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49122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中支挡结构是指用来支撑、加固土体或山体边坡,防止滑塌确保稳定的人工构筑物。目前常用的轻型支挡结构有加筋土挡墙、悬臂式挡墙、扶壁式挡墙等:上述支挡结构均为坐落于岩土体表层的支挡结构,其基础较浅,不能够对滑坡等不良地质情况实现支挡加固;且各自的高度受限,如加筋土挡墙墙高不宜超过10m,悬臂式挡墙墙高不宜超过6m等。在加筋土挡墙中加筋材料需要有一定的铺设长度才能发挥其作用,在山区及丘陵地带由于场地狭窄受限往往无法达到其所需要的铺设长度,且加筋土挡墙存在变形较大等问题。上述支挡结构在山区丘陵地带的路基工程中,由于山区丘陵等场地狭小等原因而难以实现其支挡作用。桩板式挡墙中均需开挖相当的深度以将抗滑桩设置于稳定地层中,不但开挖及浇筑混凝土工程量大、施工时间长,且抗滑桩设置和开挖施工过程中会造成既有边坡稳定性降低的问题。

上述支挡结构目前均是以其受力后的稳定性能为控制条件的,无法适应目前对变形要求严格的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路基的使用要求。因此研究一种更稳定可靠、施工速度快、造价低、便于控制和减小变形,尤其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带的路基工程的支挡结构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承载能力高、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强、墙高超过既有规范值且可明显减小支挡结构变形的复合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能够适用于山区丘陵等场地狭小及地质不良地带的路基支挡工程,具有适应地基变形及抗震性能良好,工程量小、占地少、施工简便快捷、质量易保证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一)测量放线:通过建立控制点,观测点网来确定工程范围、标高、坐标点位以便施工;

(二)山体边坡处理、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

1)山体边坡坡面处理,坡面依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措施;

2)根据需要事先预制一定数量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中有一半数量预留水平向下倾斜的泄水孔;

(三)现浇混凝土基础施工:在悬臂式结构下采用开挖后现浇混凝土基础形式,并在现浇混凝土基础充分养护至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后续施工;

(四)地基清表及换填:将现浇混凝土基础四周的地面进行开挖换填砂砾石垫层处理,级配砂砾石垫层压实后再铺设双向土工格栅;

(五)悬臂式结构施工:在现浇混凝土基础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方开展支模、绑扎钢筋、浇筑及养护作业,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趾板、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踵板及上方垂直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的整体浇注施工,形成悬臂式结构;应注意在墙踵板和现浇混凝土基础施工时均应在其相应位置处预留预应力锚索的施工及安装孔道;

(六)预应力锚索施工: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踵板现浇完成7~10天后才可进行预应力锚索施工,其基本施工程序如下:

① 造孔及清孔:

预应力锚索孔位就位偏差不超过±20mm,钻头直径不小于设计钻孔直径10 mm,钻孔轴线垂直偏差角不超过2.0°,钻孔深度超过设计值200 mm以上;钻孔采用潜孔冲击钻无水钻进,钻孔结束后用高压风进行清孔,钻孔经检查合格后才可进行后续施工;

②预应力锚索制作及安装:

采用高强度低松弛的钢绞线制作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下料长度为设计长度加1.5m的加工长度;

在锚固体段安置隔离架、紧箍环和对中支架,并在锚索末端安装导向帽,在自由段作防腐处理,注浆管捆扎在锚索体的中间,随锚索一起下入孔内;

③ 锚固段注浆:

采用孔底注浆法,浆体为M30水泥砂浆, 注浆采用二次高压注浆,出浆孔应密封处理;

④ 锚索张拉:

锚索锚固段注浆体强度大于15MPa且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才可进行锚索张拉施工;张拉方式采用分次逐级张拉,并在初次张拉前取0.1~0.2P的张拉力进行预张拉以使锚索处在完全顺直状态;张拉稳压时间除第一级需稳压30分钟外,中间各级持荷稳定时间5分钟,最后一级稳定时间不少于10分钟;根据锚索拉力设计值P分为0.25P、0.5P、0.75P、1.0P、1.1P五级进行张拉;

⑤ 补充张拉:

在张拉完成10 天后,进行补充张拉至110 %P再锁定;

⑥ 封锚:

补偿张拉后,从锚具量起留出5cm的钢绞线,其余部分截去;进行防锈处理后采用C30以上混凝土进行封锚;

(七)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组砌安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搭接在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后逐层砌筑,每块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两侧与相邻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的台阶搭接,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的中部凸出部分朝向山体边坡坡面;将预留有泄水孔和无预留泄水孔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间隔砌筑;

(八)返包式加筋土结构施工:

① 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与悬臂式构件沿山体边坡走向间隔设置,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应随内部填料逐层砌筑;填料和单向土工格栅以及包裹体共同组成返包式加筋土结构,并紧贴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的内立面施工;

②单向土工格栅选用高强度、低延伸率的HDPE材质,单向土工格栅水平铺设并张拉伸直后用U型钉或木楔固定;

③在张拉固定的单向土工格栅上摊铺填料:填料和单向土工格栅逐层铺设形成加筋土结构,填料与单向土工格栅接触部位严禁使用含有尖锐棱角的块体,最大粒径不超过5cm;上料及碾压时机械设备均不能直接作用在格栅之上,在靠近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的2.0m范围内严禁使用重型机械设备,采用人工或小型机械设备碾压作业;

④每两层单向土工格栅之间紧贴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内立面设置包裹体共同组成返包式加筋土结构,包裹体采用袋装级配碎石或砂砾石;

⑤重复上述步骤①~④直至返包式加筋土结构主体顶部;

(九)封盖层施工:在加筋土结构的顶部设置封盖层,该封盖层采用掺灰粘土进行施工。

优选的,在步骤(二)中,若山体边坡为稳定斜坡且坡度缓于1:5时,清除地表杂物即可;若坡度陡于1:5时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若为硬质岩土体无法开挖则应计算分析其沿坡面的整体稳定性。

优选的,在步骤(三)中现浇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现浇混凝土基础各边超出悬臂式构件外侧各边缘均不少于0.5m。

优选的,在步骤(四)中开挖换填的砂砾石垫层压实后厚度不小于50cm,砂砾石垫层顶面和现浇混凝土基础顶面处于同一标高,并应超出返包式加筋土结构外边缘1.0m。

优选的,在步骤(五)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趾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踵板的下底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悬臂式构件宽度为2.0m,按照中心距6.0m沿山体边坡的线路走向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的水平横截面为“凸”字形,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的中部凸出、两侧设有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搭接的台阶,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中部凸出宽度B2为1.0m、厚度T1为20cm,两侧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搭接的台阶宽度B3均为50cm,两侧台阶厚度T2不小于30cm;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趾板长度不小于1.0m,厚度不小于0.40m;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踵板长度不小于2.0m,厚度不小于0.40m;注意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踵板和现浇混凝土基础施工时均应在其相应位置处预留预应力锚索的施工及安装孔道。

优选的,在步骤(六)中预应力锚索坐落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踵板上且垂直水平面向下开挖设置,深入到稳定地层中的锚固体长度不小于3.0m。

优选的,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的厚度为20cm,宽度B1为490cm,高度为50cm;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外侧墙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内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中有一半数量预留两个直径60㎜的泄水孔,泄水孔水平向下倾斜;在步骤(七)中,将预留有泄水孔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和无预留泄水孔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间隔砌筑,泄水孔设有向外下方不小于3%的坡度以便排水。

优选的,在步骤(八)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两端在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两侧的台阶上的搭接长度均为45cm,即各留出5cm的施工缝;采用单向土工格栅、土石方填料、包裹体逐层填筑压实形成返包式加筋土结构,压实后每层厚度为50cm。

优选的,在步骤(九)中掺灰粘土封盖层压实后厚度不小于40cm,并有向外下方不小于2%的坡度以便排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竖向预应力锚索可减少一般桩板墙施工中抗滑桩所需的开挖过程,减小工作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因抗滑桩开挖及养护施工过程中对坡体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可以深入到较深的稳定岩土层中去;通过预应力锚索施加竖向预应力于墙踵板上,可提高其抗倾覆能力和抗滑移能力,提高整个复合支挡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侧向变形能力;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可加快施工进度,预制构件便于生成和组砌安装,确保工程质量,对加筋土结构可起到较好保护作用并减小复合支挡结构的侧向变形,不需再设置沉降缝和变形缝;返包式加筋土结构可提高填方部分的强度和整体性并减小支挡结构面板处的侧向土压力。利用本发明能够提高该复合支挡结构的自身稳定性,施工质量易保证、简化施工过程、节约占地、适应狭窄场地施工等方面的优点,可节约工程材料、降低造价,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支挡结构的断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支挡结构的外立面图;

图3是返包式加筋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的水平截面图;

图中:1-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2-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趾板;3-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踵板;4-预应力锚索;5-现浇混凝土基础;6-山体边坡;7-单向土工格栅;8-包裹体;9-填料;10-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1-泄水孔;12-砂砾石垫层;13-双向土工格栅;14-封盖层,15-锚固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一)测量放线:通过建立控制点,观测点网来确定工程范围、标高、坐标点位等位置信息,以便施工以及对施工后变形等情况进行监测。

(二)山体边坡6坡面处理、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

1)山体边坡6坡面处理:对该复合支挡结构后面的山体边坡6,应按照如下原则进行处理后才可进行后续施工:

若山体边坡为稳定斜坡且坡度缓于1:5时,清除地表杂物即可;若坡度陡于1:5时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若为硬质岩土体无法开挖则应计算分析其沿坡面的整体稳定性。

2)根据需要事先预制一定数量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的厚度为20cm,宽度B1为490cm,高度为50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主筋采用HRB400,箍筋等采用HRB335或HRB400;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外侧墙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内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中有一半数量预留两个直径60㎜的泄水孔11,泄水孔11设有水平向下倾斜3%的坡度。

(三)现浇混凝土基础5施工:在山体边坡6底部水平面、且在悬臂式结构下进行现浇混凝土基础5施工,现浇混凝土基础5的开挖深度及平面尺寸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所承担的荷载计算确定,且其厚度不小于0.5m,现浇混凝土基础5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现浇混凝土基础5各边超出悬臂式构件外侧各边缘均不少于0.5m;并在现浇混凝土基础5充分养护至设定强度后才可进行后续施工。

(四)地基清表及换填:在返包式加筋土结构下开挖换填深度不小于50cm,若存在植物根系、不良土质则应彻底清理;开挖后换填级配砂砾石垫层12并压实后再铺设双向土工格栅13,双向土工格栅13应水平铺设并张拉伸直后用U型钉或木楔固定;开挖换填的砂砾石垫层厚度不小于50cm,其顶面应与现浇混凝土顶面处于同一标高,并应超出加筋土结构外边缘1.0m以上。

(五)悬臂式结构施工:在现浇混凝土基础5达到设定强度后即可在现浇混凝土基础5上方开展支模、绑扎钢筋、浇筑及养护作业,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趾板2、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踵板3及上方垂直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1的整体浇注施工,整体浇注而成的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1、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趾板2及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踵板3形成悬臂式结构(如图1、2)。

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趾板2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踵板3的下底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所用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30,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趾板2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踵板3的受力钢筋直径均不小于12㎜,间距不大于250mm,主筋应采用HRB400,其它钢筋不低于HRB335;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悬臂式构件宽度为2.0m,按照中心距6.0m沿山体边坡6的线路走向设置;如图4所示,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1的水平横截面为“凸”字形,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1的中部凸出、两侧设有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搭接的台阶,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1中部凸出宽度B2为1.0m、厚度T1为20cm,两侧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搭接的台阶宽度B3均为50cm,两侧台阶厚度T2不小于30cm;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趾板2长度不小于1.0m,厚度不小于0.40m;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踵板3长度不小于2.0m,厚度不小于0.40m;注意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踵板3和现浇混凝土基础5施工时均应在其相应位置处预留预应力锚索4的施工及安装孔道。

(六)预应力锚索4施工: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踵板3现浇完成7~10天后再进行预应力锚索4施工,其基本施工程序如下:

① 造孔及清孔:

预应力锚索4孔位就位偏差不超过±20mm,钻头直径不小于设计钻孔直径10 mm,钻孔轴线垂直偏差角不超过2.0°,钻孔深度超过设计值200 mm以上;钻孔采用潜孔冲击钻无水钻进,钻孔结束后用高压风进行清孔,钻孔经检查合格后才可进行后续施工。

②预应力锚索4制作及安装:

采用高强度低松弛的钢绞线制作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下料长度为设计长度加1.5m的加工长度。

在锚固段安置隔离架、紧箍环和对中支架,并在锚索末端安装导向帽,在自由段作防腐处理,注浆管捆扎在锚索体的中间,随锚索一起下入孔内,注浆管管端距锚索末端30 cm。

③ 锚固段15注浆:

采用孔底注浆法,浆体为M30水泥砂浆, 注浆采用二次高压注浆,出浆孔应密封处理。

④ 锚索张拉:

锚索锚固段15注浆体强度大于15MPa且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才可进行锚索张拉施工;张拉方式采用分次逐级张拉,并在初次张拉前取0.1~0.2P的张拉力进行预张拉使锚索处在完全顺直状态;张拉稳压时间除第一级需稳压30分钟外,中间各级持荷稳定时间5分钟,最后一级稳定时间不少于10分钟;根据锚索拉力设计值P分别按照0.25P、0.5P、0.75P、1.0P、1.1P五级进行张拉。

⑤ 补充张拉:

在张拉完成10 天后,进行补充张拉至110 %P再锁定。

⑥ 封锚:

补偿张拉后,从锚具量起留出5cm的钢绞线,其余部分截去,严禁电弧烧割;进行防锈处理后采用C30以上混凝土进行封锚。

注意:预应力锚索4坐落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踵板3上且垂直水平面向下开挖设置,深入到稳定地层中的锚固体长度不小于3.0m;预应力锚索4应采用高应力低松弛钢绞线制作,所用钢绞线及锚具等应满足《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 85-2010)的要求;施工中灌注锚索孔的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30。

(七)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组砌安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搭接在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1后逐层砌筑,应将预留有泄水孔11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和无预留泄水孔11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间隔砌筑;每块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两侧与相邻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1的台阶搭接,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1的中部凸出部分朝向山体边坡6坡面;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两端在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1两侧的台阶上的搭接长度均为45cm,即各留出5cm的施工缝。

(八)返包式加筋土结构施工:

① 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与悬臂式构件沿山体边坡6底部的线路走向间隔设置,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应随内部填料9逐层砌筑;填料9和单向土工格栅7以及包裹体8共同组成返包式加筋土结构,并紧贴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的内立面施工;

②单向土工格栅7选用高强度、低延伸率的HDPE材质,单向土工格栅7水平铺设并张拉伸直后用U型钉或木楔固定;

③在张拉固定的单向土工格栅7上摊铺填料9:单向土工格栅7及填筑填料9逐层填筑而成加筋土结构;填料9宜优先选用周围开挖的土石方料,填料9与单向土工格栅7接触部位严禁使用含有尖锐棱角的块体,最大粒径不超过5cm;上料及碾压时机械设备均不能直接作用在格栅之上,在靠近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的2.0m范围内严禁使用重型机械设备,采用人工或小型机械设备碾压作业;

④每两层单向土工格栅7与两者之间的紧贴预制钢筋混凝土挡土板10内立面的包裹体8共同组成返包式加筋土结构,包裹体8采用袋装级配碎石或砂砾石;包裹体8压实后的尺寸为70cm宽、50cm厚,在满足受力要求的同时应满足充当反滤层的要求;如图3所示,在单向土工格栅7和包裹体8组成的返包式结构中,应将下部的单向土工格栅7返包过包裹体8后留出不小于2.0m的搭接长度,并与上面一层单向土工格栅7通过专用连接棒在两者的横肋处可靠连接,同层单向土工格栅7之间横向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5cm,经检测合格再进行下一层施工;

重复上述步骤①~④直至返包式加筋土结构主体顶部。

(九)封盖层14施工:在加筋土结构顶部设置封盖层14,该封盖层14采用掺灰粘土进行施工。掺灰粘土封盖层压实后厚度不小于40cm,并有向外斜下方不小于2%的坡度以便排水。

本发明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均按照工程标准规范来进行,主要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290-2014);《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G/T D32-2012);《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B 10118-2006)。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提高支挡结构自身稳定性,施工质量易保证、简化施工过程、节约占地、适应狭窄场地施工等方面的优点,在确保其自身及其所支护的边坡、路基等工程构造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在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方便施工、提高工程质量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越性;可适应狭窄地域及不稳定场地施工需要、对周边环境影响小、节约工程占地、可明显提高支挡结构稳定性并减小其侧向变形等方面效果突出。尤其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带的路基工程施工,可节约工程材料、降低造价,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