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建筑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4613发布日期:2018-12-19 05:5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组合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工程建筑组合桩。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组合桩,房屋建筑工地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桩根据土体提供的侧摩阻力与端阻力的相对比例,可分为摩擦桩、端承桩和端承摩擦桩及摩擦端承桩四类,桩按桩直径的大小可分为大直径桩、中等直径桩、小直径桩三类,桩按桩身材料可分为混凝土桩、木桩、钢桩和组合桩等,根据成桩方法不同分为:挤土桩(如打入式预制桩)、部分挤土桩(如预钻孔打入式预制桩)和非挤土桩(如钻孔灌浇桩)等三种,桩按施工方法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

但现有的土木工程组合桩,不牢固,调节和使用不便,结构单一,其桩体灵活性较差,无法针对不同的施工要求进行相应的变换,容易出现无法组合使用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木工程建筑组合桩,以解决现有的组合装使用形态单一,调解不便不牢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建筑组合桩,包括柱状的第一桩体和管状的第二桩体,所述第一桩体通过锥形套与所述第二桩体相连接,所述第二桩体的两端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阶梯孔,所述锥形套上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孔与所述第二阶梯孔的内径相同,部分的所述第二阶梯孔内开设有第二内螺纹,对应的部分的所述第一阶梯孔内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的结构相同,所述锥形套通过内六角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二桩体内,所述锥形套的最小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桩体的内径,所述锥形套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桩体的内径,所述锥形套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桩体的外径,所述锥形套上还开设有矩形槽。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二桩体同一端的所述第一阶梯孔的数量与所述锥形套上的所述第二阶梯孔的数量相同且为偶数个,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的数量也为偶数个,每个所述第二阶梯孔内均设置有所述内六角螺栓。

优选地,所述第一桩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环形槽,对应的所述锥形套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环形槽相配合的环形凸台。

优选地,所述内六角螺栓为高强螺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锥形套实现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的有效连接,安装调节方便,通过内六角螺栓将锥形套锁紧,即可实现实现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的固定,同时能够连续的调节第一桩体伸入第二桩体内的长度,进而实现整体长度的连续调整;另外利用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作为基础桩,可以实现多种使用形态,进而达到提高了该组合桩使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桩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桩的俯视图(内六角螺栓未画);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桩的锥形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组合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组合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组合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桩体、2-第二桩体、21-第一阶梯孔、3-锥形套、31-第二阶梯孔、311-第二内螺纹、32-矩形槽、4-内六角螺栓、5-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土木工程建筑组合桩,包括一个柱状的第一桩体1和一个管状的第二桩体2,所述第一桩体1通过一个锥形套3与所述第二桩体2相连接,所述第二桩体2的两端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阶梯孔21,所述锥形套3上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二阶梯孔31,所述第一阶梯孔21与所述第二阶梯孔31的内径相同(此处的相同是指阶梯孔内的两个孔的内径都相同),部分的所述第二阶梯孔31内开设有第二内螺纹311,对应的部分的所述第一阶梯孔21内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311的结构相同(此处的结构相同是指同一个内六角螺栓4均能与第一内螺纹或者第二内螺纹311相配合),所述锥形套3通过内六角螺栓4安装在所述第二桩体2内,所述锥形套3的最小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桩体2的内径,所述锥形套3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桩体2的内径,所述锥形套3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桩体1的外径,所述锥形套3上还开设有矩形槽32;其中锥形套3的最大外径略大于第二桩体2的内径,即锥形套3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套在第二桩体2内时,锥形套3凸出于第二桩体2的部分不宜过大,以保证内六角螺栓4能够较为充分的旋入内螺纹上。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第二桩体2同一端的所述第一阶梯孔21的数量与所述锥形套3上的所述第二阶梯孔31的数量相同且为偶数个,所述第二内螺纹311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的数量也为偶数个,每个所述第二阶梯孔31内均设置有所述内六角螺栓4;其中锥形套3上具有第二内螺纹311的第二阶梯孔31与不具有第二内螺纹311的第二阶梯孔31的数量相同,且相间排列,同样的位于同一端的第一阶梯孔21内也是如此,即具有第一内螺纹的第一阶梯孔21与不具有第一内螺纹的第一阶梯孔21的数量也相同且相间排列,在安装时,锥形套3上具有第二内螺纹311的第二阶梯孔31与不具有第一内螺纹的第一阶梯孔21对其,并旋入内六角螺栓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桩体1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环形槽,对应的所述锥形套3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环形槽相配合的环形凸台,进一步增加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内六角螺栓4为高强螺栓。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锥形套3和一个第一桩体1,如图5所示,此时该组合桩得到另外一种变形,进而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该组合桩整体的调节长度,增加其灵活性,另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的增加锥形套3、第一桩体1以及第二桩体2的数量,对其长度进行扩展。

实施例3:在实施1的基础上,采用两个该组合桩,如图6所示,通过在两个该组合桩上设置横梁5,即可搭建出支撑架,通过锥形套3即可实现横梁5高度的调整。

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按照实施例2的原理,即可再进一步的提高横梁5的调节性。

实施例5:在实施3的基础上,改变第一桩体1与第二桩体2的长度比例,即可实现横梁5的另一种形态的调节方式,如图7所示。

使用时,将锥形套3嵌套在第一桩体1上,然后再将锥形套3嵌套在第二桩体2的端部,按照具有第一内螺纹的第一阶梯孔21与不具有第二内螺纹311的第二阶梯孔31相对齐的安装方式,将内六角螺栓4旋入,在旋入的过程中,锥形套3受的挤压,利用锥形套3上矩形槽32,使得锥形套3紧紧的锁住第一桩体1,而锥形套3通过内螺纹与第二桩体2相固定,进而实现第一桩体1与第二桩体2的固定;当需要调节长度时,松开内六角螺栓4,重新调整好后再次将内六角螺栓4旋入即可。

本发明通过锥形套实现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的有效连接,安装调节方便,通过内六角螺栓将锥形套锁紧,即可实现实现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的固定,同时能够连续的调节第一桩体伸入第二桩体内的长度,进而实现整体长度的连续调整;另外利用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作为基础桩,可以实现多种使用形态,进而达到提高了该组合桩使用的灵活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