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截污设备及截污输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5780发布日期:2018-06-08 20:5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泵站截污设备及截污输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泵站截污设备及截污输水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产生的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均会大量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资源最稀缺的国家之一,所以对污水进行处理、回收利用势在必行。生产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初期雨水等污水通常被集中收集并利用泵站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现有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传统混凝土泵站虽然可以满足输送污水的需求,但是建造传统混凝土泵站所需要的占地面积较大、施工周期很长、施工成本也很高,传统混凝土泵站所产生的噪音、气味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后期运营维护的费用都较高。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采用一体化预制泵站替代传统混凝土泵站,其具有占地面积小、施工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混凝土泵站的不足。但是,也正是因为一体化预制泵站紧凑的设备布置,泵站内空间狭小,泵站内的大量设备简化设计,因此牺牲或弱化了一体化预制泵站的部分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截污功能的减弱。截污功能的减弱,使得一体化预制泵站易出现堵塞以及清理污染物困难等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很难有效解决在输送污水的过程中出现清理污染物困难以及堵塞泵站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站截污设备,以解决在输送污水的过程中出现清理污染物困难以及堵塞泵站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包括:壳体、进水口、出水口、第一截污格栅以及旋流筒,其中,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旋流筒呈筒状,所述旋流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用于使所述旋流筒内的污水形成旋流,所述旋流筒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及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旋流筒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旋流筒底面圆心处;所述第一截污格栅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旋流筒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流筒的侧壁相切并插入所述旋流筒内,所述进水管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及所述旋流筒连通。

优选地,所述旋流筒包括旋转叶轮以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叶轮连接并驱动所述旋转叶轮旋转。

优选地,所述旋流筒还包括调速装置,所述调速装置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并能够调节所述驱动电机的转速。

优选地,所述旋流筒的底面为朝向所述排污口倾斜的斜面。

优选地,所述排污口设有电磁阀门。

优选地,还包括溢流咀及储水池,所述溢流咀设置在所述旋流筒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旋流筒连通,所述储水池设置在所述溢流咀的下方,用于盛放所述溢流咀溢出的污水。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设置有调节阀门,用于调节所述进水口的进水流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在使用时,将泵站截污设备连接在污水管道与预制泵站之间,将泵站截污设备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与污水管道及预制泵站连接,污水管道中的污水进入泵站截污设备壳体上的进水口,并流经第一截污格栅,第一截污格栅能够将污水中体积较大的杂质进行有效拦截,混有体积较小的杂质的污水通过第一截污格栅后流入到与进水口相连通的旋流筒内,旋流筒能够对流入其中的污水起到旋流作用,污水在旋流筒内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形成涡流,污水中混有的石粒、泥沙等较小颗粒的杂质在涡流状态下积聚在旋流筒内污水形成的涡流中心处。由于旋流筒呈筒状,故污水形成的涡流中心与旋流筒的轴线重合或处于旋流筒的轴线附近。另外,由于石块、泥沙等较小颗粒的杂质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这些杂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旋流筒的底部运动,积聚在旋流筒底面的中心位置,故可从旋流筒底面圆心处设有的排污口排出旋流筒。污水在经过第一截污格栅拦截杂质以及在旋流筒内排污后从出水口排出,进入预制泵站以达到为预制泵站截污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由于排污口设置在涡流中心的下方,杂质在从排污口排出时还可增强污水的涡流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通过设置第一截污格栅对污水中体积较大的杂质进行拦截,再通过旋流筒使进入旋流筒内的污水形成涡流,利用涡流的离心作用将污水中混有的体积相对较小的杂质积聚在旋流筒的底部中心处,并通过旋流筒底面设置的排污口排出,以达到将污水中的杂质按照体积大小分层次进行有效清理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通过将出水口与预制泵站连接,使进入预制泵站的污水中杂质减少,为预制泵站清理污水中的大部分杂质,能够有效减少预制泵站出现堵塞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截污输水系统,以解决在输送污水的过程中出现清理污染物困难以及堵塞泵站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污输水系统,包括:预制泵站以及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泵站截污设备,所述预制泵站包括潜水泵,所述潜水泵与所述泵站截污设备的出水口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截污格栅,所述第二截污格栅设置在所述泵站截污设备的出水口与所述预制泵站的潜水泵之间。

所述截污输水系统与上述泵站截污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泵站截污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截污输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截污输水系统的俯视图。

图标:110-壳体;120-进水口;130-出水口;140-第一截污格栅;150-旋流筒;160-进水管;170-溢流咀;180-储水池;121-调节阀门;151-排污口;152-旋转叶轮;153-驱动电机;154-电磁阀门;210-预制泵站;220-第二截污格栅;211-潜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包括壳体110、进水口120、出水口130、第一截污格栅140以及旋流筒150。

其中,壳体110可由耐锈蚀性较好的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也可由钢筋与混凝土等材料砌筑而成,壳体110设置在第一截污格栅140及旋流筒150的外部,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进水口120与出水口130均设置在壳体110上,进水口120可与污水管道连接,污水管道中的污水能够通过进水口120流入泵站截污设备中;出水口130可与预制泵站210连接,从泵站截污设备排出的污水能够通过出水口130排出并进入预制泵站210内,参与预制泵站210内污水的输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旋流筒150呈筒状且设置在壳体110内且位于进水口120与出水口130之间,旋流筒150分别与进水口120及出水口130连通,旋流筒150具有旋流功能,用于使旋流筒150内的污水形成旋流,旋流筒150开设有排污口151,排污口151位于旋流筒150底面圆心处。污水从进水口120进入旋流筒150,并在旋流筒150的旋流作用下,其杂质逐渐汇聚到涡流中心处,由于旋流筒150呈筒状,故污水形成的涡流中心与旋流筒150的轴线重合或处于旋流筒150的轴线附近,而且由于石块、泥沙等较小颗粒的杂质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这些杂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旋流筒150的底部运动,积聚在旋流筒150底面的中心位置并从旋流筒150底面圆心处设有的排污口151排出旋流筒150,排出杂质后的污水从出水口130排出,流入预制泵站2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截污格栅140设置在壳体110内且位于进水口120与旋流筒150之间。第一截污格栅140具有拦截污水中杂质的功能,污水流过第一截污格栅140时,污水中体积较大的杂质被第一截污格栅140阻挡,污水以及污水中体积较小的杂质可流过第一截污格栅140。第一截污格栅140设置进水口120与旋流筒150之间,能够为进入旋流筒150的污水清理体积较大的杂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一所涉及的预制泵站210是一种具有潜水泵、泵站设备、除污格栅设备、控制系统及远程监控系统集成的,具有机动灵活、建设周期极短以及方便安装等特点的泵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与预制泵站210连接,用于清理进入预制泵站210的污水中的污染物,防止污染物堵塞预制泵站2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在使用时,将泵站截污设备连接在污水管道与预制泵站210之间,将泵站截污设备的进水口120与出水口130分别与污水管道及预制泵站210连接,污水管道中的污水进入泵站截污设备壳体110上的进水口120,并流经第一截污格栅140,第一截污格栅140能够将污水中体积较大的杂质进行有效拦截,混有体积较小的杂质的污水通过第一截污格栅140后流入到与进水口120相连通的旋流筒150内,旋流筒150能够对流入其中的污水起到旋流作用,污水在旋流筒150内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形成涡流,污水中混有的石粒、泥沙等较小颗粒的杂质在涡流状态下积聚在旋流筒150内污水形成的涡流中心处。由于旋流筒150呈筒状,故污水形成的涡流中心与旋流筒150的轴线重合或处于旋流筒150的轴线附近,另外由于石块、泥沙等较小颗粒的杂质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这些杂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旋流筒150的底部运动,积聚在旋流筒150底面的中心位置,故可从旋流筒150底面圆心处设有的排污口151排出旋流筒150。污水在经过第一截污格栅140拦截杂质以及在旋流筒150内排污后从出水口130排出,进入预制泵站210以达到为预制泵站210截污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由于排污口151设置在涡流中心的下方,杂质在从排污口151排出时还可增强污水的涡流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通过设置第一截污格栅140对污水中体积较大的杂质进行拦截,再通过旋流筒150使进入旋流筒150内的污水形成涡流,利用涡流的离心作用将污水中混有的体积相对较小的杂质积聚在旋流筒150的底部中心处,并通过旋流筒150底面设置的排污口151排出,以达到将污水中的杂质按照体积大小分层次进行有效清理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通过将出水口130与预制泵站210连接,使进入预制泵站210的污水中杂质减少,为预制泵站210清理污水中的大部分杂质,能够有效减少预制泵站210出现堵塞的情况。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还包括进水管160,进水管160的一端与进水口120连接,另一端与旋流筒150的侧壁相切并插入旋流筒150内,进水管160分别与进水口120及旋流筒150连通。

进水管160倾斜插入旋流筒150内,与水平线呈15°~60°的倾斜角,进水管160同时与旋流筒150的圆周体相切插入旋流筒150,以使进水管160的送水方向与旋流筒150的侧壁相切,增加污水在旋流筒150内的离心作用,进而使得污水在进入旋流筒150后能够快速形成涡流状态。污水中的杂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与污水快速分离,加快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的截污效率。此外,进水管160可与旋流筒150的内壁连接,以增加泵站截污设备的可靠性。

优选地,旋流筒150包括旋转叶轮152以及驱动电机153,驱动电机153的输出轴与旋转叶轮152连接并驱动旋转叶轮152旋转。其中,驱动电机153可为防水电机,驱动电机153的输出轴可与旋流筒150的中轴线重合,旋转叶轮152连接在驱动电机153的输出轴上。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时,将驱动电机153接通电源,驱动电机153转动并带动旋转叶轮152旋转,旋转叶轮152搅动旋流筒150内的污水,使污水朝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涡流。

需要说明的时,旋流筒150还包括调速装置,调速装置与驱动电机153连接并能够调节驱动电机153的转速,调速装置可为变阻器、齿轮组等,调速装置能够调节驱动电机153的转速以及旋转叶轮152的搅动速度,进而改变污水形成的涡流的流速,从而改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的截污效率。

值得一提的时,旋流筒150的底面为朝向排污口151倾斜的斜面。杂质落到斜面上时会滑落到排污口151,从排污口151排出。如此设置,便于旋流筒150中污水的杂质从排污口151排出。

进一步地,排污口151设有电磁阀门154。电磁阀门154设置在排污口151处,用于控制排污口151的开启与关闭。电磁阀门154可与控制装置连接,以便使用人员通过控制装置开启或关闭排污口151,以达到对排污过程自由控制的目的。排污口151下方还可设置排污槽,从旋流筒150排出的杂质可通过排污槽排出本壳体11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由气动阀门替代电磁阀门154。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还包括溢流咀170及储水池180,溢流咀170设置在旋流筒150的侧壁上且与旋流筒150连通,溢流咀170靠近旋流筒150顶部设置,储水池180设置在溢流咀170的下方,用于盛放溢流咀170溢出的污水,储水池180与出水口130连通,储水池180与出水口130可通过导流管连通。在本实施例一中,溢流咀170可为敞口,旋流筒150内的污水经过截污后排出部分杂质,旋流筒150内污水逐渐增多,污水的液面逐渐升高,当污水的液面达到设置在旋流筒150侧壁上溢流咀170的高度时,污水从溢流咀170流出,并滴落在位于其下方的储水池180中,并从与储水池180连通的出水口130排出泵站截污设备。

优选地,进水口120设置有调节阀门121,用于调节进水口120的进水流量。使用人员可通过调节阀门121调节进水口120的进水流量,进而调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的截污效果,如需加强泵站截污设备的截污效果,使用人员可将调节阀门121开度减小,间接降低溢流咀170的溢流速度,此时,进入泵站截污设备的污水流量减小,进入泵站截污设备的污水的截污时间相对更长,从而增强截污效果;如需减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使用人员可将调节阀门121开度增大。此外,调节阀门121与驱动电机153配合设置,还可提升或降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泵站截污设备的截污效率。

实施例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截污输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截污输水系统的俯视图。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截污输水系统,包括预制泵站210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泵站截污设备,预制泵站210包括潜水泵211,泵站截污设备的出水口130与潜水泵211连接。

其中,泵站截污设备包括壳体110、进水口120、出水口130、第一截污格栅140以及旋流筒150,进水口120与出水口130均设置在壳体110上;旋流筒150呈筒状,旋流筒150设置在壳体110内且位于进水口120与出水口130之间,用于使旋流筒150内的污水形成旋流,旋流筒150分别与进水口120及出水口130连通;旋流筒150开设有排污口151,排污口151位于旋流筒150底面圆心处;第一截污格栅140设置在壳体110内且位于进水口120与旋流筒150之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截污输水系统通过设置泵站截污设备,并在泵站截污设备中设置第一截污格栅140以及旋流筒150来对污水中的杂质按照体积大小分层次进行清理。增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截污输水系统的截污能力。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截污输水系统还包括第二截污格栅220,第二截污格栅220设置在泵站截污设备的出水口130与预制泵站210的潜水泵21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截污格栅220的滤网相对第一截污格栅140更加细密,第二截污格栅220能够对泵站截污设备排出的污水进行二次截污,以增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截污输水系统的截污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