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污防渗水简易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2127发布日期:2019-03-05 20:21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污防渗水简易地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污防渗水简易地漏,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厨房、卫生间、洗衣间、阳台等处,属于建筑用排水管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漏设置在卫生间、厨房、阳台等处,作用是将生活用水汇集并通过排水管道排出,为了防止异味通过管道进入居室内,严重影响室内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地漏、地漏盖和封碗为一体式结构,由于将地漏预埋后,还需要做找平层和做室内装潢,需要将地漏盖向上移动,同时封碗也随之向上移动,使其分出水管道,形成的水封的高度达不到规定要求,失去了水封的功能,这样异味就会散入室内,影响居室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污防臭简易地漏,解决现有市场上常用的地漏需要预埋的问题,采用本发明地漏,无需预埋,直接将主管承插口下端插入排水管道,两者紧配合,节省了安装时间,方便快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污防渗水简易地漏,包括地漏体、封碗和清理盖,封碗插接在地漏体承插口内的突出体外围,地漏体内对应突出体下方为主管承插口;清理盖置于封碗上表面的凹台内,其特征是,所述主管承插口位于地漏体外,主管承插口位于突出体下方,主管承插口下端外径渐变小。

优选的,所述主管承插口下端插入排水管道内,主管承插口与排水管道紧配合。

优选的,所述地漏体为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主管承插口的长度为10-20cm。

优选的,所述地漏体与封碗之间设有除污漏斗。

优选的,所述除污漏斗包括第一漏斗、第二漏斗,第一漏斗设置在地漏体承插口内,第二漏斗设置在突出体内,第二漏斗位于第一漏斗中心,第一漏斗与第二漏斗通过连接板相连接,连接板放置在突出体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漏斗与第二漏斗呈阶梯结构,第一漏斗底面低于第二漏斗的底面,所述第一漏斗位圆环形,第二漏斗为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漏斗外侧壁上表面高于第一漏斗内侧壁上表面,第一漏斗内侧壁上表面与第二漏斗上表面平齐。

优选的,所述地漏体承插口或突出体侧壁、除污漏斗侧壁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或者定位凹槽。

优选的,所述地漏体承插口外侧壁具有与地漏体一体的防渗体,防渗体呈翼环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主管承插口位于地漏体外,地漏体减少了底座的设计,除渗体上移至地漏体承插口外侧壁,采用这样的设计,地漏整体高度减小,结构更加简洁。主管承插口位于突出体下方,主管承插口下端外径渐变小,采用上述结构,整个地漏无需预埋,直接将主管承插口下端插入排水管道,两者紧配合,即安装完毕,安装时间短,使用方便。

第二,地漏体、封碗之间设计除污漏斗,地面的脏水及污物先通过封碗表面的孔洞,实现污物的第一次拦截,将体积较大的污物拦截下来,通过封碗表面孔洞的污物进入除污漏斗,进行第二次拦截,脏水通过除污漏斗进入排水管道,体积小的污物拦截至除污漏斗。通过两次污物的拦截,大大减少了进入排水管道的污物量,实现排水管道保持长久畅通。

第三,地漏体承插口或突出体侧壁、除污漏斗侧壁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或者定位凹槽。采用上述结构,使得除污漏斗的定位牢固,不会发生跑偏现象。

第四,收集方便,封碗拦截下体积大的污物人工收集至垃圾桶即可;除污漏斗中的污物,通过打开封碗,拿出除污漏斗,将污物清理至垃圾桶即可,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防污防渗水简易地漏的剖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管承插口,2防渗体,3除污漏斗,4封碗,5清理盖,6突出体,7地漏体承插口,12第一漏斗,13第二漏斗,14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防污防渗水简易地漏,包括地漏体、封碗4和清理盖5,封碗4插接在地漏体承插口7内的突出体6外围,地漏体内对应突出体6下方为主管承插口1;清理盖5置于封碗4上表面的凹台内,其特征是,所述主管承插口1位于地漏体外,主管承插口1位于突出体6下方,主管承插口1下端外径渐变小。

主管承插口1下端插入排水管道内,主管承插口1与排水管道紧配合。

地漏体为圆柱形。

主管承插口1的长度为10-20cm。

地漏体与封碗4之间设有除污漏斗3。

除污漏斗包括第一漏斗12、第二漏斗13,第一漏斗12设置在地漏体承插口7内,第二漏斗13设置在突出体6内,第二漏斗13位于第一漏斗12中心,第一漏斗12与第二漏斗13通过连接板14相连接,连接板14放置在突出体6上表面。

第一漏斗12与第二漏斗13呈阶梯结构,第一漏斗12底面低于第二漏斗13的底面,所述第一漏斗12位圆环形,第二漏斗13为圆柱形。

第一漏斗12外侧壁上表面高于第一漏斗12内侧壁上表面,第一漏斗12内侧壁上表面与第二漏斗13上表面平齐。

地漏体承插口7或突出体6侧壁、除污漏斗3侧壁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或者定位凹槽。

地漏体承插口7外侧壁具有与地漏体一体的防渗体2,防渗体2呈翼环状。

主管承插口位于地漏体外,地漏体减少了底座的设计,除渗体上移至地漏体承插口外侧壁,采用这样的设计,地漏整体高度减小,结构更加简洁。主管承插口位于突出体下方,主管承插口下端外径渐变小,采用上述结构,整个地漏无需预埋,直接将主管承插口下端插入排水管道,两者紧配合,即安装完毕,安装时间短,使用方便。

地漏体、封碗之间设计除污漏斗,地面的脏水及污物先通过封碗表面的孔洞,实现污物的第一次拦截,将体积较大的污物拦截下来,通过封碗表面孔洞的污物进入除污漏斗,进行第二次拦截,脏水通过除污漏斗进入排水管道,体积小的污物拦截至除污漏斗。通过两次污物的拦截,大大减少了进入排水管道的污物量,实现排水管道保持长久畅通。

地漏体承插口或突出体侧壁、除污漏斗侧壁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或者定位凹槽。采用上述结构,使得除污漏斗的定位牢固,不会发生跑偏现象。

收集方便,封碗拦截下体积大的污物人工收集至垃圾桶即可;除污漏斗中的污物,通过打开封碗,拿出除污漏斗,将污物清理至垃圾桶即可,方便快捷。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污防渗水简易地漏,属于建筑用排水管件技术领域,包括地漏体、封碗(4)和清理盖(5),封碗(4)插接在地漏体承插口(7)内的突出体(6)外围,地漏体内对应突出体(6)下方为主管承插口(1);清理盖(5)置于封碗(4)上表面的凹台内,其特征是,所述主管承插口(1)位于地漏体外,主管承插口(1)位于突出体(6)下方,主管承插口(1)下端外径渐变小。所述主管承插口(1)下端插入排水管道内,主管承插口(1)与排水管道紧配合。本发明解决现有市场上常用的地漏需要预埋的问题,采用本发明地漏,无需预埋,直接将主管承插口下端插入排水管道,两者紧配合,节省了安装时间,方便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潘学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中财管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29
技术公布日:2019.03.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