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磨耗构件的安装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9108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用于磨耗构件的安装基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一种安装基座,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磨耗构件的安装基座。



背景技术:

许多土方作业机械,诸如,装载机、挖掘机、液压矿铲、电缆铲、斗轮和拉铲挖掘机,都包括用于移动材料的工具(例如,用于将材料从土中挖出)。这些工具常常受到移动材料时经受的摩擦和冲击造成的极端磨耗。为了减少所述磨耗,可替换的磨耗构件与工具配合并接合需要移动的材料。

授予bender等人的专利号为5,937,549的美国专利(’549专利)描述了一种用于将磨耗构件可拆卸地安装到基体构件的附接系统。根据’549专利,附接系统包括安装基座,其被焊接到基体构件的单个表面。附接系统也包括磨耗构件,通过将磨耗构件滑动到安装基座上并与协同接合元件接合,其被机械地附接到基体构件的单个表面。一旦磨耗构件滑动到安装基座上,’549专利描述使用可移除的保持器以保持磨耗构件的位置。通过移除保持器并将磨耗构件滑离基座,能够替换磨耗构件,从而脱离协同安装元件。

’549专利的附接系统可在某些应用中提供某些益处。然而,其可能存在某些缺点。例如,在需要在工具的多个非平行(例如,垂直)表面上减少磨耗的磨耗构件的应用中,使用’549专利的附接系统可能难以做到和/或成本高昂。所公开实施例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以及其他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所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将磨耗构件可拆卸地联接至工具的安装基座。安装基座可以包括具有配置成附接至工具的向内表面的大体上平坦的第一基座部分。安装基座还可以包括在大体上垂直于第一基座部分的方向上从第一基座部分延伸的大体上平坦的第二基座部分。第二基座部分可以具有配置成附接至工具的向内表面。第一基座部分可以限定包括凹形部分和矩形部分的开口。

所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将磨耗构件可拆卸地联接至工具的安装基座。安装基座可以包括具有配置成附接至工具的向内表面的大体上平坦的第一基座部分。安装基座还可以包括在大体上垂直于第一基座部分的方向上从第一基座部分延伸的大体上平坦的第二基座部分。第二基座部分还可以包括大体上平行于第一基座部分延伸的突起。突起可以具有配置成附接至工具的向内表面。第一基座部分可以限定配置成接纳磨耗构件的一部分的开口。

所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将磨耗构件可拆卸地联接至工具的安装基座。安装基座可以包括具有配置成附接至工具的向内表面的大体上平坦的第一基座部分。第一基座部分还可以包括第一斜面,其从第一向内表面的端部延伸并且当第一向内表面可以附接至工具时远离该工具。安装基座还可以包括在大体上垂直于第一基座部分的方向上从第一基座部分延伸的大体上平坦的第二基座部分。第二基座部分还可以具有配置成附接至工具的向内表面。第二基座部分还可以包括第二斜面,其从第二基座部分的向内表面的端部延伸并且当第二向内表面可以附接至工具时远离该工具。第一基座部分可以限定配置成接纳磨耗构件的一部分的开口。

附图说明

图1为安装在工具上的多个示例性公开的磨耗构件系统的透视图;

图2为图1中一些磨耗构件系统的放大透视图;

图3为图1和2中磨耗构件系统之一的透视图;

图4为图3中磨耗构件系统的示例性公开安装基座的透视图;

图5为图3中安装基座从另一个角度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6为图4-5的安装基座的顶视图;

图7为图4-6的安装基座的底视图;

图8为图4-7的安装基座的后视图;

图9为图4-8的安装基座的正视图;

图10为图4-9的安装基座的右侧视图;

图11为图4-10的安装基座的左侧视图;

图12为图1和2中磨耗构件系统的其他示例性公开的安装基座的正视图;

图13为图3中磨耗构件系统的示例性公开的磨耗构件的透视图;

图14为图13中磨耗构件从另一个角度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15为图13-14中磨耗构件的顶视图;

图16为图13-15中磨耗构件的底视图;

图17为图13-16中磨耗构件的后视图;

图18为图13-17中磨耗构件的正视图;

图19为图13-18中磨耗构件的右侧视图;

图20为图13-19中磨耗构件的左侧视图;

图21为图3中磨耗构件系统的示例性公开的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22为图3中磨耗构件系统的示例性公开的塞的透视图;

图23、图24和图25为图3中磨耗构件系统在多种组合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26为另一个示例性公开的磨耗构件系统的透视图;

图27为图26中磨耗构件系统的示例性公开的安装基座的透视图;并且

图28为图26中磨耗构件系统的示例性公开的磨耗构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示出示例性磨耗构件系统14,其可附接到工具12。例如,工具12可为勺斗(如图1所示)、叶片、铲、粉碎机、抓升装置或松土机,并且可与土方作业机械相关联(例如,装载机、挖掘机、液压矿铲、电缆铲、斗轮和拉铲挖掘机或其他类型的土方机械)。工具12可用于移动材料(例如,用于将土从材料中挖出)。磨耗构件系统14可附接到工具12的踵部15、17,并且可减少由于踵部15、17在移动材料时经受摩擦和冲击所造成的磨耗。

参照图3,每个磨耗构件系统14可包括安装基座22、磨耗构件16、保持器24和塞26。安装基座22可配置为附接到工具12的第一表面18和第二表面20(参照图1-2)。磨耗构件16可配置为经由安装基座22可移除地联接到工具12。保持器24可配置为当处于安装位置时保持磨耗构件16联接到安装基座22,并且塞26可配置为保护保持器24。

图4-11从多个角度示出示例性安装基座22。如所示,安装基座22可包括大致平坦的第一基座部分28,其沿着纵向方向30延伸。安装基座22也可包括大致平坦的第二基座部分44,其可以以与第一基座部分28大致垂直的方向从第一基座部分28延伸,如垂直方向46所示。

第一基座部分28可大致为矩形,并且可具有配置为附接到工具12的向内表面32。第一基座部分28也可具有相对于向内表面32的向外表面34。此外,第一基座部分可具有一对相对侧36、38,其与纵向方向30大致平行地延伸。第一基座部分也可具有一对相对端部,第一端部40和第二端部42,其沿着大致垂直于纵向方向30的方向延伸,如横向方向57。

参照图4-7,第一基座部分28可限定第一开口60,其可配置为接收磨耗构件16的一部分以及保持器24(参照图3)。第一开口60可沿着垂直方向46从向外表面34,经由第一基座部分28,向内表面32延伸。第一开口60可完全被第一基座部分28包围。第一开口60可包括用于接收磨耗构件16的一部分的凹形部分64,以及与用于接收保持器24的凹形部分64连续的大致矩形部分62。可以设想,第一开口60的部分62可使用其他形状。例如,部分62可为矩形、圆形、椭圆形、梯形或其他形状。无论其形状,部分62可大致位于沿着第一基座部分28的纵向方向30的第一基座部分28的中心位置。凹形部分64可位于矩形部分62和第一端部40之间。

第一开口60的矩形部分62可具有面向凹形部分64的表面66,以及一对与纵向方向30平行的相对端部68、70。相对端部68、70包括一对相对的凸缘72、74,其从邻近向外表面34的端部68、70的下部区域向内朝着彼此延伸。相对凸缘72、74可配置为:当保持器24安装在第一开口60的矩形部分62时,便于保持器24的保持。

如本文所用,“凹形”意欲包括一种开口,其带有大致平坦的底表面以及大致平坦的倾斜接合底表面的侧表面。可选地,如果需要,侧表面可具有一定程度的弯曲。第一开口60的凹形部分64可由相对的倾斜表面76、78限定,该相对的倾斜表面76、78随着其从向内表面32向外表面34的延伸而彼此汇聚。由于汇聚,由表面76、78限定在向内表面32的部分64的周边77可大于由表面76、78限定在向外表面34的部分64的周边75。如所示,表面76、78可绕着垂直方向46对称。例如,两个表面76、78可以以大约为45度的角度β相对于垂直方向46延伸。可选地,两个表面76、78可以以其他角度相对于垂直方向46延伸。可选地,表面76、78可以不绕着垂直方向46对称,并且可以以不同角度相对于垂直方向46延伸。此外,当沿着第一基座部分28大致垂直于第二基座部分44的轴线观察时,凹形部分64可大致为等腰梯形。倾斜的表面76、78可至少部分地将凹形部分64的周边77、75分别限定在向内表面32和向外表面34。第一开口60的凹形部分64可配置为使得在向外表面34上的凹形部分64的周边小于在向内表面32上的凹形部分64的周边。

第一基座部分28也可包括配置为接触工具12和磨耗构件16的多个载荷垫86,如图4-11所示。载荷垫86可配置为,沿着大致垂直于平坦的第一基座部分28的方向、大致垂直于平坦的第二基座部分44的方向以及大致与平坦的第一基座部分28和平坦的第二基座部分44平行的方向,将载荷从磨耗构件16传输到安装基座22和工具12。负载垫86可包括第一基座部分28的突起。突起可由围绕第一基座部分28的表面的突出部分形成。突起可大致为凸台形,因为第一基座部分28的表面的突出部分可延伸为大致平坦的向外表面。按照其对应(例如,大致平行)的表面,负载垫86的向外表面可组成向内表面32、向外表面34、两侧36、38以及第一端部42的突出部分。例如,大致与向内表面32平行的负载垫86的向外表面可组成向内表面32的一部分,并且可在本文中称为向内表面32。负载垫86可位于第一基座部分28的拐角,并且可配置为基本围绕第一基座部分28拐角的一部分。负载垫86可从其对应的表面上突出一定距离,例如,大约0.5到4毫米。从向内表面32突起且组成向内表面32的一部分的负载垫86可配置为与第一表面18接触。从向外表面34、两侧36、38以及第二端部42突起的负载垫86可配置为:当磨耗构件16联接到安装基座22(例如,在安装位置)时,与磨耗构件16接触。

第二基座部分44可从第一基座部分28的第二端部42延伸。第二基座部分44可具有配置为附接到工具12的向内表面48。第二基座部分44也可具有相对于向内表面48的向外表面50。此外,第二基座部分44也可具有从第一基座部分28延伸的一对相对的两侧52、54。第二基座部分44也可具有一对相对的端部,即沿着大致垂直于纵向方向30的方向延伸的下端部56和上端部58。

第二基座部分44也可具有沿着大致平行于第一基座部分28的方向从上端部58延伸的突起59。第一基座部分28、第二基座部分44以及突起59可形成大致为l形的安装基座,如图11所示。如所示,安装基座22的边和拐角可为圆弧或圆形,从而如图4-11所示减少应力。

在某些实施例中,安装基座22可焊接到工具12。为了便于此类焊接,焊接开口80可形成在基座22上,以接收焊接材料,并且基座部分28、44对应的第一端部40和上端部58可包括倒角表面,以接收焊接材料。例如,焊接开口80可大致为椭圆形,并且可形成在位于第一开口60的矩形部分62和第二端部42之间的第一基座部分28上。可选地,焊接开口80可为其他形状,或者可形成在第二基座部分44或第一基座部分28的其他部分上。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焊接开口可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基座部分28、44。

在第一端部40,第一基座部分28可具有第一倒角表面82,其配置为接收用于将第一基座部分28焊接到工具12的第一表面18的焊接材料。当向内表面32附接到工具12时,第一倒角表面82可从向内表面32的端部延伸而远离工具12。第一倒角表面82可沿着第一端部40延伸,延伸距离小于第一端部40的全部长度。

在上端部58,第二基座部分44可具有第二倒角表面84,其配置为接收用于将第二基座部分44焊接到工具12的第二表面20的焊接材料。当向内表面48附接到工具12时,第二倒角表面84可从向内表面48的端部延伸而远离工具12。如所示,第二倒角表面84可位于突起59的端部。第二倒角表面84可沿着上端部58延伸,延伸距离小于上端部58的全部长度。焊接开口80、第一倒角表面82以及第二倒角表面的组合可使得安装基座22可以在三个位置焊接到工具12。

参照图4-5和8-9,第二基座部分44的两侧52、54可配置为从第一基座部分28的两侧36、38设置。两侧52、54也可配置为随着其从第一基座部分28的延伸而彼此汇聚。如所示,两侧52、54可绕着垂直方向46对称。例如,两个表面52、54可以以大约为3度的角度α相对于垂直方向46延伸。换言之,在上端部58的沿着横向方向57的第二基座部分44可窄于在线端部56的第二基座部分44。在第二端部42和下端部56的从向内表面32到两侧52、的54过度可以是圆弧形的,从而如图4-5和8-9所示减少应力。

根据一个实施例,如图4-11所示,并且如图9最为清楚地示出,包括负载垫86的向外表面(组成向内表面32的一部分)的第一基座部分28的向内表面32可以是凹陷的,具有曲率半径。包括组成向内表面32的一部分的负载垫86的向外表面的向内表面32的曲率半径可大致对应在工具12的踵部15、17的第一表面18的曲率半径。两个表面的对应曲率半径可便于负载垫86的向外表面(组成向内表面32和第一表面18的一部分)之间的平齐配合。凹陷的向内表面32可具有在大约400毫米到大约800毫米之间的曲率半径。在某些实施例中,曲率半径可在大约500毫米到大约700毫米之间。例如,曲率半径可为大约600毫米。可以设想,也可使用其他曲率半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基座部分28的向内表面32可以是基本平坦的。具有平坦的向内表面32的安装基座22可用于工具12的第一表面18,其中第一表面18对应地为平坦的,从而便于表面之间的平齐配合。除了向内表面32曲率半径的差别,图12所示的安装基座22在其他方面可与图4-11所示的安装基座22相同。

安装基座22的尺寸可变化,因此使得安装基座22可以配合多种不同尺寸的工具12。尽管安装基座22的尺寸可变化,但是多个尺寸的比率可保持为大致相同,不论安装基座22的整体尺寸和对应的磨耗构件系统14的变化。参照图8,沿着与第一基座部分28和第二基座部分44平行的方向的第一基座部分28的最大宽度146与上端部58的第二基座部分44的最大宽度148之间比率可在大约1.5到大约2.5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比率可在大约1.75到大约2.25之间。例如,该比率可大约为2。比率的范围可以是有利的,因为具有小于第一基座部分28的第二基座部分44可减少安装基座22的重量及成本。然而,第二基座部分44必须足够大,可以保持安装基座22的整体结构完整性。

参照图10,沿着大致垂直于第二基座部分44的方向的第一基座部分28的最大长度150与沿着大致垂直于第一基座部分28的方向的第二基座部分44的最大高度152可以在大约1.5到大约2.0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比率可在大约1.7到大约1.8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比率可在大约1.75到大约1.78之间。例如,该比率可大约为1.77。比率的范围可以是有利的,因为其可提供相对于工具12的尺寸而言适当尺寸的安装基座22,而不会使得其太过庞大沉重而导致磨耗构件16的安装与替换变得麻烦。

参照图9,沿着与第一基座部分28和第二基座部分44平行的方向的第一倒角表面82的宽度154与第二倒角表面84的宽度156之间比率可在大约2.0到大约3.0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比率可在大约2.25到大约2.75之间。例如,该比率可大约为2.5。为了保证安装基座22足够紧固到工具12,将倒角表面的长度最大化可以是有利的。

图13-20从多个角度示出示例性磨耗构件16。如所示,磨耗构件16可包括大致平坦的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其沿着纵向方向30延伸。磨耗构件16也可包括大致平坦的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其以与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大致垂直的方向从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延伸。

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可大致为矩形,并且可具有第一向内表面89。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可具有与第一向内表面89相对的磨耗表面94。如所示,随着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从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延伸,沿着与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的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的厚度可减少。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可限定第二开口102,可以为了保持器24的穿入而对其进行配置(参照图3)。第二开口102可沿着垂直方向46从磨耗表面94,经由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向内表面89延伸。此外,第二开口102可大致为矩形。

如图13-14和图16-17所示,磨耗表面94可为凹陷的并且具有曲率半径。磨耗构件94的曲率半径可大致对应于在工具12的踵部15、17的第一表面18的曲率半径。凹陷的磨耗表面94可具有在大约500毫米到大约800毫米之间的曲率半径。在某些实施例中,曲率半径可在大约600毫米到大约700毫米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曲率半径可在大约650毫米到大约660毫米之间。例如,曲率半径可为大约655毫米。

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可大致为矩形,并且可具有与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的向内表面89连续的第二向内表面91。磨耗构件16的第二向内表面89和第二向内表面91可限定配置为接收安装基座22的接收槽96。接收槽96可为大致矩形的凹陷空腔,在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和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内。如所示,接收槽96的宽度可小于磨耗构件16的宽度。第一磨耗构件88可包括配置为接收第一基座部分28的接收槽96的一部分,并且第二磨耗构件90可包括配置为接收第二基座部分44的接收槽96的一部分。在与第二磨耗构件90相对的第一端部92,由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限定的接收槽96的部分可为打开的。换言之,沿着纵向方向观察,在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的第一端部92,接收槽96可为打开的。

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的第一向内表面89可限定邻近第二开口102的突起104,其配置为当附接到工具12时可移除地将磨耗构件16联接到安装基座22。突起104可位于第二开口102与磨耗构件16的第一端部92之间。突起104可具有相对的接合表面106、108,随着接合表面106、108从接收槽96内的第一向内表面89向突起104的上表面112延伸,接合表面106、108可彼分离。如图18所示,接合表面106、108可绕着垂直方向46对称。例如,接合表面106、108可以以相对于垂直方向46而言θ角度(例如,大约45度)远离第一向内表面89而延伸。当沿着大致垂直于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的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的轴线观察时,突起104可大致为等腰梯形。如所示,接合表面106、108中每个与第一向内表面89之间的接头可为圆形,从而减少突起104和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内的应力。如图13-20所示,磨耗构件16的其他接头、边缘以及拐角也可为圆弧或圆形,从而减少应力。

突起104也可具有前表面114和从第一向内表面89向上表面112延伸的后表面116。前表面114和后表面116可大致垂直于第一向内表面89。突起104可配置为形成类似燕尾的接头,带有第一开口60的凹形部分64。此外,突起104可配置为使得突起104的高度可小于接收槽96的深度,从而使得突起104可完全位于接收槽96内。换言之,突起104可配置为使得突起104的任何一部分都不会延伸出接收槽96的边界。

参照图13-14和17-18,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可具有从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延伸的相对的侧表面98、100。随着从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的延伸,侧表面98、100最初彼此分离,之后枢转且彼此汇聚。如图17所示,侧表面98、100的汇聚部分可以以相对于垂直方向46而言λ角度而延伸。角度λ可在大约15度到大约18度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角度λ可在大约16度到大约17度之间。例如,角度λ可大约为16.75度。也可设想,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使用其他角度λ,或者侧表面98、100可以是平行的。

磨耗构件16也可限定一个或多个磨耗指示器118。磨耗指示器可配置为对于何时应该用新的磨耗构件16替换磨耗构件16提供指示。对于应何时替换磨耗构件16的指示可以是,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磨耗指示器118指示何时磨耗构件16的材料足够多的部分被磨耗而露出安装基座22。换言之,当可在一个磨耗指示器118的位置上通过磨耗构件16看到安装基座22时,其可用作指示,指示应当替换磨耗构件16。

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可限定形成在向内表面89上的磨耗指示器,向内表面89在矩形第二开口102和第二端部120之间的接收槽96内。磨耗指示器118可包括凹部,其从第一向内表面89远离接收槽96而凹陷入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也可限定形成在第二向内表面91上的磨耗指示器118,该第二向内表面91在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的中心区域。形成在第二向内表面91上的磨耗指示器118可包括凹部,其远离接收槽96而凹陷入第二向内表面91。通过远离接收槽96而凹陷磨耗指示器118,可在安装基座22发生任何磨耗之前生成指示应当替换磨耗构件16的指示。磨耗指示器118从接收槽96内第一向内表面89的凹陷深度可在大约1毫米到大约5毫米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深度可在大约2毫米到大约4毫米之间。例如,该深度可大约为3毫米。

如图13、15和18所示,由磨耗构件16限定的磨耗指示器118可为x形凹部。可以设想,也可使用其他凹部形状。也可设想,可在磨耗构件16上形成附加的磨耗指示器118。例如,如图15所示,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也可限定圆形凹部磨耗指示器118,其位于矩形第二开口102和在接收槽96两侧的第一端部92之间。在另一个实例中,如图13和18所示,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也可限定限定在接收槽96外部的附加磨耗指示器118。这些附加磨耗指示器可以是任何形状的,例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其他形状。这些形成在接收槽96外部的磨耗指示器118可具有大于其他磨耗指示器118的凹陷深度的凹陷深度。

参照图13-15,磨耗构件16也可包括配置为接触安装基座22的多个负载垫124。负载垫124可配置为沿着大致垂直于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大致垂直于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和大致与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和第二磨耗构件90平行的方向将负载从磨耗构件16传输到安装基座22。负载垫124可包括接收槽96内的突起。突起可由接收槽96表面的突出部分形成。接收槽96的表面可包括第一向内表面89、侧壁126、128以及第二向内表面91。突起可大致为凸台形。负载垫124可位于接收槽96的拐角。负载垫124可配置为对应并接触安装基座22的负载垫86。所有从第一向内表面89突起的负载垫124可基本为水平的。所有从第二向内表面91突起的负载垫124可基本为水平的。所有在每个独立侧壁126、128上突起的负载垫124可基本为水平的。

如图13和18所示,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也可具有由接收槽96的侧壁形成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表面130。负载表面130可从平行于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的第二向内表面91向外在由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限定的接收槽96上延伸。负载表面130配置为当安装基座22联接到磨耗构件16时接触第一基座部分28的负载垫86和第二基座部分44的上端部58。负载表面130可配置为将负载传递到垂直于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的安装基座22。

如图3所示,磨耗构件16可沿着横向方向57宽于安装基座22,沿着纵向方向30长于安装基座22,沿着垂直方向46高于安装基座。换言之,当如图3所示在安装位置联接在一起时,磨耗构件16可配置为使得其可基本围绕着安装基座22。

磨耗构件16的尺寸可变化,因此使得磨耗构件16可以配合多种不同尺寸的工具12。尽管磨耗构件16的尺寸可变化,但是多个尺寸的比率可保持为大致相同,不论磨耗构件16的整体尺寸和对应的磨耗构件系统14的变化。

参照图17,沿着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和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的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的最大宽度160与在上端部121上的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的最大宽度162之比可在大约1到大约2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比率可在大约1.25到大约1.75之间。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该比率可在大约1.5到大约1.6之间。例如,该比率可大约为1.55。宽度之比可与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的汇聚的侧表面98、100的角度λ相关。如图2所示,由于汇聚的两侧以及宽度之比,磨耗构件系统14可沿着工具的踵部彼此靠近地安装,并且不会存在冲突。

参照图19,沿着大致垂直于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的方向的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的最大长度164与沿着大致垂直于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的方向的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的最大高度166可以在大约1.15到大约1.5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比率可在大约1.3到大约1.35之间。例如,该比率可大约为1.32。该比率可与安装基座22对应的最大长度和最大高度比率相关。比率的范围可以是有利的,因为其可提供相对于工具12的尺寸而言适当尺寸的磨耗构件16,而不会使得其太过庞大沉重而导致磨耗构件16的安装与替换变得麻烦。

安装基座22相对于磨耗构件16的尺寸可保持大致相同,尽管磨耗构件系统14的整体尺寸有所变化。例如,参照图8和17,第一磨耗构件部分的宽度160与第一基座部分28的宽度146之间的比率可在大约1.15到大约1.5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比率可在大约1.3到大约1.35之间,例如,大约为1.32。再次参照图8和17,第二磨耗构件部分90的宽度162与第二基座部分44的宽度148之间的比率在大约1.55到大约1.8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比率可在大约1.65到大约1.70之间,例如,在大约1.68之间。参照图10和19,第一磨耗构件部分88的长度164与第一就走部分28的长度150之间的比率可在大约1.0达到大约1.4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比率可在大约1.1到大约1.3之间,例如,大约为1.20。磨耗构件16与安装基座22之间的这些比率可以是有利的,从而保证根据工具12的尺寸而言安装基座22和磨耗构件16的尺寸是适当的。此外,这些比率可提供适当量的围绕安装基座22的材料,从而使得磨耗构件16的预期寿命可以足够长。

参照图3和21,保持器24可具有大致平坦的矩形主体部分132,其可适于放置在第一开口60的矩形部分62内。保持器24可配置:当被安装在第一开口60的矩形部分62内时,其可将磨耗构件16保持在安装基座22上的安装位置上。主体可由钢制成,或由任何适当的基本不可压缩的材料制成。保持器24也可提供有沿着主体132的弹簧部分134,其可适于向主体132提供端部之间足够的弹性,从而当压缩力施加在端部时允许主体132的长度被压缩,但是端部之间又足够坚硬,可以使得保持器24承受施加在两侧的压缩负载而不会发生任何重大变形。可以设想,也可使用其他保持设计,以保持磨耗构件16的安装位置。例如,除了矩形,第一开口60和保持器24也可包括其他形状。

图22示出塞26的一个实施例。塞26可具有平坦的基座136和形状对应于保持器24的弹簧部分134的多个突起138,从而使得塞26的突起138插入保持器24的弹簧部分134内。当塞26插入到保持器24时,其可防止土质材料卡在弹簧部分134。如果没有塞26,土质材料可卡在弹簧部分134,因而限制弹簧部分134的压缩,并且使得保持器24难以移除。

图26-28示出磨耗构件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磨耗构件系统14’可基本与磨耗构件系统14类似。例如,磨耗构件系统14’可包括磨耗构件16’、安装基座22’、保持器24和塞26。安装基座22’可配置为附接(例如,紧固)到工具12的第一表面18和第二表面20。磨耗构件16’可配置为可移除地联接到安装基座22’。保持器24可配置为保持磨耗构件16联接到安装基座22,并且塞26可配置为保护保持器24。

如图26-28所示,安装基座22’可与安装基座22在很多方面类似。然而,实施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例如,安装基座22’的第二基座部分44’的宽度可大致与第二端部42’上的第一基座部分28’相同,然而第二基座部分44窄于在第二端部42的第一基座部分28。由于相对于第一基座部分28第二基座部分44’的宽度有所增大,第二倒角表面84’的宽度也可有所增加。由磨耗构件16’限定的接收槽96’的形状可对应地成形,从而接收安装基座22’的更宽的第二基座部分44’。

实施例之间的其他差别包括,例如,第二基座部分44’限定突片开口168的方式,该突片开口168配置为接收由磨耗构件16’限定的突片170。磨耗构件16和安装基座22既不具有突片开口168,也不具有突片170。如图26所示,突片开口168可配置为经由第二基座部分44’接收突片170。突片170的表面可配置为当磨耗构件16’联接到安装基座22’时接触突片开口168对应的表面。突片开口168的表面与突片170可配置为与磨耗构件系统14的负载表面130作用类似。换言之,突片170可配置为将施加在磨耗构件16’上的负载经由突片开口168传输到安装基座22’上。由突片开口168和突片170传输的负载可沿着垂直方向46施加在磨耗构件16’上,并且沿着横向方向57施加在安装基座22’上。

磨耗构件系统14和14’之间差别的另一实例包括磨耗构件16的磨耗指示器118与磨耗构件16’的磨耗指示器118’之间的差别。磨耗构件16’可包括与磨耗指示器118相比沿着接收槽96’的侧壁形成的磨耗指示器118’,如本文所述,磨耗指示器118可为圆形和x形,且位于接收槽96内。可以从附图中看出磨耗构件系统14和14’之间的附加细微差别。

工业实用性

所公开磨耗构件系统可应用于任何具有踵部的工具,该踵部带有大致垂直的第一和第二表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磨耗构件系统,该磨耗构件系统可具有多种优点。例如,无论工具尺寸,其可以相对于容易地进行移除和/或安装。此外,可使用单个安装基座和磨耗构件系统来保护工具的第一和第二表面。另一个优点可以是基于多个表面磨耗指示器的耐用性,其可提供关于何时应当替换磨耗构件的指示。

磨耗构件16和安装基座22提供用于将磨耗构件16安装到安装基座22或从其上移除的快速简便系统。不需要特殊工具,仅需要通用的撬杆,即可完成磨耗构件16的安装与移除。图23-25示出在多个组合状态下的磨耗构件16和安装基座22。如本文所述,安装基座22可经由焊接附接到工具12。安装基座22可沿着第一表面18在第一位置140和第二位置142,以及沿着第二表面20在第三位置144焊接到工具12。一旦安装基座22附接到工具12,磨耗构件16可通过磨耗构件16在第一方向上9(如图23中箭头172所示)朝着安装基座22的移动而联接到安装基座22。磨耗构件16的突起104应基本上与第一开口60的矩形部分62对齐,从而允许突起104插入第一开口60。

如图24所示,磨耗构件16可首先位于安装基座22上,在偏离位置上,其中突起104可插在凹形部分64左侧的第一开口60的矩形部分62。之后,磨耗构件16可沿着第二方向(如箭头174所示)滑动到右侧,进入安装位置。随着磨耗构件16滑动到右侧,突起104可从第一开口60的矩形位置62移动进凹形部分64,从而将突起104的接合表面106、108接合于凹形部分64的倾斜表面76、78,实现彼此互锁的关系。接合表面106、108和倾斜表面76、78之间的配合形成类似燕尾的接头。

如图25所示,在安装位置上,第一开口60的矩形位置62可与矩形的第二开口102对齐,使得保持器24可以经由磨耗构件16插入第一开口60的矩形部分62内的位置上。保持器24可沿着第三方向(如箭头176所示)插入第一开口60的矩形部分62内。由于保持器24的一端位于凸缘72、74下的第一开口60内,撬杆可在保持器24的另一端插入。通过使用螺丝刀向保持器24时间合理的力,保持器24可在长度上足够压缩,从而使得保持器24的自由端部移动过另一个凸缘并且将保持器24完全放置在第一开口60的矩形部分62内。当安装时,保持器24可防止沿着磨耗构件16的纵向方向30相对于安装基座22的移动。保持器24可通过将突起104的位置保持在第一开口60的凹形部分64内而防止移动。安装保持器24之后,也可通过将矩形的第二开口102插入磨耗构件16内而安装塞26。

可通过反向实施上述步骤而将磨耗构件16从安装基座22上解耦。例如,第一塞26(如果安装的话)可被移除。之后,保持器24可被移除,并且之后,磨耗构件16可向左侧滑动,直到突起104与第一开口60的矩形部分62对齐。一旦突起104对齐,磨耗构件16可从安装基座22上脱离。之后,可安装新的磨耗构件16。

磨耗构件系统14的另一个优点是多功能性。磨耗构件系统14可使用单个磨耗构件16在踵部15或17保护工具12的第一表面18和第二表面20两者的一部分。相比而言,单个表面的磨耗构件通常需要两个独立的安装基座和磨耗构件,一个用于第一表面18,一个用于第二表面20,从而保护工具的每个踵部部分。因此,磨耗构件系统14可通过一个磨耗构件和一个安装基座保护两个表面来减少安装时间和成本。

磨耗构件系统14和磨耗构件16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可提供何时应替换磨耗构件16的指示的一个或多个磨耗指示器118。在某些应用中,按照磨耗构件16的表面的不同,磨耗构件16可经历不同程度的磨耗。因此,有利的是,具有形成在磨耗构件16的多个表面上以及表面上的多个位置的磨耗指示器118,其用于提供在多个位置的磨耗指示。在某些应用中,可能有利的是,定期旋转在工具12上的磨耗构件16的位置,从而实现磨耗构件16的均匀磨耗,并且增加每个磨耗构件的可用寿命。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很显然可对磨耗构件系统做出多种改型和变化,包括安装基座和磨耗构件。通过研究所公开的磨耗构件系统的说明书及实施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其他实施例也是显而易见的。说明书和实例仅仅是示例性的,真实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内容指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