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溢流排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3034阅读:7048来源:国知局
水池溢流排水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池溢流排水口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水池溢流排水管。



背景技术:

溢流管和排水管均是用于将水池中的水排出的管道,其不同之处在于,溢流管用于将水位高于其顶部的水流排出,排水管能够将所有的水均排出。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水池排水结构,如图1所示,通常将溢流管道1和排水管道2相互独立设置,溢流管道1被埋在水池侧壁6内,其背离水池底的一端的口部与水池侧壁6连通,排水管道2的口部则位于水池底壁7处。

这种结构的溢流管和排水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管件都被埋在水池侧壁、水池底壁中,仅仅露出管道的口部,水流除了通过管道被排出,还易渗入管道口部和水池侧壁、水池底壁之间的缝隙中,造成渗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池溢流排水管,能够减少管道和水池之间发生渗水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池溢流排水管,包括溢流管道、排水管道,所述溢流管道与排水管道之间通过防渗漏组件可拆卸相连,溢流管道的中心轴线与排水管道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所述防渗漏组件包括嵌设于水池底壁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水池底壁之间通过遮蔽于密封圈、水池底壁之间缝隙处的溢流排水管管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的过程中,水流排出时,水池底壁和密封圈之间的缝隙处被溢流排水管管座遮蔽,降低水流流入缝隙的可能性;同时密封圈起到一定程度的密封效果,即便有水流渗入溢流排水管管座处,也会被密封圈挡住,降低渗水漏水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溢流排水管管座设置为回转体,分为嵌入水池底壁的内嵌部、与内嵌部靠近水池底壁表面一侧相连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覆盖于水池底壁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排水管管座通过嵌入水池底壁的内嵌部达到高连接强度,延伸部则增大遮蔽面积,降低水流渗入缝隙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内嵌部设置为锥形,其直径较小的一端嵌入水池底壁内,其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水池底壁的表面共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嵌部与排水用的管道相配合时,越靠近地面的一端与管道之间的间隙越小,对管道的限位程度高,使管道稳定,相较于内嵌部大端靠近地面的设置,这种小端靠近地面的结构能够起到更稳定的限位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水池底壁设置为水泥砼层,所述内嵌部的竖直高度与水泥砼层的厚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嵌部用于固定溢流管道,其竖直高度越高,其与溢流管体之间的连接面积越大,越便于对溢流管体施加更大的限位力。

进一步设置:所述延伸部嵌设于水池底壁的表面,所述延伸部与内嵌部之间的连接处为折角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设置为圆角状,则在安装密封圈的过程中,密封圈与延伸部之间易产生间隙,折角状能够便于贴合密封圈,降低水流渗入间隙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溢流管道穿过内嵌部所围成的区域中,所述密封圈填设于内嵌部与溢流管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既能够起到限位溢流管道的作用,又能够起到降低水流渗入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密封圈设置为中空状的圆台状,其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溢流管道靠近密封圈的一端的外圆表面上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能够起到便于拆卸的效果,将溢流管道拆下时,能够将水池中的水完全放出;将溢流管装上时,水池内能够预留一定深度的水。

进一步设置:所述溢流管道设有外螺纹的一端延伸至排水管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水时,水流经过溢流管道直接进入排水管道,降低了水流在溢流管道和排水管道之间的连接关系处渗漏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排水管道呈“L”形设置,其竖直设置的一段的中心轴线与溢流管道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管道和排水管道的竖直段为同轴设置,所占空间小,水流在排出过程中,只有一处与水池底壁接触处,相较于溢流管道和排水管道相互独立设置的情况,这种同轴设置的结构降低了水流渗漏的可能性。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的内壁为光滑设置,所述溢流管道靠近密封圈的一端的外圆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排水管道靠近溢流管道的一端设有与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结构中,密封圈与溢流管道之间相互贴合,溢流管道与排水管道相连接,水流在排出过程中,受重力作用,流动时不易渗入溢流管道与排水管道之间的缝隙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降低水流流入缝隙中的可能性的同时,还能够便于将溢流管道拆下,以便调节水池内所剩水流的量,根据实际要求选择溢流管道、排水管道同时使用或单独使用排水管道。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体现整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体现整体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防渗漏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图4的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密封圈与溢流管道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6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防渗漏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中图6的B部放大图用于体现密封圈与溢流管道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中,1、溢流管道;2、排水管道;3、防渗漏组件;31、密封圈;32、溢流排水管管座;321、内嵌部;322、延伸部;4、外螺纹;5、内螺纹;6、水池侧壁;7、水池底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水池溢流排水管,如图2所示,水池由水池底壁7和水池侧壁6组成,水池底壁7和水池侧壁6均采用水泥砼层制成,溢流管道1贯穿水池底壁7,在溢流管道1伸出水池底壁7的一端连接有排水管道2。

如图2和3所示,溢流管道1位于水池底壁7背离地面一侧,排水管道2位于水池底壁7面向地面一侧,排水管道2的主体部分被埋在水池底壁7面向地面一侧的土体内。为了降低排水管道2在土体内发生位移的可能性,在土体内埋设预埋件,预埋件设置为环形,排水管道2穿入环形的预埋件中被限位。排水管道2设置为“L”形,其相互垂直的两段之间设置为圆弧形转折;在排水管道2相互垂直的两段上均设有预埋件。

如图2和4所示,在水池底壁7上还设有防渗漏组件3,防渗漏组件3位于溢流管道1和排水管道2相连接处,将溢流管道1和排水管道2限位至一起,其中,溢流管道1为竖直设置,排水管道2的相互垂直的两段中,其中一段竖直设置、与溢流管道1同轴;另一段为水平设置。

如图2和4所示,在水池底壁7上挖设有一处孔,孔内壁为锥形,在孔内设有溢流排水管管座32,溢流排水管管座32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嵌设在水池底壁7内的内嵌部321和嵌设在水池底壁7表面的延伸部322。内嵌部321设置为锥形回转体,紧贴于水池底壁7的孔内壁上,且内嵌部321的竖直高度与水池底壁7的厚度相等。内嵌部321的大端与水池底壁7背离地面一面共面,内嵌部321的小端与水池底壁7面向地面的一面共面;延伸部322设置为环形,其内径与内嵌部321的大端边缘固连。为了提高延伸部322与水池底壁7之间的连接关系,将延伸部322嵌在水池底壁7背离地面的表面,使水池底壁7、延伸部322处于共面状态。

如图4和5所示,溢流管道1穿入内嵌部321所圈出的区域,溢流管道1为圆柱形,其直径与内嵌部321小端直径相等,溢流管道1与内嵌部321之间所形成间隙处填充密封圈31,密封圈31采用弹性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采用橡胶制成。密封圈31面向溢流管道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5,溢流管道1靠近密封圈31的一端的外圆表面上设有与内螺纹5相匹配的外螺纹4。安装时,将溢流管道1拧入密封圈31内。溢流管道1面向密封圈31的一端还延伸出一段,该延伸出的一段伸入排水管道2内,以便降低水流渗入排水管道2和溢流管道1连接处的可能性。

需要使用溢流管道1时,将溢流管道1安装至排水管道2上,此时溢流管道1的高度即为水池内水的最小深度;若要拆卸溢流管道1时,仅留有排水管道2起作用,能够将水池内的水都排出。

实施例2:一种水池溢流排水管,如图6和7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密封圈31内表面光滑,在排水管道2靠近密封圈31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5,在溢流管道1伸入排水管道2的一端的外圆表面设有与内螺纹5相匹配的外螺纹4,内外螺纹4相互配合起到限位作用。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