所述半周部分的直径在所述斗杆端的宽度方向上越接近所述接合部越小。

较为理想的是,例如,所述斗杆主体包括构成箱型结构的左右的侧板、上板及下板。在此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连接壁包括位于与所述斗杆主体的下板的下表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的平坦的下表面。尽管该下表面是斗杆远端部的在挖掘等作业时最容易与地面等接触的最下端部,仍能够抑制该下表面的部分的磨损、损伤。

另外,本发明提供用于制造斗杆的方法,所述斗杆构成工程机械的作业附属装置,包括安装于构成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动臂的远端的斗杆主体;以及作为安装于所述斗杆主体的远端部的斗杆远端侧部件的斗杆端,所述斗杆端包括:左右一对侧壁;第一连接部,在所述斗杆端的远端部跨接于所述一对侧壁之间,以便形成第一插销孔,所述第一插销孔可供用于将作业件连接于所述斗杆端的远端部的插销插入;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斗杆端的比所述第一连接部更靠近基端侧的部位跨接于所述一对侧壁之间,以便形成第二插销孔,所述第二插销孔可供用于将使所述作业件工作的连杆连接于所述部位的插销插入;以及连接壁,分别形成在所述一对侧壁的内表面上,具有将所述一对侧壁彼此连接且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彼此连接的形状。该方法包含以下的工序:分别通过铸造使左斗杆端块及右斗杆端块成形,所述左斗杆端块包括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左衬套、构成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左衬套、以及构成所述连接壁的左凸壁部,所述右斗杆端块包括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右衬套、构成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右衬套、以及构成所述连接壁的右凸壁部,所述第一左衬套和所述第一右衬套包括在所述斗杆端的左右方向上相对向的面,所述第二左衬套和所述第二右衬套包括在所述斗杆端的左右方向上相对向的面,所述左凸壁部和所述右凸壁部包括在所述斗杆端的左右方向上相对向的面;通过分别在所述第一左衬套和所述第一右衬套的相对向的面、所述第二左衬套和所述第二右衬套的相对向的面、以及所述左凸壁部和所述右凸壁部的相对向的面上进行熔接,将所述左斗杆端块与所述右斗杆端块接合,由此,使所述左斗杆端块与所述右斗杆端块成为一体,而形成所述斗杆端;以及将所述斗杆端安装于所述斗杆主体的远端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