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巷道修复掘进挖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2456发布日期:2019-05-24 21:03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巷道修复掘进挖掘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破碎掘进作业设备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新型巷道修复掘进挖掘机。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巷道修复掘进作业大部分都是通过爆破作业掘进和人工排险,而往往爆破作业风险比较大、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使用人工排险同样存在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平且在巷道断面比较大的地方排险比较困难。

挖掘机在进行挖掘作业时,若铲斗内的物料为坚硬物料如大块坚硬岩石时,在收斗时该物料可能会碰到斗杆本体的前端而造成斗杆本体的损坏。为了防止斗杆本体遭物料碰撞而损坏,目前在斗杆本体前端下盖板焊接防碰装置,但是对于防碰装置被多次的撞击碰撞后也会出先损坏的时候,因此还是需要进行跟换,而且不光是斗杆,对于挖斗在挖掘时碰到坚硬的岩石也会产生损坏,对于挖斗经常跟换不断增加成本,而且还影响作业效率,增加人员操作流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巷道修复掘进挖掘机,该挖掘机不仅能够保证在作业是有效防止挖斗与斗杆之间的碰撞,同时还能提高挖斗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对挖斗的损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巷道修复掘进挖掘机,包括行走马达、底盘、履带、回转平台、驾驶室、操作手柄和液压系统,所述的回转平台的前端连接有大臂,所述的大臂为V型结构并且中间宽两端窄,所述的大臂与回转平台之间设置有动臂油缸,所述的大臂通过销轴连接有二臂,所述的二臂为四边形结构,所述的大臂与二臂的一个角活动连接,所述的大臂与二臂之间还设置有二臂油缸,所述的二臂通过销轴与三臂连接,所述的二臂与三臂之间还设置有三臂油缸,所述的三臂通过销轴连接有挖斗,所述的挖斗与三臂之间设置有挖斗油缸,所述的挖斗的前端安装有斗齿,所述的斗齿上安装有齿壳。

作为优化,所述的二臂的四角分别通过销轴与大臂、三臂、二臂油缸和三臂油缸活动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的挖斗油缸通过连接杆A和连接杆B与挖斗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的连接杆A一端通过销轴与挖斗油缸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挖斗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的连接杆B一端通过销轴与挖斗油缸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三臂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的连接杆B为弧形结构。

作为优化,所述的挖斗包括挖斗主体和吊耳,所述的挖斗主体的前端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护板,所述的护板靠近挖斗内侧面上通过螺栓安装有齿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巷道修复掘进挖掘机,在挖掘机的大臂和三臂之间设置有近似四边形的二臂,通过二臂的四角与大臂、三臂、二臂油缸和三臂油缸活动连接,在大臂与三臂之间收斗时夹角最小,此时通过二臂的独特结构有效防止了大臂与三臂之间的碰撞,同时在三臂上的挖斗以及挖斗上的岩石也不会与大臂之间产生碰撞,而且二臂油缸和三臂油缸在回收到最小行程后,大臂与三臂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夹角,在大臂与三臂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在挖斗上的护板上安装有菱形结构的防冲击齿壳,在靠近挖斗内侧面上螺栓连接的齿壳,是对护板在挖铲作业时,避免护板直接有岩石碰撞,通过齿壳与岩石直接碰撞,使得护板与岩石之间形成间隔,有效防止了挖斗挖铲作业是挖斗与岩石的直接碰撞,减缓了冲击力,提高了挖斗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维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巷道排险、修复作业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掘进作业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挖铲出渣作业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挖斗放大图;

其中,1行走马达、2底盘、3履带、4回转平台、5液压系统、6驾驶室、7操作手柄、8大臂、9二臂、10三臂、11挖斗、12动臂油缸、13二臂油缸、14三臂油缸、15挖斗油缸、16连接杆A、17连接杆B、18挖斗主体、19吊耳、20斗齿、21齿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新型巷道修复掘进挖掘机,包括行走马达1、底盘2、履带3、回转平台4、驾驶室6、操作手柄7和液压系统5,所述的回转平台4的前端连接有大臂8,所述的大臂8为V型结构并且中间宽两端窄,所述的大臂8与回转平台4之间设置有动臂油缸12,所述的大臂8通过销轴连接有二臂9,所述的二臂9为四边形结构,所述的大臂8与二臂9的一个角活动连接,所述的大臂8与二臂9之间还设置有二臂油缸13,所述的二臂9通过销轴与三臂10连接,所述的二臂9与三臂10之间还设置有三臂油缸14,所述的三臂10通过销轴连接有挖斗11,所述的挖斗11与三臂10之间设置有挖斗油缸15,所述的挖斗11的前端安装有斗齿20,所述的斗齿20上安装有齿壳21。

作为优化,所述的二臂9的四角分别通过销轴与大臂8、三臂10、二臂油缸13和三臂油缸14活动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的挖斗油缸15通过连接杆A16和连接杆B17与挖斗11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的连接杆A16一端通过销轴与挖斗油缸15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挖斗11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的连接杆B17一端通过销轴与挖斗油缸15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三臂10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的连接杆B17为弧形结构。

作为优化,所述的挖斗11包括挖斗主体18和吊耳19,所述的挖斗主体18的前端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斗齿20,所述的斗齿20靠近挖斗内侧面上通过螺栓安装有齿壳21。

在挖掘机的大臂和三臂之间设置有近似四边形的二臂,通过二臂的四角与大臂、三臂、二臂油缸和三臂油缸活动连接,在大臂与三臂之间收斗时夹角最小,此时通过二臂的独特结构有效防止了大臂与三臂之间的碰撞,同时在三臂上的挖斗以及挖斗上的岩石也不会与大臂之间产生碰撞,而且二臂油缸和三臂油缸在回收到最小行程后,大臂与三臂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夹角,在大臂与三臂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在挖斗上的护板上安装有菱形结构的防冲击齿壳,在靠近挖斗内侧面上螺栓连接的齿壳,是对护板在挖铲作业时,避免护板直接有岩石碰撞,通过齿壳与岩石直接碰撞,使得护板与岩石之间形成间隔,有效防止了挖斗挖铲作业是挖斗与岩石的直接碰撞,减缓了冲击力,提高了挖斗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维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在挖掘机在对巷道排险修复作业时,此时的动臂油缸、二臂油缸和三臂油缸处于最大行程的位置,此时,挖斗通过挖斗油缸围绕三臂的前端旋转,通过挖斗对巷道的岩石进行排险,将巷道顶端的松动的岩石铲下,此时挖斗油缸与挖斗之间通过连接杆A和连接杆B实现动力的传输,通过连杆A实现作业时防止冲击力度过大,对挖斗或者挖斗油缸造成损坏,连接杆A可以将冲击吸收缓冲,同时连接杆B实避免了挖斗在作业时的反向旋转。

如图2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挖掘机掘进作业时,通过控制二臂油缸和三臂油缸以及挖斗油缸实现对挖斗、三臂和二臂的旋转控制,实现对巷道内部的掘进。

如图3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挖掘机进行铲出渣作业时,通过控制挖斗油缸和动臂油缸,实习挖斗的与大臂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再次通过控制动臂油缸,实现挖斗的起升,此时二臂油缸和三臂油缸处于最小行程状态,通过旋转平台将挖斗旋转到指定位置,然后控制挖斗油缸、三臂油缸、二臂油缸和动臂油缸实现挖斗内部岩石的排出。

如图3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挖斗主体上设置有对挖斗主体前端起防护作用的护板,通过护板,防止挖斗在挖铲作业时,岩石对挖斗前端一侧的磨损,同时实现挖斗的挖铲开始的掘进,在挖铲时开始挖斗与岩石刚刚接触时,护板与岩石会产生碰撞,通过在护板上安装在齿壳,实现了防护的作用,起到冲击时的缓冲的作用,菱形结构实现了护板与岩石接触时的隔离,同时齿壳高强度耐冲击合金板,具有很好的韧性,起到防冲冲击力的作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