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1446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雨水收集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特别涉及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雨水是城市水源的重要的来源,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对雨水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有技术中,通过对雨水收集并且将其进行存储为城市提供水源的装置大多数是采用挖池塘、湖泊进行存储,这种设置虽然能够将水进行存储,但是,这种水源由于其是露天的结构,容易受到污染。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露天的问题,通过在地底挖好储水池,并且通过混凝土进行浇筑,形成密闭的空间进行储水,从而将水池置于地底,让其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水本身存在细菌,在静置的水中,细菌不断的进行生长繁殖,留下大量的残留物,并且不能够被带走,从而使得水容易发臭,因此,这种水池在使用时水也会存在异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让雨水存储并且能够让其保持干净的雨水收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管道、初雨收集池以及存储池,雨水收集管导上设置有分管,所述分管与初雨收集池连通,所述存储池包括一级池和二级池,所述雨水收集管道通入一级池中,所述一级池与二级池垂直设置且一级池与二级池之间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一级池与二级池之间设置有将二级池内的水送回一级池的回流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管将初雨送入到初雨收集池,从而将污染比较严重的初雨进行去除,一级池和二级池的设置可以进行存储水,过滤结构能够将一级池内的杂质进行过滤,进入到二级池内存储,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回流装置将二级池内的水回流到一级池,从而让其进行流动和过滤,从而让二级池内的水一直处在流动和过滤后的状态,让其更加清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结构由上至下分别设置为阻隔层、粗滤层、细滤层、第一吸附层以及第二吸附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隔层和粗滤层能够过滤掉比较大的物质,而细滤层能够过滤一些比较小的物质,第一吸附层能够将大量细微颗粒进行吸收掉,第二吸附层能够进一步进行吸附。阻隔层能够阻挡水对粗滤层的冲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粗滤层与细滤层之间设有硅藻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藻土层能够为二级池提供矿物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隔层与粗滤层之间、粗滤层与硅藻土层之间、硅藻土层与细滤层之间、细滤层与第一吸附层之间以及第一吸附层与第二吸附层之间均设有间隔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间隔层能够让各个层之间互不干扰,稳定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吸附层采用过滤棉,所述第二吸附层内设有骨架,所述过滤棉置于骨架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棉柔软,能够时候微生物生长,能够进行生物净化,骨架能够让过滤棉提供支撑,防止其整个层变形严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骨架包括上板、下板以及置于上板以及下板之间的支撑架,所述过滤棉置于上板与下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能够放置过滤棉,而上板与下板能够进行阻挡。经过上板、下板和支撑架形成稳定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包括纵板以及横板纵横交错形成网格状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纵横交叉的结构能够形成放置过滤棉的网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板与横板连接位置设有连接块,所述上板与下板上均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块置于连接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孔和连接块让上板和下板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骨架包括上板与下板,所述上板上安装有公接头,所述下板设有母接头,所述公接头与母接头配合,所述过滤棉置于上板与下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母接头配合,同时将上板和下板进行支撑形成放置过滤棉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流装置包括抽水泵以及安装在抽水泵两端的抽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抽水管与二级池连通,所述出水管与一级池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水泵通过抽水管将二级池内的水经出水管送入到一级池进行回流再次过滤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雨水收集模块的结构图;

图3是雨水收集结构的单元体的平面视图;

图4是单元体的另一种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5是单元体拼接的底板结构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单元体的剖视图;

图8是一级池、过滤结构以及二级池之间的结构;

图9a是骨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9b是支撑架的结构图;

图10是骨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中:1、雨水收集管道;11、分管;12、阀门;2、初雨收集池;3、一级池;4、二级池;41、抽水孔;5、过滤结构;51、阻隔层;52、粗滤层;53、细滤层;54、硅藻土层;55、第一吸附层;56、第二吸附层;57、间隔层;58、骨架;581、下板;582、上板;583、横板;584、纵板;585、导向斜面;586、连接块;587、连接孔;588、公接头;589、母接头;6、侧板;61、卡块;7、单元体;71、连接柱;711、片体;712、凹槽;713、圆环;714、连接凸起;72、底板;721、卡槽;722、连接槽;723、开口槽;724、连接环;725、凹环;73、限制件;731、限制筒;732、限制柱;733、支撑杆;74、盖板;741、通孔;742、突起;8、连接件;81、连接片;82、连接头;91、抽水管;92、抽水泵;93、出水管;94、分水管;95、水龙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雨水收集管道1、初雨收集池2以及存储池,雨水收集管道1上设置有分管11,分管11与初雨收集池2连通,且分管11上设有阀门12,打开阀门12,将雨水输送管道输送过来的初雨送入到分管11,通过分管11将初雨送入初雨收集池2。在初雨收集池2收集完成后,通过阀门12将分管11进闭合,从而后续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管道1进入到存储池,通过存储池进行存储。

如图1所示,存储池包括一级池3和二级池4,雨水收集管道1直接将雨水输送到一级池3内进行暂存。在一级池3和二级池4之间设置过滤结构5。在一级池3与二级池4内均通过雨水收集模块填充形成。一级池3能够将雨水进行暂存,通过过滤结构5,让雨水下渗,同时对雨水进行过滤,从而让雨水进行净化,从而让二级池4里面的水变得比较纯净。

雨水收集模块(如图2所示)由若干单元体7对接,连接在单元体7上的侧板6以及用于单元体7与单元体7之间进行连接的连接件8(连接件8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参照图5和图6)。其中,单元体7(主要结构如图2和图7所示)包括底板72、安装在底板72上的若干连接柱71,连接柱71一端与底板72连接,连接柱71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若干凹槽712,各凹槽712对称设置,且在连接柱71的端部中间设置圆环713(如图3和图4所示),圆环713与连接柱71内部连通。在凹槽712内安装有限制件73(限制件73结构参照图2、图3和图4),限制件73包括限制筒731,置于圆环713内,在限制筒731四周设置若干限制柱732,限制柱732置于凹槽712内,限制柱732设置成空心状态,且让限制柱732与限制筒731连通。经过限制筒731以及限制柱732的设置,让对接的连接柱71能够进行限位,让连接柱71与连接柱71之间不会滑开的情况。另外,通过连通的限制柱732以及限制筒731,让连接柱7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从而让水流能够更加方便流通。

在限制柱732(限制柱732结构参照图2、图3和图4)内设置有若干支撑杆733,通过支撑杆733对限制柱732边缘进行支撑,从而让其能够可以让限制柱732不会变形,从而保持限制柱732的形状,能够对连接柱71的凹槽712部位进行支撑。支撑杆733可以设置成星型结构,这种结构受力时可以进行相互抵消,从而在支撑杆733本身不出现破损的情况下,支撑杆733不会变形,从而其受力的稳定性更好。

连接柱71与底板72插接(主要结构如图7所示),在底板72上设置连接环724,连接柱71设置有连接凸起714,连接凸起714置于连接环724内,在底板72上设置与连接柱71外缘匹配的凸环,将连接柱71置于凸环内。连接柱71由若干片体711进行连接而形成的环状柱体(连接柱71的具体结构图可以参照图3和图4),为了让各个片体711受力均匀,片体711与片体711之间的角度相同,片体711的形状也相同,其截面成正多边形结构。一边为了让力比较集中,让其容易进行相互抵消,因此,连接柱71设置成一端大一端小的结构,连接柱71与底板72连接段的面积大于其与连接柱71进行对接的一端的面积,且两端结构互成相似多边形。为了让连接柱71之间的额结构强度增强,片体711之间形成的外角(向外突出形成的夹角)在90-180度之间(如图3所示),可以优选135°,由于两边的其中一边进行弯折时,均有另一边作为该边的加强边,从而其不容弯折。同时,片体711之间形成的内角(向内凹陷形成的夹角)可以设置成相同范围的角度,以加强抗折弯的性能。另外,其角度还有另外一种设置方式,将外角设置成锐角,同时内角也设置成锐角(优选60度,如图4所示),此时,内角和外角均比较小,在围城一个环时,需要大量的片体711进行,因此,使得连接柱71外表的棱增加,从整个整体来看,棱增加后,能够让整个连接柱71的结构强度增强,当其对面的棱在弯折时,其他位置的棱均能够进行抗弯,从而防止连接柱71进行折弯。

在连接环724上设置盖板74(如图5和图7所示),在连接环724内设置台阶,盖板74置于台阶上,且在连接环724内设置凹环725,盖板74上设置突起742,通过突起742置于凹环725内将盖板74嵌在连接环724内。在盖板74上设置若干通孔741,通过通孔741与连接柱71内部进行连通,同时,在拆除盖板74时也能够通过通孔741进行施力,方便将其从连接环724内取出。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底板72的边缘设置若干卡槽721,在卡槽721底端设置连接槽722,侧板6边缘设置有与卡槽721连接的卡块61,将连接件8安装在卡块61上,让连接件8与连接槽722进行配合,从而将两单元体7的底板72进行连接,从而完成单元体7之间的连接。连接件8也可以和侧板6分开设置,侧板6与底板72通过卡槽721以及卡块61配合,在底板72上还设置连接槽722,此时,将连接槽722与卡槽721错开设置,卡槽721边缘设置开口槽723,将开口槽723由连接槽722至底板72边缘开设,连接件8包括连接片81和分别置于连接片81两端的连接头82,将连接头82置于连接槽722内,将连接片81置于开口槽723内,从而让两底板72之间通过连接件8进行连接。

如图8所示,过滤结构5包括阻隔层51、粗滤层52、细滤层53、第一吸附层55和第二吸附层56,每一层之间均设置有间隔层57将各个过滤层进行间隔,让各个过滤层完成各个过滤层的功能,不会让其紊乱。阻隔层51采用海绵构成,通过海绵将水吸收,并且通过海绵的结构将一级池3内的水进行初步净化,阻止大颗粒杂物进入到粗滤层52。粗滤层52采用鹅卵石填充形成,细滤层53采用石英砂填充形成,通过石英砂的铺设,让水在经过石英砂时起到过滤作用,从而让水中的细小的物质进行过滤。第一吸附层55设置成活性碳层,通过排布活性碳颗粒,通过活性碳自身的吸附能力,将水中的微小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能够达到净化水的目的。第二吸附层56设置成过滤棉,通过过滤棉可以在其上面存在细菌,通过细菌让其能够对水进行净化。

如图8所示,为了让二级池4里面的水能够存在矿物质,在细滤层53与第一吸附层55之间设置硅藻土层54,通过硅藻土层54为二级池4进行增加矿物质。同时,由于第二吸附层56设置成过滤棉,因此,第二吸附层56容易被压缩,从而为了保持第二吸附层56的厚度,在第二吸附层56位置设置骨架58,再将过滤棉置于骨架58内,形成第二吸附层56,这样不会让第二吸附层56变成伸缩量大的一层,从而能够让第二吸附层56更加稳定。

其中,如图9a和图9b所示,骨架58包括上板582和下板581,上板582和下板581之间设置支撑架,且在上板582与下板581之间设置侧板6,让上板582与下板581稳定。支撑架可以设置一个整体,其由若干纵横交错横板583和纵板584构成,且将过滤棉填充至横板583与纵板584交错形成的网格内。纵板584和横板583的交错的位置两端均设置连接块586,连接块586设置成圆台型结构,在上板582与下板581上均设有与圆台配合的连接孔587,连接孔587结构与连接块586相匹配。在连接块586的端部设置凸缘,同时在连接孔587的端部设置环槽,凸缘置于环槽内,从而让支撑架与上板582以及下板581连接。

采用支撑架的设置虽然能够有效的将第二吸附层56进行支撑,但是在将过滤棉放入到网格内时比较麻烦,因此,如图10所示,将支撑架设置成母接头589和公接头588,母接头589与下板581一体设置,公接头588与上板582一体设置,母接头589中间设置有公头孔,公接头588插入公头孔实现连接。为了让其的结构强度增强,将公接头588设置成十字结构,同时,公头孔与其相同设置成十字孔结构。在公接头588背离上板582的端部设有导向斜面585,通过导向斜面585让其在与公头孔连接时进行引导,从而更加方便接入。

如图1所示,在二级池4与一级池3之间设置回流装置,通过回流装置将二级池4内的水回流到一级池3,从而让水处于流动状态,从而不容易滋生细菌,让二级池4内的水更加干净。在二级池4的底部开设抽水孔41,抽水孔41内安装抽水管91,抽水管91的下端部位置与二级池4的底部之间存在间隙,这种设置可以一定程度阻止二级池4底部的杂质进入到抽水管91内。抽水管91连接抽水泵92,抽水泵92的储水端连接出水管93,出水管93接入一级池3,将二级池4内的水抽入到一级池3内,在出水管93设置分水管94,分水管94露出底面,在其端部安装水龙头95,可以在抽水时打开水龙头95对二级池4内的水进行检查,能够一定程度对二级池4内的水质起到监测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