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型复合护岸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4609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型复合护岸建筑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特别是一种生态型复合护岸建筑物。



背景技术:

由于人类采用硬化河岸对河流进行人为干预,致使河流水域与陆域的联系被削弱,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的理念应运而生。

目前,用于河道两岸岸坡防护的建筑物主要包括混凝土护坡、石笼护坡、植草砖护坡和植物护坡等。其中,混凝土护坡的缺点是工程投资大和易造成河道“三化”(直线化、规则化和硬化),不符合生态治河理念;石笼护坡的缺点是易产生水流淘刷和视觉效果差;植草砖护坡的缺点是对地基较为敏感,一旦产生沉降,容易大面积变形和损毁;单纯的植物护坡的缺陷是抗冲能力差,大水情况下无法有效避免河道岸坡的冲刷。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河岸岸坡防护建筑物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投资较低、视觉效果好、自适应能力强和可以有效避免河道岸坡冲刷的生态型复合护岸建筑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型复合护岸建筑物,包括位于河岸和河槽床之间的护坡;该护坡由与河岸相接的斜坡段和与河槽床相接的水平段组成,斜坡段的上端高于河流的设计水位,水平段的高度高于河水水位;水平段和斜坡段的下部为装有石块的网箱,斜坡段的上部为回填土,回填土上有种植的灌木。

所述网箱为方形,由8#-10#镀锌铁丝或格宾材料编制;网箱的尺寸(长×宽×高)为4m×1m×0.5m或2m×1m×0.5m;网箱的网孔为六角形,网箱的尺寸(B×H)为8cm×10cm、12cm×10cm、12cm×15cm、15cm×15cm中的任一种。

与现有岸坡防护建筑物相比,本实用新型生态型复合护岸建筑物的优点是:

1、由灌木与装有石块的网箱相结合构成护坡,可避免河道“硬化”。

2、在斜坡段的回填土上种植灌木,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3、利用灌木与装有石块的网箱的柔性使护岸建筑物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

4、与用单纯种植植物护岸相比,本护岸建筑物具有较强的抗冲能力,可确保岸坡在设计工况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5、利用灌木的生长特性,与装有石块的网箱配合,可达到控制土壤侵蚀、促进有机污染物分解、改良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态型复合护岸建筑物的示意图(断面视图);

图2为图1中单个网箱的立体图(上盖开启状);

图3为图2网箱的网格放大图。

图中:1-河岸、2-斜坡段、3-灌木、4-水平段、5-河槽床、6-开挖线、7-回填土、8-网箱、9-河水水位、10-设计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生态型复合护岸建筑物包括位于河岸1和河槽床5之间的护坡;该护坡由与河岸相接的斜坡段2和与河槽床5相接的水平段4组成,斜坡段的上端高于河流的设计水位10,水平段的高度高于河水水位9;水平段和斜坡段的下部为装有石块(未图示)的网箱8,网箱为图2所示的方形,由8#-10#镀锌铁丝编制,尺寸(长×宽×高)为4m×1m×0.5m,网箱的网孔为图3所示的六角形,其尺寸(B×H)为8cm×10cm。斜坡段的上部为回填土7,回填土上有种植的灌木3。

结合图1、图2和图3,上述护岸建筑物的建造按下述步骤进行:

1、开挖护坡基础,其中开挖线6在斜坡段的坡度根据土壤条件按照规范取值;开挖线在水平段的长度按河道冲刷深度的2—3倍确定。

2、护坡基础开挖完毕后,定桩放线,进行网箱基础铺设。

3、网箱基础铺设完毕后按设计安装网箱,将网箱边缘对齐,装好隔片,组装网垫时使隔片与网箱的箱壁呈90°相交,然后绑扎,将网垫组装好。

4、对安装好的网箱进行整形,然后用竹竿、木棒、钢管或木板等材料进行绑扎,为填充石块做准备。

5、向经过整形和绑扎的网箱中填充石块,石块的粒径要大于网箱的网孔。

6、填充石块结束后,用直径2.0mm的双绞铁丝固定网箱的边丝:双绞铁丝每隔8-15cm双螺旋一次,使网箱的边丝相互紧贴,保证网箱整齐;然后拆除填充石块前绑扎网箱的竹竿、木棒、钢管或木板等材料。

7、在斜坡段的网箱上部覆盖30cm-50cm的回填土;在水平段的网箱与河槽床相接处也填加回填土。

8、在斜坡段的回填土上种植灌木:选用1-2年生棉槐树苗,按株行距0.5m-1.0m挖穴,穴深30cm-50cm,每穴栽2-3株,每株2-3枝,修剪后高度为0.5m-1.0m,栽后培土并踩实(若土壤干燥,需先灌水后再培土踩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