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桩桩顶部分主筋包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2762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钻孔桩桩顶部分主筋包裹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基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钻孔桩桩顶部分主筋包裹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桥梁钻孔桩破除采用整体破除钻孔桩桩头部分时,钻孔桩桩顶部分主筋包裹结构中的套管都是规则的圆柱环结构,例如,一份公开号为102587380A的中国专利《一种钻孔桩桩头整体破除施工方法》,但是由于套管内径一般比钻孔桩桩头部分钢筋笼主钢筋直径大2mm~5mm,因此套管需要保证其轴线跟钻孔桩桩头部分钢筋笼主钢筋轴线基本重合才能套入钻孔桩桩头部分钢筋笼主钢筋,由于套入角度的要求,套管不能很快速准确地套入钻孔桩桩头部分钢筋笼主钢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孔桩桩顶部分主筋包裹结构,主要应用于整体破除钻孔桩桩头部分情形,可以实现套管快速准确地套入钻孔桩桩头部分钢筋笼主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钻孔桩桩顶部分主筋包裹结构,包括主钢筋、箍筋,套管的下端有缺口,靠近缺口端面处的套管内壁有槽,套管内管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气囊,该气囊在位于套管上端端口处有一个气口,气口上有盖子,套管套于主钢筋上,套管上端端口高出主钢筋,套管上端和套管下端封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管可以根据套管内壁的缺口和槽卡住主钢筋,使套管不用保证通过其轴线跟主钢筋轴线基本重合才能卡住主钢筋,套管可以根据套管内壁的缺口位置斜向能卡住主钢筋,再将套管逐渐竖直,从而实现更快地将套管套入主钢筋,在套管下端封闭并且在紧靠套管下端的下方主钢筋上箍上钢丝后,向气囊中充气,使气囊紧贴主钢筋,这样实现了套管不会在主钢筋上滑动,然后封闭好套管上端,待浇灌好混凝土后整体破除桩头时再对气囊放气,由于在套管内壁粘贴有气囊,所选择套管的内径尺寸相对于主钢筋的直径就大5mm~8mm,比一般使用的套管大3mm,这样在放气后整体破除桩头就更容易,提高了破除桩头的效率。

作为优化,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套管下端用下端盖卡住,下端盖底面中心有一个圆孔,圆孔直径大于主钢筋直径,用胶带封闭包裹套管下端的端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桩进行混凝土浇灌过程中以及混凝土凝注时,下端盖封闭套管下端可以防止混凝土挤压进入套管中,不会影响下一步整体破除桩头的操作。

作为优化,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下端盖的侧壁上有凹槽,相应的套管的下端管壁上有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桩进行混凝土浇灌过程中以及混凝土凝注时,下端盖与套管下端端口封闭结合的更紧密,有效防止了混凝土挤压引起下端盖与套管脱落,使得套管下端不会有混凝土进入,不会影响下一步整体破除桩头的操作。

作为优化,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上端盖与套管上端端口内壁过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桩进行混凝土浇灌过程中以及混凝土凝注时,上端盖与套管上端端口封闭结合的更紧密,有效防止了混凝土挤压套管引起上端盖与套管脱落,使得套管上端不会有混凝土进入,不会影响下一步整体破除桩头的操作。

作为优化,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套管上端用上端盖卡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桩进行混凝土浇灌过程中以及混凝土凝注时,上端盖卡住套管上端可以防止混凝土进入套管中,不会影响下一步整体破除桩头的操作。

作为优化,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上端盖的侧壁上有凹槽,相应的套管的上端管壁上有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桩进行混凝土浇灌过程中以及混凝土凝注时,上端盖与套管上端端口封闭结合的更紧密,有效防止了混凝土挤压套管引起上端盖与套管脱落,使得套管上端不会有混凝土进入,不会影响下一步整体破除桩头的操作。

作为优化,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套管下端缺口呈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缺口可以使套管不用保持其轴线跟主钢筋轴线基本重合才能卡住主钢筋,套管可以根据套管缺口的位置卡住主钢筋,而且将套管轴线调整至与主钢筋轴线基本一致的过程中套管套入主钢筋更顺滑,这样方便作业,也提高了将套管套入了主钢筋的速度。

作为优化,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套管下端的缺口有三个,且均匀分布于套管下端端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缺口可以使套管不用保持其轴线跟主钢筋轴线基本重合才能卡住主钢筋,基本不用考虑套管缺口的位置,直接将套管对住主钢筋卡住,这样方便作业,也提高了将套管套入了主钢筋的速度。

作为优化,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槽呈台阶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缺口可以使套管不用保持其轴线跟主钢筋轴线基本重合才能卡住主钢筋,套管可以根据套管缺口的位置卡住主钢筋,这样可以提高套管卡住主钢筋的效率,再有在套管下端缺口上方形成一个台阶形的槽,使得卡住主钢筋的套管在下一步滑入主钢筋时不会因为用力过猛而脱落以及使得缺口上缘更加容易套入主钢筋,这样降低了二次重复工作的概率,提高了套管一次性卡住主钢筋的概率,提高了将套管套入了主钢筋的速度,提高了整个桩作业的效率。

作为优化,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紧靠套管下端的下方主钢筋上缠绕有多圈钢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防止套管在主钢筋上滑动,不会影响下一步的整体破除桩头的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套管可以方便快速地套入主钢筋,待浇灌混凝土时套管与主钢筋之间不会有混凝土进入,不会影响下一步整体破除桩头。

附图说明

图1是钻孔桩桩顶部分主筋包裹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表示套管下端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表示套管下端台阶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中表示套管下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钢筋,2、箍筋,3、套管,4、缺口,5、槽,6、气囊,7、下端盖,8、凹槽,9、凸起,10、上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钻孔桩桩顶部分主筋包裹结构,包括主钢筋1、箍筋2,套管3下端有三个圆滑缺口4,且均匀分布于套管3下端管壁,这样套管3下端的三个圆滑缺口4基本保证可以不用考虑缺口4位置而直接将套管3斜向卡向主钢筋1并卡住主钢筋1,不用像无缺口时保证套管3的轴线与主钢筋1的轴线基本重合才能实现套管3卡住主钢筋1,节省了套管3卡住主钢筋1的速度,然后只要再将卡住主钢筋1的套管3逐渐套入主钢筋1,由于缺口4的顺滑性使得套入主钢筋1更加快速,提高了作业效率,然后将套管3的上端和套管3的下端用胶带封闭,在紧靠套管3下端的主钢筋1上缠绕数圈钢丝,防止套管3在主钢筋1上窜动,然后对钢筋笼进行浇灌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整体破除桩头。

实施例2:如图1、3所示,一种钻孔桩桩顶部分主筋包裹结构,包括主钢筋1、箍筋2,套管3下端内壁有台阶形的槽5,这样套管3可以直接斜向卡住主钢筋1,不用像无缺口4时保证套管3的轴线与主钢筋1的轴线基本重合才能实现套管3卡住主钢筋1,节省了套管3卡住主钢筋1的速度,然后只要再将卡住主钢筋1的套管3逐渐竖直就可套入主钢筋1,从而进一步节省了套管3套入主钢筋1的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然后将套管3的上端和套管3的下端用胶带封闭,在紧靠套管3下端的主钢筋1上缠绕数圈钢丝,防止套管3在主钢筋1上窜动,然后对钢筋笼进行浇灌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整体破除桩头。

实施例3:如图1、4所示,一种钻孔桩桩顶部分主筋包裹结构,包括主钢筋1、箍筋2,靠近套管3下端缺口4的下端内壁有台阶形的槽5。缺口可以使套管3不用保持其轴线跟主钢筋1轴线基本重合才能卡住主钢筋1,套管3可以根据套管3缺口4的位置卡住主钢筋1,这样可以提高套管3卡住主钢筋1的效率,再有在套管3下端缺口上方的台阶形的槽5,使得卡住主钢筋1的套管3在下一步滑入主钢筋1时不会因为用力过猛而脱落以及使得缺口上缘更加容易套入主钢筋1,这样降低了二次重复工作的概率,提高了套管3一次性卡住主钢筋1的概率,提高了将套管3套入了主钢筋1的速度,提高了整个桩作业的效率,然后将套管3的上端和套管3的下端用胶带封闭,在紧靠套管3下端的主钢筋1上缠绕数圈钢丝,防止套管3在主钢筋1上窜动,然后对钢筋笼进行浇灌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整体破除桩头。

实施例4:如图1、5、6所示,一种钻孔桩桩顶部分主筋包裹结构,包括主钢筋1、箍筋2,套管3的下端三个圆滑缺口4,且均匀分布于套管3下端管壁,靠近缺口4的套管3内壁有台阶形的槽5,套管3内壁均匀分布有三个气囊6,下端盖7底面中心有一个圆孔,圆孔直径大于主钢筋1直径,下端盖7的侧壁上有凹槽8,相应的套管3下端管壁有凸起9,将下端盖7先套入主钢筋1,由于下端盖7的底面的圆孔大于主钢筋1的直径且下端盖7较小,很容易将下端盖7套入主钢筋1,气囊6在套管3套入主钢筋1之前未充气,套管可以根据套管3内壁的缺口4和槽5卡住主钢筋1,使套管3不用保证通过其轴线跟主钢筋1轴线基本重合才能卡住主钢筋1,套管3可以根据套管3内壁的缺口4位置斜向能卡住主钢筋1,再将套管3逐渐竖直,从而实现更快地将套管3套入主钢筋1,用下端盖7卡住套管3的下端端口并在紧靠下端盖7下方的主钢筋1上箍上钢丝,进一步防止套管3在主钢筋1上窜动,向气囊6中充气,使气囊6紧贴主钢筋1,这样实现了套管3不会在主钢筋1上滑动,然后将套管3的上端用上端盖10卡住,上端盖10的侧壁上有凹槽8,相应的套管3上端管壁有凸起9,待浇灌好混凝土后整体破除桩头时再对气囊6放气,由于在套管内壁粘贴有气囊6,所选择套管3的内径尺寸相对于主钢筋1的直径就大5mm~8mm,比一般使用的套管3大3mm,这样在放气后整体破除桩头就更容易,提高了破除桩头的效率,上端盖10或下端盖7与套管3封闭结合的更紧密,有效防止了混凝土挤压引起的上端盖10或下端盖7与套管3脱落,使得套管3上端和套管3下端不会有混凝土进入,不会影响下一步整体破除桩头的操作。

实施例5:如图1、7、8所示,一种钻孔桩桩顶部分主筋包裹结构,包括主钢筋1、箍筋2,套管3的下端三个圆滑缺口4,且均匀分布于套管3下端管壁,靠近缺口4的套管3内壁有台阶形的槽5,套管3内壁均匀分布有三个气囊6,下端盖7底面中心有一个圆孔,圆孔直径大于主钢筋1直径,下端盖7的侧壁上有凹槽8,相应的套管3下端管壁有凸起9,将下端盖7先套入主钢筋1,由于下端盖7的底面的圆孔大于主钢筋1的直径且下端盖7较小,很容易将下端盖7套入主钢筋1,气囊6在套管3套入主钢筋1之前未充气,套管可以根据套管3内壁的缺口4和槽5卡住主钢筋1,使套管3不用保证通过其轴线跟主钢筋1轴线基本重合才能卡住主钢筋1,套管3可以根据套管3内壁的缺口4位置斜向能卡住主钢筋1,再将套管3逐渐竖直,从而实现更快地将套管3套入主钢筋1,用下端盖7卡住套管3的下端端口并在紧靠下端盖7下方的主钢筋1上箍上钢丝,进一步防止套管3在主钢筋1上窜动,向气囊6中充气,使气囊6紧贴主钢筋1,这样实现了套管3不会在主钢筋1上滑动,然后将上端盖10与套管3上端端口内壁过盈连接,待浇灌好混凝土后整体破除桩头时再对气囊6放气,由于在套管内壁粘贴有气囊6,所选择套管3的内径尺寸相对于主钢筋1的直径就大5mm~8mm,比一般使用的套管3大3mm,这样在放气后整体破除桩头就更容易,提高了破除桩头的效率,上端盖10或下端盖7与套管3封闭结合的更紧密,有效防止了混凝土挤压引起的上端盖10或下端盖7与套管3脱落,使得套管3上端和套管3下端不会有混凝土进入,不会影响下一步整体破除桩头的操作。

这五种具体实施例的实施前提是采取整体破除钻孔桩桩头部分,而整体破除钻孔桩桩头部分的具体过程:破桩前准备(参考上述五种实施例);然后进行灌桩施工;待桩基强度达到70%后,开挖承台基坑,在承台开挖过程中,对桩头的主筋不能损坏或者弯曲,否则对整体破除桩头不利,必须保护好;承台基坑开挖完成后,预定桩顶高程以上10cm处桩头横截面上实现桩身与桩头相分离。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