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模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7170发布日期:2018-07-11 01:3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模缝装置。



背景技术:

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

在传统的管廊施工时,管廊顶部模板需要通过吊车放入管廊槽体内,再与管廊内模板进行安装固定,最后在浇筑,由于管廊模板体积大重量大,浇筑结束后拆卸非常耗时,尤其是一段管廊都浇筑好之后再拆卸和移出管廊,施工量大,且耗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管廊施工过程中管廊顶部模板拆卸施工量大且耗时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模缝装置,包括:分别对称设置的左顶板模和右顶板模、止水条、窄型钢条、和承重块,所述左顶板模和右顶板模可拆卸的设置在管廊箱体内模的顶部,所述左顶板模的左端和右顶板模的右端均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下方依次设有止水条和窄型钢条,所述窄型钢条对称设置在管廊箱体内模的顶端;所述承重块间隔设置在所述管廊箱体内模和左顶板模、右顶板模之间。

为了实现管廊顶部的混凝土浇筑后能够顺利将模板脱出,并得到平整的浇筑面,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管廊箱体内模设为一对方形框架结构;所述左顶板模和右顶板模设为面板结构,且分别通过若干连接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管廊箱体内模的上方。

为了避免管廊顶部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述窄型钢条不会因移动造成混凝土浇筑漏浆情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窄型钢条连接管廊箱体内模的一面间隔设有若干凸起块,所述管廊箱体内模与所述窄型钢条所连接的面也间隔设有若干供凸起块安装配合的第一凹槽。

为了便于拆模时迅速将所述左顶板模和右顶板模从管廊混凝土浇筑层脱离,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承重块的下方设有液压升降器。

为了便于拆模时迅速将所述左顶板模和右顶板模从管廊混凝土浇筑层脱离,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管廊箱体内模的内侧设有顶板升降装置,所述顶板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齿轮、齿条板和外壳外的底座、把手,所述底座设置在两个管廊箱体内模的对称中心下方;

所述齿轮与齿条板啮合,所述齿轮的轴心铰接在外壳的两内侧壁之间;所述把手一端设置在所述齿轮的齿盘面上,另一端延伸至外壳的外部;

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供齿条板上下活动的顶杆,所述齿条板一端设有用于套合在顶杆上的第二凹槽,所述齿条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左顶板模和右顶板模的下方中心对称处,并与所述左顶板模和右顶板模的底部相互贴合。

为了避免所述左顶板模和右顶板模之间的缝隙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情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齿条板的顶部还设有可拆卸的盖板杆,所述盖板杆的顶部设有顶模盖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脱模缝装置,通过在左顶板模左端和右顶板模右端与管廊箱体内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窄型钢条和止水条,使左顶板模、右顶板模与管廊箱体内模之间形成一个缝隙,并通过承重块对所述左顶板模和右顶板模进行抬高。当进行管廊顶部混凝土浇筑时,所述承重块放置在左顶板模与管廊箱体内模之间及右顶板模与管廊箱体内模之间,将左顶板模和右顶板模顶起并与所述管廊箱体内模平行,即可进行管廊顶部混凝土的浇筑。当管廊顶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将所述承重块拆卸后,由于左顶板模的左端和右顶板模的右端均与管廊箱体内模之间设有窄型钢条和止水条,窄型钢条和止水条将左顶板模左端和右顶板模的右端抬高,重力作用下,左顶板模的右端和右顶板模的左端则向两者的中心对称方向倾斜,此时左顶板模和右顶板模脱离浇筑好的管廊顶面,避免了传统管廊顶板模拆卸时的工序复杂、工作量大且耗费时间的问题,有效提供了管廊顶部浇筑的施工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工作。因拆模工序简单且不会影响混凝土浇筑层,可使管廊顶面的混凝土浇筑面平整、无损坏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脱模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凸起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脱模缝装置的窄型钢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脱模缝装置的承重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脱模缝装置的顶板升降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脱模缝装置的顶板升降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脱模缝装置的顶模盖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左顶板模,2-右顶板模,3-止水条,4-窄型钢条,5-承重块, 6-连接板,7-凸起结构,8-管廊箱体内模,9-凸起块,10-第一凹槽,11- 齿轮,12-齿条板,13-底座,14-把手,15-外壳,16-第二凹槽,17-顶杆, 18-液压升降器,19-顶模盖板,20-盖板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脱模缝装置,包括:分别对称设置的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2、止水条3、窄型钢条4、和承重块5,所述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2可拆卸的设置在管廊箱体内模8的顶部,所述左顶板模1 的左端和右顶板模2的右端均设有凸起结构7,所述凸起结构7的下方依次设有止水条3和窄型钢条4,所述窄型钢条4对称设置在管廊箱体内模8的顶端;所述承重块5间隔设置在所述管廊箱体内模8和左顶板模1、右顶板模2之间。

使用时,通过吊机将管廊箱体内模8先吊装在管廊槽体内,然后再将所述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2一次吊装在所述管廊箱体内模8的顶部,并将所述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2通过承重块5与所述管廊箱体内模8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在左顶板模1左端和右顶板模2右端与管廊箱体内模8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窄型钢条4和止水条3,使左顶板模1、右顶板模2与管廊箱体内模8之间形成一个缝隙,并通过承重块5对所述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2进行抬高。当进行管廊顶部混凝土浇筑时,所述承重块5放置在左顶板模1与管廊箱体内模8之间及右顶板模2与管廊箱体内模8之间,将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2顶起并与所述管廊箱体内模8平行,即可进行管廊顶部混凝土的浇筑。当管廊顶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将所述承重块5 拆卸后,由于左顶板模1的左端和右顶板模2的右端均与管廊箱体内模8 之间设有窄型钢条4和止水条3,窄型钢条4和止水条3将左顶板模1左端和右顶板模2的右端抬高,重力作用下,左顶板模1的右端和右顶板模2 的左端则向两者的中心对称方向倾斜,此时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2脱离浇筑好的管廊顶面,避免了传统管廊顶板模拆卸时的工序复杂、工作量大且耗费时间的问题,有效提供了管廊顶部浇筑的施工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工作。因拆模工序简单且不会影响混凝土浇筑层,可使管廊顶面的混凝土浇筑面平整、无损坏情况。

所述止水条3由高分子无机吸水膨胀材料和橡胶混炼而成的柔性材料,可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情况。同时还可使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2与管廊箱体内模8之间具有一定弹性空间,避免左顶板模1与管廊箱体内模和右顶板模与管廊箱体之间的配合出现过渡尺寸配合。所述止水条3 粘贴在所述窄型钢条4上,所述窄型钢板4与所述管廊箱体内模8还可设为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止水条3可保证在管廊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减少漏浆情况。

为了实现管廊顶部的混凝土浇筑后能够顺利将模板脱出,并得到平整的浇筑面,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管廊箱体内模8设为一对方形框架结构;所述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2设为面板结构,且分别通过若干连接板6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管廊箱体内模8的上方。当浇筑时,通过所述连接板6将左顶板模1与管廊箱体内模8连接,所述右顶板模2也通过连接板6与管廊箱体内模8连接,即可将所述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2支撑在管廊箱体内模8上方。当浇筑结束后,将所述连接板6拆除,重力作用下,所述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2分别向两者的中心对称位置倾斜,即可脱离管廊顶部的混凝土浇筑层。

为了避免管廊顶部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述窄型钢条4不会因移动造成混凝土浇筑漏浆情况,根据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窄型钢条4连接管廊箱体内模8的一面间隔设有若干凸起块9,所述管廊箱体内模8与所述窄型钢条4所连接的面也间隔设有若干供凸起块9安装配合的第一凹槽10。

为了便于拆模时迅速将所述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2从管廊混凝土浇筑层脱离,根据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承重块5的下方设有液压升降器18。所述液压升降机18为现有装置,此处不再赘述。所述液压升降机18可将承重块5顶起或落下,实现所述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 2的平行或倾斜。

实施例2

为了便于拆模时迅速将所述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2从管廊混凝土浇筑层脱离,根据图5和图6所示,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管廊箱体内模8的内侧设有顶板升降装置,所述顶板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15内的齿轮11、齿条板12和外壳15外的底座13、把手14,所述底座 13设置在两个管廊箱体内模8的对称中心下方;

所述齿轮11与齿条板12啮合,所述齿轮11的轴心铰接在外壳15的两内侧壁之间;所述把手14一端设置在所述齿轮11的齿盘面上,另一端延伸至外壳15的外部;

所述底座13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供齿条板12上下活动的顶杆17,所述齿条板12一端设有用于套合在顶杆17上的第二凹槽16,所述齿条板12 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2的下方中心对称处,并与所述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2的底部相互贴合。

所述把手14实现对所述齿轮11的转动,由于所述齿轮11与所述齿条板12为啮合,所述齿轮11在旋转时,会带动所述齿条板12上下运动,所述齿条板12即可顶起所述左顶板模1右端和右顶板模2的左端,使其与管廊箱体内模8的顶面平行;或通过齿条板12的下降,使所述左顶板模1右端和右顶板模2的左端相互向两者的中心对称方向倾斜,即可使左顶板模1 和所述右顶板模2脱离管廊顶面的混凝土浇筑层。通过齿轮11与所述齿条板12的配合,即小齿轮带动齿条板12上的齿牙,实现小力带大力的作业,可大大减少人力,同时避免使用外接电源的升降设备而需要寻找电源的问题。

为了避免所述左顶板模1和右顶板模2之间的缝隙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情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齿条板12的顶部还设有可拆卸的盖板杆20,所述盖板杆20的顶部设有顶模盖板19。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