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软土基坑的复合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1984发布日期:2019-05-24 21:01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用于软土基坑的复合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软土基坑的复合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软土地区,尤指各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区,其土质的蠕变性和流动性是十分明显的。而由于此类地区是高度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前沿阵地,基础建设也广泛开展。在基础工程中,软土地区开挖基坑时,为了保证地下结构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需要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取支护和加固的措施。

公告号为CN201406687Y的中国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多根微型桩并列布置形成的支护墙,在支护墙的支护内侧设置有锚索与固定体,锚索的一端连接在微型桩上,另一端连接在固定体上。

传统锚杆对基坑进行支护时,由于软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固定体对土体的支护面积较小,导致设于土层内的固定体抗拔承载力较低、变形较大,影响基坑的支护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软土基坑的复合支护结构,具有提高锚杆支护稳定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软土基坑的复合支护结构,包括基坑、设置于基坑边坡内的锚固墙,所述基坑内设有若干锚杆,所述锚杆斜插入基坑边坡的一端锚固于锚固墙上;

所述锚杆包括锚杆本体和可拆卸连接在锚杆本体上的锚杆套管,所述锚杆本体为空心管,所述锚杆本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沿周向分布且位于锚杆套管内的支杆,所述支杆与锚杆本体滑移连接,所述锚杆本体内穿设有用于驱动支杆伸出的驱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锚杆插入于锚固墙和基坑之间,沿锚杆本体长度方向取出锚杆套管,在锚杆本体内穿入驱动杆,驱使支杆进一步伸出锚杆本体,基坑土层在重力的作用下,与锚杆本体侧壁上的支杆接触,支杆嵌于土层中,增大了锚杆本体与土层的接触面积,使锚杆本体稳定的安装于基坑内,增强了锚杆本体对基坑土层的支护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锚杆本体远离基坑边坡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锚杆尖端,所述锚杆尖端呈锥状设置,所述锚杆本体靠近锚杆尖端的外壁环设固定有螺旋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锚杆进入基坑时,锚杆尖端减少锚杆与基坑土层的接触面积,螺旋片的设置,方便了锚杆以旋入的方式插入基坑内。

进一步的,所述锚杆本体靠近螺旋片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螺旋片远离锚杆尖端的一侧;

所述限位环背离锚杆尖端的一侧开有环形槽,所述锚杆套管螺纹连接于环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杆套管与锚杆本体插接连接,当锚杆插入基坑后,沿锚杆本体长度方向转动锚杆套管,使锚杆套管从环形槽内滑出,方便取出锚杆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杆贴合套设在锚杆本体内,所述驱动杆伸入锚杆本体的一端设置有驱动尖端,所述驱动尖端呈锥状设置;

所述锚杆本体上开设有供支杆插接的安装孔,所述支杆伸入锚杆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驱动尖端贴合的驱动斜面;

所述支杆通过安装轴与安装孔连接,所述安装轴的轴向垂直于支杆的滑移方向,所述安装轴固定在锚杆本体上,所述支杆上开设有供安装轴滑移的行程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杆插入锚杆本体内,驱动尖端与驱动斜面契合,随着驱动杆的进一步插入,驱动尖端驱动支杆进一步穿出锚杆本体钻入基坑侧壁,使锚杆本体更稳定的支护基坑。

进一步的,所述锚杆本体上开设有螺孔,所述安装轴穿过螺孔并插接在行程孔内,所述安装轴的端部与螺孔螺纹连接,所述安装轴位于锚杆本体的壁厚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支杆的现场组装,可在施工现场对支杆进行组装,更加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锚杆套管内壁与锚杆本体外壁之间设置有预留空隙,所述锚杆套管的外径小于螺旋片的外径;

所述支杆背离驱动斜面的一端设置有锥状的插入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留空隙的设置,为支杆预留了一定的空间,使得支杆长度能够进一步提高,进而提高了支杆对锚杆本体抗拔能力的加强作用,使得锚杆本体更稳定的支护基坑。

进一步的,所述支杆为一端贯通的空心结构,所述支杆背离插入端的端部贯通,所述支杆侧壁开设有第一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锚杆本体内灌注水泥浆后,一部分水泥浆沿着支杆上的第一浆孔流入支杆附近的土层中,水泥浆凝固后,使支杆与支杆附近的土层粘连,进而使支杆更好的固定在基坑土层内。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预留空隙内的支杆侧壁上设置有倒刺挡板,所述倒刺挡板朝向插入端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浆孔设置在倒刺挡板的正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刺挡板的设置提高了支杆与土层的结合,同时对第一浆孔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减少了支杆插入土层内时,土层对第一浆孔的挤压堵塞作用,从而方便了水泥浆沿第一浆孔渗出支杆。

进一步的,所述锚杆本体的侧壁上开有若干第二浆孔,所述第二浆孔呈锥形设置,所述第二浆孔的孔径由内至外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锚杆本体内灌注水泥浆后,一部分水泥浆沿着锚杆本体侧壁上的第二浆孔流入锚杆本体附近的土层中,使锚杆本体更好的固定在基坑土层内。

进一步的,所述基坑的边坡固定设有钢筋网,所述锚杆本体远离锚固墙的一端与钢筋网焊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基坑的边坡起到进一步防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锚杆本体上的支杆,增大锚杆本体与基坑的接触面积,使锚杆本体更好的对基坑进行支护;

2、通过在锚杆本体内灌注水泥浆,增加了锚杆本体的重力,使锚杆本体稳定的插入在基坑内;

3、通过螺旋片的设置,能够起到方便锚杆本体旋入基坑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锚杆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锚杆本体和锚杆套管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支杆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锚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用于体现安装轴和行程孔结构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基坑;2、锚固墙;3、锚杆;31、锚杆本体;311、锚杆尖端;312、螺旋片;313、限位环;314、环形槽;315、安装孔;316、螺孔;317、第二浆孔;32、锚杆套管;4、支杆;41、驱动斜面;42、安装轴;43、行程孔;44、插入端;45、第一浆孔;46、倒刺挡板;5、驱动杆;51、驱动尖端;6、预留空隙;7、钢筋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用于软土基坑的复合支护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基坑1,基坑1的边坡内设有锚固墙2,基坑1的边坡内设有若干用于支护基坑1的锚杆3,锚杆3插入基坑1边坡的一端锚固于锚固墙2上。锚固墙2可采用土内混合含有10%-20%重量的水泥制成的水泥土桩墙。基坑1的边坡固定设有钢筋网7,锚杆3本体远离锚固墙2的一端与钢筋网7焊接固定。

如图3所示,锚杆3包括锚杆本体31,锚杆本体31为空心管,锚杆3长度方向的一端焊接固定有锚杆尖端311,锚杆尖端311呈锥状设置,锚杆3尖端上开有与锚固墙2(参见图1)连接的外螺纹。锚杆本体31靠近锚杆尖端311的外壁环设固定有螺旋片312。锚杆本体3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沿周向分布的第二浆孔317。通过在锚杆本体31内灌注水泥浆,一部分水泥浆经过第二浆孔317流入附近的土层中,更好的将锚杆本体31固定在基坑1(参见图1)的土层中。为了更好的使水泥浆从第二浆孔317内流出,第二浆孔317呈锥形设置,第二浆孔317的孔径由内至外逐渐增大。

如图4所示,锚杆本体31的侧壁上插接有若干与锚杆本体31相通的支杆4,支杆4为一端封闭的空心管,支杆4的侧壁上开有若干沿周向分布的第一浆孔45。锚杆本体31内穿设有用于驱动支杆4伸出的驱动杆5。通过在锚杆本体31内灌注水泥浆,一部分水泥浆沿着第一浆孔45流入附近的土层中,使支杆4与支杆4附近的土层粘连,更好的固定支杆4在基坑1土层内的位置;同时支杆4增大锚杆本体31与基坑1(参见图1)土层的接触面积,使锚杆本体31的位置更加稳定,对基坑1土层进行更好的支护。

如图5所示,驱动杆5贴合套设在锚杆本体31内,驱动杆5伸入锚杆本体31的一端设置有驱动尖端51,驱动尖端51呈锥状设置。锚杆本体31上开设有供支杆4插接的安装孔315,支杆4伸入锚杆本体31的一端设置有与驱动尖端51贴合的驱动斜面41。支杆4背离驱动斜面41的一端设置有锥状的插入端44。

如图5所示,支杆4通过安装轴42与安装孔315连接,安装轴42的轴向垂直于支杆4的滑移方向,安装轴42固定穿设在锚杆本体31上,支杆4上开设有供安装轴42滑移的行程孔43。锚杆3本体上开设有螺孔316(参见图3),安装轴42穿过螺孔316并插接在行程孔43内,安装轴42的端部与螺孔316螺纹连接,安装轴42位于锚杆3本体的壁厚内。将驱动杆5插入锚杆本体31内,驱动尖端51与驱动斜面41契合,随着驱动杆5的进一步插入,驱动尖端51驱动支杆4进一步穿出锚杆本体31钻入基坑1(参见图1)土层,直至安装轴42与行程孔43长度方向的侧壁抵触。

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杆4与土层的结合作用,在支杆4侧壁固定有若干倒刺挡板46,倒刺挡板46位于支杆4穿出锚杆本体31的一侧,倒刺挡板46朝向插入端44方向倾斜,第一浆孔45设置在倒刺挡板46的正下方。从而在驱动杆5的作用下,支杆4进一步滑移伸出安装孔315,在倒刺挡板46的遮蔽作用下,减少了土层对第一浆孔45的挤压堵塞作用,方便水泥浆沿第一浆孔45渗出支杆4。

如图2和图4所示,为了更好的将锚杆本体31侧壁上的支杆4插入在基坑1(参见图1)土层中,锚杆本体31靠近螺旋片312的一端上焊接有限位环313,限位环313背离锚杆尖端311的一侧开有环形槽314,环形槽314内螺纹连接有锚杆套管32,锚杆套管32内壁与锚杆本体31外壁之间设置有预留空隙6,支杆4的一端位于锚杆本体31内,另一端伸出锚杆本体31并位于预留空隙6内,倒刺挡板46位于预留空隙6内。锚杆套管32的外径小于螺旋片312的外径。锚杆3旋入基坑1的土层后,通过转动锚杆套管32,锚杆套管32从环形槽314内滑出,沿着锚杆本体31的长度方向从基坑1的土层中滑出,使支杆4与基坑1的土层接触,方便将支杆4插入基坑1的土层中。

具体实施过程:将锚杆3旋入在锚固墙2和基坑1之间,转动锚杆套管32,使锚杆套管32从环形槽314内滑出基坑1,向锚杆本体31内灌注水泥浆,水泥浆通过第一浆孔45和第二浆孔317流入基坑1的土层中,使锚杆本体31及支杆4与附近土层粘连,使锚杆本体31更好的对基坑1进行支护。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