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污排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7067发布日期:2018-09-21 23:16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集污排污相关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在大型水箱上的集污排污装置。



背景技术:

可以理解,水箱在长时间使用过后,水箱的箱底容易沉积一定量的污泥,这样会影响水箱内的水质,这需要人们将水箱箱底上的污泥进行清理掉,以此确保水箱内的水质,而对水箱箱底的污泥进行清理时,需要将水箱内的水排净才可实现,这样实现了对水箱箱底的污泥清理的作用,然而其在清理时需要停止水箱的使用,而且操作起来费是费力,满足不了人们对水箱污泥清理的使用需求;者对于大型的水箱来说,采用上述显然并不可取。

故此,在大型水箱上设置集污排污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应用在大型水箱上的集污排污装置。

具体地,一种集污排污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的箱底向下开设有一集污槽,并在该集污槽内设置一根开口管,其中所述开口管的管壁与所述集污槽的槽底相贴合;所述开口管的一侧相对于水箱部分向外伸出,并在该开口管伸出水箱的一侧设置有与水箱连通的连接凸箱,所述连接凸箱的底部与所述开口管相贴合,以实现对开口管进行密封,其中所述连接凸箱的底部上开设有排污口;所述开口管上的开口设置在所述水箱及所述连接凸箱内;所述连接凸箱上设置有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旋转轴部分伸入至连接凸箱内,并与开口管的一侧端部连接固定,以用驱动机构驱动开口管在水箱的集污槽内进行旋转。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水箱的箱底在集污槽两侧的底壁设置为平面,且所述集污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开口管上开口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集污槽的开口宽度等于所述开口管的直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水箱的箱底在集污槽两侧的底壁设置为自所述集污槽向上翘起的倾斜面,且所述集污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开口管上开口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开口管的开口沿所述开口管的轴向方向设置,并设置在所述开口管的中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开口管伸入连接凸箱的部分上的开口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凸箱上排污口的长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伸入连接凸箱的部分与开口管通过法兰盘进行连接固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集污排污装置,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使得该集污排污装置在使用时,水箱箱底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可通过开口管上的开口进入至开口管内,而开口管内沉积的污泥又可用驱动机构对开口管的180°旋转,并从连接凸箱上的排污口排出,进而实现了对水箱内污泥的排污的功能,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可在水箱正常使用的同时来实现对污泥的排污作用,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集污排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开口管的开口朝上设置。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集污排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开口管的开口朝下设置。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集污排污装置的剖视图。

其中,10、开口管;11、开口;20、驱动机构;200、水箱;201、连接凸箱;202、排污口;210、集污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所提供的集污排污装置,具体是应用在大型的水箱200,实现对水箱200箱底所沉积的污泥进行排出。

本实施例的集污排污装置,包括水箱200,与水箱200连通设置的连接凸箱201,设于水箱200及连接凸箱201内的开口管10,以及用于驱动开口管10进行旋转的驱动机构20。

其中所述水箱200的箱底向上开设有一集污槽210,且所述开口管10设置在所述水箱200的集污槽210内,并部分向外伸入至连接凸箱201内,其中所述连接凸箱201的底部与所述开口管10相贴合,以实现对开口管10进行密封。其中,所述开口管10的管壁与所述集污槽210的槽底相贴合,也就是说,所述集污槽210的槽底横截面设置为与开口管10的直径相等的圆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说明书附图中将开口管10与集污槽210的位置关系画成留有一定的间隙,只是为了便于将开口管10与集污槽210在说明书附图中体现出来,两者实质是相互贴合设置的。

由上可知,当所述开口管10的开口朝上设置时,所述开口管10因为与所述连接凸箱201的底部相贴合,所述开口管10又与所述水箱200的集污槽210贴合,这样开口管10就实现了对连接凸箱201上排污口202的密封,而所述开口管10的开口朝上可积聚水箱200上沉积的污泥;而当所述开口管10的开口朝下设置时,则所述开口管10就会对水箱200的集污槽210进行密封,开口管10的开口又与连接凸箱201上的排污口202连通,进而实现了开口管10内积聚的污泥进行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凸箱201的底部上开设有排污口202,并可通过排污口202向下排放积聚在开口管10内的污泥,所述开口管10的开口11设置在所述水箱200及所述连接凸箱201内,也就是说,所述开口管10上的开口11从水箱200内一直延伸到连接凸箱201内,而所述驱动机构20则是设置在连接凸箱201上,且所述驱动机构20的旋转轴部分伸入至连接凸箱201内,并与开口管10的一侧端部连接固定,以用驱动机构驱动开口管10在水箱200的集污槽210内进行旋转。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集污排污装置在使用时,用开口管10设于水箱200内的开口11来积聚水箱200箱底的污泥,这是因为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回向排污槽210沉降,而排污槽210上又设置有开口11朝上的开口管10,这样污泥就会通过开口管10上的开口11进入到开口管10内;当开口管10内沉积有一定量的污泥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20驱动开口管10进行旋转,使得开口管10上的开口11向下,由于开口管10的开口11还设置在连接凸箱201内,向下可与连接凸箱201上的排污口202连通的,这样开口管10内污泥就会从开口管10内向排污口202流动,进而实现对水箱200内污泥的排污作用,于此同时,开口管10在水箱200内的部分向外朝上,进而实现对水箱200内的盛装的水进行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管10的开口11沿所述开口管10的轴向方向设置,并设置在所述开口管10的中部,也就是说,所述开口管10上两侧端部上并未开设开口11,以此来确保开口管10的强度。

其中,所述水箱200的箱底在集污槽210两侧的底壁设置为平面,且所述集污槽210的开口11宽度大于所述开口管10上开口11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集污槽210的开口11宽度等于所述开口管10的直径,具体地,可将水箱200箱底在集污槽210的开口11部分遮盖住,使得集污槽210上留的口子的宽度与开口管10上开口11的宽度相等,使得水箱200在使用时,沉积的污泥可通过集污槽210上的口子通过开口管10的开口11进入到开口管10内,以此确保了进入到集污槽210内的污泥全部沉积到开口管10内。当然了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水箱200的箱底子在集污槽210的开口11部分遮盖住后,其遮盖的部分不能影响开口管10在集污槽210内旋转。

本实施例的集污排污装置除了将水箱200箱底的底壁设置为平面结构之外,还可将水箱200的箱底在集污槽210两侧的底壁设置为自所述集污槽210向上翘起的倾斜面,且所述集污槽210的开口11宽度大于所述开口管10上开口11的宽度,以便于沉积在水箱箱底的污泥顺着水箱200箱底的底壁朝集污槽210汇集,亦即便于了水箱200内污泥在开口管10内沉积。

由上可知,所述开口管10上的开口11部分是设置在连接凸箱201内,并可通过开口管10上设于连接凸箱201内的开口11部分,将积聚在开口管10内的污泥排放至连接凸箱201内,并从连接凸箱201的排污口202向外排出,本实施例具体将所述开口管10伸入连接凸箱201的部分上的开口11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凸箱201上排污口202的长度,使得开口管10内的污泥可及时地从开口管10内排放至连接凸箱201内,并从排污口202向下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20具体设置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伸入连接凸箱201的部分与开口管10通过法兰盘(图未示)进行连接固定,当然了根据使用的需要,也可在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上接装齿轮箱,以提高驱动电机对开口管10驱动时的扭矩,便于对开口管10的旋转驱动。

综上,本发明所提供的集污排污装置,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使得该集污排污装置在使用时,水箱箱底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可通过开口管上的开口11进入至开口管内,而开口管内沉积的污泥又可用驱动机构对开口管的180°旋转,并从连接凸箱上的排污口排出,进而实现了对水箱内污泥的排污的功能,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可在水箱正常使用的同时来实现对污泥的排污作用,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