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机控制的多泵变频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686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水泵供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机控制的多泵变频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变频供水系统大多数采用单台变频器拖动多台水泵的供水方式,此类变频供水系统存在一个大的弱点就是容易产生压力波动,变频调节滞后性比较大,对于压力要求非常稳定的场所就不能满足用户供水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行稳定、控制灵活、节能环保的基于电机控制的多泵变频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机控制的多泵变频控制系统,包括出水管道和与出水管道相连接的水泵机组,所述水泵机组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及第三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及第三水泵分别对应连接有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及第三变频器,所述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及第三变频器与一控制器相连接,在所述出水管道上设有与控制器相连接的压力检测传感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并联设置的稳流罐和储水罐,所述稳流罐和储水罐的进水端口分别与自来水进水管道相连接,所述稳流罐和储水罐的出水端口分别与水泵机组相连接,在所述储水罐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处分别设有与控制器相连接的进水阀和出水阀,所述储水罐内设有与控制器相连接的水位传感器,在所述稳流罐的出水端口处设有与控制器相连接的出水阀,所述稳流罐内设有与控制器相连接的辅助压力检测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道还连接有气压罐。

有益效果:此基于电机控制的多泵变频控制系统中,压力检测传感器实时采集出水管道的压力值并反馈至控制器中,各水泵单独由各变频器控制,当检测到用水量持续较大时,可以同时启动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及第三变频器进行变频调节供水;当用水量小且变化不大时,只单独启动其中一台变频器进行变频调节供水,从而达到精确控制并有效地提高水泵运行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电机控制的多泵变频控制系统,包括出水管道10和与出水管道10相连接的水泵机组20,水泵机组2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水泵21、第二水泵22及第三水泵23,第一水泵21、第二水泵22及第三水泵23分别对应连接有第一变频器24、第二变频器25及第三变频器26,第一变频器24、第二变频器25及第三变频器26与一控制器30相连接,在出水管道10上设有与控制器30相连接的压力检测传感器11。

其中,压力检测传感器11检测出水管道10的供水压力,并实时反馈至控制器30中,当检测到用水量持续较大时,同时启动第一变频器24、第二变频器25及第三变频器26进行变频调节供水;当用水量小且变化不大时,可以只单独启动其中一台变频器进行变频调节供水,从而达到精确控制并有效地提高水泵运行效率的目的。

其中,该多泵变频控制系统还包括并联设置的稳流罐40和储水罐50,稳流罐40和储水罐50的进水端口分别与自来水进水管道60相连接,稳流罐40和储水罐50的出水端口分别与水泵机组20相连接,在储水罐的50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处分别设有与控制器30相连接的进水阀51和出水阀52,储水罐50内设有与控制器30相连接的水位传感器53,在稳流罐40的出水端口处设有与控制器30相连接的出水阀52,稳流罐40内设有与控制器30相连接的辅助压力检测传感器41,进水阀51和出水阀52均由控制器30控制打开或关闭。

稳流罐40和储水罐50并联设置为水泵机组20供水,具体如下,当进行正常供水时,自来水进水管道60直接提供水源,并经稳流罐40后,由水泵机组20加压向出水管道10供应,此时,储水罐50的出水端口处的出水阀52是关闭的,储水罐50作为备用水源。当自来水进水管道60的进水量不足或停水时,通过稳流罐40内的辅助压力检测传感器41检测到的进水压力低于设定的限压值时,稳流罐40的出水端口处的出水阀52关闭,储水罐50的出水端口处的出水阀52打开,由储水罐50为水泵机组20提供水源,从而避免了水泵机组20因无水而停机保护,保证了正常供水。当稳流罐40内的辅助压力检测传感器41检测到压力值恢复至设定压力值时,稳流罐40的出水端口处的出水阀52打开,储水罐50的出水端口处的出水阀52关闭,由自来水进水管道60经稳流罐40为水泵机组20提供有压水源,恢复正常供水。

作为优选,出水管道10还连接有气压罐12,当用水量减小时,水泵机组20打出的水多余部分进入到气压罐12进行储存,当气压罐12储水达到设计压力时,水泵机组20停止运行,这时用户转由气压罐12储备水满足使用,以此达到提高水泵运行效率和节能的目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