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站场事故污水预防与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1755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田站场事故污水预防与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出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田站场事故污水预防与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有些油田场站大都处在生态脆弱、水体敏感区域,如何确保事故状态下的污水全部处于受控状态,将场站事故污水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有效地保护油区生态环境免受事故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将场站事故污水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油田站场事故污水预防与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将场站事故污水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有效地保护油区生态环境免受事故污染。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油田站场事故污水预防与控制系统,包括储罐区和油田站场;所述储罐区通过第一事故污水管线连接应急缓冲池,并通过罐区雨水管线连站外排水系统;所述第一事故污水管线上沿着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一事故污水阀门井、第一水封井和第二水封井;所述罐区雨水管线上沿着雨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雨水阀门井和第三水封井;所述油田站场通过站场雨水管线连站外排水系统;通过第二事故污水管线连接所述第二水封井;所述站场雨水管线上沿着雨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第二雨水阀门井和第四水封井;所述第二事故污水管线上沿着所述污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第二事故污水阀门井和第五水封井;所述应急缓冲池通过污油出油管连接集输系统,并通过污水出水管连通采出水系统。

作为优选的,所述应急缓冲池包括来水池;所述来水池外接事故污水来水管线;所述来水池的前侧并排设置一污油池和一第一污水池;所述污油池和所述第一污水池的上方设有半地下式泵房,所述半地下式泵房内设有提升泵;所述来水池、所述污油池以及第一污水池的右侧设有一第二污水池,所述第一污水池与所述第二污水池之间的墙体上设有一进水口;所述第二污水池与所述来水池之间设有一集水管线,所述集水管线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污水池内,另一端伸入所述来水池内;所述来水池与所述污油池之间设有一集油管;所述集油管的一端伸入所述来水池内,另一端伸入所述污油池内;所述来水池、所述污油池以及第一污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二污水池为土筑结构,所述第二污水池的顶面设有预制混凝土板。

优选的,所述集水管线的顶部设有一虹吸破坏管。

优选的,所述集水管线的入口端深入来水池的池底,距离池底的高度为1.2m-2.0m。

优选的,所述污油池内设有加热盘管。

优选的,所述来水池与所述第二污水池的之间的墙体的顶部设有一溢流口。

优选的,所述来水池与所述第二污水池的之间的墙体的底部设有一过水口,所述过水口的上安装一过水闸门。

优选的,所述半地下式泵房内设有第一提升泵和第二提升泵,所述第一提升泵连接污水进水管和污水出水管,所述污水进水管连通至所述第一污水池;所述污水出水管延伸至泵房外;所述第二提升泵连接污油进油管和污油出油管,所述污油进油管连通至所述污油池;所述污油出油管延伸至泵房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本发明通过在油田站场建立事故污水预防与控制系统,将油田站场事故污水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有效的预防了事故污水对油区生态环境的污染。

2、本发明在油田站场重点安全事故区域储罐区及整个站场建设事故污水收集系统,事故状态下通过阀门切换将事故污水收集于应急缓冲池,安全有效。

3、本发明的应急缓冲池对事故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事故后将污油和污水转输到油气集输系统和采出水处理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回用。

4、本发明提供的应急缓冲主体污水采用土筑结构,相比由钢筋混凝土结构制成的应急缓冲池,节省投资。

5、由于应急缓冲池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有效防止了池壁受雨水冲刷。

6、半地下式泵房与应急缓冲池设计为一体,采用半地下室泵房,事故后将污油、污水分别输送至油田站场集输和采出水处理系统,可有效地控制,预防事故污水蔓延造成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油田站场事故污水预防与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应急缓冲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沿I-I方向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泵房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泵房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事故污水来水管线;2-来水池;3-污油池;4-第一污水池;5-集水管线;6-集油管线;7-虹吸破坏管; 8-第一提升泵;9-污水进水管;10-污油进油管;11-污水出水管;12-污油出油管;13-半地下式泵房;14-第二污水池;15-预制混凝土板;16-进水口;17-加热盘管;18-溢流口;19-过水口;20-过水闸门;21-爬梯;22-人孔;23-储罐区;24-油田站场;25-第一事故污水管线;26-应急缓冲池;27-罐区雨水管线;28-站外排水系统;29-第一事故污水阀门井;30-第一水封井;31-第二水封井;32-第一雨水阀门井;33-第三水封井;34-站场雨水管线;35-第二雨水阀门井;36-第四水封井;37-第二事故污水管线;38-第二事故污水阀门井;39-第五水封井;40-集输系统;41-采出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油田站场事故污水预防与控制系统,包括储罐区23和油田站场24;所述储罐区23通过第一事故污水管线25连接应急缓冲池26,并通过罐区雨水管线27连站外排水系统28;所述第一事故污水管线25上沿着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一事故污水阀门井29、第一水封井30和第二水封井31;所述罐区雨水管线27上沿着雨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雨水阀门井32和第三水封井33;所述油田站场24通过站场雨水管线34连站外排水系统28;通过第二事故污水管线37连接所述第二水封井31;所述站场雨水管线34上沿着雨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第二雨水阀门井35和第四水封井36;所述第二事故污水管线37上沿着所述污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第二事故污水阀门井38和第五水封井39;所述应急缓冲池26通过污油出油管12连接集输系统40,并通过污水出水管11连通采出水系统41。

工作原理:油田站场24事故污水主要来自储罐区23,在储罐区23的雨水排出口和站场雨水总排出口分别设置第一事故污水阀门井29和第二事故污水阀门井38,第一事故污水阀门井29和第二事故污水阀门井38均关闭,下雨的时打开罐区雨水排出口的第一雨水阀门井32、站场雨水排出口的第二雨水阀门井35,未污染的雨水通过雨水排出口排至站外排水系统28(站外排水系统28是常见的站外排水渠),事故状态下罐区及站场的事故污水通过阀门切换将事故污水收集于应急缓冲池26,事故污水的收集靠地形坡度重力流收集,事故后通过提升泵将污油转输到站场油气集输系统,污水转输到采出水处理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达标后回用,预防与控制事故污水对油区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应急缓冲池26建于站内或站外地势低洼位置,事故污水的收集靠地形坡度重力流收集,事故污水切换阀门采用草坪式直埋阀门

所述应急缓冲池26包括来水池2;所述来水池2外接事故污水来水管线1;所述来水池2的前侧并排设置一污油池3和一第一污水池4;所述污油池3和所述第一污水池4的上方设有半地下式泵房13;所述来水池2、所述污油池3以及第一污水池4的右侧设有一第二污水池14;所述第一污水池4与所述第二污水池14之间的墙体上设有一进水口16;所述第二污水池14与所述来水池2之间设有一集水管线5,所述集水管线5的一端深入所述第二污水池14内,另一端伸入所述来水池2内;所述来水池2与所述污油池3之间设有一集油管线6;所述集油管线6的一端伸入所述来水池2内,另一端伸入所述污油池3内。

所述来水池2、所述污油池3以及第一污水池4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二污水池14为土筑结构,采用土筑结构土,节省投资。

所述第二污水池14的顶面设有预制混凝土板15,有效防止了池壁受雨水冲刷。

工作原理:场站事故污水由事故污水来水管线1引入来水池2,污水利用油水比重的不同,实现油水分离,污油漂浮在来水池2的上方,并通过集油管线6导入污油池3;下方的污水通过集水管线5引入第二污水池14,当事故结束或者缓冲池满溢时,打开半地下式泵房内的提升泵,提升泵将污油池3内污油及时排出,将第一污水池4和第二污水池14内的污水及时排出。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集水管线5的顶部设有一虹吸破坏管7,保证油水分离效果。

所述集水管线5的入口端深入来水池2第一污水池4的池底,距离池底的高度为1.2m-2.0m,在这个高度范围内吸收效果更好。

所述污油池3内设有加热盘管17,所述加热盘管17外接蒸汽,在冬季时,利用加热盘管17对污油池3内的污油解冻有助于其顺利地被抽走。

所述来水池2与所述第二污水池14的之间的墙体的顶部设有一溢流口18,当来水量太激,可及时地将污水排入第二污水池14,保证整个应急缓冲池26正常运转。

如图2和3所示,所述来水池2与所述第二污水池14的之间的墙体的底部设有一过水口19,所述过水口19的上安装一过水闸门20,可通过控制过水闸门20的开闭将来水池2的底部的污水彻底且顺利地排入所述第二污水池14。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半地下式泵房13内设有第一提升泵8和第二提升泵21,所述第一提升泵8连接污水进水管9和污水出水管11,所述污水进水管9连通至所述第一污水池4;所述污水出水管11延伸至泵房外后连接采出水系统41。所述第二提升泵21连接污油进油管10和污油出油管12,所述污油进油管10连通至所述污油池3;所述污油出油管12延伸至泵房外后连接集输系统40。通过第一提升泵8和第二提升泵21及时的将污油和污水排出去。

所述半地下式泵房13内的提升泵选用转子泵,转子泵的扬程、流量根据具体工程计算确定,保证事故后将预制混凝土板15的应急缓冲池内的污水、污油在72小时内输完。

所述半地下式泵房13的外墙上设有人孔22,方便随时观察泵房内设备的运行状况。

实施例5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来水池2和污油池3内均设有爬梯21,通过爬梯21方便工人对池内进行检修和清洁。

所述预制混凝土板15的应急缓冲池容积经计算确定,满足储存事故状态下油田站场24事故污水量,第一污水池4、第二污水池14,污油池3的长x宽不小于4mx3m,深度根据地质条件确定,不大于7m。

所述土筑部分放坡坡度不小于1:1.5,所述预制混凝土板15尺寸不大于0.8mx0.8m。该应急缓冲池土筑部分防渗膜表面水泥砂浆找平层不宜小于20mm。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及系统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