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两侧雨水净化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1448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两侧雨水净化收集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两侧雨水净化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雨水蓄存是海绵城市的"海绵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而且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但是天然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源,在降到道路路面后,城市面源污染物也被雨水携带大量进入水体,不能直接用来利用。因此若能将天然雨水在收集前就经过初步净化,将极大的提高雨水利用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两侧雨水净化收集系统,它不仅具有结构简单、修建方便,而且能绿化美化环境,初步净化道路雨水中的有害物质,收集储存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可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领域。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道路两侧雨水净化收集系统,包括雨水净化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所述雨水净化系统设置在道路两侧,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防冲刷层、种植层、粗砂层和净化层,侧面设置有出水口;所述道路两端设有透水路沿石;所述净化层两侧延伸到路面,剖面结构呈“U”型;所述净化层与种植层、粗砂层接触部位设置有透水土工布;所述雨水收集系统设置在雨水净化系统旁,与雨水净化系统的出水口相连接,顶部设置有溢水孔;所述溢水孔与市政管网连接。

所述透水路沿石设置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一侧设置有拦污栅。

所述防冲刷层由卵石或碎石构成,粒径大小2~4cm。

所述净化层由卵石和填充在卵石缝隙间的生物炭构成。

所述出水口设置有拦污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雨水净化系统,层层净化水体,可以大量吸附雨水中的污染源,达到净化水体减少污染的目的,并且种植的植物可以美化环境;

2、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经过初步净化的雨水,极大的提高了雨水再利用率;

3、该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景观性好,符合生态、经济、景观等各方面要求,是一种实用的复合型雨水净化收集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道路;2-雨水净化系统;3-防冲刷层;4-种植层;5-粗砂层;6-净化层;7-透水土工布;8-雨水收集系统;9-溢水孔;10 -市政管网;11-出水口;12-拦污栅;13-水流;14-透水路沿石;15-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道路两侧雨水净化收集系统,包括雨水净化系统2和雨水收集系统8,所述雨水净化系统2设置在道路1两侧,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防冲刷层3、种植层4、粗砂层5和净化层6,侧面设置有出水口11;所述出水口11设置有拦污栅12;所述防冲刷层3由卵石或碎石构成,粒径大小2~4cm;所述净化层6由卵石和填充在卵石缝隙间的生物炭构成;所述道路1两端设有透水路沿石14;所述透水路沿石14设置有透水孔15,所述透水孔15一侧设置有拦污栅12;所述净化层6两侧延伸到路面,剖面结构呈“U”型;所述净化层6与种植层4、粗砂层5接触部位设置有透水土工布7;所述雨水收集系统8设置在雨水净化系统2旁,与雨水净化系统2的出水口11相连接,顶部设置有溢水孔9;所述溢水孔9与市政管网10连接。

当大气降雨时,路面雨水通过路沿石的透水孔15,进入经过雨水净化系统2后,在净化层6的净化作用下,大量吸收雨水中有害物,达到初步净化雨水的目的,而后由出水口11,进入雨水收集系统8,可收集利用雨水。当收集系统雨水蓄满后,多余的降水通过溢流孔9,流入市政管网10,达到防洪排水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