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9909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建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雨水收集装置是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浅埋于地表,能有效的将雨水进行收集、存储,收集到的雨水资源可以冲洗厕所、浇洒路面、浇灌草坪、水景补水,甚至用于循环冷却水和消防水,可以缓解目前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能到达雨水充分循环利用,是一种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现有的雨水收集装置多为露天的不锈钢水池、混凝土水池,排水渠等,施工较麻烦,无法移动和回收利用,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都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具有设计灵活,施工方便,运输快捷,承载力强,使用寿命长,绿色环保,安装维护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包括箱体,该箱体包括由至少一个第一模块构成的上盖、由至少一个第一模块构成的下盖以及由若干第二模块构成的周壁,该箱体内还设有至少一层由若干第二模块构成的层板;

该第一模块包括若干子块,每个子块由镂空的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一侧的若干中空的立柱构成,该若干子块并列布置且相互通过底板相连;底板中部设有中央孔;每个子块的若干立柱分为第一立柱组和第二立柱组;该第一立柱组的立柱围绕该中央孔周向间隔设置,该第二立柱组的立柱围绕该中央孔周向间隔设置,第一立柱组中立柱至中央孔的距离小于第二立柱组中立柱至中央孔的距离,且第一立柱组的立柱和第二立柱组的立柱交错排列;上盖的立柱顶端和下盖的立柱顶端适配对接且相互贯通;

该第二模块为镂空的板状,设有通孔和与第一立柱组的立柱相适配的若干过孔,通孔位于第二模块中央,该若干过孔围绕通孔周向间隔布置;第二模块的相对的两个边缘上设有若干与第二立柱组中立柱相适配的缺口,该若干缺口围绕通孔周向间隔布置;若干第二模块的边缘适配拼接在上盖和下盖的底板边缘以构成所述周壁;另若干第二模块在箱体内装接于周壁且该若干第二模块的过孔和缺口对第一立柱组的立柱和第二立柱组的立柱让位以构成所述层板。

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部分边缘设有若干卡扣槽;所述第二模块的边缘还设有若干与卡扣槽相适配的卡扣件;若干第二模块通过卡扣件与卡扣槽配合装接在上盖和下盖的底板边缘以构成所述周壁。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块的至多一半立柱顶端设有连接件,上盖的立柱和下盖的立柱通过该连接件适配对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由一个第一模块构成,所述下盖由一个第一模块构成,所述周壁包括由两个第二模块构成的前侧壁、由两个第二模块构成的后侧壁、由一个第二模块构成的左侧壁以及由一个第二模块构成的右侧壁;所述层板为两层,每层层板由两个第二模块构成。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柱组包括四个立柱,该四个立柱的连线呈矩形。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立柱组包括四个立柱,该四个立柱的连线呈矩形。

一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为下粗上细的类圆台形。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产品设计灵活,由若干个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组合成一个雨水收集装置,形状可根据需求任意组合,不受场地限制;

2、使用寿命长。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均采用的是PP再生材料,材料经久耐用,耐老化、高温、低温、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

3、施工方便工期短。因为模块之间采用相互拼接的方法,施工简单,无需大型机械,并且可现场组装成箱,可以实现当天开挖当天回填;

4、运输快捷。分体式设计,模块之间可任意拆卸,节省了宝贵的运输空间;

5、承载力强。第一模块的立柱结构具有超强的承压能力,第二模块又能对第一模块进行立柱限位和支撑加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装置的承重能力遥遥领先,雨水收集装置上面可以继续作为绿化、广场、行人及行车道、停车场等;

6、环保。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均由再生环保PP材料制作,绿色环保,深埋地下不会破坏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维护简单,且可再回收利用;

7、成本低。与传统的不锈钢水池、混凝土水池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装置从多个方面减低了时间成本、运输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收集装置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收集装置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上盖A,下盖B,前侧壁C,后侧壁D,左侧壁E,右侧壁F,层板G;

第一模块10;底板11,中央孔111,卡扣槽112;立柱12,第一立柱组的立柱121,第二立柱组的立柱122,连接件123;

第二模块20;拼接边21,半圆形缺口211,卡扣件212;平直边22;通孔23;过孔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横”、“竖”、“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中的立体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查阅图1和图2,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包括箱体,该箱体具有由一个第一模块10构成的上盖A,一个第一模块10构成的下盖B,两个第二模块20构成的前侧壁C,两个第二模块20构成的后侧壁D,一个第二模块20构成的左侧壁E以及一个第二模块20构成的右侧壁F,该前侧壁C、后侧壁D、左侧壁E和右侧壁F围成周壁;该箱体内还设有两层层板G,每层层板G由两个第二模块20构成;

如图3所示,该第一模块10包括两个子块,每个子块由镂空的矩形底板11和垂直固接在底板11一侧的八个中空的下粗上细的类圆台形立柱12构成,两个子块并列布置且相互通过底板11相连,每个底板11除与相邻子块底板11相连处之外的边缘上设有卡扣槽112,每个底板11的中部均设有中央孔111;每个子块的八个立柱12分为第一立柱组和第二立柱组;该第一立柱组包括四个立柱121,均围绕底板11的中央孔111周向间隔设置,且该四个立柱121的连线形成一矩形;该第二立柱组也包括四个立柱122,也均围绕底板11的中央孔111周向间隔设置,且该四个立柱122的连线也形成一矩形;第一立柱组中四个立柱121至中央孔111的距离相等,第二立柱组中四个立柱122至中央孔111的距离也相等,第一立柱组中四个立柱121至中央孔111的距离小于第二立柱组中四个立柱122至中央孔111的距离,且第一立柱组的立柱121和第二立柱组的立柱122交错排列,第一立柱组中立柱121连线形成的矩形与第二立柱组中立柱122连线形成的矩形也是交错布置的;该第一模块10的十六个立柱12中的八个立柱12顶端设有连接件123,该连接件123可以为常见的拼接结构,有连接件123的立柱12和没有连接件123的立柱12可以通过连接件123对接在一起,且相对接的两个立柱12相互贯通,反冲洗管道可设于其内;

如图4所示,该第二模块20为镂空的矩形板状,具有两个相对布置的拼接边21和两个相对布置的平直边22;第二模块20上设有通孔23和与第一立柱组的立柱121相适配的四个过孔24;通孔23位于第二模块20中央,四个过孔24围绕通孔23周向间隔布置;每个拼接边21上还设有两个与第二立柱组的立柱122相适配的半圆形缺口211,以及与卡扣槽112相适配的卡扣件212;第二模块20上的半圆形缺口211围绕通孔23周向间隔布置;

第一模块10与第二模块20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分开地运输和收纳,需要使用时,按照如下方法安装:

所述上盖A和下盖B的立柱12相对且通过连接件123将相对应的立柱12相对地连接起来,从而将上盖A和下盖B拼接起来;构成前侧壁C的两个第二模块20并列设置且各两个拼接边21分别通过卡扣件212与卡扣槽112配合以装接在上盖A底板11和下盖B底板11的前侧边缘;构成后侧壁D的两个第二模块20并列设置且各两个拼接边21分别通过卡扣件212与卡扣槽112配合以装接在上盖A底板11和下盖B底板11的后侧边缘;构成左侧壁E的第二模块20的两个拼接边21通过卡扣件212与卡扣槽112配合以装接在上盖A底板11和下盖B底板11的左侧边缘;构成右侧壁F的第二模块20的两个拼接边21通过卡扣件212与卡扣槽112配合以装接在上盖A底板11和下盖B底板11的右侧边缘;从而构成所述箱体;

另两个第二模块20的各一个拼接边21相互对应拼接,且各另一个拼接边21分别通过卡扣件212插接在左侧壁E和右侧壁F的镂空处,且该两个第二模块20的过孔24对第一立柱组的立柱121进行让位,该两个第二模块20的半圆形缺口211对第二立柱组的立柱122进行让位,从而在箱体内形成一个所述层板G,即得到所述之雨水收集装置。

当然,实际使用中,所述雨水收集装置的第一模块10个数和第二模块20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例如,上盖A和下盖B可以各自由两个第一模块10在前后方向上拼接构成,前、后、左、右侧壁C、D、E、F可以各自由两个第二模块20构成,每层层板G可以由四个第二模块20拼接成田字型;或者,上盖A和下盖B各自由两个第一模块10在左右方向上拼接构成,前、后侧壁C、D各自由四个第二模块20构成,左、右侧壁E、F各自由一个第二模块20构成,每层层板G由四个第二模块20拼接成一字型;等等。由于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相互之间均为可自由拼接的结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调节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数量及拼接方式即可实现不同大小的雨水收集装置,以应对各种场合和需求,这均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