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0711发布日期:2018-08-17 20:49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给排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及装配式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溢流井作为城市给排水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雨水过量或预设情况时,溢流井作为关键重要的容纳部件,其他缓冲、过渡和收纳的重要作用。

然而现有的溢流井存在安装不方便,功能单一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其能够高效、快捷地容纳城市路面上过大的径流,保障路面过量的水流得到及时的处理,这样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制造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的装配式调节系统,其具备上述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的全部有益效果,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城市生态功能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其包括主体件和进水端部。

主体件具备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空间;

进水端部为中空结构,进水端部的相对的一端设置过滤部;进水端部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贯穿孔,贯穿孔的周缘向远离过滤部的一端延伸形成环形的凸起部。

凸起部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的开口上,且凸起部封闭第一容纳空间的开口。

进水端部靠近凸起部的部分与主体件共同围合形成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陷部。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仅仅为单纯的具备唯一开口的长方体形状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本体,在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本体的开口上设置一个盖板。这样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功能单一,且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本体为一体成型,使用、运输不方便。

如此,发明人发明了一种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这样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其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主体件和进水端部。主体件具备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作为容纳水流的场所。进一步的,进水端部为中空结构,进水端部的相对的一端设置过滤部;进水端部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贯穿孔,贯穿孔的周缘向远离过滤部的一端延伸形成环形的凸起部。凸起部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的开口上,且凸起部封闭第一容纳空间的开口。这里可以看出,进水端部的中空部位能够较好地作为容纳水流的空间,与第一容纳空间协同配合一起起到容纳、收集水流的作用。且进水端部与主体件可以拆卸连接的方式能够较好地保证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运输和装配的便捷性,同时这样的设计方式也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方式。进水端部靠近凸起部的部分与主体件共同围合形成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陷部。凹陷部能够使得进水端部具备预设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容纳空间,这样的容纳空间能够对进入进水端部的水流起到缓冲、暂留的作用,减小过大水流突然涌入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造成的空气挤压形成气团的情况。

综上,这样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明显地提高水处理的效率,且制造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主体件为混凝土预制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进水端部具备过滤部的一端与进水端部具备贯穿孔的另一端通过过渡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过渡面自进水端部具备过滤部的一端径向向内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过渡面和凹陷部上均设置有格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进水端部具备贯穿孔的另一端轴线方向上的投影与主体件具备开口的端部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主体件和进水端部均为长方体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凸起部为矩形环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的截污篮;

截污篮的开口正对第一容纳空间的开口,截污篮的底面通过支腿设置在主体件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过滤部为平篦式井盖;

平篦式井盖与进水端部远离主体件的顶面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过滤部为溢流井盖;

溢流井盖向远离主体件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主体件上开设有排水孔。

一种装配式调节系统,其包括溢流管和上述任一项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溢流管与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连接;且溢流管与主体件的第一通纳空间连通。

这样的装配式调节系统包括上述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因而具备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的全部有益效果。进一步地,这样的装配式调节系统通过装配式的方式连接,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其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主体件和进水端部。主体件具备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作为容纳水流的场所。进一步的,进水端部为中空结构,进水端部的相对的一端设置过滤部。这里可以看出,进水端部的中空部位能够较好地作为容纳水流的空间,与第一容纳空间协同配合一起起到容纳、收集水流的作用。进水端部靠近凸起部的部分与主体件共同围合形成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陷部,凹陷部能够使得进水端部具备预设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容纳空间,这样的容纳空间能够对进入进水端部的水流起到缓冲、暂留的作用。进水端部与主体件可以拆卸连接的方式能够较好地保证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运输和装配的便捷性,同时这样的设计方式也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方式。

装配式调节系统包括溢流管和上述任一项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这样的装配式调节系统包括上述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因而具备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的全部有益效果。装配式调节系统通过装配式的方式连接,方便、快捷,且具备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的全部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第一剖视图;

图3为图2中截污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第二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过滤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0-主体件;110-第一容纳空间;120-排水孔;200-进水端部;210-过滤部;211-平篦式井盖;212-溢流井盖;220-贯穿孔;221-凸起部;230-第二容纳空间;300-凹陷部;400-过渡面;510-截污篮;520-支腿;600-格栅;20-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一种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其包括主体件100和进水端部200。

主体件100具备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空间110;

进水端部200为中空结构,进水端部200的相对的一端设置过滤部210;进水端部200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贯穿孔220,贯穿孔220的周缘向远离过滤部210的一端延伸形成环形的凸起部221。

凸起部221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110的开口上,且凸起部221封闭第一容纳空间110的开口。

进水端部200靠近凸起部221的部分与主体件100共同围合形成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陷部300。

现有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仅仅为单纯的具备唯一开口的长方体形状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本体,在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本体的开口上设置一个盖板。这样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功能单一,且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本体为一体成型,使用、运输不方便。

发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主体件100和进水端部200。主体件100具备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空间110。该容纳空间可以作为容纳水流的场所。进一步的,进水端部200为中空结构,进水端部200的相对的一端设置过滤部210;进水端部200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贯穿孔220,贯穿孔220的周缘向远离过滤部210的一端延伸形成环形的凸起部221。凸起部221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110的开口上,且凸起部221封闭第一容纳空间110的开口。这里可以看出,进水端部200的中空部位能够较好地作为容纳水流的空间,与第一容纳空间110协同配合一起起到容纳、收集水流的作用。且进水端部200与主体件100可以拆卸连接的方式能够较好地保证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运输和装配的便捷性,同时这样的设计方式也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方式。进水端部200靠近凸起部221的部分与主体件100共同围合形成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陷部300。凹陷部300能够使得进水端部200具备预设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容纳空间,这样的容纳空间能够对进入进水端部200的水流起到缓冲、暂留的作用,减小过大水流突然涌入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造成的空气挤压形成气团的情况。

如此,这样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能够明显地提高水处理的效率,且制造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上述主体件100为混凝土预制而成。混凝土预制件能够极大地方便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的加工制造,且混凝土结构稳定,成本可控,材料方便,产品经济效益好。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主体件100也可以是其他的材料,这里不做限定。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上述过渡面400和凹陷部300上均设置有格栅600。格栅600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稳固,力学结构优秀的特点。格栅600,又称钢格栅600,钢格板或格栅600板,是扁钢和扭钢焊接而成。格栅600的栅条间的空隙宽度可根据清除污物的要求来设定。如此,进水端部200具备良好的水流通过性和较好的杂质过滤的能力。

请参照图1-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上述进水端部200具备过滤部210的一端与进水端部200具备贯穿孔220的另一端通过过渡面400连接。

过渡面400的设置使得进水端部200的内壁形成预设容积的容纳空间,在这里将该容纳空间命名为第二容纳空间230。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进水端部200为薄壁结构,其中进水端部200的过滤部210的一侧、过渡面400的内壁和贯穿孔220的周缘共同围合形成U形的内凹部(图中示出未标号),该内凹部能够增大第二容纳空间230的体积;同时内凹的设计能够起到减缓从外界水流(主要是从过滤部210进入的水流)进入进水端部200时,对进水端部200造成的冲击。

继续参照图1-图4,可选地,过渡面400自进水端部200具备过滤部210的一端径向向内倾斜。这样得设置方式以方便使得进水端部200具备过滤部210的一端成为进水端部200的外沿,如此,能够很好地起到保护进水端部200的作用。

进一步地,上述进水端部200具备贯穿孔220的另一端轴线方向上的投影与主体件100具备开口的端部重合。

如此,进水端部200的具备过滤部210的一端能够较好地起到保护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的作用。

可选地,上述主体件100和进水端部200均为长方体形。进一步地,凸起部221为矩形环状。

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保障进水端部200与主体件100的顺畅的连通,保障了二者水流的通畅的连接。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上述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110内的截污篮510;截污篮510的开口正对第一容纳空间110的开口,截污篮510的底面通过支腿520设置在主体件100的底部。

截污篮510能够高效地收集从外界进入进水端部200的杂质,保障了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的高效稳定地运行。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过滤部210为平篦式井盖211;平篦式井盖211与进水端部200远离主体件100的顶面平齐。

平篦式井盖211使用时,常设置为与市政路面平齐,相应地,进水端部200和主体件100均位于路面下,如此既保证了路面的整洁、大方,又能够保障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的稳定工作。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上述主体件100上开设有排水孔120。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排水孔120上设置有溢流管20。

排水孔120通过溢流管20以及时将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内的水流安装预设的方式排泄出去。

进一地,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配式调节系统,其包括溢流管20和上述任一项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溢流管20与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连接;且溢流管20与主体件100的第一通纳空间连通。

这样的装配式调节系统包括上述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因而具备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的全部有益效果。进一步地,这样的装配式调节系统通过装配式的方式连接,方便、快捷。

实施例2

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其与实施例1中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1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的过滤部210为溢流井盖212。

请参照图5和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溢流井盖212向远离主体件100的方向延伸。在使用时,溢流井盖212通常在绿化带中使用。因为相较于其他的使用环境,在绿化带中,地面径流出现的情况更多,且绿化带本身就被设计为吸纳路面水分的功能,如此溢流井盖212能够更加高效地收纳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周围的水流(特别是进水端部200的水流),保证水流能够迅速被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收纳;另一方面当该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周围的径流流量过大,溢流井盖212也能够方便水流穿过溢流井盖212进入到相邻的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或者其他位置,这样也能保障截污一体式多功能溢流井功能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