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调蓄池以及雨水调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3386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调蓄池以及雨水调蓄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雨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雨水调蓄池以及雨水调蓄系统。



背景技术:

雨水径流是指降雨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雨水径流会造成一定的雨水污染。尤其在城市内,暴雨很容易造成城市内的雨水沉积,形成洪涝,出现城市看海的现象。

另外这种城市降雨也得不到很好的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调蓄池,一方面可以降低雨水管道的雨水径流的排水负荷、极大地消除城市看海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调蓄系统,一方面可以降低雨水管道的雨水径流的排水负荷、极大地消除城市看海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雨水调蓄池,包括:调蓄池本体;雨水截留管道,雨水截留管道连接于调蓄池本体,雨水截留管道上设置有闸门,通过打开或者关闭阀门,以控制调蓄池本体内的水位至蓄调高度面内;以及溢流装置,溢流装置连通于调蓄池本体,溢流装置的进水口与蓄调高度面齐平,通过溢流装置,以控制调蓄池本体内的水位至景观水面,景观水面低于蓄调高度面。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调蓄池本体的周围设置有边坡,雨水可经过边坡渗流及漫流流入调蓄池本体,以补充景观及后续雨水利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调蓄池本体的池底设置有不透水层。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溢流装置包括溢流井和溢流管,溢流井连通于溢流管,溢流井的进水口与蓄调高度面齐平,调蓄池本体内的水可溢流进入溢流井。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雨水截留管道连通于调蓄池本体的一侧,溢流装置连通于调蓄池本体相对的另一侧。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雨水截留管道上还设置有进水阀门井,闸门设置于进水阀门井上。

一种雨水调蓄系统,包括上述的雨水调蓄池以及城市雨水主干管,雨水调蓄池连接于城市雨水主干管。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城市雨水主干管上设置有检查井。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雨水调蓄池通过溢流收集城市雨水主干管内的雨水。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城市雨水主干管连接于雨水截留管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雨水调蓄池,在调蓄池本体上连接有雨水截留管道以及溢流装置,通过打开或者关闭雨水截留管道上的阀门,以控制调蓄池本体内的水位至蓄调高度面内;通过溢流装置,以控制调蓄池本体内的水位至景观水面,景观水面低于蓄调高度面。通过设置这种雨水调蓄池,一方面可以降低雨水管道的雨水径流的排水负荷、极大地消除城市看海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本发明提供的雨水调蓄系统包括上述的雨水调蓄池以及城市雨水主干管,其中雨水调蓄池连接于城市雨水主干管。一方面可以降低雨水管道的雨水径流的排水负荷、极大地消除城市看海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处理雨水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雨水调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雨水调蓄系统处理雨水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标:100-雨水调蓄池;110-调蓄池本体;111-景观水面;112-蓄调高度面;113-不透水层;120-雨水截留管道;130-溢流装置;131-溢流井;132-溢流管;140-边坡;150-进水阀门井;151-闸门;200-雨水调蓄系统;210-城市雨水主干管;212-检查井;220-溢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雨水调蓄池100,其包括调蓄池本体110、雨水截留管道120以及溢流装置130。

进一步地,雨水截留管道120连接于调蓄池本体110,雨水截留管道120连接于调蓄池本体110,雨水截留管道120上设置有闸门151,通过打开或者关闭闸门151,以控制调蓄池本体110内的水位至蓄调高度面112内。

进一步地,溢流装置130连通于调蓄池本体110,溢流装置130的进水口与蓄调高度面112齐平,通过溢流装置130,调蓄池本体110内的雨水可通过溢流的方式流入到溢流装置130。以控制调蓄池本体110内的水位至景观水面111,景观水面111低于蓄调高度面112。

应理解,上述的雨水调蓄池100,具有一定的水面与水容积。具体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得整个雨水调蓄池100成为了调蓄、景观一体池。具体地,在降雨初期,调蓄池本体110的周围形成的雨水径流,渗流及漫流流入调蓄池本体110,以补充景观及后续雨水利用。当调蓄池本体110内的雨水过多时,能够通过溢流装置130及时地排出,从而实现了调蓄、景观一体化。通过设置这种雨水调蓄池100,一方面可以降低雨水管道的雨水径流的排水负荷、极大地消除城市看海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上述的蓄调高度面112一般高于景观水面111。且蓄调高度面112与景观水面111相距有一定的距离。当调蓄池本体110内的雨水的量过多,超过景观水面111的时候,能够有一定的水位进行储存雨水,当雨水的量进一步地增加,水位升高到蓄调高度面112时,则可以采取后续的溢流等方式进行排水处理。

应理解,上述的蓄调高度面112和景观水面111的具体的位置是不限的。上述的蓄调高度面112和景观水面111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调蓄池本体110的存水量以及景观水面111的面积进行相对应的设置。

进一步地,调蓄池本体110的周围设置有边坡140。通过设置这种边坡140,雨水可经过边坡140渗流及漫流流入调蓄池本体110,以补充景观及后续雨水利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边坡140沿调蓄池本体110的周围设置时,靠近溢流装置130一侧的边坡140的高度高于靠近雨水截留管道120一侧的边坡140的高度。

应理解,上述的两侧的边坡140具体的设置高度可以根据调蓄池本体110的蓄水量的多少以及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设置。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充分利用水流流动时由高处向低处流的自身的性质,将雨水储存在蓄调高度面112和景观水面111之间。当调蓄池本体110内的雨水量达到溢流水面时,从外面再进入调蓄池本体110内的雨水将通过溢流装置130排除。在雨后,蓄调高度面112和景观水面111之间的雨水将通过蒸发、渗透或者用于周边绿化的方式利用雨水,从而能够归还于环境,实现循环利用,或者实现雨水的再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城市降雨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调蓄池本体110的池底设置有不透水层113。

透水层是指指动水流能够透过的土层工地层。一般情况下,渗透系数大于1米/昼夜的岩层可认为透水,呈层状称透水层,呈带状称透水带,而渗透系数小于0.001米/昼夜的岩层,称为不透水层113。

应理解,上述的不透水层113具体的组成以及设置方式,此处是不限定的。上述的不透水层113的具体的组成以及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领域常见的方式。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不透水层113具体的设置为由泥岩、粘土岩、粉砂岩等组成的不透水层113。

通过在上述的调蓄池本体110的池底设置有不透水层113,能够有效地保证景观水面111的水位,从而能够保证景观湖的效果,进而实现了将城市雨水率充利用的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雨水截留管道120连接于调蓄池本体110。通过将上述的雨水截留管道120连接于调蓄池本体110,能够有效地将城市雨水主干道中的雨水引入至调蓄池本体110内,同时截留调蓄池本体110内的流水不至于回流至城市雨水主干道中。这一结构的设置,有效地将城市中的雨水进行可引流。尤其在暴雨的时候,极大地避免了城市中出现雨水沉积,出现“城市看海”的现象。

应理解,上述的雨水截留管道120的具体的设置位置是不限定的。上述的雨水截留管道120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设置在调蓄池本体110周围合适的位置。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雨水截留管道120设置连通于调蓄池本体110的一侧,溢流装置130连通于调蓄池本体110相对的另一侧。换句话说,上述的雨水截留管道120和溢流装置130不设置在调蓄池本体110的相同一侧,不从调蓄池本体110的同一方向进水。

进一步地,上述的雨水截留管道120与景观水面111齐平设置。通过将雨水截留管道120设置为与景观水面111齐平,可以顺利地将雨水引道进入调蓄池本体110内。并且还能够保证雨水的存储量更加容易地达到与景观水面111,从而保证了景观水的水位,更容易实现景观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的雨水截留管道120上还设置有进水阀门井150。

应理解,上述的进水阀门井150在雨水截留管道120上的具体位置是不限定的。上述的进水阀门井150在雨水截留管道120上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

通过在上述的雨水截留管道120上还设置有进水阀门井150,能够方便雨水调蓄池100的维护。

请继续参照1和图2,进一步地,溢流装置130的进水口与蓄调高度面112齐平,调蓄池本体110内的水可溢流进入溢流装置130。

通过设置上述的溢流装置130,当调蓄池本体110内的雨水的水位达到蓄调高度面112时,再向调蓄池本体110内通入雨水,即可通过溢流管132将调蓄池本体110内的雨水排除。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溢流装置130连通于调蓄池本体110相对于雨水截留管道120的另一侧。

通过将溢流装置130和雨水截留管道120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提高了整个雨水调蓄池100的流动的通畅性。

进一步地,溢流装置130包括溢流井131和溢流管132,溢流井131连通于溢流管132,溢流井131的进水口与蓄调高度面112齐平,这样的结构,更加便于调蓄池本体110内的水溢流进入溢流井131,从而继续流入溢流管132,从溢流管132流走排除。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雨水调蓄系统200,其包括第一实施例中的雨水调蓄池100以及城市雨水主干管210,并且雨水调蓄池100连接于城市雨水主干管210。并且,城市雨水主干管210连接于雨水截留管道120。

进一步地,城市雨水主干管210上设置有检查井212。设置检查井212方便对城市雨水主干管210进行检查。另外,在较大降雨及暴雨期间,城市雨水主干管210上设置的检查井212的水位上升乃至反冒水时,雨水调蓄池100通过溢流收集城市雨水主干管210内的雨水。

具体地,可以通过溢流装置130将雨水溢流进入雨水截留管道120从而引导流入调蓄池本体110。

总的来说,雨水调蓄系统200是这样运行的,在降雨初期,池边周围形成的雨水径流,经边坡140渗流及漫流流入调蓄池,以补充景观及后续雨水利用。在较大降雨及暴雨期间,雨水主干管检查井212水位上升乃至反冒水时,通过溢流装置130进入雨水截留管至调蓄池,当蓄水池达到溢流水面时,再进入池内的雨水将通过溢流管132排除。在雨后,调蓄高度内的雨水将通过蒸发、渗透或用于周边绿化等雨水利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雨水调蓄池,在调蓄池本体上连接有雨水截留管道以及溢流装置,通过打开或者关闭雨水截留管道上的阀门,以控制调蓄池本体内的水位至蓄调高度面内;通过溢流装置,以控制调蓄池本体内的水位至景观水面,景观水面低于蓄调高度面。通过设置这种雨水调蓄池,一方面可以降低雨水管道的雨水径流的排水负荷、极大地消除城市看海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本发明提供的雨水调蓄系统包括上述的雨水调蓄池以及城市雨水主干管,其中雨水调蓄池连接于城市雨水主干管。一方面可以降低雨水管道的雨水径流的排水负荷、极大地消除城市看海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