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式雨水渗透收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8755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式雨水渗透收排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或者城市雨水排出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式雨水渗透收排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发展过程中,大量土地被硬化,生态失去平衡,加之雨水排泄设施配套不足,容量偏小,布局不合理,创新手段不足等原因,导致城市内涝现象突出,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损害城市发展形象。此外,现有的排水系统基本都是采用管道进行排出,水流过急时,管道的排水能力有限,容易造成城市内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绵式雨水渗透收排系统,运用海绵和横井原理,利用地下土壤和沙石对雨水的消减能力,解决现有排水系统排水能力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海绵式雨水渗透收排系统,包括排水管、透水隔离层、地面渗透层、雨水直排管、一号排水雨箅和沉沙池;透水隔离层环绕在排水管外侧,透水隔离层环绕在排水管外侧,排水管和透水隔离层位于地面渗透层的下方;雨水直排管穿过地面渗透层、透水隔离层与排水管相通,排水管与沉沙池相连,一号排水雨箅设置在地面渗透层上且位于雨水直排管上端口处;排水管与沉沙池相通,排水管上设有排水孔隙。

雨水直排管可以是水泥或者塑料制品。

排水管外型可多样化,但以圆柱体或者半圆柱体为主;排水管口径可调整,但在80cm以内;排水管材质以塑料制品和水泥制品,也可以二者兼用;排水管厚度可根据承压实际需要和材质不同进行调整。

进一步,海绵式雨水渗透收排系统还包括沙石渗透层和沙土渗透层;沙石渗透层环绕在透水隔离层的外侧,沙土渗透层环绕在沙石渗透层的外侧,沙土渗透层位于地面渗透层的下方;雨水直排管从上向下依次穿过地面渗透层、沙土渗透层、沙石渗透层、透水隔离层与排水管相通。沙石渗透层、沙土渗透层不是本系统必不可少的部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取消。

进一步,沙土渗透层的上层厚度为8~12cm;沙土渗透层下层的厚度为30~100cm,其具体厚度可根据需要适度调整。

进一步,沙土渗透层两侧的厚度为30~100cm,其具体厚度可根据需要适度调整。

进一步,沙石渗透层的上层厚度为8~12cm;沙石渗透层下层的厚度为30~100cm,其具体厚度可根据需要适度调整。

进一步,沙石渗透层两侧的厚度为30~100cm,其具体厚度可根据需要适度调整。

进一步,沉沙池的开口设置在地面渗透层上,沉沙池的开口设有二号排水雨箅。沉沙池由水泥和砖砌而成,接入排水管,用于收集和清掏排水管泥沙。沉沙池面积大小和设置距离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进一步,地面渗透层采用透水砖铺设而成。也可用其他透水性好的材质铺设而成。

进一步,透水隔离层由多层网状材质交错叠加而成;材质以承压力强的塑料。

进一步,透水隔离层的厚度为0.8~1.2cm。

进一步,排水孔隙的孔径为2~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实现地面雨水的快速渗透。通过扩大地面雨水收集面,采取渗透和直排相结合的方式,雨水透过路面进入地下排水管,经过排水管排运和地下土壤、沙石等就地吸纳,达到快速消减路面积水的目的,不易造成雨水淤积,提高了排水能力。

2、充分发挥土壤对雨水的吸纳作用。本系统中既能通过地面渗透层、透水隔离层、沙土渗透层和沙石渗透层吸纳雨水,同时管道又能向地面渗透层、透水隔离层、沙土渗透层和沙石渗透层释放渗透雨水,最大限度发挥土壤对雨水的吸纳消减作用,提升管道对雨水的承压能力。

3、实现排水管道的灵活布局调整。可根据相关区域的排水需求,灵活布局和调整地下渗透性管道,因地制宜配置地下排水设施,形成地下渗水管网体系,增强雨水渗透能力。

4、实现泥沙的沉淀和排出。本实用新型中设有沉沙池,可以及时将排水管内的泥沙进行沉淀,然后进行集中清理,避免了排水管的堵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以便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和图2,一种海绵式雨水渗透收排系统,包括排水管6、透水隔离层7、沙石渗透层3、沙土渗透层2、地面渗透层1、雨水直排管5、一号排水雨箅4和沉沙池9。图2中标号10为土壤。

沉沙池9的开口设置在地面渗透层1上,沉沙池9的开口设有二号排水雨箅8。

地面渗透层1采用透水砖铺设而成。

沙土渗透层2的上层厚度为8~12cm;沙土渗透层2下层的厚度为30~100cm。沙土渗透层2两侧的厚度为30~100cm。沙石渗透层的上层厚度为8~12cm;沙石渗透层下层的厚度为30~100cm。沙石渗透层两侧的厚度为30~100cm。透水隔离层7的厚度为0.8~1.2cm。

透水隔离层7环绕在排水管6外侧,沙石渗透层3环绕在透水隔离层7的外侧,沙土渗透层2环绕在沙石渗透层3的外侧,沙土渗透层2位于地面渗透层1的下方。

雨水直排管5从上向下依次穿过地面渗透层1、沙土渗透层2、沙石渗透层3、透水隔离层7与排水管6相通,一号排水雨箅4设置在地面渗透层1且位于雨水直排管5上端口处。

排水管6与沉沙池9相通,排水管6上设有排水孔,排水孔隙的孔径为2~3mm。

地面雨水经地面渗透层1、沙土渗透层2、沙石渗透层3、透水隔离层7进入排水管6或者经由一号排水雨箅和直排管5直接进入排水管6。如果雨水量大,排水管6的雨水部分向四周渗透、渗透不及的雨水向前流走,流动过程亦为向四周渗透过程,多余的雨水经排水管6最终排入河道、公园、闲置地带等预定排水区域。雨水流经沉沙池9,泥沙在沉沙池9过滤,通过对沉沙池9的清理,排除积存的泥沙。

排水管6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整套系统对雨水消减量、消减速度大致可以测算。雨水消减量和速度可通过对排水管6的排水孔隙孔径大小和孔隙密度的调整而配置,可得以有效控制。

本实用新型不仅设有雨水直排管和排水管,还设有透水隔离层、沙石渗透层、沙土渗透层和地面渗透层,且排水管上设有排水孔;在排出雨水时,不仅可以通过常规的排水管进行排水,而且雨水还可以通过地面渗透层、沙土渗透层、沙石渗透层和透水隔离层,然后通过排水孔进入排水管内,起到了快速排水的效果。

此外,地面渗透层、沙土渗透层、沙石渗透层和透水隔离层还起到蓄水的作用,排水管内的排水量达到最大值时,减轻排水管的压力。设置沙土渗透层可以有较好的蓄水能力,设置沙石层可以起到很好的蓄水和过滤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