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浮球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0072阅读:9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流浮球防臭地漏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卫生管道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臭功能的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住宅、宾馆和公共卫生间等场所排水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功能部件,因为地漏连接下水管道,应该具有排水功能、防堵塞功能、隔离异味气体和管道内生物等功能,除此之外还应当便于清理。因此,防止堵塞、排水迅速、有防臭效果、易于清理是地漏应当具备的重要功能。传统的地漏一般依靠在地漏中存储少量的水形成水封把生活空间与地下排水管道隔离,具有阻隔异味的效果。但是,如果地漏中的水一旦干涸就会失去密封作用,下水道中的异味气体就会进入生活空间。而且这类地漏对下水道中的寄生生物起不到阻隔作用。

公告号CN2767512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臭地漏”,这种地漏具有水封防臭、结构简单等特点,但是水封容易干涸而失去防臭功能。公告号CN20449180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浮球水封防臭地漏”,这种地漏结构简单,能够在水封柱较短的情况下实现防臭效果,但是如果这种地漏要想达到较快的排水速度,一般要采用空心浮球,空心浮球重量较轻会影响密封防臭效果。公告号CN10538650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浮力式自动密封防臭地漏”,这种地漏通过弹簧装置进行调节,密封可靠,但是结构复杂且清理困难。公告号CN20520601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臭地漏”,这种地漏采用能够产生旋流的导流座和与之相配合的摆叶套,通过两个弹簧控制上、下阀口,密封效果较好,但是结构过于复杂且可靠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排水速度快、防臭效果好、易清理且能够防止堵塞的防臭地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流浮球防臭地漏,包括设有入水口的上壳体、设有出水口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为下凹型,在所述上壳体下部设置深入所述下壳体的环形隔墙,在所述上壳体的上平面上设置多个水平方向弯曲且沿垂直方向扭曲的入水孔,在所述下壳体的底面之上设置水平方向弯曲的导流片,在所述下壳体的出水孔上设置可上下浮动的实心浮球,在所述出水孔与浮球之间设置密封装置。

两种入水口弯曲方向不同的实施方式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所述入水口弯曲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入水口为12~16个;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所述入水口弯曲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所述入水口为12~16个。

两种入水口扭曲方式不同的实施方式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所述入水口沿径向整体向内侧扭曲,扭曲角度α为8°~10°;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所述入水口沿径向靠近中心一侧向内侧扭曲,所述入水口沿径向靠近外沿一侧向外侧扭曲,扭曲角度α为8°~10°。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片的扭曲方向与所述入水口的扭曲方向相同。

所述实心浮球与出水口之间密封装置的两种不同实施方式是:第一种实施方式为密封圈;第二种实施方式为密封层。

再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外壳与上壳体环形隔墙之间为第一过流腔,所述上壳体环形隔墙与下壳体底部之间为第二过流腔,所述上壳体环形隔墙与排水管最大外径之间为第三过流腔,第一过流腔过流面积:第二过流腔过流面积:第三过流腔过流面积:出水口过流面积为1:1.05:1.05: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弯曲式入水口,能够产生旋转的水流,入水口的水流过流速度加快,提高排水速度。根据水流漩涡方向在地球北半球为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为顺时针旋转的特性,采用逆时针旋转入水口和顺时针旋转入水口两种不同实施方式,可以将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设计的产品在南、北半球不同地域应用。入水口方向与漩涡方向相同,能够进一步加快排水速度。入水口为扭曲型,能够提高入水口表面流体的线速度,既能够加速排水,也能够对底部产生较大的冲击力,避免在底部沉积较多的沉淀物。由于入水口弯曲产生旋流,扭曲的入水口使流速加快,在配合底部设置的同方向旋转导流片,在第二过流腔内会产生较大的旋流,能够很容易将实心浮球,水流以漩涡方式较快地排出排水口。经过选择的第一过流腔、第二过流腔、第三过流腔与出水口之间过流面积比能够保证过流通畅。采用实心浮球、密封装置配合水封能够改善密封性能,即使排水完成后水封干涸也能具有优良密封隔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地漏剖面主视图;

图2地漏上壳体俯视图;

图3地漏下壳体俯视图;

图4逆时针弯曲单向扭曲入水口过流通道示意图;

图5顺时针弯曲单向扭曲入水口过流通道示意图;

图6逆时针弯曲双向扭曲入水口过流通道示意图;

图7顺时针弯曲双向扭曲入水口过流通道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1上壳体、2下壳体、3浮球、4密封圈、5出水口、11圆形外沿、12凹型槽、13入水口、14环形隔墙、21矩形外沿、22导流通道、23外壳、24排水管、25导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旋流浮球防臭地漏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上壳体顶面的外部设有圆形外沿11,上壳体顶面的中部为凹型槽12,凹型槽12能够储存一部分污水中的粉末状、颗粒状及条块状物质,避免过多颗粒物进入下壳体底部沉淀造成清理困难。在上壳体顶面的外部圆形外沿11与中部的凹型槽12之间设有入水口13,入水口13为弯曲的、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过流通道,污水通过入水口13进入下壳体2,在所述上壳体1下部设置深入所述下壳体2的环形隔墙14,环形隔墙14的上部直径小于其下部的直径,这样能够增加入水口13的长度,使得上壳体的直径不会过大以保证地漏尺寸适中、结构紧凑。下壳体2包括矩形外沿21、外壳23、排水管24和出水口5。在矩形外沿21的内部设有与设有上壳体顶面的外部圆形外沿11相匹配的定位槽。在所述上壳体1的上平面上设置多个水平方向弯曲且沿垂直方向扭曲的入水孔13,在所述下壳体2的底面之上设置水平方向弯曲的导流片25,导流片25的弯曲方向应当与入水孔13的弯曲方向相同,导流片25之间形成导流通道22。这种结构适合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将上壳体1移开,能够方便的清除或用水冲刷下壳体2之内的沉淀物。在所述下壳体2的出水孔5上设置可上下浮动的实心浮球3,采用实心浮球能够使排水完成后密封隔臭效果更好。在所述出水孔5与浮球3之间的排水管24上设置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可以是橡胶密封圈4,也可以是一层较薄的橡胶密封层。所述下壳体外壳23与上壳体环形隔墙14之间为第一过流腔,所述上壳体环形隔墙14与下壳体底部之间为第二过流腔,所述上壳体环形隔墙14与排水管24最大外径之间为第三过流腔,第一过流腔过流面积:第二过流腔过流面积:第三过流腔过流面积:出水口过流面积为1:1.05:1.05:1。经过选择的第一过流腔、第二过流腔、第三过流腔与出水口之间过流面积比能够保证过流通畅,排水速度快。地漏可以采用铜合金、铝合金或者工程塑料等材料制作。

图4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入水口,入水口弯曲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即入水口弯曲的弓背方向在图的右侧。图5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所述入水口,入水口弯曲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即入水口弯曲的弓背方向在图的左侧。所述入水口为12~16个,入水口的宽度B的尺寸根据第一过流腔过流面积确定,入水口的过流面积与第一过流腔过流面积的比值为1:1。采用弯曲式入水口,能够产生旋转的水流,入水口的水流过流速度加快,提高排水速度。根据水流漩涡方向在地球北半球为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为顺时针旋转的特性,采用逆时针旋转入水口和顺时针旋转入水口两种不同实施方式,可以将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设计的产品在南、北半球不同地球应用。入水口方向与漩涡方向相同,能够进一步加快排水速度。

图4、图5还表示了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入水口扭曲方式。入水口自上壳体流入下壳体要接触C和D两个侧面,这两个面可以是与上平面垂直的,即与上壳体的轴线平行。也可以是扭曲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入水口扭曲方式为入水口沿径向整体向C面内侧扭曲,如图4所示,逆时针方向弯曲的入水口整体向内侧,即整体向图面的左侧C面内侧方向扭曲,以上壳体的轴线平行线A作为基准,扭曲角度α为8°~10°;如图5所示,顺时针方向弯曲的入水口整体向内侧,即整体向图面的右侧C面内侧方向扭曲,以上壳体的轴线平行线A作为基准,扭曲角度α为8°~10°。

如图6、7所示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所述入水口扭曲方式,如图6所示,逆时针方向弯曲的入水口靠近中心一侧向C面内侧方向扭曲,靠近外沿一侧向D面外侧方向扭曲,以上壳体的轴线平行线A作为基准,扭曲角度α为8°~10°;如图7所示,顺时针方向弯曲的入水口靠近中心一侧向C面内侧方向扭曲,靠近外沿一侧向D面外侧方向扭曲,以上壳体的轴线平行线A作为基准,扭曲角度α为8°~10°。入水口为扭曲型,能够提高入水口表面流体的线速度,既能够加速排水,也能够对底部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表面在底部沉积较多的沉淀物。入水口向两个方向扭曲效果更好。由于入水口弯曲产生旋流,扭曲的入水口使流速加快,在配合底部设置的同方向旋转导流片,在第二过流腔内会产生较大的旋流,能够很容易将实心浮球,水流以漩涡方式较快地排出排水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