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驳岸出水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3031发布日期:2018-07-07 20:11阅读:7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溪流驳岸出水口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下垫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不断发生着改变,日益突出的热岛现象加大了能源消耗,恶化的热环境甚至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室外活动和健康。水体作为一种特殊的下垫面形式,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起到了有效改善城市微气候的作用,逐渐受到城市规划和设计人员的重视。在人居户外特别是城市户外环境中,园林动态水景是制造负离子的重要形式。在高速运动时水滴会破碎,水滴破碎后会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周围空气捕获这些电子而成为负离子。因为景观水体是所有园林布局艺术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居民最常接触到的可以产生负离子的设施,所以进行有效的水体景观设计,可以更好更充分地发挥负离子的保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溪流驳岸出水口结构,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溪流驳岸出水口结构,包括从水体向陆地方向顺序设置的沉砂池、混凝土墙以及砖砌地垄墙,所述混凝土墙内设置有蓄水槽,所述砖砌地垄墙内横向穿设有接入蓄水槽下部的出水管,所述蓄水槽的上部设置有朝向沉砂池的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砖砌地垄墙的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地基。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墙由φ450~600mm的粗石块、φ10~20mm的细石块以及混凝土混合制成。

优选的,所述蓄水槽上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由石块制成。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上方设置有植被层。

优选的,所述蓄水槽的内侧壁设置有防水涂膜。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至沉砂池之间的距离为800~10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易于施工,方便快捷,减少人工成本,具有良好的跌水效果,水中的泥砂依次经过蓄水槽、沉砂池的沉降分离去除,保证下游景观用水的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沉砂池,2-混凝土墙,3-砖砌地垄墙,4-蓄水槽,5-出水管,6-出水口,7-混凝土地基,8-盖板,9-植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2所示,一种溪流驳岸出水口结构,包括从水体向陆地方向顺序设置的沉砂池1、混凝土墙2以及砖砌地垄墙3,所述混凝土墙2内设置有蓄水槽4,所述砖砌地垄墙3内横向穿设有接入蓄水槽4下部的出水管5,所述蓄水槽4的上部设置有朝向沉砂池1的出水口6;所述蓄水槽4起到沉降分离去除水体中泥砂的作用,所述出水口6起到溢流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景观用水在迁移、流动和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混入泥砂,在所述蓄水槽4、沉砂池1中将景观用水中的泥砂先沉降分离去除,保证下游景观用水的质量,所述沉砂池1设置常水位500mm,当沉砂池1的水位处于常水位时,形成极好的景观效果,当发生降雨事件时,景观用水排入下游,所述沉砂池1保证了在景观在任何情境下均可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沉砂池1从上到下依次为河卵石灌粗砂层、粘土夯实层、三合土加粘土垫层以及素土夯实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砖砌地垄墙3的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地基7,所述砖砌地垄墙3的高度为1500mm;所述砖砌地垄墙3整体呈上小下大的锥台状,结构稳定性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墙2由φ450~600mm的粗石块、φ10~20mm的细石块以及混凝土混合制成;所述粗石块可以采用天然黄石,易于取材,成本低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槽4上部设置有盖板8,所述盖板8由石块制成,所述盖板为活动式,所述盖板可以避免树叶等杂志掉落至蓄水槽4,又可以再一段时间后,打开盖板,清洁蓄水槽4,灵活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盖板8的上方设置有植被层9,植物种植在出水口6边岸,种植土壤亦具有良好的储蓄水功能,体现了生态景观的营造核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槽4的内侧壁设置有防水涂膜,所述防水涂膜采用1.5mm厚的SBS防水涂膜,优选的,采用一布二涂的形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6至沉砂池1之间的距离为800~1000mm,形成良好的跌水效果,形成大量的负离子,保健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溪流驳岸出水口结构。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