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粪污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5200发布日期:2018-09-14 20:4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粪污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粪污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粪污的处理方式通过吸粪车对粪污进行收集,在运输统一地点集中处理,传统的处理方式为填埋式,在吸粪车对粪污进行收集完毕后,吸粪管道回收时,容易造成粪污四散,对周边造成异味,难以处理,通过运输中也会导管的残留物溢出在地面,影响市容,为了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粪污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粪污处理装置,通过吸粪管内置于管壳中,且管壳内壁的四周均开始有出水孔,从而在吸粪结束后,由出水孔出水对吸粪管外壁进行冲洗,避免了残留物的溢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粪污处理装置,包括车体、集粪罐、水箱、管壳和吸粪管,所述车体的顶端固定有集粪罐,所述车体的左端固定有管壳,所述集粪罐的顶端分别固定有吸污泵和水箱,且吸污泵位于水箱的左侧,所述水箱上安装有水泵,所述管壳内置有吸粪管,所述管壳右端的底端安装有弹簧铰链,且弹簧铰链上连接有挡板,所述管壳内部四周的底端均开始有出水孔,所述管壳内壁的左侧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齿轮片,所述齿轮片贯穿于管壳内壁的左侧。

进一步的,所述吸粪管的顶端连接有软管,且软管的另一端与吸污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泵上连接有水管,且水管的另一端与管壳的外壁连接,所述水管的另一端贯穿于管壳的外壁,且水管的另一端与出水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吸粪管的左侧开始有齿轮槽,所述齿轮片与齿轮槽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管壳内壁的两端均安装有滑块,所述吸粪管外壁的两端均开始有块槽,所述滑块位于块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粪污处理装置,通过吸粪管内置于管壳中,且管壳内壁的四周均开始有出水孔,从而在吸粪结束后,由出水孔出水对吸粪管外壁进行冲洗,避免了残留物的溢出。

2.本实用新型的粪污处理装置,通过管壳右侧底端安装有弹簧铰链,且弹簧铰链上连接有挡板,在吸粪管回收后,受弹簧铰链弹力作用,挡板将对管壳的底端进行包裹,避免残留物在运输时出现遗漏至路面,较为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粪污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粪污处理装置的管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集粪罐;3、水箱;4、水泵;5、水管; 6、管壳;7、电机;8、吸粪管;9、软管;10、吸污泵;11、出水孔;12、齿轮片;13、滑块;14、块槽;15、齿轮槽;16、弹簧铰链;1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粪污处理装置,包括车体1、集粪罐2、水箱3、管壳6和吸粪管8,所述车体1的顶端固定有集粪罐2,所述车体1的左端固定有管壳6,所述集粪罐2的顶端分别固定有吸污泵10和水箱3,且吸污泵10位于水箱3的左侧,所述水箱3 上安装有水泵4,所述管壳6内置有吸粪管8,所述管壳6右端的底端安装有弹簧铰链16,且弹簧铰链16上连接有挡板17,所述管壳6内部四周的底端均开始有出水孔11,所述管壳6内壁的左侧安装有电机7,且电机7的电机轴上安装有齿轮片12,所述齿轮片12贯穿于管壳6内壁的左侧。

其中,所述吸粪管8的顶端连接有软管9,且软管9的另一端与吸污泵10连接。

其中,所述水泵4上连接有水管5,且水管5的另一端与管壳 6的外壁连接,所述水管5的另一端贯穿于管壳6的外壁,且水管 5的另一端与出水孔11连通。

其中,所述吸粪管8的左侧开始有齿轮槽15,所述齿轮片12 与齿轮槽15啮合。

其中,所述管壳6内壁的两端均安装有滑块13,所述吸粪管 8外壁的两端均开始有块槽14,所述滑块13位于块槽14内。

工作原理:工作时,启动管壳6内安装的电机7,电机7电机轴上的齿轮片12转动,齿轮片12与吸粪管8上开设的齿轮槽15 啮合,由管壳6内壁固定有滑块13,且滑块13内置于吸粪管8表面开设的块槽14内,从而电机7工作时将带动吸粪管8进行升降,启动吸污泵10对粪污进行收集,并由吸污泵10将粪污抽入集粪罐2的内部,收集结束后,启动水泵4,水泵4将水箱3内的水通过水管5抽入管壳6内壁四周的出水孔11内,对工作结束的吸粪管8进行冲洗,冲洗后,再次启动电机7,吸粪管8将位于管壳6内进行上升,完全上升后,弹簧铰链16将带动挡板17对管壳6的底端进行包裹,从而防止吸粪管8内壁的残留物在运输时遗漏在路面,达到较好的集污效果,设计简单,较为实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