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漂闸与冲砂闸结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5996发布日期:2019-01-05 09:3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漂闸与冲砂闸结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漂闸与冲砂闸结合结构,属于水电水利工程中的闸坝结构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排漂闸和冲砂闸是水电水利工程中闸坝常采用的重要建筑物,排漂闸的主要作用是将上游来的漂浮物排向下游,避免其在库区集积,通常紧邻枢纽进水口布置。冲砂闸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闸门开启,利用水流冲刷进水口前淤积的泥沙,降低淤沙高程,保证进水口正常运行,一般也紧邻进水口布置。

排漂闸和冲砂闸是组成水电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建筑物,为保障运行功效,通常采用并排紧邻进水口的布置形式。

排漂闸和冲砂闸因其自身运行特点,通常过流能力有限,两者并排布置所占宽度较宽,效率不高,尤其在狭窄河谷的工程,为保障泄流能力,需要布置足够的泄流净宽,往往要对两岸进行较大扩挖,导致工程量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排漂闸与冲砂闸结合结构,可以缩短排漂闸与冲砂闸总宽度,有利于枢纽布置,并节约工程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漂闸与冲砂闸结合结构,包括闸孔,在闸孔中部设置有溢流堰,溢流堰的堰顶溢流通道为排漂通道,排漂通道设置排漂闸;溢流堰底部与闸底板之间通道为冲砂通道,冲砂通道设置冲砂闸。

进一步的是:溢流堰为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的是:闸孔在溢流堰的上游一侧设置有检修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排漂闸和冲砂闸采用竖向分层结合布置结构,可以共用闸孔宽度,充分利用布置空间,节约两闸的总宽度,节约的宽度可以用来布置泄洪建筑物,减小狭窄河谷枢纽布置难度。

(2)两者竖向结合,合二为一,共用检修闸,可以节约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例如减少一扇检修闸、减小两岸开挖宽度等。

(3)排漂闸和冲砂闸为更好发挥各自功效,一般都要求紧邻进水口布置,两者在竖向上合二为一可以让两者都尽量靠近进水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1-溢流堰、2-排漂闸、3-冲砂闸、4-检修闸、5-闸底板、6-闸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闸孔,在闸孔中部设置有溢流堰1,溢流堰1的堰顶溢流通道为排漂通道,排漂通道设置排漂闸2;溢流堰1底部与闸底板5之间通道为冲砂通道,冲砂通道设置冲砂闸3。

本发明的排漂闸2采用溢流堰1结构设置,采用挑流与下游水流衔接,冲砂闸3布置在排漂闸2下部,排漂闸2和冲砂闸3在竖向分层结合布置,共用闸孔宽度,可减少两闸总净宽,有利于枢纽布置,尤其是在狭窄河谷闸坝工程中,可以在保障泄流宽度的前提下减小挡泄水建筑物总宽度,降低枢纽布置难度,并可节约工程量。

本发明中的溢流堰1优选采用混凝土结构。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钢结构或活动钢结构替代,尤其是活动钢结构因为可以调整结构型式,能适应更多工况,但势必因为结构复杂,投资增加,并且降低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为方便检修,闸孔在溢流堰1的上游一侧设置有检修闸4。本发明中的排漂闸2和冲砂闸3可以共用检修闸,从而节约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漂闸与冲砂闸结合结构,属于水电水利工程中的闸坝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闸孔,在闸孔中部设置有溢流堰,溢流堰的堰顶溢流通道为排漂通道,排漂通道设置排漂闸;溢流堰底部与闸底板之间通道为冲砂通道,冲砂通道设置冲砂闸。溢流堰为混凝土结构。闸孔在溢流堰的上游一侧设置有检修闸。本发明通过将排漂闸与冲砂闸在竖直方向结合布置的结构方式,缩短了排漂闸与冲砂闸总宽度,有利于枢纽布置,尤其是在狭窄河谷闸坝工程中,可以在保障泄流宽度的前提下减小挡泄水建筑物总宽度,降低枢纽布置难度,并可节约工程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王晓东;石太军;王剑;杨术惠;陶警圆;杜妍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26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