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法用导向式荷载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2900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荷载箱,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自平衡法用导向式荷载箱。



背景技术:

现使用的基桩承载力检测用的荷载箱,它是安装在基础桩桩底或桩的中段,由上环板、压力单元、下环板、位移杆、位移护管等组成,上环板和下环板受径向力时,无导向作用易导致上环板和下环板产生相对位移,影响成桩质量或和荷载箱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平衡法用导向式荷载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平衡法用导向式荷载箱,包括上环板、下环板和压力单元,压力单元设于上环板和下环板之间,其特征是:还包括内导向圈和外导向圈,所述外导向圈的上端固定连接于上环板的下表面,所述内导向圈的下端固定连接于下环板的上表面,所述外导向圈、内导向圈、上环板和下环板同轴设置,所述外导向圈的内壁和内导向圈的外壁之间的距离小于5mm。

优选的,所述外导向圈的下端与下环板的上表面单边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导向圈的上端与上环板的下表面单边焊接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内圈,所述内圈同轴设于内导向圈内侧,并与内导向圈、上环板和下环板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压力单元设于密闭空间内。

优选的,所述上环板的上表面和下环板的下表面均设有多块筋板。

优选的,还包括有上位移杆和下位移杆,所述上位移杆的底端连接于上环板,所述下位移杆的底端穿过上环板连接于下环板。

优选的,还包括上保护套,所述上保护套与上位移杆同轴且底端连接于上环板上。

优选的,还包括下保护套,所述下保护套与下位移管同轴且底端穿过上环板连接于于下环板。

优选的,还包括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为直角三角板,所述加强肋的一直角边固定于内导向圈的内壁,另一直角边固定于下环板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上环板和下环板相对移动时,外导向圈和内导向圈起到相互限位的作用,防止上环板和下环板轴向位移的同时发生径向位移的情况,以保证上环保和下环板稳定的移动;另一方面加强肋的设置有效的增加了内导向板的结构强度,防止了外导向板抵靠至内导向板时,内导向板发生形变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平衡法用导向式荷载箱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图1至对本实用新型自平衡法用导向式荷载箱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自平衡法用导向式荷载箱,包括上环板1、下环板2和压力单元10,上环板1和下环板2的中心位置处均开设有中心孔,压力单元10设于上环板1和下环板2之间,本技术方案中,使用的压力单元10为腔室荷载盒,该腔室荷载盒在公开号为CN201144899的专利文献中公开,因此此处不做具体描述。还包括内导向圈4和外导向圈3,所述外导向圈3的上端完全焊接于上环板1的下表面,所述内导向圈4的下端完全焊接于下环板2的上表面,内导向圈4位于外导向圈3的内侧,且两者之间的空隙小于5mm,所述外导向圈3、内导向圈4、上环板1和下环板2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导向圈3的下端与下环板2的上表面单边焊接连接,所述内导向圈4的上端与上环板1的下表面单边焊接连接。点焊之后可对上环板1和下环板2起到稳定的作用,保证两者之间的结构强度。此处需说明的是,当压力单元10加载压力后,点焊处可自行断开,实现上环板1和下环板2的相对位移。

进一步的,还包括内圈8,所述内圈8同轴设于内导向圈4内侧,并与内导向圈4、上环板1和下环板2之间形成密闭空间7,所述压力单元10设于密闭空间7内,形成密闭空间7后,防止工作时,水泥浆料与压力单元10接触,防止压力单元10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上环板1的上表面和下环板2的下表面均设有十块筋板9,十块筋板9均沿上环板1或下环板2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匀排列,该筋板9可与钢管柱连接,以对钢管柱起到稳定的支撑,并推动钢管柱基桩移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上位移杆(说明书附图中未注明)和下位移杆5,所述上位移杆的底端焊接于上环板1,所述下位移杆5的底端穿过开设于上环板1和下环板2上的通孔焊接于下环板2的下表面。上位移杆和下位移杆5可供工作人员对上环板1和下环板2的位移量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还包括上保护套,所述上保护套与上位移杆同轴且底端焊接于上环板1上,还包括下保护套6,所述下保护套6与下位移管同轴且底端穿过上环板1点焊于下环板2的上表面。上保护套和下保护套6可对上位移杆和下位移杆5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强肋(说明书附图中为注明),所述加强肋为直角三角板,所述加强肋的一直角边焊接于内导向圈的内壁,另一直角边焊接于下环板的上表面,从而对内导向圈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防止内导向圈发生径向形变的情况;加强肋设有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内导向板的内圆周面上。

外导向圈3、内导向圈4与上环板1和下环板2的另一连接实施例为,也可将外导向圈3的下端完全在下环板2的上表面,将内导向圈4的上端完全焊接在上环板1的下表面,两种连接方式均可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