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雨水再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筒式雨水弃流储存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滤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污染物堆积,使得路面雨水中持有大量的污染物,在一些路面径流的研究表明,初期30%雨水径流中的污染负荷占整场降雨污染的70%,因此,初期雨水的截留与处理可有效控制径流带来的水体污染。目前,国内外对于雨水污染处理也有着不同的措施,国外大多是将雨水直接收集起来再利用,国内是将初期雨水直接引入污水处理厂,忽略了污水处理厂除污容量有限,多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因此,有必要对前期雨水进行弃流处理,研制能够弥补这些方面不足的雨水弃流收集与截污治理系统,将降雨初期雨水分流至污水管道,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经过预处理截留水中的沙粒、碎石等颗粒杂质以及大量污染物,多次过滤、净化,就可以达到回收利用的标准,并用净化、过滤后的雨水涵养草坪,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弃流装置有很多缺点,如设计的容积过大或设计的容积过小,一些装置采取手动操作控制,有时容易失效,有的构造设计比较复杂,有的成本过高,而且初期雨水停留时间过长,沙粒、碎石等颗粒杂质以及大量污染物易沉淀,极易造成装置堵塞,不利于装置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圆筒式雨水弃流储存系统,主要是为了开发一种能够实现雨水收集和弃流自动操作,能够使雨水得到有效排放、收集与储存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当收集满时,雨水能自动溢流排出,可最大限度蓄存雨水,且具有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的功能,使雨水中混有的粗砂、淤泥得到有效分离,最大限度改善雨水质量,有利于装置的正常运行使用,有效保证整个装置的洁净状态,实现收集、过滤、净化、储存和排放的自动控制,对实现水生态修复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能够有效避免水资源污染浪费等现象出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圆筒式雨水弃流储存系统,包括雨水进水口、雨水过滤腔、雨水过滤腔清污盖、雨水储存腔、粗砂过滤层、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弃流集水控制管、活性炭芯过滤层、雨水收集孔、弃流控制孔、雨水出水口和雨水收集口;本发明整体结构呈圆筒式,在结构的中间沿竖向设置弃流集水控制管,外侧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雨水过滤腔清污盖、雨水过滤腔、粗砂过滤层、活性炭芯过滤层和雨水储存腔,弃流集水控制管的上方设置有雨水进水口,下方设置有雨水出水口,内部设置有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为一锥形管,锥形管广口一端在上,小口一端在下,上端广口与弃流集水控制管内壁密封相连,弃流集水控制管的上端设置雨水收集孔,其位置高于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的广口,中上端设置弃流控制孔,其位置低于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的广口,高于粗砂过滤层,弃流集水控制管通过雨水收集孔、弃流控制孔和雨水过滤腔联通,雨水过滤腔的上端设置雨水过滤腔清污盖,雨水过滤腔通过设置的粗砂过滤层、活性炭芯过滤层和下方的雨水储存腔联通,在雨水储存腔的侧壁下方设置雨水收集口。
进一步地,弃流控制孔尺寸为雨水收集孔尺寸的1.5~2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效果和有点是构造简单、体积较小、加工简便,造价较低,只靠装置本身就能实现全程雨水收集和弃流自动操作,初期的雨水得到有效排放,中后期的雨水得到有效收集与储存,在收集满后,雨水能自动溢流排出,最大限度蓄存雨水,蓄存雨水能够有效得到管控,具有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的功能,使雨水中混有的粗砂、淤泥得到有效分离,过滤后的杂质能得到有效清理,不再保存在装置中,最大限度改善雨水质量,有利于装置的正常运行使用,有效保证整个装置的洁净状态,实现收集、过滤、净化、储存和排放的自动控制,对实现水生态修复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圆筒式雨水弃流储存系统正视示意图。
图2为圆筒式雨水弃流储存系统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中:1为雨水进水口;2为雨水过滤腔;3为雨水过滤腔清污盖;4为雨水储存腔;5为粗砂过滤层;6为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7为弃流集水控制管;8为活性炭芯过滤层;9为雨水收集孔;10为弃流控制孔;11为雨水出水口;12为雨水收集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圆筒式雨水弃流储存系统,包括雨水进水口1、雨水过滤腔2、雨水过滤腔清污盖3、雨水储存腔4、粗砂过滤层5、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6、弃流集水控制管7、活性炭芯过滤层8、雨水收集孔9、弃流控制孔10、雨水出水口11和雨水收集口12;本发明整体结构呈圆筒式,在结构的中间沿竖向设置弃流集水控制管7,外侧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雨水过滤腔清污盖3、雨水过滤腔2、粗砂过滤层5、活性炭芯过滤层8和雨水储存腔4,弃流集水控制管7的上方设置有雨水进水口1,下方设置有雨水出水口11,内部设置有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6,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6为一锥形管,锥形管广口一端在上,小口一端在下,上端广口与弃流集水控制管7内壁密封相连,弃流集水控制管7的上端设置雨水收集孔9,其位置高于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6的广口,中上端设置弃流控制孔10,其位置低于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6的广口,高于粗砂过滤层5,弃流集水控制管7通过雨水收集孔9、弃流控制孔10和雨水过滤腔2联通,雨水过滤腔2的上端设置雨水过滤腔清污盖3,雨水过滤腔2通过设置的粗砂过滤层5、活性炭芯过滤层8和下方的雨水储存腔4联通,在雨水储存腔4的侧壁下方设置雨水收集口12;弃流控制孔10尺寸为雨水收集孔9尺寸的1.5~2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