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仓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9603阅读:3356来源:国知局
筒仓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筒仓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现代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施工方法不断更新,可空载或负载被运输至施工工地,与连续混浆机等施工机械配套使用的移动筒仓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建筑工地。筒仓一般指储存松散的粒状或小块状原材料或燃料(如谷物、水泥、沙子、矿石、煤及化工原料等)的贮藏结构,可作为生产企业调节、运转和贮存物料的设施、也可作为贮存散料的仓库。

在施工过程中,为确保移动筒仓不对硬化路面产生破坏,同时为了保证筒仓出料口高于混浆机,一般会在现场施工中使用钢筋砼作为移动筒仓的基础。然而,使用钢筋砼作为基础在植筋、支模浇筑于后期凿除时会产生额外的费用,同时也会浪费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不利于节约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移动筒仓采用钢筋砼作为基础会产生额外费用和不利于节约施工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重复利用,有利于节约施工成本的筒仓基础结构。

一种筒仓基础结构,包括:

第一支撑板;

至少两根支撑条,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拆卸连接;

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条的顶部并沿所述支撑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

托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所述托槽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托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托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四个顶角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槽呈L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为工字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有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安装孔有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个相对侧边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心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中心重合。

上述筒仓基础结构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支撑板将筒仓基础结构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将筒仓支脚设置于托槽中,进而将筒仓固定于筒仓基础结构中。由于第一支撑板与支撑条之间、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板之间以及第二支撑板与托槽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因此,筒仓基础结构在拆除后可以重复利用,提高了周转率,节约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筒仓基础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筒仓基础结构沿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筒仓基础结构1包括第一支撑板10、至少两个支撑条20、第二支撑板30和托槽40,支撑条20沿第一支撑板10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0上,并与第一支撑板10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板30位于支撑条20的顶部并沿支撑条2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支撑板30与支撑条20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板30与第一支撑板10平行,托槽40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0远离第一支撑板10的表面,托槽40与第二支撑板30可拆卸连接。

上述筒仓基础结构1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支撑板10将筒仓基础结构1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将筒仓支脚设置于托槽40中,进而将筒仓固定于筒仓基础结构 1中。由于第一支撑板10与支撑条20之间、支撑条20与第二支撑板30之间以及第二支撑板30与托槽40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因此,筒仓基础结构1在拆除后可以重复利用,提高了周转率,节约了施工成本。

第一支撑板10是为整个筒仓基础结构1提供支撑,在实际施工时,第一支撑板10是固定于地面上,在安装时,可以先将筒仓基础结构1安装完成,然后再通过第一支撑板10将整个筒仓基础结构1固定在地面上。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0上设有安装孔102,可以通过膨胀螺栓104将第一支撑板10固定在地面上。其中,安装孔102既可以是预留在第一支撑板10 上,也可以是在施工时根据实际需要人工钻孔。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0的形状为长方体,安装孔102有多个,多个安装孔102沿第一支撑板10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0的两个相对侧边上。即,安装孔102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0的两条长边上。通过多个安装孔102和多个膨胀螺栓104将筒仓基础结构1固定在地面上,可以提高筒仓基础结构1固定的稳定性,保证筒仓的施工安全。由于只需人工钻孔就可以将筒仓基础结构1固定在地面上,使得筒仓基础结构1的安装速度快且方便。

为了保证筒仓的出料口高于混浆机,因此,需要抬高筒仓的安装高度。当改变位于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30之间的支撑条20的高度时,可以得到不同高度的筒仓基础结构1。因此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混浆机,选择不同高度的支撑条2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条20为工字钢。工字钢的上翼板与第二支撑板 30连接,下翼板与第一支撑板10连接。即,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30与支撑条20的连接均为面与面连接,提高了连接强度。对于不同规格大小的筒仓可以使用不同规格的工字钢以满足承载需求,设计灵活方便。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条20为两根,两根支撑条20平行设置。其中,两根支撑条 20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其它数量的支撑条20。

第二支撑板30是用于承托筒仓,第二支撑板30包括远离第一支撑板10的上表面和靠近第一支撑板10的下表面,托槽40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0的上表面,将筒仓的支脚放置在托槽40内,进而实现将筒仓放置在筒仓基础结构1上。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30的形状为长方体,托槽4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托槽40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30的四个顶角处。四个托槽40 将筒仓的支脚围设并固定在第二支撑板30上,提高了筒仓固定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托槽40呈L型,由Q235b钢板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30在第一支撑板1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支撑板10的面积。由于第二支撑板30平行于第一支撑板10,当筒仓放置在第二支撑板30上时,筒仓施加在第二支撑板30上的力可以最大程度地通过支撑条 20传递到第一支撑板10上。第一支撑板10的面积大于第二支撑板30的面积,可以增大第一支撑板1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将筒仓施加的力分散传递至地面。同时,选择较大面积的第一支撑板10也可以提高整个筒仓基础结构1在地面固定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30均为Q235b 钢板。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30的中心与第一支撑板10的中心重合。当筒仓放置在第二支撑板30上时,第一支撑板10的受力较为均匀。在本实施例,第一支撑板10与第二支撑板30为相似矩形。

第一支撑板10与支撑条20之间、支撑条20与第二支撑板30之间以及第二支撑板30与托槽40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其中,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栓连接。在施工前,筒仓基础结构1可以现场制作,将第一支撑板10、支撑条20、第二支撑板30和托槽40组装并连接,形成筒仓基础结构1。当施工完成后,再解除各部件之间的连接,以便后续重复使用。

上述筒仓基础结构1在使用时,根据筒仓待安装的位置,既可以将事先组装好的筒仓基础结构1吊装到所要安装的位置,也可以现场制作。上述移动筒仓的测算重量为0.83吨左右,吊装运输较为方便,并且在安装时只需人工钻孔固定,安装速度快,另外,还可以根据筒仓的规格选择不同规格的工字钢以满足不同的承载要求。因此,上述筒仓基础结构1安装方便、设计灵活,并且可重复利用,施工成本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