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安全保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8143发布日期:2018-08-31 21:2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活供水中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技术领域,与传统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不同的是增加了二次供水的水质保护屏障。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水质要求越来越高,保障饮用水的水质,对于供水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有自来水厂供水的第一道保障,但经过管道输送的沿途污染、管道破损污染、管道锈蚀污染、管道维修污染,都可能造成供到用户的水质发生变化,从而带来影响用户健康的问题。因此需要在楼宇二次供水端加装一道保护屏障,确保用户用水安全。这就是我们项目完成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二次供水水质的安全保障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在国内外首次实现用户端水质在线高效监控,保障供水安全。其特征是以经济的余氯在线检测,计算机数学模型转换。实现对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的控制,紫外灭活。解决生物检测方法时间周期长,在线检测成本高,在用户端短时间供水应用无法实现经济、高效、的问题。

2.其计算机数学模型转换特征表现为,根据不同细菌菌落的耐氯性的不同、耗氯量不同、耐紫外强度及供水量的不同,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建立数据库,以综合参数来确定控制紫外细菌灭活强度,达到安全、高效、经济的目的。

3.在国内外首次实现用户端自来水来水水质故障自动监控、分析、高效处理功能。其特征表现为:根据浊度,经数据分析,自动选配虑径、虑速,来满足安全、高效、节能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二次供水安全保障装置》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二次供水安全保障装置》对市政管网来水进行水质自动在线监控,水质检测主要通过浊度连续检测仪、余氯连续检测仪来完成。余氯检测主要为了快速感知大肠杆菌存在与否,一般认为当余氯指标大于0.5mg/l,水中不会有大肠杆菌;而小于0.05mg/l,水中会残留大肠杆菌。故当余氯指标低于0.05mg/l时,系统启动紫外线处理装置。

2.当浊度大于1ntu小于8ntu时,系统转到膜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当浊度大于8ntu时,系统控制在二次管网前端进行弃流处理。

3.该处理系统有9种组合模式,可根据需要选择组合模式。实现多级过滤加紫外消毒。

4.当系统连续休眠达6小时以上,紫外线消毒器自动投入运行,或在进水前端进行5-8秒的弃流。

5.供水设备与市政管网直连,利用市政压力实现节能供水。当供水需要膜过滤处理时,势必降低市政来水压力,所以在膜处理设备前端加一级变频泵,从而将膜处理出水端水压提升至与市政来水水压相当,确保全系统平稳恒压供水,同时也能适度提升膜处理效力。

6.在供水设备中,设有压力罐,可实现该设备低流量和零流量时保压供水,主泵休眠节电运行。

7.供水水质在线监测和出水水质监测数据及设备运行状况、事故报警,均可进行采集、远传,可实现远程监控,也可将数据投放自来水厂服务平台供用户知情与监督。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二次供水水质的安全保障问题。在国内外首次实现用户端水质在线高效监测。其特征是以余氯的在线监测,通过计算机数学模型转换,实现根据不同细菌菌落的耐氯性的不同、耗氯量不同、耐紫外强度及供水量的不同,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以综合参数来确定控制紫外细菌灭活强度,达到安全、高效、经济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泛华清源水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2.08
技术公布日:2018.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