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厨房龙头的节能易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0845发布日期:2018-11-20 22:5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健康厨房龙头的节能易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龙头安装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健康厨房龙头的节能易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厨房龙头主要是安装靠近墙面的位置,同时受限于厨房不锈钢水槽下沉的形状,台面下方锁紧龙头的空间很小,大部分水龙头与台盆的固定是采用螺纹连接,依目前螺母与螺杆的锁固操作,螺母必须从螺杆下端开始旋转,不同厚度的台面决定螺杆的有效长度,即决定了锁螺母的长度,安装台面下的空间相当狭小,操作余地极为有限,因此必然会存在锁螺母费时费力的问题,安装效率低,螺纹起始端不易对准等问题,反之拆卸同样存在费时费力的困扰。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龙头台下安装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快速拆装的健康厨房龙头的节能易安装机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健康厨房龙头的节能易安装机构,其包括一龙头阀体、一管接及一固定组件,龙头阀体与管接的上部配合连接,管接的下部具有外螺纹,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本体上壳、压紧块、复位C环及本体下壳,本体上壳的中心设有供所述管接穿过的通孔,该本体上壳上设有至少一导柱,导柱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压紧块至少具有一开口,压紧块的中心具有与所述管接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压紧块的上部设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压紧块上还设有一供所述复位C环装配的卡环槽,该本体下壳的上部设有由顶面往下开设的沉槽,所述压紧块装设在该沉槽中,该沉槽的内壁设有至少一卡柱,所述压紧块上设有与该卡柱配合的至少一导向孔。

进一步,本体上壳的底面设有多个限位筋条,所述导柱设于限位筋条与通孔之间,所述本体下壳的顶端设有至少一导向凸柱,导向凸柱的顶端插设在本体上壳底面的两限位筋条之间。

进一步,所述本体上壳具有至少两卡槽,所述本体下壳的顶端设有与本体上壳的卡槽配合的卡勾。

进一步,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一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本体上壳的底端,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顶持所述本体下壳。

进一步,所述本体下壳的顶端设置至少一弹性臂,弹性臂的顶端外周设有一复位斜面,本体上壳设有与弹性臂的复位斜面配合的斜面凸柱。

进一步,所述本体下壳的沉槽上设有对应压紧块开口的至少一凸台,凸台朝向压紧块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导向面。

进一步,所述压紧块的底端设有至少一L型的导向缺槽,所述本体下壳的沉槽上对应压紧块的导向缺槽设有至少一导向凸块。

进一步,所述压紧块具有两个开口,两个开口将压紧块分成左压紧块及右压紧块,左压紧块及右压紧块上分别设有一所述导向孔。

进一步,所述本体下壳的顶端设有一挡垣,挡垣与本体上壳的底面配合,该挡垣对应本体上壳的卡槽位置处设有所述卡勾,卡槽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卡勾可于该卡槽内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导柱的第一斜面是由通孔一侧往下并往外渐扩,所述压紧块的第二斜面是由压紧块的上部外周往外渐缩。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本体上壳、压紧块及本体下壳的配合实现固定组件与管接的快速组装固定,再利用复位C环与压紧块的配合实现固定组件与管接的快速拆卸,组装时,仅需将固定组件对准管接套入,并往上推至顶到台面,使固定组件的压紧块第一斜面与本体上壳的第二斜面相互挤压配合而使压紧块内缩,使压紧块的内螺纹与管接的外螺纹咬合,再将固定组件旋转一周,即可将固定组件与管接螺接固定在一起。拆卸时,仅需反向旋转固定组件一周,解除管接与固定组件的螺接,在复位C环的作用下,压紧块往外弹开,可快速将固定组件拆卸下来。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龙头阀体的快速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本体上壳的仰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固定组件与管接安装的动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固定组件插入管接的正视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固定组件与管接旋紧的正面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固定组件与管接旋松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固定组件从管接上拆卸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本体上壳的仰视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固定组件与管接安装的动作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固定组件插入管接的正视图。

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固定组件与管接旋紧的正面图。

图14为图13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固定组件与管接旋松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5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固定组件从管接上拆卸的剖视图。标号说明:

龙头阀体1 管接2 外螺纹21

固定组件3 本体上壳31 通孔311

卡槽312 限位筋条313 导柱314

第二斜面315 斜面凸柱316 复位弹簧32

压紧块33 开口331 左压紧块332

右压紧块333 内螺纹334 第一斜面335

卡环槽336 导向孔337 导向缺槽338

复位C环34 本体下壳35 通孔351

挡垣352 卡勾353 导向凸柱354

沉槽355 卡柱356 凸台357

导向面358 导向凸块359 弹性臂36

复位斜面361 台面200 安装孔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健康厨房龙头的节能易安装机构,其包括一龙头阀体1、一管接2及一固定组件3。其中图1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图9至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两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固定组件3上结构设计的不同。

龙头阀体1装设在台面200上,龙头阀体1与管接2螺接固定。

管接2是配合在安装台面200的安装孔201中,该管接2的上部与龙头阀体1连接固定在一起,管接2的下部插入到安装台面200的安装孔201中。管接2与龙头阀体1的连接方式用以有多种,例如,图中所示,是于龙头阀体1的底部设置内螺纹,该管接2的外周具有与之配合的外螺纹21,通过螺纹配合将管接2与龙头阀体1结合固定在一起,龙头阀体1与管接2也可采用直接焊接固定,或者通过结构设置使龙头阀体1与管接2形成配合卡接等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固定组件3包括由上往下设置的一本体上壳31、一复位弹簧32、一压紧块33、一复位C环34及一本体下壳35。

本体上壳31的中心设有供所述管接穿过的通孔311,本体上壳31的外周具有呈等间距间隔设置的至少两卡槽312,本体上壳31的底面可设有多个限位筋条313,该本体上壳31上还设有一导柱314,导柱314凸出本体上壳31的底面,且该导柱314设于限位筋条313与通孔311之间,导柱314还设有由通孔311一侧往外并往下渐扩的第二斜面315。

所述复位弹簧32的一端设置在本体上壳31的限位筋条313与导柱314之间,复位弹簧32的另一端顶持所述本体下壳35。

所述压紧块33至少具有一开口331,使该压紧块33可相对开口331开合。本实施例中,该压紧块33具有两个开口331,两个开口331将压紧块33分成两个单独的部件:左压紧块332及右压紧块333。压紧块33的中心具有与所述管接2的外螺纹21配合的内螺纹334,压紧块33的上部外周设有往上渐缩的第一斜面335,压紧块33的内螺纹34上还设有一供所述复位C环34装配的卡环槽336,左压紧块332及右压紧块333上分别设有一导向孔337,压紧块33的底端还设有至少一L型的导向缺槽338。

所述复位C环34为具有开口341的环状结构,使其可受力被压缩,该复位C环34设置在压紧块33的卡环槽336中。

所述本体下壳35中心设有供管接2穿过的通孔351,本体下壳35的顶端设有一挡垣352,挡垣352与本体上壳31的底面配合,该挡垣352对应本体上壳31的卡槽312位置处设有与卡槽312配合的卡勾353,卡槽312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卡勾可于该卡槽312内上下移动,挡垣352上还设有至少一导向凸柱354,组装时,导向凸柱354的顶端可插设在本体上壳31底面的两限位筋条313之间,该本体下壳35的上部设有由顶面往下开设的沉槽355,所述压紧块33装设在该沉槽355中,该沉槽355的内壁设有与压紧块33的各导向孔337对应的卡柱356,沉槽355对应压紧块33的开口331位置还设有至少一凸台357,凸台357朝向压紧块3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导向面358,该本体下壳35的沉槽355对应压紧块33的导向缺槽338还设有至少一导向凸块359。

固定组件3组装时,将左压紧块332及右压紧块333的导向孔337装入本体下壳35的卡柱356上,使压紧块33固定在本体下壳35的沉槽355中,压紧块33的L型导向缺槽338与本体下壳35的导向凸块359形成配合,左压紧块332及右压紧块333的两端恰可抵靠在本体下壳35凸台357的导向面358上;将复位C环34装设在压紧块33的卡环槽336中;将复位弹簧32的顶端装设在本体上壳31的限位筋条313与导柱314之间,再将装设有复位C环34及压紧块33的本体下壳35与装设有复位弹簧32的本体上壳31进行装配,将本体下壳35的卡勾353卡入本体上壳31的卡槽312中,使本体上壳31与本体下壳35结合在一起,复位弹簧的32的底端顶持本体下壳35的沉槽355。

本实用新型组装时,将龙头阀体1与管接2螺纹连接在一起,将管接2的底端穿过台面200的安装孔201,将组装在一起的固定组件3从管接2的底端套入至管接2中,使管接2依次穿过本体上壳31及本体下壳35的通孔,将固定组件3往上推至本体上壳31的顶端抵靠在台面200的底面,当本体上壳31的顶面与台面200抵靠时,继续往上推本体下壳35,本体上壳31的第二斜面315会挤压压紧块33的第一斜面335面,同时压缩复位弹簧,压紧块33在第二斜面315与第一斜面334的挤压状态下会内缩,再配合本体下壳35上设置的导向面358及导向凸块359,可使压紧块33的内缩动作变得更加顺畅、平滑,压紧块33内缩的同时会带动复位C环34内缩,使复位C环34蓄力。在本体上壳31的第二斜面315作用下,压紧块33克服复位C环34的作用,与管接2形成咬合状态,旋转一周后,可使压紧块33与管接2完全旋合,完成快装,同时复位C环34进一步变形。

本实用新型拆卸时,只需反向旋转固定组件3,解除压紧块33与管接2的锁紧状态,本体上壳31脱离台面200,在复位弹簧32的作用下,消除对压紧块33的压紧力,压紧块33在复位C环34作用下向两侧弹开,即可快速取下固定组件3,完成快拆。

如图9至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未设置复位弹簧32,而在本体下壳35的凸垣352上设置至少一弹性臂36,弹性臂36的顶端外周设有一复位斜面361,本体上壳31的底面设有与弹性臂36的复位斜面361配合的斜面凸柱316。如图13,当固定组件3与管接2旋紧时,本体上壳31与本体下壳35紧靠在一起,使弹性臂36变形蓄力,弹性臂36的复位斜面361与本体上壳31上的斜面凸柱316相互挤压。如图16,当欲拆卸时,反向旋转固定组件3后,解除压紧块33与管接2的锁紧状态,利用弹性臂36自身的弹性及其复位斜面361与斜面凸柱316配合,将本体下壳35往下顶开,压紧块33在复位C环34作用下向两侧弹开,即可快速取下固定组件3,完成快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本体上壳31、压紧块33及本体下壳35的配合实现固定组件3与管接2的快速组装固定,再利用复位C环34与压紧块33的配合实现固定组件3与管接2的快速拆卸,组装时,仅需将固定组件3对准管接2套入,并往上推至顶到台面200,将固定组件3旋转一周,使固定组件3与管接2螺接固定在一起,拆卸时,仅需反向旋转固定组件3一周,解除管接2与固定组件3的螺接,在复位C环34的作用下,压紧块33往外弹开,可快速将固定组件3拆卸下来。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龙头阀体1的快速拆装。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