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步履式移动堆载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0786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步履式移动堆载平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专利涉及建筑基桩承载力检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桩静载试验中提供反力的堆载平台。



背景技术:

桩基础是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基础形式,其工程质量涉及上部结构的安全。因此基桩静载试验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必不可少的手段,多数情况下基桩静载试验分别放在设计和施工两个阶段,即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施工后的工程桩检测,提供工程验收依据。目前基桩静载试验普遍堆载的重物可以选用砂袋、混凝土预制块、钢锭甚至就地取土装袋。传统堆重平台提供反力装置的试验平台搭设时间长,效率低,现场安全性差,转场运输过程中危险系数高,平台稳定性差易倾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步履式可移动压重反力平台装置,可以方便有效的代替传统堆重反力平台架设平台转场运输过程的繁琐工作,保证了静载试验中的堆载平台的的安全稳定和经济便捷,节约了实验成本和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步履式移动堆载平台,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主机平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连接在主机平台底部,且第一、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其中一个通过可升降的支撑装置与主机平台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对于主机平台分别沿水平面内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被装配为只要两者中的其中一个落地就能够使主机平台保持平衡;所述主机平台上设有吊装装置,以及用于下放加载装置至实验基桩的竖向通孔;所述加载装置下放到位时,该加载装置的下端压在实验基桩上端,该加载装置的上端顶在主机平台的下端,且加载装置能够对实验基桩和主机平台产生驱使两者沿竖直方向相互远离的推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两个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长条形底座,每个底座采用至少两个竖直设置的液压升降柱与主机平台连接;该液压升降柱的上端与主机平台固接,液压升降柱的下端通过行走台车与底座上沿底座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轨道构成限位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轨道内设有用于驱动该行走台车沿第一轨道滑动的推移液压缸,该液压升降柱即为所述的可升降的支撑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板状基座,所述基座通过连接柱与主机平台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下端与基座固接,连接柱的上端通过行走台车与主机平台底面上设置的第二轨道构成限位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轨道内设有用于驱动该行走台车沿第二轨道滑动的推移液压缸,所述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相互垂直;所述基座位于两底座之间,且基座与两底座之间设有供基座沿第二轨道平移的空间;所述基座上与主机平台上的通孔对应位置处设有供加载装置穿过的通道。

优选的,所述基座上设有供两个基准桩分别穿过的两个条形孔,两条形孔相互平行,且两条形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的通道两侧,当主机平台的重心移动到试验基桩正上方时,两基准桩分别穿过两条形孔,并插入底面内,并在两基准桩之间沿水平方向架设一基准梁用于用于测量千斤顶加载后的桩身沉降。

优选的,所述加载装置包括主梁和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用于放置在实验基桩的顶面上,所述主梁用于垫在千斤顶与主机平台的承重点之间。

优选的,所述主机平台上的通孔为十字形,通孔的最大宽度大于主梁的长度,且通孔中部其中两对角之间的距离小于主梁的长度,所述主梁顶面的两端分别用于顶在通孔中部的两对角下方。

优选的,所述主机平台上还设有配重块。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堆载平台能够自行移动,方便堆重反力平台转场运输和节省实验时间,减少了大量的成本支出和实验时间,提高了试验平台搭设效率和安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步履式移动堆载平台,包括第一支撑部6、第二支撑部12和主机平台4,所述第一支撑部6和第二支撑部12均连接在主机平台4底部,且第一、第二支撑部6、12中的至少其中一个通过可升降的支撑装置与主机平台4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6和第二支撑部12相对于主机平台4分别沿水平面内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6和第二支撑部12被装配为只要两者中的其中一个落地就能够使主机平台4保持平衡;所述主机平台4上设有吊装装置1,以及用于下放加载装置至实验基桩的竖向通孔;所述加载装置下放到位时,该加载装置的下端压在实验基桩上端,该加载装置的上端顶在主机平台4的下端,且加载装置能够对实验基桩和主机平台4产生驱使两者沿竖直方向相互远离的推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6包括两个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长条形底座,每个底座采用至少两个竖直设置的液压升降柱5与主机平台4连接;该液压升降柱5的上端与主机平台4固接,液压升降柱5的下端通过第一行走台车14与底座上沿底座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轨道15构成限位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轨道15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一行走台车14沿第一轨道15滑动的推移液压缸,该液压升降柱5即为所述的可升降的支撑装置。所述第二支撑部12包括板状基座,所述基座通过连接柱7与主机平台4连接,所述连接柱7的下端与基座固接,连接柱7的上端通过第二行走台车16与主机平台4底面上设置的第二轨道17构成限位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轨道17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二行走台车16沿第二轨道17滑动的推移液压缸,所述第二轨道17与第一轨道15相互垂直;所述基座位于两底座之间,且基座与两底座之间设有供基座沿第二轨道17平移的空间;所述基座上与主机平台4上的通孔对应位置处设有供加载装置穿过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上设有供两个基准桩分别穿过的两个条形孔,两条形孔相互平行,且两条形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的通道两侧,当主机平台4的重心移动到试验基桩正上方时,两基准桩8分别穿过两条形孔,并插入底面内,并在两基准桩8之间沿水平方向架设一基准梁11用于测量千斤顶加载后的桩身沉降。所述加载装置包括主梁9和千斤顶10,所述千斤顶10用于放置在实验基桩的顶面上,所述主梁9用于垫在千斤顶10与主机平台4的承重点(即图1中的四块阴影区域)之间。

优选的,所述主机平台4上的通孔为十字形,通孔的最大宽度大于主梁9的长度,且通孔中部其中两对角之间的距离小于主梁9的长度,所述主梁9顶面的两端分别用于顶在通孔中部的两对角下方。下放主梁9时,首先将主梁9转动至与图1所示底座平行的姿态,然后下放主梁9至图2所示的主机平台4与千斤顶10之间,然后转动主梁9,使主梁9的两端分别处于通孔中部两对角(即图1四个阴影区域中处于对角线上的任意两个)的正下方,然后千斤顶10抬升,将主梁9顶紧。

优选的,所述主机平台4上还设有配重块3,以便调整主机平台4的最大负载。

该堆载平台的行走过程如下:

纵向行走,可升降的支撑装置顶升使第一支撑部6落地,第二支撑部12离地,接着使主机平台4相对于地面和第一支撑部6水平移动;然后可升降的支撑装置回程使第一支撑部6离地,第二支撑部12落地,再使第一支撑部6相对于地面和主机平台4水平移动,重复上述动作,实现堆载平台的纵向行走;

横向行走,可升降的支撑装置顶升使第一支撑部6落地,第二支撑部12离地,接着第二支撑部12相对于地面和主机平台4水平移动,然后可升降的支撑装置回程使第一支撑部6离地,第二支撑部12落地,再使主机平台4相对于地面和第二支撑部12水平移动,上述动作反复交替进行,实现堆载平台的横向行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