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坡面排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90238发布日期:2019-03-22 21:58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坡面排水方法,属于工程上水土流失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土壤边坡需要做好坡面排水系统,否则水土流失难以避免。常规的有植草防护,混凝土工程防护,甚至钢筋混凝土工程防护等,这些防护本身也多需要配合排水进行。应急防护采用开挖排水沟并用塑料布覆盖,但解决不了长久。为耐久计,主要是采用水泥混凝土硬化顺坡施工的集中排水型排水沟,同时在沟底设置沉泥槽;最大的弊端主要是混凝土工程量大,尤其是边坡陡峭时,工程难度大,并且环境压力大。过度硬化的排水沟渠,也不好兼容海绵城市理念。尊重自然的排水与简易适度的硬化越来越受到推崇。水往低处流,不需要逆转;在相对分散条件下,环境自身有承接与适应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坡面排水方法,有助于减缓较大坡度土壤边坡的水土流失。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坡面上修建“之”字型排水沟,也就是由直线条连续地左转右折变换方向构成整体趋势一致向下的排水沟;

步骤2、在排水沟的转折转弯处设有由混凝土或粗大砾石砌筑的沉泥槽;

步骤3、在排水沟的连续直线条的中下部附近设置沟深为排水沟深度一半的溢流浅沟,溢流浅沟为喇叭状向外向下扩散;

步骤4、在溢流浅沟一到两米外的端头设置枝叶组成的厚二三十公分的滤水坝;

步骤5、在排水沟中下部的边壁间隔设置有竹排或木棍叠合而成的支挡,且采用活体柳条固定。

步骤6、在上部排水沟与溢流沟内铺设并固定网状塑料编织袋,在中下部排水沟内铺设并固定土工格栅,并且间隔地采用长10-20cm竹钉或木桩齐平沟底加密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步骤1中排水沟长度在2-5m,排水沟深度在20-40cm。

本发明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效果:“之”字型排水沟主体延长了路径,降低了沟底排水坡度,控制了水流速度,降低了冲刷与水土流失;排水沟转弯转折处硬化的沉泥槽分段收集泥渣,便于清理与减轻对中下部沟底的冲刷力;半深的喇叭状向外向下扩散的溢流浅沟疏导汇集的集中水流,限制冲刷;溢流浅沟外的由枝叶组成的滤水坝吸附与阻滞泥渣流失并且涵养水源;沟底的网状塑料编织袋与土工格栅以及间隔地加密固定,是根据水流大小设定不同防冲刷材料与措施制约了水力冲刷程度;限制的直线条长度构造了多转折便于分段控制与减弱冲刷;排水沟边壁间隔设置的由竹排或木棍叠合而成的支挡并且有可生长的活体柳条,减弱了边壁的坍塌与水土流失。整体上,综合上诉低影响环境的技术措施,减弱了冲刷强度,限制了水土流失,并控制了硬化混凝土对环境的破坏。

下面结合应用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在坡面上修建“之”字型排水沟,也就是由直线条连续地左转右折变换方向构成整体趋势一致向下的排水沟;

步骤2、在排水沟的转折转弯处设有由混凝土或粗大砾石砌筑的沉泥槽;

步骤3、在排水沟的连续直线条的中下部附近设置沟深为排水沟深度一半的溢流浅沟,溢流浅沟为喇叭状向外向下扩散;

步骤4、在溢流浅沟一到两米外的端头设置枝叶组成的厚二三十公分的滤水坝;

步骤5、在排水沟中下部的边壁间隔设置有竹排或木棍叠合而成的支挡,且采用活体柳条固定。

步骤6、在上部排水沟与溢流沟内铺设并固定网状塑料编织袋,在中下部排水沟内铺设并固定土工格栅,并且间隔地采用长10-20cm竹钉或木桩齐平沟底加密固定。

所述的步骤1中排水沟长度在2-5m,排水沟深度在20-40cm。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坡面排水方法,属于工程上水土流失防治领域。主要特征是:在坡面上修建“之”字型排水沟,也就是由直线条连续地左转右折变换方向构成整体趋势一致向下的排水沟;在排水沟的转折转弯处设有由混凝土或粗大砾石砌筑的沉泥槽;在排水沟的连续直线条的中下部附近设置沟深为排水沟深度一半的溢流浅沟,溢流浅沟为喇叭状向外向下扩散;在溢流浅沟一到两米外的端头设置枝叶组成的厚二三十公分的滤水坝;在上部排水沟与溢流沟内铺设并固定网状塑料编织袋,在中下部排水沟内铺设并固定土工格栅,并且间隔地采用长10‑20cm竹钉或木桩齐平沟底加密固定;在排水沟中下部的边壁间隔设置有竹排或木棍叠合而成的支挡且有活体柳条固定。本发明用于较大坡度土壤边坡的水土流失防治。

技术研发人员:曹林涛;伍骄;黄俊;康丹;游巍;望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文理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8.06.06
技术公布日:2019.0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