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土边坡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9689阅读:1140来源:国知局
碎石土边坡支护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支护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碎石土边坡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滑坡规模及性质等具体情况,滑坡治理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基于削方卸载、抗滑桩、抗滑挡墙等的支挡结构、锚索等锚固工程、综合截排水措施等技术手段,对于中小型滑坡,常采用抗滑挡墙措施予以治理。为了保证抗滑挡墙的抗滑、抗倾覆稳定性,加之要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一般抗滑挡墙截面较大、基础埋置较深、基坑开挖及墙身圬工量大,不便于施工;而作为临时支护加固措施的微型桩群一体性差。对于中小型的浅层滑坡和正在滑动中的滑坡的治理,如何采取扰动更小的措施快速治理,是设计者面临的问题。

另外,高填方路堤一般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方法施工,每层填筑厚度根据所采用的填料决定。如果填料来源不同,性质相差较大时,不应分段或纵向分幅填筑。位于浸水路段的高填方路堤应采用水稳定性较高和渗水性好的填料,边坡比不宜小于1:2,避免边坡失稳。

碎石土边坡地段的路基填筑,一般具有填土厚度大、土质松散、地基不均匀等特点,常采用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处理,按照强夯法处理的技术要求,根据试夯结果确定强夯参数后进行填筑处理。但是这一方法显然不适用于滑坡段落,在滑坡路段,强夯能级大,对坡体震动强,极易引起滑坡加速变形,甚至速滑。例如,在巨厚、松散、含砾石甚至大弧石的地层施工时,由于该地层中无法找到稳固的锚固层段。该种地层条件下,锚索锚固段轴力的分布不符合传统意义上锚索轴的分布规律,如何解决此技术问题,值得深究。由于高填路基段所处地层中粘性土成分含量太低,施工区域又无粘土来源,使得墙后填土的压实度难以保证,于碾后设备难以接近,其压实度更难保障,而该处的压实度对工程成败而言又是非常关键。因此如何保证墙后填土的压实度成为丰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难度大,并且施工质量不易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碎石土边坡支护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对碎石土边坡进行有效支护,支护效果好,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碎石土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填筑侧边坡进行加固的填筑侧边坡加固结构和对抗滑侧边坡进行加固的抗滑侧边坡加固结构,所述填筑侧边坡和抗滑侧边坡分别为位于所施工路基两侧的碎石土边坡;

所述填筑侧边坡加固结构包括多个由上至下对高填方路堤进行加固的锚索肋板墙加固结构和位于高填方路堤底部的锚索抗滑加固结构,多个所述锚索肋板墙加固结构的结构均相同;所述高填方路堤为填筑在填筑侧边坡上的路堤,所述填筑侧边坡的坡面上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台阶,所述高填方路堤由上至下分为多个填筑层,多个所述填筑层中位于最底部的所述填筑层为底部填筑层,所述高填方路堤中位于所述底部填筑层上方的各填筑层均为上部填筑层;

每个所述上部填筑层均由一个所述锚索肋板墙加固结构进行加固,各上部填筑层的外侧面均为由上至下逐渐向外倾斜的斜坡面,每个所述锚索肋板墙加固结构均包括多排由上至下布设的第一预应力锚索和一个布设在所加固上部填筑层外侧的肋板墙,所述肋板墙与所加固上部填筑层的外侧面呈平行布设;多排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均呈平行布设,每排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均包括多根沿填筑侧边坡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一预应力锚索,多根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由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每根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的内端均伸入至填筑侧边坡内,每根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的外端均锚固在肋板墙上;

所述底部填筑层由所述锚索抗滑加固结构进行加固,所述锚索抗滑加固结构包括多个沿填筑侧边坡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抗滑桩、一个布设于所述底部填筑层外侧的外挡墙和多排由上至下布设的第二预应力锚索,每排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均包括多根沿填筑侧边坡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二预应力锚索,多根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由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每根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的内端均伸入至填筑侧边坡内,每根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的外端均锚固在抗滑桩上;所述锚索抗滑加固结构中的所有第二预应力锚索沿填筑侧边坡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分多列进行布设,每列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外侧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抗滑桩,所述抗滑桩呈竖直向布设;

所述抗滑侧边坡加固结构为桩挡墙,所述桩挡墙包括布设在抗滑侧边坡底部的抗滑挡墙和多个沿抗滑侧边坡的长度方由前至后向布设的抗滑桩群,所述抗滑挡墙沿抗滑侧边坡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所述抗滑挡墙底部伸入至抗滑侧边坡的岩土体内;多个所述抗滑桩群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所述抗滑桩群均包括多个呈竖直向布设的竖向加固桩,多个所述竖向加固桩的上部均伸入至抗滑挡墙内,每个所述竖向加固桩内均设置有竖向受力钢筋,多个所述竖向加固桩内的竖向受力钢筋上部均通过箍筋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箍筋呈水平布设且其位于抗滑挡墙内。

上述碎石土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抗滑挡墙由片石混凝土砌筑而成。

上述碎石土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每个所述抗滑桩群中的多个所述竖向加固桩分三排进行布设。

上述碎石土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抗滑侧边坡为内部存在滑动面的边坡,所述抗滑挡墙底部位于滑动面下方。

上述碎石土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肋板墙为混凝土预制墙,所述混凝土预制墙上开有多个分别供第一预应力锚索安装的安装孔。

上述碎石土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多个所述锚索肋板墙加固结构中的所有肋板墙均呈平行布设,多个所述肋板墙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布设。

上述碎石土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多个所述锚索肋板墙加固结构中的所有第一预应力锚索和所述锚索抗滑加固结构中的所有第二预应力锚索均呈平行布设。

上述碎石土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底部填筑层的外侧面呈竖直向布设,所述外挡墙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为预制板墙。

上述碎石土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和第二预应力锚索均为预应力注浆锚索,所述预应力注浆锚索的锚索体包括自由段和位于所述自由段内侧的锚固段,所述锚固段位于填筑侧边坡内,所述自由段外侧同轴套装有聚氯乙烯管。

上述碎石土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高填方路堤和填筑侧边坡上均开有多个供所述预应力注浆锚索锚固的注浆孔,所述预应力注浆锚索与所述注浆孔的孔壁之间为注浆加固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且施工简便,投入施工成本较低。

2、结构设计合理,采用填筑侧边坡加固结构和抗滑侧边坡加固结构相结合进行边坡支护。

3、所采用的填筑侧边坡加固结构设计合理,包括多个由上至下对高填方路堤进行加固的锚索肋板墙加固结构和位于高填方路堤底部的锚索抗滑加固结构,高填方路堤为填筑在填筑侧边坡上的路堤,并且填筑侧边坡的坡面上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台阶,能进一步提高加固效果。

4、填筑侧边坡加固结构中采用多个锚索肋板墙加固结构和位于高填方路堤底部的锚索抗滑加固结构对高填方路堤进行加固,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结构轻型,不会因结构物加载造成路基失稳;第二、锚索肋板墙加固结构与锚索抗滑加固结构均采用锚拉结构,能有效适用至较陡坡率的高填方路堤加固,节约了空间与填方量;第三、采用墙后注浆加固的方式,弥补了锚固地层条件差的劣势;第四、采用注浆加固结构代替墙后回填,保证了路基压实度。

5、抗滑侧边坡加固结构设计合理,采用桩挡墙进行加固,包括布设在抗滑侧边坡底部的抗滑挡墙和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抗滑桩群。该桩挡墙为一种新型抗滑支挡结构,具有施工简便、工艺简单、结构可靠等特点。抗滑桩群中各竖向加固桩下部通过插入钢筋束(或钢管)和注浆浆液锚固在稳定的地层中。抗滑桩群中各竖向加固桩的间距较密且其上部采用箍筋紧固联结,各竖向加固桩采用高压注浆桩,在高压注浆的作用下成型的桩体与桩周岩土体形成一种复合的加筋土体,既避免了一般抗滑挡墙截面较大、基础埋置较深、不便于施工等特点,又克服了作为临时支护加固措施的微型桩群一体性差的缺点,增强了挡墙的抗滑、抗倾覆能力及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了基坑开挖及墙身圬工量,加之施工中对滑坡扰动小,所以对于中小型的浅层滑坡和正在滑动中的滑坡的治理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该桩挡墙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通过抗滑桩群能有效增强抗剪、抗滑移、抗倾覆能力,对基底承载力要求也明显降低;第二、竖向加固桩的施工过程不受场地空间的限制,施工时噪音小,振动也小,对坡体扰动也小;第三、设置抗滑桩群后,能适当减小抗滑挡墙的截面尺寸和基础埋深,使土石方开挖量减少,因此可以应用于处在滑动状态下的滑坡治理工程;第四、由于施工抗滑挡墙前,微型桩群已施工完毕,微型桩群可以起到临时支护作用,维持坡体一定程度的力学平衡,避免挡墙墙体施工引起滑坡速滑而造成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对碎石土边坡进行有效支护,支护效果好,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抗滑桩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高填方路堤; 2—填筑侧边坡; 3—肋板墙;

4—第一预应力锚索; 5—台阶; 6—抗滑桩;

7—外挡墙; 8—第二预应力锚索; 9—路基;

10—抗滑侧边坡; 11—抗滑挡墙; 12—竖向加固桩;

13—箍筋; 14—滑动面; 15—竖向受力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对填筑侧边坡2进行加固的填筑侧边坡加固结构和对抗滑侧边坡10进行加固的抗滑侧边坡加固结构,所述填筑侧边坡2和抗滑侧边坡10分别为位于所施工路基9两侧的碎石土边坡;

所述填筑侧边坡加固结构包括多个由上至下对高填方路堤1进行加固的锚索肋板墙加固结构和位于高填方路堤1底部的锚索抗滑加固结构,多个所述锚索肋板墙加固结构的结构均相同;所述高填方路堤1为填筑在填筑侧边坡2上的路堤,所述填筑侧边坡2的坡面上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台阶5,所述高填方路堤1由上至下分为多个填筑层,多个所述填筑层中位于最底部的所述填筑层为底部填筑层,所述高填方路堤1中位于所述底部填筑层上方的各填筑层均为上部填筑层;

每个所述上部填筑层均由一个所述锚索肋板墙加固结构进行加固,各上部填筑层的外侧面均为由上至下逐渐向外倾斜的斜坡面,每个所述锚索肋板墙加固结构均包括多排由上至下布设的第一预应力锚索4和一个布设在所加固上部填筑层外侧的肋板墙3,所述肋板墙3与所加固上部填筑层的外侧面呈平行布设;多排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4均呈平行布设,每排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4均包括多根沿填筑侧边坡2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一预应力锚索4,多根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4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4由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每根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4的内端均伸入至填筑侧边坡2内,每根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4的外端均锚固在肋板墙3上;

所述底部填筑层由所述锚索抗滑加固结构进行加固,所述锚索抗滑加固结构包括多个沿填筑侧边坡2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抗滑桩6、一个布设于所述底部填筑层外侧的外挡墙7和多排由上至下布设的第二预应力锚索8,每排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8均包括多根沿填筑侧边坡2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二预应力锚索8,多根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8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8由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每根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8的内端均伸入至填筑侧边坡2内,每根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8的外端均锚固在抗滑桩6上;所述锚索抗滑加固结构中的所有第二预应力锚索8沿填筑侧边坡2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分多列进行布设,每列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8外侧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抗滑桩6,所述抗滑桩6呈竖直向布设;

所述抗滑侧边坡加固结构为桩挡墙,所述桩挡墙包括布设在抗滑侧边坡10底部的抗滑挡墙11和多个沿抗滑侧边坡10的长度方由前至后向布设的抗滑桩群,所述抗滑挡墙11沿抗滑侧边坡10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所述抗滑挡墙11底部伸入至抗滑侧边坡10的岩土体内;多个所述抗滑桩群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所述抗滑桩群均包括多个呈竖直向布设的竖向加固桩12,多个所述竖向加固桩12的上部均伸入至抗滑挡墙11内,每个所述竖向加固桩12内均设置有竖向受力钢筋15,多个所述竖向加固桩12内的竖向受力钢筋15上部均通过箍筋13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箍筋13呈水平布设且其位于抗滑挡墙11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肋板墙3为混凝土预制墙,所述混凝土预制墙上开有多个分别供第一预应力锚索4安装的安装孔。

多个所述锚索肋板墙加固结构中的所有肋板墙3均呈平行布设,多个所述肋板墙3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布设。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锚索肋板墙加固结构中的所有第一预应力锚索4和所述锚索抗滑加固结构中的所有第二预应力锚索8均呈平行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部底部填筑层的外侧面呈竖直向布设,所述外挡墙7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为预制板墙。实际施工非常简便,只需将外挡墙7安装到位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4和第二预应力锚索8均为预应力注浆锚索,所述预应力注浆锚索的锚索体包括自由段和位于所述自由段内侧的锚固段,所述锚固段位于填筑侧边坡2内,所述自由段外侧同轴套装有聚氯乙烯管。

与常规锚索采用的波纹管相比,采用聚氯乙烯管能有效提高所述预应力注浆锚索的锚固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填方路堤1和填筑侧边坡2上均开有多个供所述预应力注浆锚索锚固的注浆孔,所述预应力注浆锚索与所述注浆孔的孔壁之间为注浆加固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填方路堤1上设置路基9。

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4和第二预应力锚索8施工完成后,实现在外挡墙7和肋板墙3后侧对高填方路堤1与填筑侧边坡2进行注浆加固的目的,能有效增强高填方路堤1内填土(即墙后填土)的刚性,充分保证路基9与墙后填土的密度,相应能够保证路基9下方填土的压实度,也保证了所述预应力注浆锚索施加预应力的顺利实施,从而达到了稳定路基9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所述预应力注浆锚索在岩土体内的锚固力,可适宜增大所述注浆孔的孔径,以增大所述注浆加固结构的直径,确保所述预应力注浆锚索的锚固力;相应地,墙后填土的密实度也能保证所述预应力注浆锚索的锚固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抗滑挡墙11由片石混凝土砌筑而成。

每个所述抗滑桩群中的多个所述竖向加固桩12分三排进行布设。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所述抗滑桩群中均包括8个所述竖向加固桩12。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每个所述抗滑桩群中所包括竖向加固桩12的数量和各竖向加固桩12的布设位置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抗滑侧边坡10为内部存在滑动面14的边坡,所述抗滑挡墙11底部位于滑动面14下方。

实际施工时,对所述填筑侧边坡加固结构和所述抗滑侧边坡加固结构分别进行施工。其中,对所述填筑侧边坡加固结构进行施工时,先对所述锚索抗滑加固结构中的多个所述抗滑桩6分别进行施工,再由下至上对高填方路堤1的各填筑层分别进行填筑施工,填筑过程中对各填筑层分别进行加固,实际施工非常简便。对所述抗滑侧边坡加固结构(即桩挡墙)进行施工时,先对多个所述抗滑桩群分别进行施工,再对多个所述抗滑桩群上部砌筑抗滑挡墙1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